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众志成城-《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永定卫的城门被联军的红衣大炮轰开一道缺口时,正是惊蛰。冻土刚化的田埂上,刚抽芽的柳条被硝烟熏得发黑,却仍倔强地在风里摇晃,像极了城头上那些浑身是血的明军士兵。

  辽东都司的东城墙下,哥萨克骑兵踩着融雪的泥浆冲锋,马蹄溅起的泥水混着血珠,在冰面上冻成暗红的冰碴。徐达拄着断裂的长枪站在城头,左臂被流弹擦伤,渗血的布条在寒风里飘动。他看着身边越来越少的士兵,突然对传令兵喊道:“让城外的百姓撤!别管那些粮草了!”

  传令兵还没应声,城墙下突然传来震天的呐喊。只见附近村落的百姓推着独轮车涌了过来,车上装的不是粮草,而是从河里凿来的冰棱——足有胳膊粗,尖头上还裹着桐油布。领头的是个瞎了只眼的老汉,举着把锈柴刀喊:“徐将军!俺们庄稼人没火器,这冰棱子能扎马腿!”

  徐达眼眶一热,突然扯开嗓子喊:“弟兄们!看看底下!这是咱们的乡亲!”城头上的明军像是被注入了新血,伤兵们咬着牙爬起来,用断矛支起盾牌。

  伊万诺夫正举着望远镜狂笑,突然看见冰面上滚来无数“白刺猬”——百姓们把冰棱阵推到骑兵必经之路,上面洒了层麦糠,远远看去像堆积雪。冲在最前的哥萨克没在意,马蹄刚踏上去,就被冰棱扎穿了马掌,战马疼得人立而起,把骑兵甩进冰棱堆里,惨叫声刺得人耳膜疼。

  “放箭掩护!”徐达挥刀下令。城上的箭雨与城下的冰棱阵形成夹击,哥萨克骑兵的冲锋顿时乱了套。瞎眼老汉举着柴刀,照着一个坠马的哥萨克劈下去,嘴里骂道:“让你抢俺家的粮食!”血溅在他脸上,他抹了把,笑得露出只剩两颗牙的牙床。

  天津卫的南城墙缺口处,瑞士雇佣兵正举着长戟往里冲,他们的铠甲上嵌着碎瓷片——那是从百姓家里抢来的青花瓷。常遇春光着膀子,手里的虎头枪扎穿了三个雇佣兵,枪缨上的血滴在他胸前的刀疤上,像开了朵红牡丹。

  “将军!火药快没了!”火牌兵哭喊着跑来。常遇春刚要骂娘,突然听见城墙下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只见几十个妇人举着铁锅、菜刀冲了过来,为首的婆子是城东包子铺的王二娘,她举着口黑黢黢的铁锅当盾牌,喊:“常将军!俺们给你送‘兵器’来了!”

  王二娘身后,百姓们扛着门板、推着装满沙土的麻袋,在缺口处垒起临时工事。一个梳丫髻的小姑娘举着根烧火棍,照着一个雇佣兵的腿肚子就捅,嘴里喊:“这是俺爹的擀面杖!捅死你个抢包子的!”

  迪亚斯举着指挥棒怒吼:“一群农夫也敢挡路!”他下令炮兵轰击,却没料到百姓们早有准备——他们把家里的棉被浇了水,裹在门板上,炮弹打上去只砸出个浅坑。王二娘趁机把一锅滚烫的菜籽油泼了下去,城墙下顿时响起杀猪般的惨叫。

  常遇春看得热血上涌,一把夺过士兵手里的弓箭,一箭射穿迪亚斯的指挥棒:“洋鬼子!尝尝咱大明百姓的厉害!”城上城下的呐喊声混在一起,把联军的战鼓声都盖了过去。

  宣府镇的西城门快被中亚骆驼兵撞破时,冯胜正让人往门缝里塞棉花——那是附近棉农连夜送来的新棉,浸了桐油,能暂时挡住火箭。他看着城外沙丘上飘动的联军旗帜,突然听见身后传来驼铃声,回头一看,竟是镇上的驼队把式老马,正赶着十几峰骆驼过来,骆驼背上捆着的不是货物,而是炸药包。

  “冯将军,”老马脸上的皱纹里全是沙土,却笑得露出白牙,“这些骆驼通人性,让它们冲过去,保管能炸翻那些龟孙子!”他拍了拍领头的公驼,“老黄,还记得去年你生病,是将军给你找的兽医不?今儿该你报恩了!”

