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皇城的角楼刚敲过五更,朱元璋攥着八百里加急的奏报站在丹陛上,霜白的须发在穿堂风里乱颤。奏报上“澳洲防线溃退三百里”的字迹被泪水洇得发皱,他指甲掐进“欧盟联军趁乱袭占雪梨港”几个字里,指节泛白如霜。
“陛下,汤和将军的军报也到了。”内侍捧着另一封火漆封口的信函,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枯叶。朱元璋一把扯过信纸,上面的字迹潦草得几乎认不出——汤和在信里说,军中流言已起,有士兵举着郑海的灵位堵在帅帐前,骂他见死不救;更有甚者,竟偷偷给欧盟的巡逻队递消息,说明军的粮道藏在蓝山山脉的峡谷里。
此时的雪梨港,荷兰舰队的提督范德堡正站在“阿姆斯特丹号”的船楼上,看着英国士兵将明军遗留的火炮往马车上搬。港口的栈桥上,葡萄牙商人正用丝绸裹着从明军据点搜来的瓷器,法国雇佣兵则扛着抢来的稻米往船上运,各国旗帜在硝烟里挤成一团,倒比战场上的阵列整齐些。
“提督大人,刚截获的明军密信。”传令兵递上块沾着血的麻布,上面用炭笔写着“速派援兵,汤和部哗变”。范德堡冷笑一声,将麻布丢进海里:“告诉英国人,让他们去追汤和的残部,我们守住港口就好。”他转头看向澳洲内陆的方向,那里隐约传来枪声——是西班牙雇佣军在围剿溃散的明军小股部队,“等他们两败俱伤,整个澳洲的铁矿都是我们的。”
蓝山山脉的密林中,明军百户张诚正背着伤腿的同乡往山洞里挪。三天前他还是汤和麾下的旗手,如今却成了“通敌”的嫌疑犯——只因他爹是郑海的老部下,就被同营的士兵捆了扔进柴房。昨夜趁着混乱逃出来时,他看见平日称兄道弟的伙夫,正给欧盟的巡逻队指认藏火药的地窖。
“诚哥,你看那边。”伤兵突然拽住他的衣角。张诚抬头,只见峡谷对岸的坡地上,十几个明军士兵正举着刀对峙,为首的两个把总一个是郑海的远房侄子,一个是汤和的亲随,两人都红着眼,骂声顺着风飘过来:“若不是你们汤将军迟迟不发援兵,我叔能死在南极?”“放你娘的屁!若不是你们郑部擅自深入,怎会中了欧盟的埋伏?”
话音未落,坡地那边已经打了起来。张诚咬着牙想冲过去劝架,却被伤兵死死拉住:“别去!昨天山坳里,就是因为两拨人抢粮食打起来,才被荷兰人一锅端了。”正说着,对岸突然传来一阵枪响,那些互砍的明军士兵一个个倒下,山坡上站起几个举着毛瑟枪的法国雇佣兵,为首的吹了声口哨,用生硬的汉语喊:“谢谢你们的‘礼物’!”
南京的御书房里,李善长的牌位前摆着刚送来的澳洲地图。朱元璋用朱笔在雪梨港圈了个红圈,旁边批注“欧盟诸国各占一角,互不相让”。徐达的儿子徐辉祖站在一旁,手里捏着军报:“陛下,探子说荷兰人在港里修堡垒,英国人却想把他们赶出去,昨天还动了炮。”
“让他们打。”朱元璋突然笑了,笑声里裹着冰碴,“传旨给汤和,让他带着残部往内陆退,把欧盟的注意力引到沙漠那边去。再让朱棣从福建调十艘船,悄悄去占了澳洲东海岸的那些小岛——等欧盟在大陆上杀得差不多了,我们再从岛上杀回来。”
徐辉祖愣了愣:“可军中的流言……”
“流言?”朱元璋拿起案上的青铜爵,往地上一摔,爵身裂成三块,“郑海的灵位,汤和的帅印,都是大明的骨血!谁再敢借着他们的名字内斗,就把这碎爵塞进他嘴里!”他指着地图上南极的方向,那里用墨笔写着“郑海殉难处”,“告诉汤和,给郑海报仇,不是靠砍自己人,是把红毛鬼的船烧了,把他们的旗帜踩在脚下!”
