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郊外的风裹着麦香,吹过军火库的石墙时,带起一阵细碎的尘土。华云龙蹲在麦田里,草帽压得几乎遮住眼睛,手里的镰刀有一下没一下地割着麦秆,眼角却死死盯着三百步外的岗楼。岗楼上的法国士兵正举着望远镜扫视四周,红色的军服在阳光下格外扎眼,枪托靠在垛口上,金属的反光像针一样刺人。
“第七次了。”身边的丁德兴低声说,他扮成个瘸腿的农民,裤腿上沾着泥,手里拄着根木杖,杖头却藏着根铁条,“那哨兵每刻钟会转身喝口水,就现在——”
华云龙顺着他的话抬头,果然看见哨兵拿起水壶,喉结动了动。他迅速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铅笔在纸上飞快地画着:“岗楼三个,各有两个哨兵,交叉巡逻。正门有两挺回旋炮,守兵十二个,穿的是新配发的胸甲,看着挺结实。”他在纸上圈出个红点,“看见那栋圆顶建筑没?昨天运进去三车火药,估计是仓库。”
丁德兴往嘴里塞了根麦秆,嚼得咯吱响:“康茂才给的硫磺火油够不够?我听说这军火库里光火炮就有三百多门,炸起来怕是半个巴黎都能听见。”
“够把这破地方掀翻三次的。”华云龙拍了拍腰间的油布包,里面的陶罐沉甸甸的,“但不能一次全点燃,得留个后手。先炸火药库,等他们救火时,再炸火炮车间——那些新炮的炮管里都填了引信,遇热就炸。”他突然压低声音,“看见那个抽烟的守卫没?左撇子,腰间的钥匙串上挂着个铜铃铛,听说是仓库的钥匙。”
丁德兴眯起眼:“你的意思是……”
“晚上他会去西边的小酒馆喝酒,”华云龙冷笑一声,“到时候‘借’他的钥匙用用。”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一队法国骑兵簇拥着辆马车过来,车帘紧闭,车轮碾过石子路的声音格外刺耳。华云龙立刻低下头,假装割麦,耳朵却竖得老高。
“是炮兵总监来了,”丁德兴用木杖在地上划着,“我前天在酒馆听酒保说,总监今天要亲自验收新炮,晚上还会在军火库里设宴。”
华云龙心里一动:“设宴?那守卫肯定会松懈。”他把本子揣回怀里,“你去通知胡大海,让他准备好攀爬爪,晚上亥时在东墙外接应。记住,带两捆干柴,万一钥匙不好使,就用火烧门。”
丁德兴点点头,拄着木杖一瘸一拐地往麦田深处走,背影很快混进金黄的麦浪里。华云龙继续割麦,心里却在盘算——胡大海从伦敦赶来后,胳膊上的伤口还没好利索,攀爬怕是有点费劲;丁德兴的腿是真瘸,当年在鄱阳湖打仗被炮弹炸的,今晚的行动,自己得多担待些。
日头偏西时,华云龙扛着麦捆往军火库的方向走。他的身份是附近的农户,来给守卫送粮食,这是他花了五个法郎买通管事才弄来的机会。走到正门,守兵拦住他,翻了翻麦捆,又搜了搜他的身,没发现异常,骂骂咧咧地放行了。
“这些该死的农民,身上总有股臭味。”一个守兵用法语嘟囔着。
华云龙假装没听见,心里却把守卫的脸记了下来——左脸颊有颗痣,腰间的火枪是英国造的,看来法国的军械是真不够用了。他跟着管事往仓库走,眼睛像雷达似的扫过四周:火药库的门锁是黄铜的,比预想的结实;火炮车间的窗户没装铁条,只用木板挡着;墙角的排水渠宽得能钻进去一个人。
