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上的风裹着水汽,打在“天兴号”战船的甲板上,溅起的水花沾在甲胄上,凉得像冰。常遇春把半截断矛扔在脚边,矛尖上还挂着块染血的帆布——那是陈友谅“巨无霸”战船“混江龙”号上的东西,刚才接舷战时,他一刀劈开了对方的舱门,却被里面涌出的“苍狼卫”逼了回来。
“他娘的,这群疯子!”常遇春抹了把脸上的血,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粮都烧光了还打,难不成陈友谅给他们灌了迷魂汤?”
旁边的副将周德兴正用布条包扎手臂,伤口深可见骨,是被“混江龙”号上的抛石机砸中的木片划伤的。“将军你看,”他指着远处的“混江龙”,那船的主帆被火箭烧了个大洞,却还在往明军船队里冲,“他们甲板上连做饭的锅都扔了,摆明了是要跟咱们同归于尽。”
常遇春啐了口唾沫,抓起腰间的号角吹了三声——这是让后队变前队,把“混江龙”号引到浅滩去。他知道,陈友谅的人越是疯狂,心里头越是虚,就像饿急了的野狗,看似凶狠,其实一棍子就能打懵。
果不其然,“混江龙”号真就跟着冲了过来,船底擦着河床的泥沙,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常遇春眼睛一亮,大喊:“弓箭手准备!射他们的舵盘!”
几十支火箭嗖嗖射过去,“混江龙”号的舵手应声倒下,大船顿时在浅滩上打了个横,像条搁浅的鲸鱼。舱里的“苍狼卫”们嗷嗷叫着往外跳,却被岸边埋伏的“长枪营”捅了个正着,一个个像串糖葫芦似的挂在枪尖上。
“将军快看!”周德兴指着“混江龙”号的桅杆,那里不知何时爬了个黑影,正举着面黑旗疯狂摇晃——是陈友谅的传令兵,想调集其他战船来救。常遇春弯弓搭箭,“嗖”的一声,那黑影应声坠海,黑旗在浪里打了个旋就沉下去了。
这头刚按住,那头又起了乱子。负责看守侧翼的“庐州营”派人来报,说有十几个士兵扛着刀跑了,临走前还放火烧了自己的营房,嘴里喊着“不打了,回家种地”。
“废物!”常遇春一脚踹翻了旁边的粮箱,里面只剩些发霉的糙米,“老子早就说过,粮草跟不上就别硬撑,现在好了,军心都散了!”
周德兴低声道:“其实弟兄们也熬不住了,连续三天就靠这破米充饥,昨天还有个小子饿晕了,从桅杆上摔下来……”
常遇春的火气顿时消了大半,他蹲下来抓起把糙米,指缝里漏下去的米粒在甲板上滚来滚去。他想起出发前,朱元璋拍着他的肩膀说“遇春啊,这仗难打,不光要跟陈友谅斗,还得跟弟兄们的肚子斗”,当时只当是玩笑,现在才品出滋味来。
正愣神间,水面突然“哗啦”一声,冒出个脑袋来——是“夜不收”的斥候王二,他抹了把脸,手里举着个水囊喊:“将军!找到陈友谅的秘密粮仓了!在湖西的芦苇荡里,藏了不少咸鱼干和麦饼!”
常遇春眼睛一亮,刚要下令去搬,就见王二脸色一白,猛地沉了下去。紧接着,水面浮起一串血泡,一支长矛从水下刺了上来,矛尖挑着块碎甲片——是“苍狼卫”的水下突击队!
“戒备!”常遇春大吼着拔刀,“这群狗东西居然藏在水里!”
甲板上顿时乱了套,有的士兵往水里扔火把,有的举着盾牌护着船舷,还有的干脆蹲下来发抖。一个刚入伍的小兵抱着桅杆哭,“我想我娘了,这仗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哭声像根针,扎得人心头发紧。
常遇春一脚把那小兵踹醒:“哭个屁!你娘在家等着吃你带回去的咸鱼干呢,不想让她饿肚子就拿起刀!”他把自己的水囊扔过去,“这里面有半块麦饼,先垫垫,等拿下粮仓,管够!”
小兵咬着麦饼站起来,抹了把眼泪,握紧了手里的刀。周围的士兵也都抬起头,眼里重新有了点光——是啊,家里还有人等着呢,不能就这么垮了。
“周德兴,带三十人跟我走,去芦苇荡搬粮!”常遇春把刀鞘往腰上一系,“剩下的人守住战船,谁敢再提‘回家’二字,老子先把他扔湖里喂鱼!”