此时的雪梨港,范德堡正对着英国舰队的炮口怒吼。因为争夺明军遗留的军械库,荷兰士兵和英国士兵刚交了火,港口的仓库被炮弹炸塌了半边,露出里面堆积如山的丝绸和茶叶。葡萄牙商人趁机带着人往船上搬,却被法国雇佣兵拦住,双方拔出刀来,在冒烟的木箱间混战。
“都给我住手!”一个穿着明军铠甲的人突然站到仓库顶上,竟是之前给欧盟递消息的那个伙夫。他举着面破旗,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大明”二字,“明军主力回来了!汤将军带着人从蓝山杀过来了!”
混战的人群瞬间静了。范德堡第一个反应过来,举枪打中了伙夫的腿:“假的!他是明军的奸细!”可已经晚了,英国舰队怕被包抄,开始往港外撤;荷兰人忙着加固堡垒,把刚抢来的火炮对准了港外;法国雇佣兵则扛起抢来的财物,往内陆逃去——他们最怕被明军围住打消耗战。
躲在仓库阴影里的张诚看得目瞪口呆。他刚才还在发愁怎么把伤兵转移,却见那个被打中的伙夫冲他眨了眨眼,原来这人竟是汤和派来的细作。远处的山林里,传来明军的号角声,却不是进攻的信号,而是收拢残部的调子。
南京的晨光爬上龙椅时,朱元璋终于在新的军报上签下“准”字。汤和在信里说,已收拢了三成溃散的士兵,欧盟联军因为分赃不均,在雪梨港火并,死伤比跟明军交战时还多。信的末尾,汤和画了个小小的船锚,那是他和郑海年轻时约定的记号,意思是“等我回来”。
御书房的窗棂外,一只信鸽扑棱棱飞起,往澳洲的方向去了。鸽腿上的信筒里,装着朱元璋亲笔写的四个字:“以乱制乱”。风掠过皇城的琉璃瓦,带着远处造船厂的木屑味——那里,新的战船正在龙骨上架起,船板上刻着郑海、汤和,还有无数没留下名字的士兵的姓氏。
雪梨港的硝烟渐渐散了,范德堡站在残破的仓库前,看着英国舰队消失在海平面,又望着内陆法国人的篝火,突然觉得手里的丝绸有些发烫。他不知道,在更南边的海面上,朱棣率领的福建水师正借着夜色,悄悄占据那些无人问津的小岛,岛上的岩石被凿出炮眼,正对着这片混乱的港湾。而蓝山山脉的山洞里,张诚给伤兵喂了最后一口干粮,然后拿起地上的刀——刀身上,刻着他爹的名字,也刻着“大明”二字。
“陛下,汤和将军的军报也到了。”内侍捧着另一封火漆封口的信函,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枯叶。朱元璋一把扯过信纸,上面的字迹潦草得几乎认不出——汤和在信里说,军中流言已起,有士兵举着郑海的灵位堵在帅帐前,骂他见死不救;更有甚者,竟偷偷给欧盟的巡逻队递消息,说明军的粮道藏在蓝山山脉的峡谷里。
此时的雪梨港,荷兰舰队的提督范德堡正站在“阿姆斯特丹号”的船楼上,看着英国士兵将明军遗留的火炮往马车上搬。港口的栈桥上,葡萄牙商人正用丝绸裹着从明军据点搜来的瓷器,法国雇佣兵则扛着抢来的稻米往船上运,各国旗帜在硝烟里挤成一团,倒比战场上的阵列整齐些。
“提督大人,刚截获的明军密信。”传令兵递上块沾着血的麻布,上面用炭笔写着“速派援兵,汤和部哗变”。范德堡冷笑一声,将麻布丢进海里:“告诉英国人,让他们去追汤和的残部,我们守住港口就好。”他转头看向澳洲内陆的方向,那里隐约传来枪声——是西班牙雇佣军在围剿溃散的明军小股部队,“等他们两败俱伤,整个澳洲的铁矿都是我们的。”
蓝山山脉的密林中,明军百户张诚正背着伤腿的同乡往山洞里挪。三天前他还是汤和麾下的旗手,如今却成了“通敌”的嫌疑犯——只因他爹是郑海的老部下,就被同营的士兵捆了扔进柴房。昨夜趁着混乱逃出来时,他看见平日称兄道弟的伙夫,正给欧盟的巡逻队指认藏火药的地窖。
“诚哥,你看那边。”伤兵突然拽住他的衣角。张诚抬头,只见峡谷对岸的坡地上,十几个明军士兵正举着刀对峙,为首的两个把总一个是郑海的远房侄子,一个是汤和的亲随,两人都红着眼,骂声顺着风飘过来:“若不是你们汤将军迟迟不发援兵,我叔能死在南极?”“放你娘的屁!若不是你们郑部擅自深入,怎会中了欧盟的埋伏?”
