至正二十三年九月,黄州府的晨雾还没散尽,常遇春已经带着破阵营的弟兄们摸到了城门下。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望了眼城头飘动的字旗——那是陈友谅麾下黄蓬军的旗号。这伙人原是长江上的水匪,被陈友谅收编后驻守黄州,平日里除了劫掠商船,就是逼着百姓缴纳护江费,方圆百里的百姓提起他们就咬牙。
将军,都准备好了。副将王弼凑过来,手里攥着根浸透桐油的麻绳,昨夜抓的那几个黄蓬军哨探,已经招了城门换岗的时辰。
常遇春点头,往嘴里塞了块麦饼。这饼还是出发前马皇后让人烙的,放了两天已经硬得硌牙,他却嚼得津津有味。夜不收营的弟兄先上。他低声道,记住,留活口,我要问问他们的粮窖藏在哪。
王弼刚要应声,城头忽然传来打更声——三更了。常遇春朝身后挥了挥手,十几个黑影像狸猫似的蹿出去,脚踩着城墙砖的缝隙往上爬。他们是朱元璋从水师里挑的营精锐,爬城墙比走平地还稳,腰间的短刀在雾里闪着冷光。
谁在那儿?城头的哨兵喝了一声,火把的光晃过来。
自己人!最前面的黑影应了一声,口音学得跟黄蓬军的土话一模一样,张头领让我们来换岗。
哨兵显然没起疑,嘟囔着怎么这么早,就转身去挪拒马。就在这时,黑影突然加速,短刀抹过哨兵的脖子,鲜血喷在城砖上,被晨雾一裹,竟没发出半点声响。
开城门!常遇春低喝一声,破阵营的弟兄们像潮水似的涌上去。城门轴早就被营的弟兄用猪油浸过,一声就被推开,连门闩落地的声音都轻得很。
黄州府衙里,黄蓬军的头领张九四还在搂着小妾喝酒。他原是个渔霸,靠着一股子狠劲拉起队伍,投了陈友谅后更是得意忘形,昨夜刚从乡下抢了个姑娘,正搂着劝酒呢。小娘子,陪爷再喝一杯......
话音未落,房门被踹开,常遇春的长枪指着他的喉咙:张九四,认得爷爷吗?
张九四吓得酒都醒了,哆嗦着道:将......将军饶命!我愿降!我愿降!
常遇春冷笑一声,长枪往前送了送,枪尖刺破张九四的脖颈,先告诉我,你的粮窖在哪?
张九四哪敢隐瞒,指了指后院的枯井:在......在井里,我让人挖了暗道......
常遇春让人把张九四捆了,亲自带着人去后院。枯井里果然有暗道,往下走了十几级台阶,竟是个能容百人的地窖,堆满了麻袋,里面全是稻谷,还有几坛烧酒和十几匹绸缎——显然都是抢来的。
给我搬!常遇春吼道,都搬到城门口,分给黄州的百姓!
黄蓬军的残兵早就被破阵营的弟兄们缴了械,此刻蹲在院子里,看着明军把粮食往外搬,有人忍不住哭道:那是我们过冬的粮啊......
过冬的粮?常遇春一脚踹过去,这些粮是你们抢百姓的!现在还给他们,天经地义!他忽然瞥见角落里缩着个小姑娘,正是张九四抢来的那个,脸上还挂着泪,你叫什么?家在哪?
小姑娘怯生生道:我叫......杏花,家在城外柳溪村......
王弼,常遇春道,派两个人送她回家,再给她爹捎两石粮。
杏花愣了愣,突然跪下,磕了个响头:谢将军!
常遇春没理会,转身对张九四道:你麾下有多少人?都驻在哪?
张九四哭丧着脸:总共有三千弟兄,除了守黄州的,还有一千在下游的团风镇,归我弟弟张九五管......