芦苇荡里的水没到膝盖,淤泥裹着水草,踩上去“咕叽”作响。王二说的粮仓藏在一座废弃的土地庙里,门是石头砌的,推不开。常遇春让士兵用斧头砸,砸了半天只掉了些石屑,他正急得上火,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咔嚓”一声——是周德兴在撬供桌,桌腿下竟藏着个铜钥匙,上面刻着“友谅”二字。
“这狗娘养的,还把钥匙藏得挺严实!”常遇春抓过钥匙插进锁孔,“咔哒”一声,石门开了。
里面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吸了口凉气——靠墙的架子上摆满了陶罐,装着咸鱼、腊肉、腌菜,墙角堆着半麻袋麦饼,甚至还有两坛烧酒。周德兴拿起块麦饼咬了一口,眼睛一亮:“没坏!还挺香!”
就在这时,土地庙的梁上突然跳下十几个黑影,手里的弯刀闪着寒光——是陈友谅的亲卫“黑风队”,他们居然守在这里!为首的是个独眼,狞笑着说:“常遇春,没想到吧?这粮仓是主公给咱们留的后路,你们今天一个都别想走!”
常遇春把手里的麦饼塞给周德兴:“给弟兄们分了,吃饱了好打架!”他拔刀迎上去,“老子正愁没地方泻火呢!”
刀光剑影在土地庙里炸开,麦饼碎屑混着血珠飞。一个“黑风队”的家伙一刀劈向常遇春的后腰,却被旁边的小兵用盾牌挡住——正是刚才哭鼻子的那个,此刻他脸涨得通红,嘶吼着用盾角撞断了对方的腿。
“好小子!”常遇春赞了一声,一刀削掉独眼的另一只耳朵,“再敢叫板,把你舌头也割了!”
独眼疼得嗷嗷叫,挥刀乱砍,却被周德兴从背后捅了个透心凉。剩下的“黑风队”见头领死了,顿时慌了神,有两个扔下刀就想跑,被常遇春的箭钉在了门框上。
“留两个活的!”常遇春喊着,一脚踩住一个想装死的家伙,“问问他们,陈友谅是不是早就跑了,让这群傻蛋在这儿替他挡刀!”
那家伙被踩得直吐血,断断续续地说:“主……主公昨天就乘小船走了……说……说让我们死守粮仓,拖延时间……”
常遇春踹了他一脚,心里暗骂一声——果然猜中了。他转头对周德兴说:“把粮都搬到船上,留一半给芦苇荡周边的百姓,就说是……”他想了想,“就说是朱元璋大人赏的,让他们安心等着过好日子。”
周德兴愣了愣:“将军,咱们自己都不够吃……”
“傻小子,”常遇春拍了拍他的肩膀,“百姓才是根本。你想啊,咱们把粮分给他们,他们能不帮咱们盯着陈友谅的踪迹吗?这叫人心向背,比再多的刀枪都管用。”
搬粮的时候,那个小兵突然跑过来,递给常遇春半块麦饼:“将军,给你留的,刚才忘了……”
常遇春接过来,咬了一大口,香得眯起了眼。他看着远处湖面上的晚霞,突然觉得这仗打得值——不光是为了赢,更是为了让这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还有那些在战火里熬日子的百姓,能早点吃上安稳饭。
回到船上时,士兵们正在分咸鱼干,有说有笑的,刚才哭鼻子的小兵正给大家讲土地庙里的打斗,添油加醋地说常遇春“一刀劈开了三个敌人”,引来一片叫好声。
常遇春没戳破,只是把剩下的半块麦饼掰成小块,扔进水里喂鱼。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像极了此刻心里慢慢舒展的纹路。他知道,军心这东西,碎了容易,想粘起来,就得靠实实在在的好处,靠让弟兄们看到盼头——哪怕只是一块麦饼,一句肯定,或者一个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念想。
夜色渐深,周德兴清点完粮草,过来说:“够吃五天的,还能匀出些给岸上的百姓。”
“很好。”常遇春点头,“让了望哨盯紧了,明天咱们顺着水路追陈友谅,他跑不远。”
“那……要是追上了呢?”周德兴问。
常遇春摸了摸腰间的刀,刀鞘上的铜环在月光下闪着光:“追上了,就问问他,把弟兄们当傻子耍,这账该怎么算。”
船舷边的水轻轻拍打着船身,像在应和着他的话。远处的芦苇荡里传来几声鸟叫,不是夜枭的凄厉,倒像是某种水鸟的呢喃,带着点安宁的意思。常遇春知道,不管陈友谅跑多远,这仗都快打完了——不光是他和陈友谅的仗,更是这乱世里所有人盼着太平的仗。
他拿起号角,对着月亮吹了一声,声音在湖面上传得很远。周围的战船都亮起了灯,像一串星星落在水里,温暖又坚定。军心这东西,有时候就像这灯光,只要有人带头亮着,就不怕黑。
“他娘的,这群疯子!”常遇春抹了把脸上的血,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粮都烧光了还打,难不成陈友谅给他们灌了迷魂汤?”