话音未落,坡地那边已经打了起来。张诚咬着牙想冲过去劝架,却被伤兵死死拉住:“别去!昨天山坳里,就是因为两拨人抢粮食打起来,才被荷兰人一锅端了。”正说着,对岸突然传来一阵枪响,那些互砍的明军士兵一个个倒下,山坡上站起几个举着毛瑟枪的法国雇佣兵,为首的吹了声口哨,用生硬的汉语喊:“谢谢你们的‘礼物’!”
南京的御书房里,李善长的牌位前摆着刚送来的澳洲地图。朱元璋用朱笔在雪梨港圈了个红圈,旁边批注“欧盟诸国各占一角,互不相让”。徐达的儿子徐辉祖站在一旁,手里捏着军报:“陛下,探子说荷兰人在港里修堡垒,英国人却想把他们赶出去,昨天还动了炮。”
“让他们打。”朱元璋突然笑了,笑声里裹着冰碴,“传旨给汤和,让他带着残部往内陆退,把欧盟的注意力引到沙漠那边去。再让朱棣从福建调十艘船,悄悄去占了澳洲东海岸的那些小岛——等欧盟在大陆上杀得差不多了,我们再从岛上杀回来。”
徐辉祖愣了愣:“可军中的流言……”
“流言?”朱元璋拿起案上的青铜爵,往地上一摔,爵身裂成三块,“郑海的灵位,汤和的帅印,都是大明的骨血!谁再敢借着他们的名字内斗,就把这碎爵塞进他嘴里!”他指着地图上南极的方向,那里用墨笔写着“郑海殉难处”,“告诉汤和,给郑海报仇,不是靠砍自己人,是把红毛鬼的船烧了,把他们的旗帜踩在脚下!”
此时的雪梨港,范德堡正对着英国舰队的炮口怒吼。因为争夺明军遗留的军械库,荷兰士兵和英国士兵刚交了火,港口的仓库被炮弹炸塌了半边,露出里面堆积如山的丝绸和茶叶。葡萄牙商人趁机带着人往船上搬,却被法国雇佣兵拦住,双方拔出刀来,在冒烟的木箱间混战。
“都给我住手!”一个穿着明军铠甲的人突然站到仓库顶上,竟是之前给欧盟递消息的那个伙夫。他举着面破旗,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大明”二字,“明军主力回来了!汤将军带着人从蓝山杀过来了!”
混战的人群瞬间静了。范德堡第一个反应过来,举枪打中了伙夫的腿:“假的!他是明军的奸细!”可已经晚了,英国舰队怕被包抄,开始往港外撤;荷兰人忙着加固堡垒,把刚抢来的火炮对准了港外;法国雇佣兵则扛起抢来的财物,往内陆逃去——他们最怕被明军围住打消耗战。
躲在仓库阴影里的张诚看得目瞪口呆。他刚才还在发愁怎么把伤兵转移,却见那个被打中的伙夫冲他眨了眨眼,原来这人竟是汤和派来的细作。远处的山林里,传来明军的号角声,却不是进攻的信号,而是收拢残部的调子。
南京的晨光爬上龙椅时,朱元璋终于在新的军报上签下“准”字。汤和在信里说,已收拢了三成溃散的士兵,欧盟联军因为分赃不均,在雪梨港火并,死伤比跟明军交战时还多。信的末尾,汤和画了个小小的船锚,那是他和郑海年轻时约定的记号,意思是“等我回来”。
御书房的窗棂外,一只信鸽扑棱棱飞起,往澳洲的方向去了。鸽腿上的信筒里,装着朱元璋亲笔写的四个字:“以乱制乱”。风掠过皇城的琉璃瓦,带着远处造船厂的木屑味——那里,新的战船正在龙骨上架起,船板上刻着郑海、汤和,还有无数没留下名字的士兵的姓氏。
雪梨港的硝烟渐渐散了,范德堡站在残破的仓库前,看着英国舰队消失在海平面,又望着内陆法国人的篝火,突然觉得手里的丝绸有些发烫。他不知道,在更南边的海面上,朱棣率领的福建水师正借着夜色,悄悄占据那些无人问津的小岛,岛上的岩石被凿出炮眼,正对着这片混乱的港湾。而蓝山山脉的山洞里,张诚给伤兵喂了最后一口干粮,然后拿起地上的刀——刀身上,刻着他爹的名字,也刻着“大明”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