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的雨下得缠绵,打在奉天殿的琉璃瓦上,溅起细碎的水花。朱元璋背着手站在地图前,手指划过法国的位置,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案上摊着刚从前线传回的密信,墨迹被雨水洇开了一角,像朵正在枯萎的墨花。
“沈七殉职了。”朱元璋的声音很沉,像压着铅块,“法国谍网暴露,三名密探被捕,剩下的人还在逃。”
站在一旁的胡大海攥紧了拳头,指骨咔咔作响:“这群法国佬!属下请求带兵去把人抢回来!”
“抢?”朱元璋转过身,眼底的红血丝像蛛网般蔓延,“你知道巴黎现在有多少鸢尾骑士团的人?沈七用命换来的情报说,他们的‘海神计划’核心舰队已经抵了直布罗陀,你带兵过去,正好中了圈套。”
“可就这么看着弟兄们送死?”胡大海的声音带着哽咽,“沈七跟了我八年,从鄱阳湖打到欧洲,上次在里昂中了枪,也是他背着我杀出重围的……”
“我没说不救。”朱元璋拿起密信,指尖抚过“疑为假情报”几个字,“但得先弄清楚,沈七传回来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海神计划’的主攻方向不是马尼拉,而是马六甲,我们现在调兵去马尼拉,就是把南洋舰队往火坑里推。”
门外传来脚步声,耿炳文一身蓑衣闯了进来,雨水顺着他的盔甲往下淌,在地上积成一小滩水:“陛下,刚收到从巴黎发来的鸽信,是老郑的笔迹!”
朱元璋接过那卷比手指还细的绢纸,展开时手抖了两下。老郑是潜伏在法国财政部的密探,跟沈七是同期入的枢密探,两人在巴黎合租过一间阁楼,据说能靠咳嗽声辨对方的情绪。
绢纸上只有寥寥数字:“密钥已泄,海神是饵,目标马六甲。”
“果然是假情报。”朱元璋长长舒了口气,随即又皱紧眉头,“密钥怎么会泄?蛛网密码是上个月才换的,除了枢密探的核心成员,没人知道密钥表的存放地。”
耿炳文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老郑说,上个月有个叫林三的密探在布鲁塞尔暴露,被鸢尾骑士团抓了。林三是负责保管密钥表副本的,会不会是他……”
“不可能!”胡大海猛地打断他,“林三是我同乡,他哥死在鄱阳湖战役里,全家都殉了国,他怎么可能叛变?”
“有没有可能是刑讯逼供?”耿炳文低声道,“鸢尾骑士团的‘银蛇刑具’,据说没人能扛过三回合。”
朱元璋没说话,走到窗边望着雨幕。殿外的侍卫正给石狮子披防雨的油布,那狮子是从元大都运来的,鬃毛上还留着箭簇的痕迹。他想起沈七出发前说的话:“陛下,密探这行当,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可只要能护着大明的船队平安过洋,值。”
“查。”朱元璋的声音冷得像殿外的雨水,“让老郑查林三的下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另外,给所有潜伏在欧洲的密探发信号,旧密钥全部作废,改用‘惊雷’备用密码,接头暗号换成《从军行》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对上‘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耿炳文刚要转身,又被朱元璋叫住。
“你亲自去一趟东南亚。”朱元璋从墙上摘下一把腰刀,刀鞘上镶嵌的宝石在昏暗里闪着光,“这是沈七的佩刀,他说过最想去马六甲看海峡的日落。你带过去,告诉南洋舰队的弟兄,别让沈七白死。”
耿炳文接过刀,刀柄还带着温润的触感,像还留着主人的体温。他单膝跪地:“属下定不辱命。”
三日后,巴黎郊外的古堡地牢里,沈七的尸体被吊在铁钩上。鸢尾骑士团团长杜邦用手杖拨弄着他的脸,嘴角挂着残忍的笑:“明国人的骨头倒是硬,可惜啊,再硬也架不住自己人叛变。”