“快点走!”管事推了他一把,“总监的宴会快开始了,别在这儿碍眼。”
华云龙踉跄了一下,顺势摔倒在地,麦捆散了一地。他手忙脚乱地去捡,手指却飞快地在地上摸了摸——泥土是湿的,昨晚下过雨,排水渠应该能走。管事骂了句脏话,踢了他一脚,转身走了。
天黑透时,华云龙、丁德兴和胡大海在东墙外的树林里汇合。胡大海的胳膊上缠着布条,渗出血迹,他却满不在乎地拍着华云龙的肩膀:“这点伤算啥?当年在北美被印第安人的箭射穿了胳膊,照样砍翻三个英国兵。”
“别逞能。”丁德兴递给他个油布包,“康茂才特意交代,这腐蚀剂涂在锁上,半炷香就能化掉。你负责望风,别硬撑。”
华云龙打开包,里面是三个陶罐、一把短铳和几捆引信。他把陶罐分给两人:“黄色的是硫磺火油,炸火药库用;黑色的是硝石混合物,威力大,留着炸火炮车间;引信要缠在干燥的木头上,不然受潮就点不着。”他拿起攀爬爪,扣在墙上的砖缝里,“我先上去,放绳子下来。”
夜风吹过树林,叶子沙沙作响,像在给他们打掩护。华云龙顺着绳子爬上墙头,趴在垛口上往下看——巡逻的士兵刚走过,靴底的铁掌在石板上敲出“笃笃”声,渐渐远去。他朝下面打了个手势,丁德兴和胡大海相继爬了上来。
“往这边走。”华云龙猫着腰,沿着墙根往火药库摸,“排水渠在那边,万一被发现,就从那儿跑。”
胡大海突然拽住他,指着远处的灯火:“那是不是宴会的帐篷?”
华云龙望去,只见军火库中央的空地上搭着个大帐篷,里面传来笑声和碰杯声,火把把周围照得如同白昼。“炮兵总监果然在这儿,”他冷笑,“正好,让他们尝尝咱们的‘大礼’。”
三人摸到火药库门口,丁德兴掏出腐蚀剂,涂在锁上。药水遇到黄铜,冒出丝丝白烟,发出刺鼻的气味。胡大海警惕地望着四周,突然低喊一声:“有人来了!”
华云龙和丁德兴立刻躲到旁边的柴火堆后。两个醉醺醺的士兵摇摇晃晃地走过来,嘴里唱着跑调的法国国歌,手里还拎着酒瓶。“……明天就能把炮运到北非了,让那些明国人尝尝厉害……”一个士兵含含糊糊地说。
另一个士兵打了个酒嗝:“听说英国首相被明国人杀了?真没用……咱们的新炮一响,保管把明国的船炸成碎片……”
他们走到火药库门口,似乎想进去看看,却被腐蚀得发软的锁吓了一跳。“这锁怎么了?”一个士兵伸手去摸,刚碰到就尖叫起来——腐蚀剂烧穿了他的手套,烫出个水泡。
“快走!邪门得很!”另一个士兵拉着他就跑,两人连滚带爬地往帐篷方向去了。
华云龙三人从柴火堆后出来,丁德兴抹了把汗:“好险。”他用力一拧,锁“咔哒”一声开了。
火药库里弥漫着硫磺的味道,一排排木桶堆到屋顶,上面贴着“严禁烟火”的标签。华云龙打开黄色陶罐,把硫磺火油倒在木桶之间的缝隙里,又把引信缠在木架上,末端留出长长的一截,拉到门外。
“好了。”他拍了拍手,“去火炮车间。”
火炮车间里,三百多门新炮整齐地排列着,炮口对着门口,像一群蓄势待发的猛兽。华云龙看着那些炮管,心里暗骂——这些炮比明朝水师用的长两尺,射程肯定更远,必须全炸掉。他和丁德兴分头行动,把黑色陶罐放在炮群中间,引信和火药库的引信连在一起。
“都弄好了?”胡大海探头进来,“帐篷里的人好像要散了。”
华云龙点头:“走!”
