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禁城的铜鹤香炉里,檀香正袅袅升起,缠绕着龙椅上那道威严的身影。朱元璋指尖摩挲着案上那幅泛黄的海图,图上用朱砂圈出的“新大陆”三个字,被他反复点得泛起毛边。海图边缘还沾着细碎的盐粒,那是三年前郑和船队的老水手带回的北美洲海岸沙粒,据说混着从未见过的红土。
“陛下,葡萄牙使者在殿外候着,说带了新大陆的贡品。”太监的声音刚落,殿外就传来金属碰撞的脆响——那是使者身上的银质铠甲在台阶上摩擦的声音。
朱元璋抬眼时,龙袍的金线在晨光里闪了闪。“宣。”
葡萄牙使者捧着个嵌着宝石的木盒,跪在冰凉的金砖上。盒里铺着天鹅绒,放着块拳头大的琥珀,里面裹着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还有半块泛着金属光泽的矿石。“我王听闻东方有圣人,特将新大陆的珍宝献上。”使者的汉语带着生硬的腔调,眼神却在偷偷打量殿上的龙纹柱,“这片土地遍地黄金,河流里淌着蜜糖,只是……”他顿了顿,故意压低声音,“西班牙、荷兰的船队已经在那里竖了十字架,说要让上帝的荣光普照。”
朱元璋没接木盒,反而抓起案上的朱笔,在海图上“纽约”的位置重重画了个圈。“使者可知,二十年前,郑海在菲律宾烧了西班牙人的教堂?”他的声音不高,却让使者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朕的舰队,能把你们的船从马六甲一路打回里斯本,何况那片还没插上旗帜的土地?”
使者脸色发白,忙叩首道:“我王绝无此意,只是……只是想与大明共分其利。”
“共分?”朱元璋冷笑一声,朱笔猛地戳在海图中央,墨点晕开,像滴落在纸上的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传朕旨意,让徐猛即刻从福建水师调三十艘大福船,带足佛郎机炮和三年粮草,开春就扬帆。告诉他,朕要的不是分利,是让新大陆的每块石头都刻上‘大明’二字!”
使者退下时,脚步踉跄,差点撞翻殿角的铜炉。朱元璋望着他的背影,突然对侍立的兵部尚书唐铎道:“去查,这使者昨晚是不是见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人。”唐铎刚应声,他又补充道,“把李善长当年编的《海防策》找出来,给徐猛带上——那老东西虽然不在了,可他写的‘以海制海’四个字,比任何兵书都管用。”
此时的阿姆斯特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会议室里,烛火正映着墙上那张更大的北美洲地图。英国、法国、西班牙的代表围坐在长桌旁,桌上的银盘里盛着从新大陆带回的玉米和土豆,外皮还沾着湿润的泥土。
“明朝的舰队已经在福建集结了。”西班牙代表敲着地图上的东海岸,银质剑柄在木桌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徐猛这个人,当年在菲律宾砍了我们三个主教的头,手段狠得很。”
法国代表捻着卷曲的胡须,指尖划过“洛杉矶”的位置:“我们的骑兵营已经在加的斯港待命,只要西班牙的舰队能挡住明军的正面,我们就能从墨西哥湾绕过去,先占了西海岸。”
“绕过去?”英国代表突然笑了,露出颗金牙——那是在印度掠夺时被大象踩掉后镶的,“你们忘了去年在澳洲,明军的弓箭手是怎么把法国骑兵射成刺猬的?我建议,让卡尔将军统领联军,他在多瑙河打奥斯曼人的战术,对付明军正合适。”
卡尔将军就坐在角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弯刀。刀鞘上刻着十字军的徽记,那是他祖父参加东征时留下的。“明军的火器比奥斯曼人先进,”他突然开口,声音像磨过的石头,“但他们的舰队有个弱点——补给线太长。我们可以在加勒比海设伏,烧掉他们的粮船,让徐猛在新大陆活活饿死。”
荷兰代表推过来个羊皮袋,里面倒出的是纽约港的水文图,用荷兰语标注着浅滩和暗礁。“这是我们的商人用三箱香料换来的,”他笑得眼睛眯成条缝,“明军的大福船吃水深,只要把他们诱进这片浅滩,不用开炮就能让他们搁浅。”
烛火突然“噼啪”爆响,照亮了众人脸上的贪婪。卡尔将军站起身,拔出弯刀,刀尖指着地图中央:“明天一早,我就去布鲁塞尔面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让他下旨召集各国联军。告诉士兵们,谁先在纽约插上自己国家的旗帜,谁就能获得那里的贸易特权——上帝会保佑勇敢者。”
南京的水师造船厂,徐猛正踩着跳板登上“镇海号”的甲板。这艘新造的大福船比郑海当年的宝船还长三丈,船头雕着吞云吐雾的金龙,甲板上整齐排列着十二门佛郎机炮,炮口闪着冷光。
“将军,朱元璋陛下的密旨。”亲兵递过来个火漆封口的木盒,里面是块虎符和半张海图,另一半据说在朱棣手里,等船队到了菲律宾再合璧。
徐猛捏着虎符,指腹抚过上面的裂纹——那是去年在南海打海盗时,被炮弹碎片崩的。“让弟兄们把李善长的《海防策》抄五十份,每人背熟三条。”他望着码头上正在装船的粮草,麻袋上印着的“大明户部”四个字被海水浸得发皱,“特别是‘避实击虚’那条,告诉他们,到了新大陆,别学匹夫之勇,要学郑将军当年在菲律宾,用十艘小船就把西班牙舰队耍得团团转。”
有个年轻的水手突然喊道:“将军,听说新大陆的人长得跟咱们不一样,蓝眼睛,黄头发!”
