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元军反击-《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北伐军如汹涌的浪潮,自徐州一路席卷至山东,所到之处,元军望风披靡。一座座城池接连易主,山东大地,大半已落入北伐军之手。朱元璋接到捷报,龙颜大悦,对徐达、常遇春等将领的赫赫战功赞不绝口,同时下令北伐军继续稳扎稳打,巩固战果。

  然而,在大都金碧辉煌却又暗藏腐朽气息的宫殿中,元顺帝却如坐针毡。朝堂之上,大臣们往日的骄横跋扈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惊慌失措。

  “陛下,大事不好啊!明军在山东势如破竹,连克数城,再这样下去,山东不保,大都危矣!”一位大臣扑通一声跪地,声音颤抖,带着哭腔说道。

  元顺帝面色铁青,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喝道:“一群废物!平日里你们都说什么固若金汤,如今呢?山东防线竟如此不堪一击!”

  丞相脱脱赶忙出列,跪地奏道:“陛下息怒!如今之计,唯有调集重兵,前往山东与明军决战,方可挽回局势。山东乃大都屏障,绝不能有失啊!”

  元顺帝心急如焚,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咬咬牙说道:“好!脱脱,朕命你速速调集兵马,务必将北伐军赶出山东!若山东再丢,朕拿你是问!”

  “臣遵旨!”脱脱领命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着手调兵遣将。一时间,元朝各地的军队纷纷接到命令,向着山东集结。不多时,二十万大军便在大将孛罗帖木儿的统领下,气势汹汹地朝着山东进发。

  而此时,北伐军刚刚攻克益都,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徐达深知不可懈怠,一边安抚城中百姓,一边与常遇春等将领商议下一步行动。

  “常将军,如今我们虽连克数城,但元军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山东乃战略要地,他们定会全力反扑,我们需早做准备。”徐达眉头微皱,神色凝重地说道。

  常遇春却一脸豪迈,拍着胸脯道:“徐将军,怕他作甚!元军屡战屡败,士气低落,而我军士气正盛,何惧他们来犯?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

  徐达摇摇头,严肃地说:“常将军,切不可轻敌。元军此次调集重兵,必然有备而来。我们既要保持高昂的士气,更要谨慎应对,不可莽撞行事。”

  正说着,探子来报:“报!将军,据可靠消息,元朝已调集二十万大军,由孛罗帖木儿统领,正朝山东赶来,意图与我军决战。”

  “果然来了!”徐达目光坚定,望向探子,“可知元军行军速度如何,还有多久会抵达?”

  探子回禀:“元军行军迅速,预计不出五日,便会到达我军驻地附近。”

  常遇春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握紧了拳头:“来得好!正好让他们见识见识我北伐军的厉害!”

  徐达沉思片刻,说道:“传令下去,全军进入戒备状态,加强营地防御工事。同时,派人密切关注元军动向,一有消息,立刻汇报。”

  “是!”众将领齐声领命,迅速各自去安排防务。

  北伐军营地内,顿时忙碌起来。士兵们纷纷拿起工具,加固营寨栅栏,挖掘壕沟,布置拒马。弓箭手们检查着箭矢,确保锋利无缺;长枪兵们打磨着枪头,寒光闪烁。

  “弟兄们,元军要来反攻了,大家都打起精神,把防御工事做好!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元军休想得逞!”一名将领大声喊道。

  “杀元军,保家园!”士兵们齐声高呼,士气高昂。

  与此同时,孛罗帖木儿率领的元军正快速向山东逼近。行军途中,孛罗帖木儿骑在高头大马上,一脸阴沉地对身旁的副将说道:“此次出征,务必击败明军,一雪前耻。若不能取胜,我们都无颜回去见陛下。”

  副将赶忙应道:“将军放心,末将等愿效死力!明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之前侥幸得胜,此次遇到我们二十万大军,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孛罗帖木儿冷哼一声:“哼,不可小瞧明军。徐达、常遇春皆是劲敌,我们需谨慎行事。传令下去,行军途中保持警惕,谨防明军偷袭。”

  “是!”副将领命而去,将孛罗帖木儿的命令传达给全军。

  五日后,元军抵达北伐军营地不远处,扎下营寨。一时间,山东大地战云密布,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即将爆发。

  孛罗帖木儿站在营帐外,望着不远处北伐军的营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徐达,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说罢,他转身进入营帐,召集众将商议作战计划。