三人刚跑出火炮车间,就听见帐篷方向传来喧哗声。一个士兵举着火把跑过来,似乎是发现了他们。“快跑!”华云龙低吼一声,拽着丁德兴往排水渠跑。胡大海转身举起短铳,“砰”的一声,火把应声落地,士兵惨叫着倒下。
“别管了!”华云龙拉着他跳进排水渠,里面又黑又臭,水没过膝盖。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蹚,身后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火药库炸了!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几乎要掀翻大地,火光冲天而起,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昼。紧接着,又是一连串的爆炸,火炮车间的炮弹被引爆,碎片像雨点似的飞上天,又“嗖嗖”地落下来。
“炸得好!”丁德兴在臭水里大笑,“让他们再嚣张!”
三人从排水渠的另一头钻出来,浑身都是泥和臭味。回头望去,军火库已经成了一片火海,爆炸声、惨叫声、战马的嘶鸣声混在一起,像一场末日的狂欢。胡大海突然咳嗽起来,捂住胳膊:“妈的,伤口好像裂开了。”
“先离开这儿再说。”华云龙扶着他,“往巴黎方向走,那里人多,好藏身。”
他们在夜色中穿行,身后的火光越来越亮,连天边的云都被染成了红色。走到天亮时,已经能看见巴黎的城墙了。华云龙找了个废弃的谷仓,让胡大海坐下,解开他的绷带——伤口果然裂开了,血肉模糊。
“忍着点。”丁德兴掏出金疮药,撒在伤口上,“康茂才这药管用,上次我在马德里被刀捅了,涂了三天就结痂。”
胡大海疼得龇牙咧嘴,却还在笑:“值了!想想那些法国人的脸,肯定跟被踩了的狗屎一样难看。”
华云龙靠在谷仓的木柱上,望着远处的巴黎城:“别高兴得太早。这次动静太大,法国肯定会严查,咱们得尽快换身份,离开巴黎。”他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三张新的身份证明,“我是丝绸商人,你俩是我的伙计,咱们去马赛,从那儿坐船回大明。”
与此同时,应天府的皇宫里,朱元璋正和廖永忠、朱文正看着密报。密报是从荷兰商队转来的,上面只有一句话:“巴黎火光冲天,炮声震百里。”
“好!好!好!”朱元璋连说三个好字,一巴掌拍在案上,震得茶杯都跳了起来,“华云龙这小子,干得漂亮!三百门火炮,够法国人心疼一阵子了!”
朱文正凑过来看密报,嘴角翘得老高:“姑父,我就说华云龙靠谱,当年在鄱阳湖,他用火船撞陈友谅的旗舰,那股狠劲,法国人肯定扛不住。”
“别大意。”廖永忠皱着眉,“动静这么大,怕是会打草惊蛇。欧洲那些国家本来就互相猜忌,这下说不定会联合起来对付咱们。”
朱元璋点点头,手指在地图上的法国位置敲了敲:“廖永忠说得对。传朕的命令,让天枢密探暂时收敛些,别再搞大动静,先摸清欧洲各国的反应。告诉华云龙他们,安全第一,别逞英雄。”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给他们记一等功,家里赏五百两银子,让户部尽快送到。”
“陛下英明。”廖永忠躬身应道。
朱元璋望着窗外,晨光正好,洒在庭院里的石榴树上,红彤彤的果子像一个个小灯笼。他想起年轻时在濠州,一把火烧了元军的粮仓,也是这样大快人心。只是那时是为了活命,现在,是为了更远的地方。
“欧洲的风浪,才刚刚开始啊。”他轻声说,声音里有欣慰,也有沉甸甸的责任。
巴黎的早报铺天盖地都是军火库爆炸的消息,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有人说是上帝发怒了,有人说是魔鬼作祟,还有人偷偷议论,是不是那些“神秘的东方人”干的。法国国王下令关闭所有城门,挨家挨户搜查可疑人员,连教堂里的神父都被盘问了三遍。
而此时,华云龙、丁德兴和胡大海已经换上了丝绸商人的衣服,混在一支前往马赛的商队里。胡大海的胳膊好了些,正和商队的阿拉伯人比划着聊天,丁德兴则在清点货物,华云龙坐在马车里,看着窗外掠过的田野,心里盘算着下一站的行程。
“前面就是里昂了。”丁德兴掀开车帘进来,“听说那里的葡萄酒不错,要不要买点?”