很好。常遇春让人把张九四拖下去,对王弼道,留五百人守黄州,咱们去团风镇。
团风镇的黄蓬军显然没料到黄州会失守,还在码头收过路费。常遇春的船队顺江而下,直接撞翻了他们的哨船,破阵营的弟兄们跳上码头,长枪扫倒一片,张九五刚拔出刀,就被常遇春一枪挑在地上。
降不降?常遇春踩着张九五的脸。
不降!张九五还挺硬气,我哥不会放过你的!
你哥?常遇春笑了,让人把张九四推过来,看看这是谁?
张九五一看他哥被捆着,顿时蔫了,耷拉着脑袋道:我降......
不到一日,黄州全境就被明军拿下。常遇春让人在城头贴告示,说凡是被黄蓬军抢了东西的,都可以来府衙认领,还开了粮仓放粮,百姓们排着队来领米,有人激动得哭了,说朱大帅真是活菩萨。
消息传到应天,朱元璋正在和李善长盘点粮草。李善长拿着账册笑道:常将军这一战打得漂亮,不仅得了黄州,还缴获了五千石粮,足够咱们的弟兄吃一个月了。
这只是开始。朱元璋指着舆图上的蕲州,陈友谅在江南的据点,就像串在绳上的蚂蚱,咱们得一个一个捏死。他顿了顿,对李善长道,让徐达带庐州营去打蕲州,告诉他们,蕲州守将欧普祥是个老滑头,要是他肯降,就保他还是蕲州守将,子女还能进咱们的学堂读书。
李善长有些担心:欧普祥跟陈友谅是拜把子兄弟,能降吗?
拜把子?朱元璋笑了,当年陈友谅杀倪文俊的时候,可没念及拜把子的情分。欧普祥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是活路,什么是死路。
果不其然,徐达的大军刚到蕲州城下,欧普祥就派人送来了降书。他不仅开城门迎接明军,还把陈友谅藏在蕲州的二十门轰天炮都献了出来。徐达按朱元璋的意思,让欧普祥继续当蕲州守将,只是派了个参军去他,名为辅佐,实为监视。
欧普祥心里跟明镜似的,却装作感激涕零,摆了酒席宴请徐达。酒过三巡,他拉着徐达的手道:徐将军,不瞒您说,陈友谅那厮早就信不过我了,上个月还派了个心腹来当监军,要不是您来得快,我怕是......
徐达举杯笑道:欧将军识时务,将来必有大前程。心里却冷笑——这老狐狸,怕是早就想投朱元璋了,不过是等着个机会。
拿下蕲州的消息还没传开,常遇春又在汉阳打了个大胜仗。陈友谅在汉阳的守军是阳逻营,头领叫陈友才,是陈友谅的远房侄子,仗着亲戚关系横行霸道,把汉阳的商户都快榨干了。常遇春没费吹灰之力就破了城,陈友才想坐船跑,被营的弟兄凿穿船底,活活淹死在江里。
短短半个月,朱元璋就拿下了黄州、蕲州、汉阳三地,把陈友谅在江南的势力削去了一半。陈友谅在九江得到消息,气得当场吐血,把案上的奏章都撕了:一群废物!连几个县城都守不住!
张定边站在一旁,脸色铁青:主公,朱元璋这是想切断咱们的补给线!汉阳的铁厂、蕲州的粮仓、黄州的码头,都是咱们的命脉啊!
陈友谅捂着胸口,喘着粗气道:让罗昭去守岳州!再调长沙营的兵马去增援!告诉他,要是岳州再丢了,就提头来见我!
罗昭接到命令时,正在安庆收拾残兵。他看着手里的调令,心里直骂娘——岳州是陈友谅最后的后方重镇,守得住是本分,守不住就是死罪,这分明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可他不敢抗命,只能硬着头皮带着残兵往岳州赶。
岳州守将吴汝才是个文官出身,见罗昭来了,倒挺热情,拉着他去看城防:罗先生放心,岳州城高池深,朱元璋的兵马要想攻进来,没那么容易。
罗昭看着城墙上的垛口,心里却没底。他知道,朱元璋的破阵营连陈友谅的楼船都能凿穿,这点城墙根本挡不住。吴大人,他道,咱们得把城外的粮草都运进城,再让百姓加固城墙,多备些滚木礌石。
吴汝才却不以为意:罗先生多虑了,朱元璋忙着打黄州、汉阳,哪有功夫来犯岳州?