  “诸位将军,明军营地戒备森严,但我们兵力占优,可采取三面围攻之势,一举将其击破。”孛罗帖木儿指着地图,向众将说道。

  “将军,明军善于设伏,我们不可贸然进攻,需先派小股部队试探,摸清他们的虚实。”一名谋士建议道。

  孛罗帖木儿点头道:“此言有理。明日一早,派三千骑兵前去试探,若明军有埋伏,便佯装败退,引他们追击,然后大军合围,将其歼灭。”

  “将军英明!”众将齐声称赞。

  而在北伐军营地,徐达也在与众将商讨应对之策。

  “元军此次来势汹汹,我们不可正面硬拼。需避其锋芒,寻找破绽,再出奇制胜。”徐达说道。

  常遇春有些心急:“徐将军,那我们该如何做?难道就一直守在营地里?”

  徐达微微一笑,说道:“当然不是。元军远道而来,急于求战,我们可先坚守营地,挫其锐气。同时,派探子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一旦发现破绽,便立刻出击。”

  “好,一切听徐将军安排!”常遇春说道。

  第二日清晨,元军三千骑兵如旋风般冲向北伐军营地。

  “杀!”元军骑兵呐喊着,挥舞着长刀,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

  北伐军营地内,徐达早有准备。他站在高处,冷静地观察着元军的动向。

  “弓箭手准备,听我命令,放箭!”徐达一声令下。

  顿时,北伐军营地内箭如雨下,元军骑兵纷纷中箭落马。但元军来势凶猛,依旧不顾一切地向前冲。

  “长枪兵,准备迎敌!”徐达又下令道。

  北伐军长枪兵迅速组成一道坚固的防线,等待着元军的冲击。

  “杀!”元军骑兵与北伐军长枪兵短兵相接,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拼杀,一时间难解难分。

  孛罗帖木儿在后方观察着战况,见北伐军防守严密,心中有些焦急:“明军果然不好对付,传令下去,加大攻势!”

  元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冲了上来,北伐军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弟兄们,坚守住!不能让元军前进一步!”常遇春在阵中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他挥舞着长刀,左冲右突,一连砍倒了数名元军骑兵。

  然而,元军人数众多,如潮水般涌来。北伐军渐渐有些抵挡不住,防线出现了动摇。

  “徐将军,元军攻势太猛,我们快顶不住了!”一名将领焦急地向徐达汇报。

  徐达眉头紧皱,目光坚定:“告诉弟兄们,一定要坚守住!再坚持一会儿,等元军露出破绽,我们便发动反击。常将军,你率精锐骑兵,准备出击,寻找元军的弱点。”

  “是!”常遇春领命,迅速集结了一支精锐骑兵,在营地后方待命。

  战场上,双方陷入了僵持。元军虽攻势猛烈,但始终无法突破北伐军的防线;北伐军则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固的防御工事,苦苦支撑。

  “元军如此拼命,看来是铁了心要与我们决一死战。但他们如此强攻,必定会露出破绽,我们要抓住机会。”徐达紧紧盯着战场,心中默默想着。

  而此时,元军阵中,孛罗帖木儿见久攻不下,心中有些烦躁:“这明军怎么如此顽强?难道他们有什么阴谋?”

  “将军,明军防守严密,正面强攻恐怕难以奏效。我们是否改变战术?”副将问道。

  孛罗帖木儿沉思片刻,说道:“再攻一阵,若还是无法突破,便佯装败退,引明军追击,然后用伏兵将他们包围。”

  于是,元军再次发起更加猛烈的攻击。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双方士兵都拼尽了全力,鲜血染红了大地。

  北伐军能否顶住元军的强大攻势,找到破敌之策?而元军又能否如愿以偿,击败北伐军,夺回山东?这场大规模会战的胜负,关乎着双方的命运,整个山东大地,都在紧张地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在元军如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下,北伐军营地的防线摇摇欲坠。元军的喊杀声一阵高过一阵,他们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攻势愈发凌厉。

  “弟兄们,死战到底!”北伐军一名小校挥舞着手中的长刀,身先士卒,与冲上来的元军展开殊死搏斗。然而,元军势大,他很快便淹没在敌群之中。

  “小校!”身旁的士兵悲愤交加,眼中燃烧着怒火,不顾一切地冲向元军,为小校报仇。

  徐达在帅旗下目睹这一幕,心中既悲痛又焦急。他深知,若不能尽快想出应对之策,营地一旦被攻破,后果不堪设想。

  “常将军,你看元军左翼进攻过于冒进,与中军出现了脱节,这或许是个机会。”徐达指着战场,对常遇春说道。

  常遇春顺着徐达所指方向看去,眼中一亮:“徐将军好眼力!末将率骑兵从左翼杀出,定能冲乱元军阵脚。”

  徐达点头:“好,但你需小心行事,不可恋战。待冲乱元军阵脚后,我率大军随后掩杀。”

  “末将领命!”常遇春翻身上马,手持长刀,对着身后的精锐骑兵高呼:“弟兄们,随我杀出一条血路,让元军知道我们的厉害!”