华云龙摇头:“不了,尽快去马赛。我总觉得,这事儿没那么容易结束。”他摸了摸怀里的密信,是给下一站联络人的,上面只有一行字:“火已起,风将至。”
“第七次了。”身边的丁德兴低声说,他扮成个瘸腿的农民,裤腿上沾着泥,手里拄着根木杖,杖头却藏着根铁条,“那哨兵每刻钟会转身喝口水,就现在——”
华云龙顺着他的话抬头,果然看见哨兵拿起水壶,喉结动了动。他迅速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铅笔在纸上飞快地画着:“岗楼三个,各有两个哨兵,交叉巡逻。正门有两挺回旋炮,守兵十二个,穿的是新配发的胸甲,看着挺结实。”他在纸上圈出个红点,“看见那栋圆顶建筑没?昨天运进去三车火药,估计是仓库。”
丁德兴往嘴里塞了根麦秆,嚼得咯吱响:“康茂才给的硫磺火油够不够?我听说这军火库里光火炮就有三百多门,炸起来怕是半个巴黎都能听见。”
“够把这破地方掀翻三次的。”华云龙拍了拍腰间的油布包,里面的陶罐沉甸甸的,“但不能一次全点燃,得留个后手。先炸火药库,等他们救火时,再炸火炮车间——那些新炮的炮管里都填了引信,遇热就炸。”他突然压低声音,“看见那个抽烟的守卫没?左撇子,腰间的钥匙串上挂着个铜铃铛,听说是仓库的钥匙。”
丁德兴眯起眼:“你的意思是……”
“晚上他会去西边的小酒馆喝酒,”华云龙冷笑一声,“到时候‘借’他的钥匙用用。”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一队法国骑兵簇拥着辆马车过来,车帘紧闭,车轮碾过石子路的声音格外刺耳。华云龙立刻低下头,假装割麦,耳朵却竖得老高。
“是炮兵总监来了,”丁德兴用木杖在地上划着,“我前天在酒馆听酒保说,总监今天要亲自验收新炮,晚上还会在军火库里设宴。”
华云龙心里一动:“设宴?那守卫肯定会松懈。”他把本子揣回怀里,“你去通知胡大海,让他准备好攀爬爪,晚上亥时在东墙外接应。记住,带两捆干柴,万一钥匙不好使,就用火烧门。”
丁德兴点点头,拄着木杖一瘸一拐地往麦田深处走,背影很快混进金黄的麦浪里。华云龙继续割麦,心里却在盘算——胡大海从伦敦赶来后,胳膊上的伤口还没好利索,攀爬怕是有点费劲;丁德兴的腿是真瘸,当年在鄱阳湖打仗被炮弹炸的,今晚的行动,自己得多担待些。
日头偏西时,华云龙扛着麦捆往军火库的方向走。他的身份是附近的农户,来给守卫送粮食,这是他花了五个法郎买通管事才弄来的机会。走到正门,守兵拦住他,翻了翻麦捆,又搜了搜他的身,没发现异常,骂骂咧咧地放行了。
“这些该死的农民,身上总有股臭味。”一个守兵用法语嘟囔着。
华云龙假装没听见,心里却把守卫的脸记了下来——左脸颊有颗痣,腰间的火枪是英国造的,看来法国的军械是真不够用了。他跟着管事往仓库走,眼睛像雷达似的扫过四周:火药库的门锁是黄铜的,比预想的结实;火炮车间的窗户没装铁条,只用木板挡着;墙角的排水渠宽得能钻进去一个人。
“快点走!”管事推了他一把,“总监的宴会快开始了,别在这儿碍眼。”
华云龙踉跄了一下,顺势摔倒在地,麦捆散了一地。他手忙脚乱地去捡,手指却飞快地在地上摸了摸——泥土是湿的,昨晚下过雨,排水渠应该能走。管事骂了句脏话,踢了他一脚,转身走了。
天黑透时,华云龙、丁德兴和胡大海在东墙外的树林里汇合。胡大海的胳膊上缠着布条,渗出血迹,他却满不在乎地拍着华云龙的肩膀:“这点伤算啥?当年在北美被印第安人的箭射穿了胳膊,照样砍翻三个英国兵。”
“别逞能。”丁德兴递给他个油布包,“康茂才特意交代,这腐蚀剂涂在锁上,半炷香就能化掉。你负责望风,别硬撑。”