旁边站着个瑟瑟发抖的年轻人,正是林三。他脸上布满伤痕,左手不自然地扭曲着,显然受过酷刑。“团、团长,我真的把密钥表都给你们了……”
“我知道。”杜邦转过身,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手套,“但你还没告诉我,你们在维也纳的接头点在哪里。听说那里有个明国商人,手里握着你们在中欧的全部情报网。”
林三的眼神闪烁着:“我、我不知道……我只是个保管密码的小卒……”
“是吗?”杜邦突然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是半块玉佩,“这是从沈七身上搜出来的,另一半据说在维也纳的接头人手里。你要是不说,我就把你交给英国人,他们最近刚好缺个活靶子,来测试新研制的火药。”
林三的脸瞬间惨白。他想起上个月被抓时,杜邦就是用他母亲的信逼他开口的——那封信是伪造的,却让他慌了神,一股脑把密钥表的存放位置说了出来。
“我说!我说!”林三崩溃地喊道,“维也纳的接头点在圣斯蒂芬大教堂的钟楼,接头人是个卖香料的,左手缺根小指,暗号是买‘带桂皮的胡椒’……”
杜邦满意地笑了:“早这样不就好了?”他挥挥手,侍卫立刻上前把林三拖了下去。“给英国皇家密探局发消息,让他们去会会那个香料商人。另外,把沈七的尸体扔到塞纳河里,让明国人看看,跟我们作对的下场。”
与此同时,维也纳的圣斯蒂芬大教堂里,一个独眼的香料商人正在整理货摊。他左手果然缺根小指,动作却麻利得很,往麻袋里装胡椒时,总会在袋口多系一个结——那是天枢密探的平安信号。
一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走过来,帽檐压得很低:“要一斤带桂皮的胡椒。”
商人抬头,眼里闪过一丝警惕:“今天的桂皮卖完了,明天再来吧。”
男人突然从怀里掏出半块玉佩,正是沈七的那一半。“沈七让我来的,他说你欠他三壶维也纳的葡萄酒。”
商人的脸色变了。沈七的确爱喝葡萄酒,可他们约定的暗号里根本没有这句。他慢慢后退,手悄悄摸向货摊下的短铳:“我不认识什么沈七,你认错人了。”
“是吗?”男人突然拔刀,刀光在昏暗的教堂里闪了一下,“那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就在这时,钟楼上传来一声钟响——是紧急信号!商人猛地掀翻货摊,胡椒和桂皮撒了一地,趁男人躲避的瞬间,他翻身从后门窜了出去。
男人追出去时,只看见巷子里闪过一个黑影,紧接着是马蹄声远去。他气急败坏地咒骂着,却没注意到教堂的阴影里,一个穿修女服的女人正用手指在墙上快速敲击着——三长两短,正是“惊雷”密码里的“危险”信号。
那女人是天枢密探的备用接头人,名叫苏湄。她看着男人的身影消失在街角,迅速从经书中抽出一张纸,写上“维也纳暴露,速撤”,塞进一个信鸽的脚环里。
鸽子扑棱棱飞向天空,穿过维也纳的雨云,朝着东方飞去。苏湄抬头望着,胸口的十字架随着呼吸起伏——那十字架是中空的,里面藏着半张“惊雷”密码表。
她想起沈七出发前对她说的话:“密探这行当,就像走钢丝,一步错就是万丈深渊。可只要能让大明的船平安驶过马六甲,这钢丝,咱就走得值。”
南京城的雨还在下。朱元璋收到维也纳的急报时,耿炳文已经带着沈七的佩刀登上了前往东南亚的战船。胡大海正在点兵,准备突袭法国在西非的补给站,为沈七报仇。
“告诉胡大海,别恋战。”朱元璋望着窗外的雨,“沈七用命换回来的情报,不是让我们逞凶的。守住马六甲,才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侍卫领命而去,殿内只剩下朱元璋一人。他拿起沈七的佩刀,刀鞘上的宝石映着他的脸,苍老了许多。雨珠顺着窗棂滑下,像一行无声的泪。
“沈七殉职了。”朱元璋的声音很沉,像压着铅块,“法国谍网暴露,三名密探被捕,剩下的人还在逃。”
站在一旁的胡大海攥紧了拳头,指骨咔咔作响:“这群法国佬!属下请求带兵去把人抢回来!”