旁边的副将周德兴正用布条包扎手臂,伤口深可见骨,是被“混江龙”号上的抛石机砸中的木片划伤的。“将军你看,”他指着远处的“混江龙”,那船的主帆被火箭烧了个大洞,却还在往明军船队里冲,“他们甲板上连做饭的锅都扔了,摆明了是要跟咱们同归于尽。”
常遇春啐了口唾沫,抓起腰间的号角吹了三声——这是让后队变前队,把“混江龙”号引到浅滩去。他知道,陈友谅的人越是疯狂,心里头越是虚,就像饿急了的野狗,看似凶狠,其实一棍子就能打懵。
果不其然,“混江龙”号真就跟着冲了过来,船底擦着河床的泥沙,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常遇春眼睛一亮,大喊:“弓箭手准备!射他们的舵盘!”
几十支火箭嗖嗖射过去,“混江龙”号的舵手应声倒下,大船顿时在浅滩上打了个横,像条搁浅的鲸鱼。舱里的“苍狼卫”们嗷嗷叫着往外跳,却被岸边埋伏的“长枪营”捅了个正着,一个个像串糖葫芦似的挂在枪尖上。
“将军快看!”周德兴指着“混江龙”号的桅杆,那里不知何时爬了个黑影,正举着面黑旗疯狂摇晃——是陈友谅的传令兵,想调集其他战船来救。常遇春弯弓搭箭,“嗖”的一声,那黑影应声坠海,黑旗在浪里打了个旋就沉下去了。
这头刚按住,那头又起了乱子。负责看守侧翼的“庐州营”派人来报,说有十几个士兵扛着刀跑了,临走前还放火烧了自己的营房,嘴里喊着“不打了,回家种地”。
“废物!”常遇春一脚踹翻了旁边的粮箱,里面只剩些发霉的糙米,“老子早就说过,粮草跟不上就别硬撑,现在好了,军心都散了!”
周德兴低声道:“其实弟兄们也熬不住了,连续三天就靠这破米充饥,昨天还有个小子饿晕了,从桅杆上摔下来……”
常遇春的火气顿时消了大半,他蹲下来抓起把糙米,指缝里漏下去的米粒在甲板上滚来滚去。他想起出发前,朱元璋拍着他的肩膀说“遇春啊,这仗难打,不光要跟陈友谅斗,还得跟弟兄们的肚子斗”,当时只当是玩笑,现在才品出滋味来。
正愣神间,水面突然“哗啦”一声,冒出个脑袋来——是“夜不收”的斥候王二,他抹了把脸,手里举着个水囊喊:“将军!找到陈友谅的秘密粮仓了!在湖西的芦苇荡里,藏了不少咸鱼干和麦饼!”
常遇春眼睛一亮,刚要下令去搬,就见王二脸色一白,猛地沉了下去。紧接着,水面浮起一串血泡,一支长矛从水下刺了上来,矛尖挑着块碎甲片——是“苍狼卫”的水下突击队!
“戒备!”常遇春大吼着拔刀,“这群狗东西居然藏在水里!”
甲板上顿时乱了套,有的士兵往水里扔火把,有的举着盾牌护着船舷,还有的干脆蹲下来发抖。一个刚入伍的小兵抱着桅杆哭,“我想我娘了,这仗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哭声像根针,扎得人心头发紧。
常遇春一脚把那小兵踹醒:“哭个屁!你娘在家等着吃你带回去的咸鱼干呢,不想让她饿肚子就拿起刀!”他把自己的水囊扔过去,“这里面有半块麦饼,先垫垫,等拿下粮仓,管够!”
小兵咬着麦饼站起来,抹了把眼泪,握紧了手里的刀。周围的士兵也都抬起头,眼里重新有了点光——是啊,家里还有人等着呢,不能就这么垮了。
“周德兴,带三十人跟我走,去芦苇荡搬粮!”常遇春把刀鞘往腰上一系,“剩下的人守住战船,谁敢再提‘回家’二字,老子先把他扔湖里喂鱼!”
