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新机构的人事选拔-《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应天府的暑气还未散尽,吏部衙门的皂隶已经换了第三拨冰盆。朱元璋坐在正堂的太师椅上,手里翻着厚厚的名册,纸页边缘被汗水浸得发卷。堂下站着吏部尚书詹同、刑部尚书吴祯、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还有东厂提督王瑾和西厂提督张焕,五人皆是一身官服,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却没人敢动一下——桌上的三摞卷宗,是新机构人事选拔的初审名单,朱元璋已经看了一个时辰,眉头越皱越紧。

  “警察选拔的名单,是谁定的?”朱元璋忽然把名册往桌上一拍,震得砚台都跳了跳。名册上圈着个名字:“李三,原羽林卫士兵,因酗酒误事被革职,拟录用为应天府警察。”

  詹同赶紧出列:“回陛下,是应天府知府推荐的,说他武艺好,只是一时糊涂……”

  “糊涂?”朱元璋冷笑一声,“酗酒误事的兵痞,你让他去管百姓治安?他不把市集闹翻天就算好的!”他指着名册上的评语,“‘武艺娴熟,可镇宵小’——朕看是‘酒瘾难戒,能扰民生’!这种人,别说当警察,就是当差役都不配!”

  胡大海在旁边看得直咧嘴,手里的铁尺在掌心转得飞快:“陛下说得是!这种货色,当年在军营里就该被军棍打死,还敢来混警察的差事?”

  “詹同,”朱元璋的目光扫过吏部尚书,“警察是给百姓撑腰的,不是让百姓怕的。选人第一条,就得是品行端正,哪怕武艺差点、识字少点,也比这种有前科的强。你把这李三的名字划掉,告诉应天府知府,再敢推荐这种人,就让他自己去扫大街!”

  詹同额头冒汗,连声应下,赶紧拿起朱笔把“李三”二字涂掉。

  朱元璋又拿起东厂的选拔名册,翻到其中一页,眉头皱得更紧了:“这个王敬,是司礼监的笔帖式?”名册上写着王敬“擅长钻营,曾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牵线买官”,却被东厂提督王瑾评为“机灵能干,可任掌刑千户”。

  王瑾“扑通”一声跪下,膝盖砸在青砖地上响得吓人:“陛下饶命!这王敬是老奴的远房侄子,老奴一时糊涂……”

  “糊涂?”朱元璋把名册扔到他面前,“你忘了朕怎么跟你说的?东厂要的是忠心,不是裙带!这种会钻营的,让他进了东厂,不出三年就能把你卖了!”他看向张焕,“西厂要是查到这种人,该怎么处置?”

  张焕躬身道:“回陛下,按《西厂规制》,举荐奸佞者,与奸佞同罪。”

  王瑾吓得脸都白了,连连磕头:“老奴知错!这就把王敬的名字划掉,以后再也不敢了!”

  朱元璋没理他,拿起西厂的名册,这才缓和了些神色:“张焕选的人不错。”名册上的官员多是刑部、大理寺的老吏,评语多是“铁面无私”“断案如神”,其中一个叫刘能的,甚至写着“曾弹劾过岳父贪腐”。

  “刘能这人,朕有点印象。”朱元璋道,“前几年在苏州府当推官,把当地一个作恶多端的盐商办了,那盐商是魏国公的小舅子,他都敢动。”

  张焕道:“正是此人。臣查过他的卷宗,十年断案三百余起,无一起冤案,而且家境清贫,至今还住着租来的房子。”

  “就该用这种人。”朱元璋点头,“西厂要复核案件,就得是油盐不进的性子。詹同,给刘能升一级,让他当西厂的掌刑千户。”

  詹同赶紧记下,这时周德兴从外面进来,手里捧着个木盒,里面是各地举荐的警察候选人卷宗。“陛下,江南各府的警察候选人都审完了,这是其中最好的十个。”