“抢?”朱元璋转过身,眼底的红血丝像蛛网般蔓延,“你知道巴黎现在有多少鸢尾骑士团的人?沈七用命换来的情报说,他们的‘海神计划’核心舰队已经抵了直布罗陀,你带兵过去,正好中了圈套。”
“可就这么看着弟兄们送死?”胡大海的声音带着哽咽,“沈七跟了我八年,从鄱阳湖打到欧洲,上次在里昂中了枪,也是他背着我杀出重围的……”
“我没说不救。”朱元璋拿起密信,指尖抚过“疑为假情报”几个字,“但得先弄清楚,沈七传回来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海神计划’的主攻方向不是马尼拉,而是马六甲,我们现在调兵去马尼拉,就是把南洋舰队往火坑里推。”
门外传来脚步声,耿炳文一身蓑衣闯了进来,雨水顺着他的盔甲往下淌,在地上积成一小滩水:“陛下,刚收到从巴黎发来的鸽信,是老郑的笔迹!”
朱元璋接过那卷比手指还细的绢纸,展开时手抖了两下。老郑是潜伏在法国财政部的密探,跟沈七是同期入的枢密探,两人在巴黎合租过一间阁楼,据说能靠咳嗽声辨对方的情绪。
绢纸上只有寥寥数字:“密钥已泄,海神是饵,目标马六甲。”
“果然是假情报。”朱元璋长长舒了口气,随即又皱紧眉头,“密钥怎么会泄?蛛网密码是上个月才换的,除了枢密探的核心成员,没人知道密钥表的存放地。”
耿炳文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老郑说,上个月有个叫林三的密探在布鲁塞尔暴露,被鸢尾骑士团抓了。林三是负责保管密钥表副本的,会不会是他……”
“不可能!”胡大海猛地打断他,“林三是我同乡,他哥死在鄱阳湖战役里,全家都殉了国,他怎么可能叛变?”
“有没有可能是刑讯逼供?”耿炳文低声道,“鸢尾骑士团的‘银蛇刑具’,据说没人能扛过三回合。”
朱元璋没说话,走到窗边望着雨幕。殿外的侍卫正给石狮子披防雨的油布,那狮子是从元大都运来的,鬃毛上还留着箭簇的痕迹。他想起沈七出发前说的话:“陛下,密探这行当,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可只要能护着大明的船队平安过洋,值。”
“查。”朱元璋的声音冷得像殿外的雨水,“让老郑查林三的下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另外,给所有潜伏在欧洲的密探发信号,旧密钥全部作废,改用‘惊雷’备用密码,接头暗号换成《从军行》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对上‘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耿炳文刚要转身,又被朱元璋叫住。
“你亲自去一趟东南亚。”朱元璋从墙上摘下一把腰刀,刀鞘上镶嵌的宝石在昏暗里闪着光,“这是沈七的佩刀,他说过最想去马六甲看海峡的日落。你带过去,告诉南洋舰队的弟兄,别让沈七白死。”
耿炳文接过刀,刀柄还带着温润的触感,像还留着主人的体温。他单膝跪地:“属下定不辱命。”
三日后,巴黎郊外的古堡地牢里,沈七的尸体被吊在铁钩上。鸢尾骑士团团长杜邦用手杖拨弄着他的脸,嘴角挂着残忍的笑:“明国人的骨头倒是硬,可惜啊,再硬也架不住自己人叛变。”
旁边站着个瑟瑟发抖的年轻人,正是林三。他脸上布满伤痕,左手不自然地扭曲着,显然受过酷刑。“团、团长,我真的把密钥表都给你们了……”
“我知道。”杜邦转过身,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手套,“但你还没告诉我,你们在维也纳的接头点在哪里。听说那里有个明国商人,手里握着你们在中欧的全部情报网。”