芦苇荡里的水没到膝盖,淤泥裹着水草,踩上去“咕叽”作响。王二说的粮仓藏在一座废弃的土地庙里,门是石头砌的,推不开。常遇春让士兵用斧头砸,砸了半天只掉了些石屑,他正急得上火,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咔嚓”一声——是周德兴在撬供桌,桌腿下竟藏着个铜钥匙,上面刻着“友谅”二字。
“这狗娘养的,还把钥匙藏得挺严实!”常遇春抓过钥匙插进锁孔,“咔哒”一声,石门开了。
里面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吸了口凉气——靠墙的架子上摆满了陶罐,装着咸鱼、腊肉、腌菜,墙角堆着半麻袋麦饼,甚至还有两坛烧酒。周德兴拿起块麦饼咬了一口,眼睛一亮:“没坏!还挺香!”
就在这时,土地庙的梁上突然跳下十几个黑影,手里的弯刀闪着寒光——是陈友谅的亲卫“黑风队”,他们居然守在这里!为首的是个独眼,狞笑着说:“常遇春,没想到吧?这粮仓是主公给咱们留的后路,你们今天一个都别想走!”
常遇春把手里的麦饼塞给周德兴:“给弟兄们分了,吃饱了好打架!”他拔刀迎上去,“老子正愁没地方泻火呢!”
刀光剑影在土地庙里炸开,麦饼碎屑混着血珠飞。一个“黑风队”的家伙一刀劈向常遇春的后腰,却被旁边的小兵用盾牌挡住——正是刚才哭鼻子的那个,此刻他脸涨得通红,嘶吼着用盾角撞断了对方的腿。
“好小子!”常遇春赞了一声,一刀削掉独眼的另一只耳朵,“再敢叫板,把你舌头也割了!”
独眼疼得嗷嗷叫,挥刀乱砍,却被周德兴从背后捅了个透心凉。剩下的“黑风队”见头领死了,顿时慌了神,有两个扔下刀就想跑,被常遇春的箭钉在了门框上。
“留两个活的!”常遇春喊着,一脚踩住一个想装死的家伙,“问问他们,陈友谅是不是早就跑了,让这群傻蛋在这儿替他挡刀!”
那家伙被踩得直吐血,断断续续地说:“主……主公昨天就乘小船走了……说……说让我们死守粮仓,拖延时间……”
常遇春踹了他一脚,心里暗骂一声——果然猜中了。他转头对周德兴说:“把粮都搬到船上,留一半给芦苇荡周边的百姓,就说是……”他想了想,“就说是朱元璋大人赏的,让他们安心等着过好日子。”
周德兴愣了愣:“将军,咱们自己都不够吃……”
“傻小子,”常遇春拍了拍他的肩膀,“百姓才是根本。你想啊,咱们把粮分给他们,他们能不帮咱们盯着陈友谅的踪迹吗?这叫人心向背,比再多的刀枪都管用。”
搬粮的时候,那个小兵突然跑过来,递给常遇春半块麦饼:“将军,给你留的,刚才忘了……”
常遇春接过来,咬了一大口,香得眯起了眼。他看着远处湖面上的晚霞,突然觉得这仗打得值——不光是为了赢,更是为了让这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还有那些在战火里熬日子的百姓,能早点吃上安稳饭。
回到船上时,士兵们正在分咸鱼干,有说有笑的,刚才哭鼻子的小兵正给大家讲土地庙里的打斗,添油加醋地说常遇春“一刀劈开了三个敌人”,引来一片叫好声。
常遇春没戳破,只是把剩下的半块麦饼掰成小块,扔进水里喂鱼。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像极了此刻心里慢慢舒展的纹路。他知道,军心这东西,碎了容易,想粘起来,就得靠实实在在的好处,靠让弟兄们看到盼头——哪怕只是一块麦饼,一句肯定,或者一个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念想。
夜色渐深,周德兴清点完粮草,过来说:“够吃五天的,还能匀出些给岸上的百姓。”
“很好。”常遇春点头,“让了望哨盯紧了,明天咱们顺着水路追陈友谅,他跑不远。”
“那……要是追上了呢?”周德兴问。
常遇春摸了摸腰间的刀,刀鞘上的铜环在月光下闪着光:“追上了,就问问他,把弟兄们当傻子耍,这账该怎么算。”
船舷边的水轻轻拍打着船身,像在应和着他的话。远处的芦苇荡里传来几声鸟叫,不是夜枭的凄厉,倒像是某种水鸟的呢喃,带着点安宁的意思。常遇春知道,不管陈友谅跑多远,这仗都快打完了——不光是他和陈友谅的仗,更是这乱世里所有人盼着太平的仗。
他拿起号角,对着月亮吹了一声,声音在湖面上传得很远。周围的战船都亮起了灯,像一串星星落在水里,温暖又坚定。军心这东西,有时候就像这灯光,只要有人带头亮着,就不怕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