华云龙打开包,里面是三个陶罐、一把短铳和几捆引信。他把陶罐分给两人:“黄色的是硫磺火油,炸火药库用;黑色的是硝石混合物,威力大,留着炸火炮车间;引信要缠在干燥的木头上,不然受潮就点不着。”他拿起攀爬爪,扣在墙上的砖缝里,“我先上去,放绳子下来。”
夜风吹过树林,叶子沙沙作响,像在给他们打掩护。华云龙顺着绳子爬上墙头,趴在垛口上往下看——巡逻的士兵刚走过,靴底的铁掌在石板上敲出“笃笃”声,渐渐远去。他朝下面打了个手势,丁德兴和胡大海相继爬了上来。
“往这边走。”华云龙猫着腰,沿着墙根往火药库摸,“排水渠在那边,万一被发现,就从那儿跑。”
胡大海突然拽住他,指着远处的灯火:“那是不是宴会的帐篷?”
华云龙望去,只见军火库中央的空地上搭着个大帐篷,里面传来笑声和碰杯声,火把把周围照得如同白昼。“炮兵总监果然在这儿,”他冷笑,“正好,让他们尝尝咱们的‘大礼’。”
三人摸到火药库门口,丁德兴掏出腐蚀剂,涂在锁上。药水遇到黄铜,冒出丝丝白烟,发出刺鼻的气味。胡大海警惕地望着四周,突然低喊一声:“有人来了!”
华云龙和丁德兴立刻躲到旁边的柴火堆后。两个醉醺醺的士兵摇摇晃晃地走过来,嘴里唱着跑调的法国国歌,手里还拎着酒瓶。“……明天就能把炮运到北非了,让那些明国人尝尝厉害……”一个士兵含含糊糊地说。
另一个士兵打了个酒嗝:“听说英国首相被明国人杀了?真没用……咱们的新炮一响,保管把明国的船炸成碎片……”
他们走到火药库门口,似乎想进去看看,却被腐蚀得发软的锁吓了一跳。“这锁怎么了?”一个士兵伸手去摸,刚碰到就尖叫起来——腐蚀剂烧穿了他的手套,烫出个水泡。
“快走!邪门得很!”另一个士兵拉着他就跑,两人连滚带爬地往帐篷方向去了。
华云龙三人从柴火堆后出来,丁德兴抹了把汗:“好险。”他用力一拧,锁“咔哒”一声开了。
火药库里弥漫着硫磺的味道,一排排木桶堆到屋顶,上面贴着“严禁烟火”的标签。华云龙打开黄色陶罐,把硫磺火油倒在木桶之间的缝隙里,又把引信缠在木架上,末端留出长长的一截,拉到门外。
“好了。”他拍了拍手,“去火炮车间。”
火炮车间里,三百多门新炮整齐地排列着,炮口对着门口,像一群蓄势待发的猛兽。华云龙看着那些炮管,心里暗骂——这些炮比明朝水师用的长两尺,射程肯定更远,必须全炸掉。他和丁德兴分头行动,把黑色陶罐放在炮群中间,引信和火药库的引信连在一起。
“都弄好了?”胡大海探头进来,“帐篷里的人好像要散了。”
华云龙点头:“走!”
三人刚跑出火炮车间,就听见帐篷方向传来喧哗声。一个士兵举着火把跑过来,似乎是发现了他们。“快跑!”华云龙低吼一声,拽着丁德兴往排水渠跑。胡大海转身举起短铳,“砰”的一声,火把应声落地,士兵惨叫着倒下。
“别管了!”华云龙拉着他跳进排水渠,里面又黑又臭,水没过膝盖。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蹚,身后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火药库炸了!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几乎要掀翻大地,火光冲天而起,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昼。紧接着,又是一连串的爆炸,火炮车间的炮弹被引爆,碎片像雨点似的飞上天,又“嗖嗖”地落下来。
“炸得好!”丁德兴在臭水里大笑,“让他们再嚣张!”