罗昭还想说什么,忽然有哨兵来报:大人,朱元璋的庐州营在城外十里扎营了!
吴汝才吓得脸都白了,拉着罗昭的手道:这......这可怎么办?
罗昭咬了咬牙:还能怎么办?守呗!
可岳州的守军哪是庐州营的对手?徐达用了三天时间,就把城外的据点全扫清了,接着用蕲州缴获的轰天炮猛轰城墙,没两日就炸开个缺口。庐州营的弟兄们像潮水似的涌进去,岳州守军根本挡不住,吴汝才吓得躲在厕所里,被明军从粪堆里拖了出来,臭得让人直皱眉。
罗昭倒是想抵抗,可他带来的残兵早就没了斗志,没打几个回合就降了。他看着冲进城的明军,忽然笑了——这样也好,总算不用再替陈友谅卖命了。
拿下岳州后,徐达派人把罗昭送到应天。朱元璋亲自在帅府见他,给他倒了杯茶:罗先生,委屈你了。
罗昭端着茶杯,手却在抖:大帅......我......
陈友谅猜忌成性,你在他手下,迟早没有好下场。朱元璋道,我知道你是个人才,要是肯留下来,我给你个太史令的职位,如何?
罗昭愣了愣,随即跪下:臣愿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扶起他,心里很是满意。他要的不仅是地盘,更是人心。陈友谅的旧部只要肯降,他就既往不咎,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看清,跟着谁才有出路。
此时的九江,陈友谅正对着舆图发呆。江南的据点丢了个精光,补给线被朱元璋掐断,手下的将领要么投降,要么战死,他手里能调动的,只剩下张定边的铁甲卫和几万杂牌军了。
主公,张定边走进来,声音低沉,咱们不能再等了,得主动出击,夺回岳州。
陈友谅抬头,眼里布满血丝:怎么出击?咱们的粮草只够撑半个月了。
去抢!张定边狠声道,咱们顺江而下,去抢朱元璋的粮仓!只要能夺回岳州,就能重新打通补给线!
陈友谅看着张定边,忽然觉得这个一直被他倚重的亲信,眼神里多了些他看不懂的东西。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点头:好,就依你。
他们不知道的是,朱元璋早就料到陈友谅会狗急跳墙。在九江通往岳州的必经之路——赤壁,徐达和常遇春已经布好了口袋阵,就等着陈友谅往里钻呢。
赤壁的江面上,芦苇荡长得比人还高。常遇春的破阵营藏在芦苇里,手里的长枪上绑着红缨,风一吹,红缨飘动,像一片红色的火焰。徐达的庐州营则在对岸的山坳里,炮口对准江面,只等陈友谅的船队过来。
将军,你说陈友谅会来吗?王弼凑到常遇春身边,手里的刀磨得锃亮。
常遇春嚼着麦饼,含糊不清道:肯定来。他现在就像饿疯了的狼,闻到血腥味就会扑上来。他忽然拍了拍王弼的肩膀,等会儿开战,你带一队人绕到他们后面,把他们的退路断了。
王弼刚要应声,远处忽然传来船桨声。常遇春往芦苇外一看,眼睛顿时亮了——陈友谅的船队来了,领头的正是那艘熟悉的混江龙号,楼船上的字旗在风里飘,看着格外刺眼。
准备!常遇春低喝一声,破阵营的弟兄们握紧了长枪,芦苇荡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江风吹过芦苇的声。
陈友谅的船队越来越近,张定边站在混江龙号的船头,正指挥船队加速。他以为朱元璋的主力还在岳州,根本没料到赤壁会有埋伏。
放箭!常遇春猛地站起来,长枪往前一指。
芦苇荡里顿时射出一片箭雨,陈友谅的船队猝不及防,甲板上的士兵纷纷中箭倒地。张定边大喊:有埋伏!快退!
