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贼心暗起-《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应天府的秋风刚掠过秦淮河畔,远在千里之外的日本九州岛,一处隐蔽的山涧密洞内,烛火摇曳的光影正映照着一张张满是不甘与怨毒的脸庞。洞壁上挂着一幅残破的日本地图,地图上用朱砂勾勒的明军驻防区域密密麻麻,如蛛网般覆盖了本州、四国及九州的大部分土地,唯独在九州南部的萨摩藩附近,还残留着一小块未被染红的空白——这里,正是日本残余势力最后的藏身之地。

  “天皇陛下被押往应天府为奴,德川大人被终身监禁,咱们日本的土地被明狗践踏,银矿被他们掠夺……这口气,你们能咽得下吗?”说话的是前萨摩藩主岛津义弘,他身着褪色的武士铠甲,腰间佩刀的刀鞘早已失去光泽,唯有双眼在烛火下闪烁着复仇的火焰。他猛地一拳砸在地图上的“京都”位置,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明狗以为把天皇押走,掌控了银矿,就能让咱们屈服?做梦!”

  洞中的二十余名武士皆是昔日各大名的亲信,他们中有德川家康的旧部松平忠辉,有前越前藩主朝仓义景的弟弟朝仓义次,还有曾在京都决战中侥幸逃脱的武士首领山田次郎。此刻,他们围坐在一张石桌旁,桌上摆放着简陋的饭团和清水,气氛却凝重得让人窒息。

  松平忠辉攥紧手中的武士刀,指节咯咯作响,咬牙切齿道:“岛津大人说得对!我德川家世代为日本藩主,岂能容忍明狗骑在咱们头上?只是……如今明军在日本驻军五万,徐达镇守京都,朱棣掌控银矿,各地关卡森严,咱们手中只有不到三千残兵,如何与明军抗衡?”

  这话一出,洞中的武士们顿时陷入沉默。是啊,明军势大,火器精良,军纪严明,仅凭他们这点兵力,别说复国,就连冲出九州都难如登天。朝仓义次叹了口气,颓然道:“难道咱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日本沦为大明的附庸,看着天皇陛下在应天府受辱吗?”

  “当然不能!”岛津义弘猛地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咱们虽然兵力不足,但可以借兵!周边的琉球、吕宋,还有远隔重洋的欧洲国家,只要咱们能说动他们出兵相助,定能推翻明军的统治,迎回天皇陛下!”

  “借兵?”松平忠辉皱起眉头,“琉球国力弱小,向来依附大明,怎会帮咱们?吕宋被西班牙人占据,他们与大明素无往来,又怎会轻易出兵?”

  岛津义弘走到洞壁前,指着地图上的琉球和吕宋,沉声道:“琉球虽依附大明,但他们对大明的苛捐杂税早已不满;西班牙人贪婪成性,只要咱们承诺复国后将日本的贸易权交给他们,再割让几处港口,他们定会动心!至于那些欧洲国家,他们远道而来,本就是为了掠夺财富,只要咱们许以重金,他们怎会拒绝?”

  山田次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连忙道:“岛津大人,您有具体的计划吗?咱们该派谁去借兵?如何说服他们?”

  岛津义弘走到石桌旁,拿起一根木炭,在地上画了一张简易的路线图:“咱们分三路行动。第一路由松平忠辉率领,乔装成商人,前往琉球,说服琉球国王出兵;第二路由朝仓义次率领,乘坐渔船前往吕宋,与西班牙殖民者谈判;第三路由我亲自率领,搭乘荷兰人的商船前往欧洲,面见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国王,许以重利,请求他们出兵相助。”

  他顿了顿,继续道:“为了让他们相信咱们有复国的决心,咱们要带上德川大人的令牌,还有天皇陛下在京都时赏赐的宝物,作为信物。同时,要向他们诉说日本的‘悲惨遭遇’,把明军描绘成残暴的侵略者,煽动他们的同情。只要能借到兵,哪怕付出再多代价,也在所不惜!”

  松平忠辉看着地上的路线图,沉吟片刻,道:“岛津大人,此计虽妙,但路途遥远,风险极大。明军在沿海设立了许多关卡,盘查严格,咱们如何能顺利出海?”

  岛津义弘微微一笑,从怀中掏出一枚令牌,令牌上刻着“萨摩藩商队”的字样:“这是我萨摩藩昔日与琉球通商时使用的令牌,如今虽已作废,但稍加修改,便可蒙混过关。咱们再让士兵们乔装成商人、渔民,分批出海,定能避开明军的盘查。”

  朝仓义次还是有些担忧:“可就算咱们能顺利出海,那些国家真的会相信咱们吗?他们会不会认为咱们是在欺骗他们,不仅不出兵,反而把咱们交给明军?”