三人从排水渠的另一头钻出来,浑身都是泥和臭味。回头望去,军火库已经成了一片火海,爆炸声、惨叫声、战马的嘶鸣声混在一起,像一场末日的狂欢。胡大海突然咳嗽起来,捂住胳膊:“妈的,伤口好像裂开了。”
“先离开这儿再说。”华云龙扶着他,“往巴黎方向走,那里人多,好藏身。”
他们在夜色中穿行,身后的火光越来越亮,连天边的云都被染成了红色。走到天亮时,已经能看见巴黎的城墙了。华云龙找了个废弃的谷仓,让胡大海坐下,解开他的绷带——伤口果然裂开了,血肉模糊。
“忍着点。”丁德兴掏出金疮药,撒在伤口上,“康茂才这药管用,上次我在马德里被刀捅了,涂了三天就结痂。”
胡大海疼得龇牙咧嘴,却还在笑:“值了!想想那些法国人的脸,肯定跟被踩了的狗屎一样难看。”
华云龙靠在谷仓的木柱上,望着远处的巴黎城:“别高兴得太早。这次动静太大,法国肯定会严查,咱们得尽快换身份,离开巴黎。”他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三张新的身份证明,“我是丝绸商人,你俩是我的伙计,咱们去马赛,从那儿坐船回大明。”
与此同时,应天府的皇宫里,朱元璋正和廖永忠、朱文正看着密报。密报是从荷兰商队转来的,上面只有一句话:“巴黎火光冲天,炮声震百里。”
“好!好!好!”朱元璋连说三个好字,一巴掌拍在案上,震得茶杯都跳了起来,“华云龙这小子,干得漂亮!三百门火炮,够法国人心疼一阵子了!”
朱文正凑过来看密报,嘴角翘得老高:“姑父,我就说华云龙靠谱,当年在鄱阳湖,他用火船撞陈友谅的旗舰,那股狠劲,法国人肯定扛不住。”
“别大意。”廖永忠皱着眉,“动静这么大,怕是会打草惊蛇。欧洲那些国家本来就互相猜忌,这下说不定会联合起来对付咱们。”
朱元璋点点头,手指在地图上的法国位置敲了敲:“廖永忠说得对。传朕的命令,让天枢密探暂时收敛些,别再搞大动静,先摸清欧洲各国的反应。告诉华云龙他们,安全第一,别逞英雄。”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给他们记一等功,家里赏五百两银子,让户部尽快送到。”
“陛下英明。”廖永忠躬身应道。
朱元璋望着窗外,晨光正好,洒在庭院里的石榴树上,红彤彤的果子像一个个小灯笼。他想起年轻时在濠州,一把火烧了元军的粮仓,也是这样大快人心。只是那时是为了活命,现在,是为了更远的地方。
“欧洲的风浪,才刚刚开始啊。”他轻声说,声音里有欣慰,也有沉甸甸的责任。
巴黎的早报铺天盖地都是军火库爆炸的消息,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有人说是上帝发怒了,有人说是魔鬼作祟,还有人偷偷议论,是不是那些“神秘的东方人”干的。法国国王下令关闭所有城门,挨家挨户搜查可疑人员,连教堂里的神父都被盘问了三遍。
而此时,华云龙、丁德兴和胡大海已经换上了丝绸商人的衣服,混在一支前往马赛的商队里。胡大海的胳膊好了些,正和商队的阿拉伯人比划着聊天,丁德兴则在清点货物,华云龙坐在马车里,看着窗外掠过的田野,心里盘算着下一站的行程。
“前面就是里昂了。”丁德兴掀开车帘进来,“听说那里的葡萄酒不错,要不要买点?”
华云龙摇头:“不了,尽快去马赛。我总觉得,这事儿没那么容易结束。”他摸了摸怀里的密信,是给下一站联络人的,上面只有一行字:“火已起,风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