徐猛大笑起来,笑声震得船板嗡嗡响。他从怀里掏出个锦囊,里面是徐达生前给他的箭头——那是当年在漠北射穿蒙古将军头盔的。“管他蓝眼睛还是黄头发,”他把箭头抛给那水手,“记住,箭头不认人,只认谁的旗帜插在土地上。”
码头上突然响起号角声,那是启航的信号。徐猛转身时,看见朱元璋正站在岸边的望海楼,龙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猛地单膝跪地,身后的万名水兵跟着齐刷刷跪下,甲胄碰撞的声音惊飞了桅杆上的海鸥。
“臣徐猛,定不辱命!”
海风卷起他的声音,越过涛涛江水,传到望海楼。朱元璋举起手中的酒杯,酒液倾洒在江里,像是在给二十年前牺牲的郑海、徐达们献祭。他知道,这场新大陆的争夺,不只是为了黄金和土地,更是为了让那些长眠在海外的忠魂知道——大明的旗帜,还在往更远的地方飘扬。
此时的大西洋上,卡尔将军的旗舰“雄狮号”正劈开巨浪。甲板上,各国士兵正在擦拭武器:西班牙人的火绳枪、法国人的长矛、德国雇佣军的战斧,在阳光下闪着杀气。牧师举着十字架,用拉丁语念着祈祷词,士兵们画着十字,眼神里却闪烁着对黄金的渴望。
卡尔将军望着东方,那里的海平面正泛起鱼肚白。他知道,用不了多久,他的舰队就会和徐猛的“镇海号”在新大陆的海岸相遇。到那时,红土会被鲜血染红,海浪会卷着尸体起伏,而历史,只会记住胜利者的名字。
南京的深夜,朱元璋还在观星台踱步。钦天监监正捧着星图,指着那颗突然亮起来的新星道:“陛下,此星出现在斗牛之间,主海外有大战事。”
朱元璋没说话,只是望着那颗星,像望着二十年前郑海船队消失的海平面。他知道,从明天起,大西洋的浪涛里,将回荡着大明士兵的呐喊,而那片陌生的新大陆,终将见证一场决定世界走向的较量。
“陛下,葡萄牙使者在殿外候着,说带了新大陆的贡品。”太监的声音刚落,殿外就传来金属碰撞的脆响——那是使者身上的银质铠甲在台阶上摩擦的声音。
朱元璋抬眼时,龙袍的金线在晨光里闪了闪。“宣。”
葡萄牙使者捧着个嵌着宝石的木盒,跪在冰凉的金砖上。盒里铺着天鹅绒,放着块拳头大的琥珀,里面裹着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还有半块泛着金属光泽的矿石。“我王听闻东方有圣人,特将新大陆的珍宝献上。”使者的汉语带着生硬的腔调,眼神却在偷偷打量殿上的龙纹柱,“这片土地遍地黄金,河流里淌着蜜糖,只是……”他顿了顿,故意压低声音,“西班牙、荷兰的船队已经在那里竖了十字架,说要让上帝的荣光普照。”
朱元璋没接木盒,反而抓起案上的朱笔,在海图上“纽约”的位置重重画了个圈。“使者可知,二十年前,郑海在菲律宾烧了西班牙人的教堂?”他的声音不高,却让使者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朕的舰队,能把你们的船从马六甲一路打回里斯本,何况那片还没插上旗帜的土地?”
使者脸色发白,忙叩首道:“我王绝无此意,只是……只是想与大明共分其利。”
“共分?”朱元璋冷笑一声,朱笔猛地戳在海图中央,墨点晕开,像滴落在纸上的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传朕旨意,让徐猛即刻从福建水师调三十艘大福船,带足佛郎机炮和三年粮草,开春就扬帆。告诉他,朕要的不是分利,是让新大陆的每块石头都刻上‘大明’二字!”