林三的眼神闪烁着:“我、我不知道……我只是个保管密码的小卒……”
“是吗?”杜邦突然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是半块玉佩,“这是从沈七身上搜出来的,另一半据说在维也纳的接头人手里。你要是不说,我就把你交给英国人,他们最近刚好缺个活靶子,来测试新研制的火药。”
林三的脸瞬间惨白。他想起上个月被抓时,杜邦就是用他母亲的信逼他开口的——那封信是伪造的,却让他慌了神,一股脑把密钥表的存放位置说了出来。
“我说!我说!”林三崩溃地喊道,“维也纳的接头点在圣斯蒂芬大教堂的钟楼,接头人是个卖香料的,左手缺根小指,暗号是买‘带桂皮的胡椒’……”
杜邦满意地笑了:“早这样不就好了?”他挥挥手,侍卫立刻上前把林三拖了下去。“给英国皇家密探局发消息,让他们去会会那个香料商人。另外,把沈七的尸体扔到塞纳河里,让明国人看看,跟我们作对的下场。”
与此同时,维也纳的圣斯蒂芬大教堂里,一个独眼的香料商人正在整理货摊。他左手果然缺根小指,动作却麻利得很,往麻袋里装胡椒时,总会在袋口多系一个结——那是天枢密探的平安信号。
一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走过来,帽檐压得很低:“要一斤带桂皮的胡椒。”
商人抬头,眼里闪过一丝警惕:“今天的桂皮卖完了,明天再来吧。”
男人突然从怀里掏出半块玉佩,正是沈七的那一半。“沈七让我来的,他说你欠他三壶维也纳的葡萄酒。”
商人的脸色变了。沈七的确爱喝葡萄酒,可他们约定的暗号里根本没有这句。他慢慢后退,手悄悄摸向货摊下的短铳:“我不认识什么沈七,你认错人了。”
“是吗?”男人突然拔刀,刀光在昏暗的教堂里闪了一下,“那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就在这时,钟楼上传来一声钟响——是紧急信号!商人猛地掀翻货摊,胡椒和桂皮撒了一地,趁男人躲避的瞬间,他翻身从后门窜了出去。
男人追出去时,只看见巷子里闪过一个黑影,紧接着是马蹄声远去。他气急败坏地咒骂着,却没注意到教堂的阴影里,一个穿修女服的女人正用手指在墙上快速敲击着——三长两短,正是“惊雷”密码里的“危险”信号。
那女人是天枢密探的备用接头人,名叫苏湄。她看着男人的身影消失在街角,迅速从经书中抽出一张纸,写上“维也纳暴露,速撤”,塞进一个信鸽的脚环里。
鸽子扑棱棱飞向天空,穿过维也纳的雨云,朝着东方飞去。苏湄抬头望着,胸口的十字架随着呼吸起伏——那十字架是中空的,里面藏着半张“惊雷”密码表。
她想起沈七出发前对她说的话:“密探这行当,就像走钢丝,一步错就是万丈深渊。可只要能让大明的船平安驶过马六甲,这钢丝,咱就走得值。”
南京城的雨还在下。朱元璋收到维也纳的急报时,耿炳文已经带着沈七的佩刀登上了前往东南亚的战船。胡大海正在点兵,准备突袭法国在西非的补给站,为沈七报仇。
“告诉胡大海,别恋战。”朱元璋望着窗外的雨,“沈七用命换回来的情报,不是让我们逞凶的。守住马六甲,才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侍卫领命而去,殿内只剩下朱元璋一人。他拿起沈七的佩刀,刀鞘上的宝石映着他的脸,苍老了许多。雨珠顺着窗棂滑下,像一行无声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