  “杀!”精锐骑兵们齐声呐喊,如猛虎下山般朝着元军左翼冲去。

  孛罗帖木儿正全神贯注地指挥着进攻,忽见左翼杀出一队勇猛的骑兵,心中暗叫不好。

  “快,调兵阻拦!”孛罗帖木儿大声下令。

  但常遇春率领的骑兵速度极快,如同一把利刃,瞬间插入元军左翼。常遇春一马当先,长刀挥舞,所到之处,元军纷纷落马。

  “元军受死!”常遇春吼声如雷,元军士兵闻之胆寒。

  在常遇春的带领下,精锐骑兵在元军阵中左冲右突,元军左翼顿时大乱。原本紧密的进攻队形被冲得七零八落,士兵们四处逃窜。

  “不好,左翼被突破了!”元军士兵们惊慌失措地喊道。

  徐达见时机已到,立刻下令:“全军出击,杀!”

  北伐军如潮水般从营地杀出,喊杀声响彻云霄。元军原本以为胜券在握,却没想到局势瞬间逆转,一时间阵脚大乱,士气低落。

  “弟兄们,冲啊!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北伐军士兵们怀着满腔怒火,奋勇向前。

  孛罗帖木儿见状,心急如焚。他一面指挥元军抵抗,一面大声喊道:“稳住阵脚,不要慌乱!中军支援左翼!”

  但此时元军已陷入混乱,士兵们各自为战,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北伐军趁势追击,元军节节败退。

  “将军,明军攻势太猛,我们快顶不住了!”副将焦急地对孛罗帖木儿说道。

  孛罗帖木儿咬咬牙:“传我命令,全军撤退,重新集结!”

  元军听到撤退的命令,如蒙大赦,纷纷转身向后逃窜。北伐军乘胜追击,元军丢盔弃甲,死伤惨重。

  常遇春还想继续追击,徐达连忙派人传令:“常将军,穷寇莫追,谨防元军有诈。收兵回营,巩固战果。”

  常遇春虽心有不甘,但还是听从了徐达的命令,率军返回营地。

  “徐将军,今日若不是你观察入微,抓住战机,我们恐怕要吃大亏了。”常遇春回到营地后,对徐达说道。

  徐达微微一笑:“常将军勇猛无敌,此次冲乱元军阵脚,居功至伟。这胜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过,元军虽败,但实力犹存,他们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徐将军说得是,末将明白了。”常遇春点头道。

  正如徐达所料,孛罗帖木儿退回营地后,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

  “今日一战,我们轻敌冒进,中了明军的计,吃了大亏。但明军也伤亡不少,我们还有机会。”孛罗帖木儿脸色阴沉地说道。

  “将军,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一名将领问道。

  孛罗帖木儿沉思片刻,说道:“明军营地防御坚固,正面进攻难以奏效。我们可切断他们的粮草补给线,困死他们。同时,派人向大都求援,增派兵力。待时机成熟,再与明军决战。”

  “将军英明!”众将领纷纷赞同。

  于是,孛罗帖木儿一面派人去切断北伐军的粮草补给线,一面快马加鞭向大都求援。

  而北伐军这边,徐达也深知元军不会就此罢休。他一面加强营地防御,一面派人打探元军的动向。

  “探子回报,元军正在派人切断我们的粮草补给线,同时向大都求援。”探子向徐达汇报。

  徐达眉头紧皱:“果然不出所料。传令下去,派重兵保护粮草辎重,务必确保粮草安全。另外,加快与周边百姓的联络,寻求他们的支持,以备不时之需。”

  “是!”探子领命而去。

  一场更加激烈的较量在暗中展开。北伐军既要应对元军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又要确保粮草补给线的安全;而元军则妄图切断北伐军的粮草,等待援军,再次与北伐军决战。山东战场上的局势愈发紧张,双方都在为接下来的战斗做着最后的准备,究竟谁能在这场残酷的会战中取得最终的胜利,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在紧张的对峙中,时间一天天过去。北伐军营地内,徐达与众将围坐在营帐中,商讨着应对之策。