使者退下时,脚步踉跄,差点撞翻殿角的铜炉。朱元璋望着他的背影,突然对侍立的兵部尚书唐铎道:“去查,这使者昨晚是不是见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人。”唐铎刚应声,他又补充道,“把李善长当年编的《海防策》找出来,给徐猛带上——那老东西虽然不在了,可他写的‘以海制海’四个字,比任何兵书都管用。”
此时的阿姆斯特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会议室里,烛火正映着墙上那张更大的北美洲地图。英国、法国、西班牙的代表围坐在长桌旁,桌上的银盘里盛着从新大陆带回的玉米和土豆,外皮还沾着湿润的泥土。
“明朝的舰队已经在福建集结了。”西班牙代表敲着地图上的东海岸,银质剑柄在木桌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徐猛这个人,当年在菲律宾砍了我们三个主教的头,手段狠得很。”
法国代表捻着卷曲的胡须,指尖划过“洛杉矶”的位置:“我们的骑兵营已经在加的斯港待命,只要西班牙的舰队能挡住明军的正面,我们就能从墨西哥湾绕过去,先占了西海岸。”
“绕过去?”英国代表突然笑了,露出颗金牙——那是在印度掠夺时被大象踩掉后镶的,“你们忘了去年在澳洲,明军的弓箭手是怎么把法国骑兵射成刺猬的?我建议,让卡尔将军统领联军,他在多瑙河打奥斯曼人的战术,对付明军正合适。”
卡尔将军就坐在角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弯刀。刀鞘上刻着十字军的徽记,那是他祖父参加东征时留下的。“明军的火器比奥斯曼人先进,”他突然开口,声音像磨过的石头,“但他们的舰队有个弱点——补给线太长。我们可以在加勒比海设伏,烧掉他们的粮船,让徐猛在新大陆活活饿死。”
荷兰代表推过来个羊皮袋,里面倒出的是纽约港的水文图,用荷兰语标注着浅滩和暗礁。“这是我们的商人用三箱香料换来的,”他笑得眼睛眯成条缝,“明军的大福船吃水深,只要把他们诱进这片浅滩,不用开炮就能让他们搁浅。”
烛火突然“噼啪”爆响,照亮了众人脸上的贪婪。卡尔将军站起身,拔出弯刀,刀尖指着地图中央:“明天一早,我就去布鲁塞尔面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让他下旨召集各国联军。告诉士兵们,谁先在纽约插上自己国家的旗帜,谁就能获得那里的贸易特权——上帝会保佑勇敢者。”
南京的水师造船厂,徐猛正踩着跳板登上“镇海号”的甲板。这艘新造的大福船比郑海当年的宝船还长三丈,船头雕着吞云吐雾的金龙,甲板上整齐排列着十二门佛郎机炮,炮口闪着冷光。
“将军,朱元璋陛下的密旨。”亲兵递过来个火漆封口的木盒,里面是块虎符和半张海图,另一半据说在朱棣手里,等船队到了菲律宾再合璧。
徐猛捏着虎符,指腹抚过上面的裂纹——那是去年在南海打海盗时,被炮弹碎片崩的。“让弟兄们把李善长的《海防策》抄五十份,每人背熟三条。”他望着码头上正在装船的粮草,麻袋上印着的“大明户部”四个字被海水浸得发皱,“特别是‘避实击虚’那条,告诉他们,到了新大陆,别学匹夫之勇,要学郑将军当年在菲律宾,用十艘小船就把西班牙舰队耍得团团转。”
有个年轻的水手突然喊道:“将军,听说新大陆的人长得跟咱们不一样,蓝眼睛,黄头发!”
徐猛大笑起来,笑声震得船板嗡嗡响。他从怀里掏出个锦囊,里面是徐达生前给他的箭头——那是当年在漠北射穿蒙古将军头盔的。“管他蓝眼睛还是黄头发,”他把箭头抛给那水手,“记住,箭头不认人,只认谁的旗帜插在土地上。”
码头上突然响起号角声,那是启航的信号。徐猛转身时,看见朱元璋正站在岸边的望海楼,龙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猛地单膝跪地,身后的万名水兵跟着齐刷刷跪下,甲胄碰撞的声音惊飞了桅杆上的海鸥。
“臣徐猛,定不辱命!”
海风卷起他的声音,越过涛涛江水,传到望海楼。朱元璋举起手中的酒杯,酒液倾洒在江里,像是在给二十年前牺牲的郑海、徐达们献祭。他知道,这场新大陆的争夺,不只是为了黄金和土地,更是为了让那些长眠在海外的忠魂知道——大明的旗帜,还在往更远的地方飘扬。
此时的大西洋上,卡尔将军的旗舰“雄狮号”正劈开巨浪。甲板上,各国士兵正在擦拭武器:西班牙人的火绳枪、法国人的长矛、德国雇佣军的战斧,在阳光下闪着杀气。牧师举着十字架,用拉丁语念着祈祷词,士兵们画着十字,眼神里却闪烁着对黄金的渴望。
卡尔将军望着东方,那里的海平面正泛起鱼肚白。他知道,用不了多久,他的舰队就会和徐猛的“镇海号”在新大陆的海岸相遇。到那时,红土会被鲜血染红,海浪会卷着尸体起伏,而历史,只会记住胜利者的名字。
南京的深夜,朱元璋还在观星台踱步。钦天监监正捧着星图,指着那颗突然亮起来的新星道:“陛下,此星出现在斗牛之间,主海外有大战事。”
朱元璋没说话,只是望着那颗星,像望着二十年前郑海船队消失的海平面。他知道,从明天起,大西洋的浪涛里,将回荡着大明士兵的呐喊,而那片陌生的新大陆,终将见证一场决定世界走向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