可已经晚了。对岸的轰天炮响了,炮弹落在江里,掀起巨大的水柱,陈友谅的几艘船被直接炸碎,木屑和尸体飞得到处都是。
冲上去!常遇春大喊一声,破阵营的弟兄们跳上小船,朝着陈友谅的船队冲去。他们的船小灵活,在大船之间穿梭,火箭射向帆布,火油泼向甲板,转眼间就有几艘船燃起了大火。
陈友谅在混江龙号上气得直跺脚,拔剑砍倒了身边的舵手:给我冲出去!
可混江龙号太大,在狭窄的江面上根本转不开,被明军的小船围在中间,像个被群狼围攻的巨兽。张定边亲自带着铁甲卫冲在前面,却被常遇春的长枪拦住,两人你来我往,战在一处,枪影刀光,看得人眼花缭乱。
激战到黄昏,陈友谅的船队损失惨重,混江龙号也被凿穿了船底,开始下沉。陈友谅看着越来越近的明军,忽然一把推开身边的侍卫,跳进了江里。
主公!张定边大喊一声,想跳下去救,却被常遇春的长枪逼住,只能眼睁睁看着陈友谅的身影消失在江水里。
常遇春看着陈友谅落水的地方,吐了口唾沫:算他跑得快。他对王弼道,收拾残兵,清点战利品,咱们回岳州。
夕阳西下,赤壁的江面上漂着燃烧的船板和尸体,江水被染成了暗红色。常遇春站在船头,望着远处的岳州城,忽然觉得心里敞亮了不少。他知道,陈友谅经此一败,再也翻不起什么浪了,江南的天,很快就要变了。
应天帅府里,朱元璋收到了赤壁大捷的消息。他拿起案上的舆图,手指从黄州划到岳州,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李善长,他道,传令下去,开仓放粮,让江南的百姓都知道,跟着我朱元璋,有饭吃,有活路。
李善长点头应是,心里却清楚,这只是开始。朱元璋的目光,已经越过江南,望向了更遥远的北方。那里,还有更大的仗要打,还有更重的担子要挑。但他相信,只要跟着这位大帅,总有一天,天下会真正太平,百姓会真正过上好日子。
将军,都准备好了。副将王弼凑过来,手里攥着根浸透桐油的麻绳,昨夜抓的那几个黄蓬军哨探,已经招了城门换岗的时辰。
常遇春点头,往嘴里塞了块麦饼。这饼还是出发前马皇后让人烙的,放了两天已经硬得硌牙,他却嚼得津津有味。夜不收营的弟兄先上。他低声道,记住,留活口,我要问问他们的粮窖藏在哪。
王弼刚要应声,城头忽然传来打更声——三更了。常遇春朝身后挥了挥手,十几个黑影像狸猫似的蹿出去,脚踩着城墙砖的缝隙往上爬。他们是朱元璋从水师里挑的营精锐,爬城墙比走平地还稳,腰间的短刀在雾里闪着冷光。
谁在那儿?城头的哨兵喝了一声,火把的光晃过来。
自己人!最前面的黑影应了一声,口音学得跟黄蓬军的土话一模一样,张头领让我们来换岗。
哨兵显然没起疑,嘟囔着怎么这么早,就转身去挪拒马。就在这时,黑影突然加速,短刀抹过哨兵的脖子,鲜血喷在城砖上,被晨雾一裹,竟没发出半点声响。
开城门!常遇春低喝一声,破阵营的弟兄们像潮水似的涌上去。城门轴早就被营的弟兄用猪油浸过,一声就被推开,连门闩落地的声音都轻得很。
黄州府衙里,黄蓬军的头领张九四还在搂着小妾喝酒。他原是个渔霸,靠着一股子狠劲拉起队伍,投了陈友谅后更是得意忘形,昨夜刚从乡下抢了个姑娘,正搂着劝酒呢。小娘子,陪爷再喝一杯......
话音未落,房门被踹开,常遇春的长枪指着他的喉咙:张九四,认得爷爷吗?