  朱元璋拿起一本,是苏州府举荐的陈六,原是水师的百户,在一次海战中丢了左臂,退役后在乡里教孩童习武,评语写着“乡邻有难必帮,去年还追了三里地,帮寡妇抢回被偷的耕牛”。

  “这人不错。”朱元璋道,“少了条胳膊还能追贼,可见有血性。让他去应天府当警察队长,管五十个人。”

  胡大海凑过来看了看:“陛下,这陈六我认识!当年在水师时,他跟我一个营,最是讲义气。有次粮船遇了险,他跳水里救了三个弟兄,自己差点没上来。”

  “那就更要重用。”朱元璋道,“警察不光要能打,还得有民心。詹同,告诉各地知府,选警察要先问乡邻,要是百姓都说好,哪怕是个农夫,也能录用;要是百姓骂声一片,就算是秀才,也不能要。”

  正说着,外面传来争吵声。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汉子被皂隶拦着,还在喊:“我要见陛下!我能当警察!”

  朱元璋道:“让他进来。”

  汉子进来后,扑通跪下,露出满是老茧的手:“草民王二,是应天府的菜农。听说陛下要选警察,草民想试试。”

  詹同皱眉:“你一个农夫,懂什么治安?”

  王二梗着脖子:“草民不懂规矩,但草民认识应天府所有的小偷!他们什么时候出来,在哪作案,草民闭着眼都知道!前个月,城西的李寡妇被偷了救命钱,还是草民跟着脚印,把钱追回来的!”

  朱元璋来了兴趣:“你怎么知道谁是小偷?”

  “草民每天半夜去菜园摘菜,常看见他们鬼鬼祟祟的。”王二道,“有个叫‘瘦猴’的,专偷老太太的裹脚布,草民跟了他半个月,摸清了他的窝点,报给捕快,可捕快收了他的钱,根本不管!”

  胡大海在一旁骂道:“这群捕快,真是废物!”

  朱元璋对王二道:“你要是当了警察,打算怎么做?”

  “先把‘瘦猴’抓起来,再把那些收了钱的捕快都供出来!”王二眼睛瞪得溜圆,“草民不要俸禄,只要能让百姓过得踏实!”

  朱元璋笑了:“好!朕就破格录用你,当应天府的警察!詹同,给他登记入册,俸禄按百户的标准发。”

  王二愣了,半晌才磕头:“谢陛下!草民一定好好干!”

  等王二走了,詹同忧心道:“陛下,破格录用农夫,怕是会让士绅不满。”

  “士绅不满?”朱元璋哼了一声,“百姓满意就行!警察是为百姓办事的,不是给士绅看的。”他看向众人,“今天就把规矩定下来:警察选拔,分三关——乡邻评议关,过不了的直接刷掉;体能测试关,扛不动五十斤粮食的不要;最后是笔试,写自己为什么要当警察,哪怕写得歪歪扭扭,只要真心实意就行。”

  吴祯补充道:“东厂的宦官选拔,也该加两关。一是忠诚度测试,让他们在亲人与陛下之间做选择;二是文化考核,至少要能背出《大明律》的前三条。”

  王瑾连连点头:“老奴这就去办!明天就把候选的宦官集中起来,严格测试!”

  蒋瓛道:“锦衣卫新增的巡查千户所,臣打算从退役的军官里选,必须是立过战功、没犯过军纪的。每个千户上任前,都要去孝陵宣誓,若有二心,不得好死。”

  “宣誓是个好主意。”朱元璋道,“不光锦衣卫,警察、东西厂的人,上任前都要宣誓。警察对着百姓宣誓,说要护佑一方;厂卫对着太庙宣誓,说要忠君报国。”

  张焕道:“陛下,西厂的官员选拔,臣想再加一条——凡是被弹劾过贪腐的,哪怕已经洗清嫌疑,也不能录用。西厂要查别人,自己得干净。”

  “准了。”朱元璋站起身,走到门口,望着外面的日头,“新机构就像新栽的树,选对了人,才能长直;选错了人,迟早要歪。你们都记着,宁可缺人,也不能滥竽充数。要是让朕发现谁在选拔里做手脚,朕扒了他的皮!”