  公驼像是听懂了,打了个响鼻。老马把引线系在骆驼的缰绳上,又往它们背上挂了串鞭炮:“等会儿点燃鞭炮,它们就会往前冲,引线烧到炸药包……”他做了个“轰”的手势,眼里闪着光。

  阿合马正骑着骆驼指挥冲锋,突然看见对面城门里冲出几峰骆驼,背上还冒着火星。他正纳闷,那些骆驼突然加速冲来,背上的鞭炮“噼里啪啦”响,吓得他的骆驼连连后退。“不好!是炸药!”阿合马刚要躲,就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公驼带着炸药包撞进了骆驼兵阵列,连环爆炸把沙丘都掀了层皮。

  冯胜趁机下令开城门,明军士兵跟着百姓们冲了出去。老马举着赶驼鞭,一鞭子抽在阿合马的骆驼屁股上,喊:“这是你偷俺家草料的报应!”

  奉天殿里,朱元璋正看着各地送来的战报,案上的蜡烛烧了半截,蜡油滴在“辽东百姓捐冰棱三千斤”的奏报上,晕开一片油渍。刘伯温走进来,手里捧着一封血书,是天津卫百姓联名写的,字里行间全是“愿与城池共存亡”的决绝。

  “陛下,”刘伯温的声音有些哽咽,“各地百姓自发组织的民壮已达十万,有的带着农具参战,有的捐出存粮,连三岁孩童都知道给士兵递水……”

  朱元璋拿起血书,指尖抚过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突然站起身,走到殿外。此时已是深夜,南京城家家户户都亮着灯,百姓们在门前摆上了香案,不是祈福,而是给远方的将士们加油。更夫的梆子声里,夹杂着孩童的童谣:“洋鬼子,莫嚣张,大明百姓有力量……”

  “先生你看,”朱元璋指着满城灯火,声音有些发颤,“这就是朕的江山,朕的百姓。有他们在,谁也别想踏破大明的城墙!”他转身对蒋瓛道,“传朕旨意,把内库的粮草、兵器全调往边境,告诉将士们,身后就是家,丢了家,咱们对得起谁?”

  蒋瓛领命而去,朱元璋望着北方的夜空,仿佛能看见永定卫城头飘动的明旗,能听见百姓们与士兵们并肩作战的呐喊。他知道,这场仗或许还会打得很苦,但只要这股气不散,大明就永远不会倒下。

  天快亮时,联军的进攻暂时停歇。辽东的冰棱阵前,瞎眼老汉和士兵们一起修补城墙,他摸索着把一块碎砖塞进缺口,说:“等打退了洋鬼子,俺给你们蒸白面馒头。”

  天津卫的临时工事上,王二娘正给伤兵喂水,小姑娘举着烧火棍守在旁边,困得直点头,却还嘟囔:“不能睡,洋鬼子会偷袭……”

  宣府镇的沙丘后,老马正给幸存的骆驼喂草料,公驼的一条腿被炸伤了,他心疼地摸着驼峰:“等仗打完了,俺带你去吃最好的苜蓿。”

  城头上,徐达、常遇春、冯胜不约而同地望向东方。天边已泛起鱼肚白,虽然硝烟还未散尽,但那抹亮色却越来越清晰,像极了百姓们眼里不灭的光。

  “快天亮了。”徐达对身边的士兵说,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坚定。

  士兵们抬头望去,晨光里,新的战旗正在被缓缓升起,旗角猎猎,映着无数双紧握兵器的手——有士兵的,有百姓的,却都同样有力,同样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