张九四吓得酒都醒了,哆嗦着道:将......将军饶命!我愿降!我愿降!
常遇春冷笑一声,长枪往前送了送,枪尖刺破张九四的脖颈,先告诉我,你的粮窖在哪?
张九四哪敢隐瞒,指了指后院的枯井:在......在井里,我让人挖了暗道......
常遇春让人把张九四捆了,亲自带着人去后院。枯井里果然有暗道,往下走了十几级台阶,竟是个能容百人的地窖,堆满了麻袋,里面全是稻谷,还有几坛烧酒和十几匹绸缎——显然都是抢来的。
给我搬!常遇春吼道,都搬到城门口,分给黄州的百姓!
黄蓬军的残兵早就被破阵营的弟兄们缴了械,此刻蹲在院子里,看着明军把粮食往外搬,有人忍不住哭道:那是我们过冬的粮啊......
过冬的粮?常遇春一脚踹过去,这些粮是你们抢百姓的!现在还给他们,天经地义!他忽然瞥见角落里缩着个小姑娘,正是张九四抢来的那个,脸上还挂着泪,你叫什么?家在哪?
小姑娘怯生生道:我叫......杏花,家在城外柳溪村......
王弼,常遇春道,派两个人送她回家,再给她爹捎两石粮。
杏花愣了愣,突然跪下,磕了个响头:谢将军!
常遇春没理会,转身对张九四道:你麾下有多少人?都驻在哪?
张九四哭丧着脸:总共有三千弟兄,除了守黄州的,还有一千在下游的团风镇,归我弟弟张九五管......
很好。常遇春让人把张九四拖下去,对王弼道,留五百人守黄州,咱们去团风镇。
团风镇的黄蓬军显然没料到黄州会失守,还在码头收过路费。常遇春的船队顺江而下,直接撞翻了他们的哨船,破阵营的弟兄们跳上码头,长枪扫倒一片,张九五刚拔出刀,就被常遇春一枪挑在地上。
降不降?常遇春踩着张九五的脸。
不降!张九五还挺硬气,我哥不会放过你的!
你哥?常遇春笑了,让人把张九四推过来,看看这是谁?
张九五一看他哥被捆着,顿时蔫了,耷拉着脑袋道:我降......
不到一日,黄州全境就被明军拿下。常遇春让人在城头贴告示,说凡是被黄蓬军抢了东西的,都可以来府衙认领,还开了粮仓放粮,百姓们排着队来领米,有人激动得哭了,说朱大帅真是活菩萨。
消息传到应天,朱元璋正在和李善长盘点粮草。李善长拿着账册笑道:常将军这一战打得漂亮,不仅得了黄州,还缴获了五千石粮,足够咱们的弟兄吃一个月了。
这只是开始。朱元璋指着舆图上的蕲州,陈友谅在江南的据点,就像串在绳上的蚂蚱,咱们得一个一个捏死。他顿了顿,对李善长道,让徐达带庐州营去打蕲州,告诉他们,蕲州守将欧普祥是个老滑头,要是他肯降,就保他还是蕲州守将,子女还能进咱们的学堂读书。
李善长有些担心:欧普祥跟陈友谅是拜把子兄弟,能降吗?
拜把子?朱元璋笑了,当年陈友谅杀倪文俊的时候,可没念及拜把子的情分。欧普祥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是活路,什么是死路。
果不其然,徐达的大军刚到蕲州城下,欧普祥就派人送来了降书。他不仅开城门迎接明军,还把陈友谅藏在蕲州的二十门轰天炮都献了出来。徐达按朱元璋的意思,让欧普祥继续当蕲州守将,只是派了个参军去他,名为辅佐,实为监视。
欧普祥心里跟明镜似的,却装作感激涕零,摆了酒席宴请徐达。酒过三巡,他拉着徐达的手道:徐将军,不瞒您说,陈友谅那厮早就信不过我了,上个月还派了个心腹来当监军,要不是您来得快,我怕是......