  众人齐声应是,额头上的汗更多了,却不敢擦。

  接下来的半个月,应天府热闹起来。警察选拔点前排起了长队,有退役的士兵,有识字的秀才,还有像王二这样的普通百姓。乡邻评议关最是热闹,常有百姓跑来告状,说某个候选人以前偷过鸡,立马就被刷掉;也有百姓哭着说某个候选人救过自己的命,当场就被记为优等。

  东厂的宦官测试在司礼监的院子里进行。忠诚度测试时,王瑾让人把候选宦官的亲人请到现场,说只要肯指证宦官“私藏兵器”,就能得赏银。有个叫李福的宦官,亲哥哥都收了银子,他却跪在地上哭:“我要是认了,就是欺君之罪,死了也没脸见列祖列宗!”当场就被王瑾定为甲等。

  锦衣卫的选拔在演武场进行。退役军官们比射箭、比摔跤,最后还要接受蒋瓛的盘问:“要是发现自己的亲兄弟通敌,你怎么办?”有个叫赵勇的,想都没想就说:“先绑了送刑部,再到陛下跟前请罪,没管好家人!”蒋瓛当场拍板,让他当新设的福建巡查千户。

  西厂的选拔最是安静,张焕把候选的官员请到刑部,当场让他们复核一起旧案。有个叫孙理的,从卷宗里发现了三个疑点,当场就说:“这案子定错了!犯人应该是被冤枉的!”张焕眼睛一亮,直接让他当了西厂的经历。

  半个月后,新机构的人事名单终于定了。朱元璋拿着名单,在朝堂上宣布:应天府首批警察三百人,队长陈六;东厂新增缇骑五十人,掌刑千户张永;锦衣卫新增巡查千户所五个,千户赵勇等五人;西厂新增官员二十人,经历孙理等。

  宣布完毕,朱元璋道:“三天后,在午门外举行宣誓仪式。所有新录用的人都要来,让百姓看看,朕的新机构,都是些什么人!”

  宣誓那天,午门外挤满了百姓。警察们穿着藏青色的制服,胸口绣着“警”字,对着百姓跪下,领头的陈六高声道:“我陈六,今日当着百姓的面起誓,若敢欺善怕恶、收受贿赂,就让我天打雷劈!”三百个警察齐声附和,声震云霄。

  东厂和西厂的人则在太庙宣誓。王瑾领着宦官们跪下,对着朱元璋的画像道:“我等若敢泄露机密、构陷忠良,就断子绝孙,永世不得超生!”张焕领着西厂官员道:“我等若敢徇私枉法、草菅人命,就自请罢官,永不录用!”

  朱元璋站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切,对身边的詹同道:“人选对了,事情就成了一半。接下来,就看他们能不能干出样子了。”

  詹同道:“陛下放心,有这么严格的选拔,他们定会尽心尽力。”

  朱元璋却摇了摇头:“人心是会变的。今天宣誓的人,明天可能就会犯错。所以,警察要受百姓监督,厂卫要受西厂监督,西厂要受内阁监督,谁都不能例外。”

  城楼下,陈六正带着警察们在街上巡逻。王二穿着新制服,虽然还不太习惯,却走得笔直。百姓们围过来看,有个老太太拉着陈六的手:“官爷,以后我家的鸡再被偷了,是不是就能找你们了?”

  陈六道:“大娘放心,以后您家的鸡,就是我们的鸡,谁也不敢偷!”

  百姓们哄堂大笑,笑声里满是期待。朱元璋站在城楼上,听着这笑声,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新机构的人事选拔只是开始,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走得正,就一定能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