  “如今元军切断了我们的粮草补给线,虽目前粮草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长此以往,终究不是办法。”徐达看着众人,神情严肃地说道。

  “徐将军,要不我们主动出击,打破元军的围困?”一名将领提议道。

  徐达摇摇头:“元军已有防备,此时主动出击,正中他们下怀。我们需另想他法。”

  常遇春摸着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徐将军,我们可派一支奇兵,绕到元军后方,突袭他们的粮草营地。若能烧毁元军粮草,不仅能解我们的粮草之急,还能挫其锐气。”

  徐达眼睛一亮:“此计甚妙!不过,这任务艰巨,需选派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方可胜任。”

  营帐内的将领们纷纷请战:“徐将军,末将愿往!”

  徐达环顾众人,目光落在了一位年轻将领身上:“李将军,此次任务就交给你了。你率五千精锐,趁夜出发,务必小心谨慎,完成任务。”

  “末将领命!”李将军抱拳领命,眼中透着坚定。

  当晚,月色朦胧。李将军率领五千精锐,悄悄地从营地出发,绕开元军的防线,向着元军粮草营地摸去。一路上,士兵们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与此同时,元军营地内,孛罗帖木儿正在营帐中与谋士商议下一步计划。

  “将军,明军近日并无动静,恐怕是在谋划着什么。我们需加强戒备,防止他们突围。”谋士说道。

  孛罗帖木儿点头道:“嗯,明军狡猾,不可不防。粮草乃我军命脉,更要严加防守。”

  然而,元军虽加强了戒备,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北伐军竟敢深入后方,突袭粮草营地。

  李将军率领的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顺利抵达元军粮草营地附近。他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地形和防守情况,发现元军防守虽严,但并非无懈可击。

  “弟兄们,元军粮草就在前方,这是我们扭转战局的关键。大家听我指挥,一会儿冲进去,见人就杀,见粮就烧!”李将军低声对士兵们说道。

  “是!”士兵们握紧了手中的兵器,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李将军一声令下,五千精锐如鬼魅般冲向元军粮草营地。

  “杀!”北伐军士兵们呐喊着,如猛虎下山般冲入营地。元军守军毫无防备,顿时大乱。

  “不好,明军来袭!”元军士兵们惊慌失措地喊道。

  李将军一马当先,长刀挥舞,接连砍倒数名元军。在他的带领下,北伐军士兵们迅速控制了营地的各个要道。

  “快,点火烧粮!”李将军大声喊道。

  士兵们纷纷拿出火把,点燃了堆积如山的粮草。一时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粮草着火了!”元军士兵们见状,惊恐万分。他们试图灭火,但在北伐军的猛烈攻击下,根本无法靠近粮草堆。

  孛罗帖木儿在营帐中远远望见粮草营地火光冲天,大惊失色:“不好,粮草营地遇袭!快,派兵救援!”

  元军将领们匆忙点起大军,向着粮草营地赶去。然而,李将军早有准备。他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烧粮,自己则率领其余士兵在营地周围设下埋伏。

  当元军援军赶到时,李将军一声令下:“放箭!”顿时,箭如雨下,元军纷纷中箭落马。元军在黑暗中遭到伏击,阵脚大乱,自相践踏。

  “中计了!快撤!”元军将领们惊慌失措地喊道。

  李将军乘胜追击,元军援军死伤惨重,狼狈逃窜。待确认元军短时间内无法组织起有效反击后,李将军才率军带着缴获的粮草,迅速撤离。

  “弟兄们,这次咱们立了大功,回营后,定能让徐将军好好教训元军!”李将军兴奋地对士兵们说道。

  回到北伐军营地,徐达亲自迎接。看到李将军成功烧毁元军粮草并带回部分缴获,大喜过望:“李将军,干得漂亮!此次行动,不仅解了我军粮草之急,还挫了元军锐气。”

  “徐将军过奖了,这都是弟兄们奋勇杀敌的功劳。”李将军谦虚地说道。

  常遇春在一旁哈哈大笑:“好啊,这下元军可没辙了!看他们还怎么嚣张!”