徐达举杯笑道:欧将军识时务,将来必有大前程。心里却冷笑——这老狐狸,怕是早就想投朱元璋了,不过是等着个机会。
拿下蕲州的消息还没传开,常遇春又在汉阳打了个大胜仗。陈友谅在汉阳的守军是阳逻营,头领叫陈友才,是陈友谅的远房侄子,仗着亲戚关系横行霸道,把汉阳的商户都快榨干了。常遇春没费吹灰之力就破了城,陈友才想坐船跑,被营的弟兄凿穿船底,活活淹死在江里。
短短半个月,朱元璋就拿下了黄州、蕲州、汉阳三地,把陈友谅在江南的势力削去了一半。陈友谅在九江得到消息,气得当场吐血,把案上的奏章都撕了:一群废物!连几个县城都守不住!
张定边站在一旁,脸色铁青:主公,朱元璋这是想切断咱们的补给线!汉阳的铁厂、蕲州的粮仓、黄州的码头,都是咱们的命脉啊!
陈友谅捂着胸口,喘着粗气道:让罗昭去守岳州!再调长沙营的兵马去增援!告诉他,要是岳州再丢了,就提头来见我!
罗昭接到命令时,正在安庆收拾残兵。他看着手里的调令,心里直骂娘——岳州是陈友谅最后的后方重镇,守得住是本分,守不住就是死罪,这分明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可他不敢抗命,只能硬着头皮带着残兵往岳州赶。
岳州守将吴汝才是个文官出身,见罗昭来了,倒挺热情,拉着他去看城防:罗先生放心,岳州城高池深,朱元璋的兵马要想攻进来,没那么容易。
罗昭看着城墙上的垛口,心里却没底。他知道,朱元璋的破阵营连陈友谅的楼船都能凿穿,这点城墙根本挡不住。吴大人,他道,咱们得把城外的粮草都运进城,再让百姓加固城墙,多备些滚木礌石。
吴汝才却不以为意:罗先生多虑了,朱元璋忙着打黄州、汉阳,哪有功夫来犯岳州?
罗昭还想说什么,忽然有哨兵来报:大人,朱元璋的庐州营在城外十里扎营了!
吴汝才吓得脸都白了,拉着罗昭的手道:这......这可怎么办?
罗昭咬了咬牙:还能怎么办?守呗!
可岳州的守军哪是庐州营的对手?徐达用了三天时间,就把城外的据点全扫清了,接着用蕲州缴获的轰天炮猛轰城墙,没两日就炸开个缺口。庐州营的弟兄们像潮水似的涌进去,岳州守军根本挡不住,吴汝才吓得躲在厕所里,被明军从粪堆里拖了出来,臭得让人直皱眉。
罗昭倒是想抵抗,可他带来的残兵早就没了斗志,没打几个回合就降了。他看着冲进城的明军,忽然笑了——这样也好,总算不用再替陈友谅卖命了。
拿下岳州后,徐达派人把罗昭送到应天。朱元璋亲自在帅府见他,给他倒了杯茶:罗先生,委屈你了。
罗昭端着茶杯,手却在抖:大帅......我......
陈友谅猜忌成性,你在他手下,迟早没有好下场。朱元璋道,我知道你是个人才,要是肯留下来,我给你个太史令的职位,如何?
罗昭愣了愣,随即跪下:臣愿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扶起他,心里很是满意。他要的不仅是地盘,更是人心。陈友谅的旧部只要肯降,他就既往不咎,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看清,跟着谁才有出路。
此时的九江,陈友谅正对着舆图发呆。江南的据点丢了个精光,补给线被朱元璋掐断,手下的将领要么投降,要么战死,他手里能调动的,只剩下张定边的铁甲卫和几万杂牌军了。
主公,张定边走进来,声音低沉,咱们不能再等了,得主动出击,夺回岳州。
陈友谅抬头,眼里布满血丝:怎么出击?咱们的粮草只够撑半个月了。
去抢!张定边狠声道,咱们顺江而下,去抢朱元璋的粮仓!只要能夺回岳州,就能重新打通补给线!