  “放心!”岛津义弘拍了拍朝仓义次的肩膀,语气自信,“那些国家要么与大明有仇,要么贪婪成性,只要咱们许以足够的利益,他们定会心动。琉球国王早有摆脱大明控制之意,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西班牙人在吕宋的势力日益壮大,正想寻找机会扩张;欧洲国家更是渴望在东方获取更多的财富和殖民地。咱们的出现,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武士们听了岛津义弘的话,眼中渐渐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山田次郎站起身,单膝跪地,高声道:“岛津大人深谋远虑,属下愿追随大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要能复国,就算粉身碎骨,也绝不后悔!”

  “属下愿追随大人!”其余武士也纷纷单膝跪地,齐声呐喊,声音在密洞内回荡,充满了决绝与坚定。

  岛津义弘看着众人,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既然大家都有复国的决心,那咱们就立刻行动。三日后,咱们在萨摩藩的渔港集合,分批出海。记住,此行关乎日本的存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是!”武士们齐声应道,眼中闪烁着复仇的光芒。

  三日后,萨摩藩的渔港。天刚蒙蒙亮,海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一艘艘渔船和商船停靠在岸边,渔民们正忙着装卸货物,一派繁忙的景象。岛津义弘、松平忠辉和朝仓义次分别率领着三百余名武士,乔装成商人、渔民和水手,混在人群中,朝着各自的船只走去。

  松平忠辉身着青色的商人服饰,腰间挂着算盘,手中提着一个装满“货物”的木箱,里面实则装着德川家康的令牌和几件珍贵的宝物。他走到一艘前往琉球的商船前,对着船老大拱了拱手,笑道:“船老大,麻烦你了,这趟去琉球,还请多关照。”

  船老大是岛津义弘早已安排好的人,他连忙点头哈腰:“客官客气了,咱们都是老相识了,放心吧,定能平安抵达琉球。”

  松平忠辉点了点头,带着十余名武士,悄悄登上了商船。朝仓义次则身着渔民服饰,扛着渔网,与二十余名武士登上了一艘渔船,朝着吕宋的方向驶去。

  岛津义弘则身着荷兰商人的服饰,金发碧眼的荷兰船长亲自在岸边迎接。他走上前,用生硬的日语说道:“岛津先生,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咱们可以出发了。”

  岛津义弘点头,从怀中掏出一袋黄金,递给荷兰船长:“辛苦你了,这是定金,等咱们抵达欧洲,还有重谢。”

  荷兰船长接过黄金,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笑道:“岛津先生放心,我一定会把你安全送到欧洲。”

  岛津义弘登上商船,站在甲板上,回头望了一眼日本的海岸线,眼中充满了不舍与决绝。他知道,此行前路茫茫,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为了日本的复国大业,他别无选择。

  商船缓缓驶离渔港,消失在茫茫大海中。而此时的明军大营内,徐达正坐在议事厅内,批阅着各地送来的奏折。一名斥候匆匆走进来,躬身禀报道:“将军,据萨摩藩的眼线回报,近日有不少身份可疑的人员在渔港聚集,似乎有大批武士乔装成商人、渔民,乘船出海,去向不明。”

  徐达放下奏折,眉头紧锁:“身份可疑?去向不明?难道是日本的残余势力?”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萨摩藩的位置,沉声道:“传我命令,立刻加强沿海各港口的盘查,密切关注出海船只的动向。同时,派斥候前往琉球、吕宋等地,探查那些武士的去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回报!”

  “是!”斥候躬身应道,转身快步离去。

  徐达看着地图,心中隐隐有种不安的预感。他知道,日本的残余势力绝不会轻易屈服,他们出海,必定是为了寻找外援。若是让他们借到兵,日本必将再次陷入战乱,大明多年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

  “看来,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了。”徐达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他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的大海,心中暗下决心:无论那些残余势力跑到哪里,无论他们借到多少兵,自己都要坚守在日本,守护大明的统治,绝不让他们的复国大计得逞。

  而此时的密洞内,只剩下几名留守的武士。他们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洞内的痕迹,然后悄悄离开了密洞,消失在茫茫山林中。密洞内,只剩下那幅残破的日本地图,和地上未燃尽的烛火,仿佛在诉说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