  徐达却没有放松警惕,说道:“元军遭此重创,必定恼羞成怒,定会发起更猛烈的攻击。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传令下去,全军加强戒备,抢修防御工事,同时,合理分配粮草,以备长期作战。”

  “是!”众将领齐声领命。

  果然,孛罗帖木儿得知粮草被烧,气得暴跳如雷:“明军欺人太甚!我定要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他立刻召集众将,决定倾巢而出,与北伐军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明日一早,全军出击,务必踏平明军营地!让他们知道,冒犯大元的下场!”孛罗帖木儿挥舞着马鞭,恶狠狠地说道。

  “将军,明军营地防御坚固,且有防备,我们不可贸然进攻。”谋士劝道。

  “哼,此时不进攻,更待何时?我军兵力仍占优势,只要一鼓作气,定能击败明军。”孛罗帖木儿固执己见。

  “可是……”谋士还想再说,却被孛罗帖木儿打断:“不必多说,就这么定了!明日之战,只许胜不许败!”

  第二日清晨,元军鼓声大作,二十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向北伐军营地。

  “杀!”元军士兵们喊着口号,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

  北伐军营地内,徐达早已做好准备。他站在高处,望着如狼似虎的元军,大声下令:“弓箭手准备,听我命令,放箭!”

  “嗖嗖嗖!”一排排利箭如雨点般射向元军,元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但元军人数众多,依然不顾一切地向前冲。

  “投石车,发射!”徐达又下令道。

  “轰隆隆!”投石车抛出的巨石落入元军阵中,砸得元军人仰马翻。元军虽遭重创,但攻势不减,很快便冲到了北伐军营地前。

  “长枪兵,顶住!”徐达一声令下,北伐军长枪兵手持长枪,组成一道坚固的防线,与元军展开近身肉搏。

  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双方士兵都拼尽了全力。元军仗着人多势众,不断冲击北伐军的防线;而北伐军则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和高昂的士气,顽强抵抗。

  “弟兄们,坚守阵地,不能让元军前进一步!”常遇春在阵中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他挥舞着长刀,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一连砍倒了数十名元军。

  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中午,双方都伤亡惨重。元军虽攻势猛烈,但始终无法突破北伐军的防线。孛罗帖木儿见久攻不下,心中焦急万分。

  “这些明军竟然如此顽强!加大攻势,务必在天黑前拿下明军营地!”孛罗帖木儿怒吼道。

  元军再次发起更加猛烈的攻击,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北伐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防线多处出现危机。

  “徐将军,元军攻势太猛,我们快顶不住了!”一名将领焦急地向徐达汇报。

  徐达眉头紧皱,目光坚定:“告诉弟兄们,一定要坚守住!常将军,你率精锐骑兵,准备出击,寻找元军防线的破绽。”

  “是!”常遇春领命,迅速集结了一支一支人的精锐骑兵,在营地后方待命。

  徐达密切关注着战场局势,寻找着元军的弱点。终于,他发现元军左翼在连续进攻后,出现了阵形松动的迹象。

  “常将军,机会来了!元军左翼阵形松动,你率骑兵从左翼突破,冲乱他们的阵脚!”徐达对常遇春喊道。

  “好!弟兄们,跟我冲!”常遇春挥动长刀,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元军左翼。

  “杀!”常遇春一马当先,冲入元军阵中。他的长刀上下翻飞,鲜血四溅,元军士兵纷纷躲避。在常遇春的带领下,骑兵们在元军阵中左冲右突,如同一把利刃,将元军左翼防线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元军左翼被突破了,冲啊!”北伐军士兵们看到常遇春成功突破元军防线,士气大振,纷纷从营地杀出,对元军展开全面反击。

  孛罗帖木儿见状,大惊失色:“不好,快拦住他们!”但此时元军阵脚已乱,士兵们纷纷后退,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北伐军乘胜追击,元军全线溃败。孛罗帖木儿见大势已去,只得率残军狼狈逃窜。

  “追!不要放过一个元军!”常遇春喊道,率领骑兵继续追击。

  “常将军,穷寇莫追,谨防有诈。”徐达派人传令给常遇春。

  常遇春听令,停止追击,率军返回营地。

  “徐将军,此次多亏你的指挥,我们才能大败元军。”常遇春回到营地后,对徐达说道。

  “常将军勇猛无敌,此次突破元军防线,居功至伟。这胜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过,元军虽败,但实力犹存,我们不可掉以轻心。传令下去,全军原地休整,补充粮草和兵员,准备应对元军的再次反击。”徐达说道。

  “是!”常遇春领命而去。

  这场大规模会战,让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北伐军虽然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面对实力依旧强大的元军,未来的战斗依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而元军则在孛罗帖木儿的带领下,退回营地,重新整顿兵马,准备再次与北伐军一决高下。山东战场的局势愈发紧张,一场更加残酷的战斗似乎正在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