陈友谅看着张定边,忽然觉得这个一直被他倚重的亲信,眼神里多了些他看不懂的东西。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点头:好,就依你。
他们不知道的是,朱元璋早就料到陈友谅会狗急跳墙。在九江通往岳州的必经之路——赤壁,徐达和常遇春已经布好了口袋阵,就等着陈友谅往里钻呢。
赤壁的江面上,芦苇荡长得比人还高。常遇春的破阵营藏在芦苇里,手里的长枪上绑着红缨,风一吹,红缨飘动,像一片红色的火焰。徐达的庐州营则在对岸的山坳里,炮口对准江面,只等陈友谅的船队过来。
将军,你说陈友谅会来吗?王弼凑到常遇春身边,手里的刀磨得锃亮。
常遇春嚼着麦饼,含糊不清道:肯定来。他现在就像饿疯了的狼,闻到血腥味就会扑上来。他忽然拍了拍王弼的肩膀,等会儿开战,你带一队人绕到他们后面,把他们的退路断了。
王弼刚要应声,远处忽然传来船桨声。常遇春往芦苇外一看,眼睛顿时亮了——陈友谅的船队来了,领头的正是那艘熟悉的混江龙号,楼船上的字旗在风里飘,看着格外刺眼。
准备!常遇春低喝一声,破阵营的弟兄们握紧了长枪,芦苇荡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江风吹过芦苇的声。
陈友谅的船队越来越近,张定边站在混江龙号的船头,正指挥船队加速。他以为朱元璋的主力还在岳州,根本没料到赤壁会有埋伏。
放箭!常遇春猛地站起来,长枪往前一指。
芦苇荡里顿时射出一片箭雨,陈友谅的船队猝不及防,甲板上的士兵纷纷中箭倒地。张定边大喊:有埋伏!快退!
可已经晚了。对岸的轰天炮响了,炮弹落在江里,掀起巨大的水柱,陈友谅的几艘船被直接炸碎,木屑和尸体飞得到处都是。
冲上去!常遇春大喊一声,破阵营的弟兄们跳上小船,朝着陈友谅的船队冲去。他们的船小灵活,在大船之间穿梭,火箭射向帆布,火油泼向甲板,转眼间就有几艘船燃起了大火。
陈友谅在混江龙号上气得直跺脚,拔剑砍倒了身边的舵手:给我冲出去!
可混江龙号太大,在狭窄的江面上根本转不开,被明军的小船围在中间,像个被群狼围攻的巨兽。张定边亲自带着铁甲卫冲在前面,却被常遇春的长枪拦住,两人你来我往,战在一处,枪影刀光,看得人眼花缭乱。
激战到黄昏,陈友谅的船队损失惨重,混江龙号也被凿穿了船底,开始下沉。陈友谅看着越来越近的明军,忽然一把推开身边的侍卫,跳进了江里。
主公!张定边大喊一声,想跳下去救,却被常遇春的长枪逼住,只能眼睁睁看着陈友谅的身影消失在江水里。
常遇春看着陈友谅落水的地方,吐了口唾沫:算他跑得快。他对王弼道,收拾残兵,清点战利品,咱们回岳州。
夕阳西下,赤壁的江面上漂着燃烧的船板和尸体,江水被染成了暗红色。常遇春站在船头,望着远处的岳州城,忽然觉得心里敞亮了不少。他知道,陈友谅经此一败,再也翻不起什么浪了,江南的天,很快就要变了。
应天帅府里,朱元璋收到了赤壁大捷的消息。他拿起案上的舆图,手指从黄州划到岳州,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李善长,他道,传令下去,开仓放粮,让江南的百姓都知道,跟着我朱元璋,有饭吃,有活路。
李善长点头应是,心里却清楚,这只是开始。朱元璋的目光,已经越过江南,望向了更遥远的北方。那里,还有更大的仗要打,还有更重的担子要挑。但他相信,只要跟着这位大帅,总有一天,天下会真正太平,百姓会真正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