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以西的大分水岭深处,晨雾像湿漉漉的棉絮裹着峡谷,朱棣踩着露水草坡登上最高处的烽燧时,掌心的青铜哨子还带着昨夜摩挲的温度。烽燧顶端的了望手见他上来,忙屈膝行礼:“将军,东边十里外的毛利人说,朱军的运粮队昨天后半夜才到,卸粮时吵吵嚷嚷,听着像是少了两车。”
朱棣没接话,先从怀里掏出羊皮地图铺在石板上。图上用朱砂画的防线从布里斯班一直蜿蜒到阿德莱德,大分水岭的每道峡谷、每条溪流都标得清清楚楚,此刻他指尖正点在悉尼西北的蓝山隘口——那里是朱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也是他昨夜和诸将敲定的反攻起点。
“让毛利人的斥候再探,”他头也不抬地对了望手说,“告诉他们,盯住那支运粮队的去向,是回悉尼城还是往蓝山去了。”
了望手刚应声要走,烽燧下突然传来马蹄声,郑昆勒住马缰翻身跳下,甲胄上的露水溅在草叶上:“王爷,暹罗的象兵到了!就在山脚下的河谷里,说是大象渴得直刨地,让咱赶紧给找水源。”
“让他们去黑水河,”朱棣指着地图上的一条蓝线,“昨天刚派胡大海带人疏通了河道,水够喝。对了,越南人的战船呢?不是说卯时就该到悉尼港外?”
“刚收到信,”郑昆从怀里摸出个油布包,“说是在巴斯海峡遇上朱军的巡逻艇,打了场小仗,击沉了对方两艘,自己也蹭掉块船板,估计得午时才能到。”
朱棣拆开油布包,里面是锦衣卫潜伏人员送来的密信,墨迹还带着潮气。他默读着,眉头渐渐拧成疙瘩——信里说朱军在悉尼港的粮库其实只剩半仓,朱亮祖正逼着澳东的土着往港口运粮,不少部落已经开始反抗,昨晚运粮队缺的两车粮,就是被毛利人偷了去。
“好机会。”他把信递给郑昆,“你看,朱亮祖这是强弩之末了。”
郑昆刚看完,身后就传来一阵粗嗓门的笑:“强弩之末也能射穿皮肉!”胡大海扛着柄开山斧从石阶上爬上来,斧刃上还沾着泥,“刚在河谷里见着暹罗的象兵头领,那家伙说咱的连珠铳要是再炸膛,他就带着大象回曼谷去——上回试枪伤了三头象,人家可不干了。”
“让工匠再检查一遍铳管,”朱棣皱眉,“前天不是让康茂才带着铁匠改了膛线?怎么还炸?”
“改是改了,”胡大海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可越南人送来的铁料太次,淬了火也软得像年糕,康茂才正骂娘呢,说要去找越南水师的麻烦。”
“别让他去。”朱棣摆手,“越南人这次带了二十艘船,船上的青铜炮是好东西,犯不着为点铁料翻脸。让康茂才用咱自己的铁,实在不够就去挖蓝山的铁矿,周德兴不是说那里的矿石能直接炼铁?”
正说着,河谷里突然传来大象的嘶鸣,胡大海探头往下看,乐了:“嘿,那象兵头领还真急了,骑着象就往黑水河冲,溅了暹罗兵一身泥!”
朱棣也跟着往下看,晨光里,几十头大象正踩着河谷的乱石往河边去,象背上的暹罗兵举着长矛吆喝,赶象的土着在旁边小跑,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亮得像碎银。他忽然想起朱元璋的密信里说,暹罗王这次派象兵来,是想让明朝承认他们对湄公河三角洲的控制权——等打完这仗,怕是又得跟礼部那帮人磨牙。
“王爷,唐胜宗来了。”了望手在塔顶喊。
朱棣回头,见唐胜宗正牵着马往烽燧上走,他身后跟着个穿皮甲的汉子,是毛利部落的首领卡鲁。两人边走边比划,唐胜宗的脸涨得通红:“……不是说好了昨天夜里去烧朱军的粮仓?怎么你们的人只偷了两车粮就跑了?”
卡鲁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手里还比划着偷粮的动作,郑昆在旁边翻译:“他说朱军的粮仓外挖了壕沟,还放了狼狗,能偷到两车就不错了,部落里已经有三个年轻人被狼狗咬了。”
“让他把人带过来治,”朱棣对唐胜宗说,“让随军的郎中给看看。另外告诉卡鲁,等打下悉尼城,朱军粮仓里的粮,他们部落分三成。”
卡鲁一听郑昆翻译完,立刻咧开嘴笑,露出两排镶着贝壳的牙,突然从怀里掏出块磨得光滑的黑曜石,往朱棣手里塞:“这是毛利人的神石,能挡子弹。”
朱棣接过石头,冰凉的触感从掌心传来。他刚想说谢谢,山下突然响起号角声,三短一长——是越南战船到了。
“走,下去看看。”他把黑曜石揣进怀里,率先往石阶下走,“郑昆,你去通知康茂才,让他把新造的臼炮推到蓝山隘口,午时之前必须到位。胡大海,你带五百人去接应越南人,别让朱军的巡逻艇再找麻烦。唐胜宗,跟我去见暹罗头领,说说象兵怎么配合——咱这反攻的戏,得唱得热闹点。”
河谷里的黑水河泛着粼粼波光,暹罗象兵正围着河边的水潭洗澡,大象用长鼻子往背上喷水,溅得周围的士兵嗷嗷叫。暹罗头领见朱棣过来,赶紧从象背上跳下来,这人叫披耶,穿件绣金的丝绸袍子,腰里别着把弯刀,见了朱棣就行合十礼:“王爷,我的大象说,要喝最干净的水,打最狠的仗!”
“水管够,仗也有的打。”朱棣笑着回礼,“午时三刻,蓝山隘口,你的象兵从左翼冲击,越南人的战船会在悉尼港外放炮,吸引朱军的注意力。”他指着远处的蓝山,“那里的峡谷窄,朱军的骑兵展不开,正好让你的大象发挥威力。”
披耶眼睛一亮,突然拍了下手,两个随从立刻抬来个木箱,打开一看,里面全是象牙雕刻的小人,个个举着长矛:“这是给王爷的礼物,等打完仗,我还要跟王爷换连珠铳的图纸——披耶愿意用二十头战象换!”
朱棣刚要说话,胡大海突然从河边跑过来,手里举着个头盔:“王爷,越南人说朱军在悉尼港外摆了十几艘火船,怕是不好靠岸!”
“让他们别靠岸,”朱棣立刻道,“就在港外游弋,用红衣大炮轰朱军的码头,能轰多少是多少。另外告诉越南头领阮潢,要是能烧掉朱军的船坞,咱把马六甲的香料贸易分他一成。”
胡大海刚跑远,郑昆就带着康茂才来了。康茂才一脸黑灰,手里拎着根铁管:“王爷,臼炮都准备好了,就是这铁管还是有点软,怕炸膛。”
“炸就炸,”朱棣接过铁管掂量了下,“总比让朱军的骑兵冲过来强。你在炮架后挖好掩体,炮手躲在后面放,伤不着人。”他转头对披耶说,“你的象兵冲隘口时,让大象驮着臼炮,咱给朱军来个天上地下一起打。”
披耶听得直点头,突然指着远处的蓝山:“王爷你看,那是不是朱军的斥候?”
众人抬头,只见蓝山的山口处有几个黑点在移动,看打扮正是朱军的骑兵。朱棣摸出青铜哨子吹了声长音,河谷里的士兵立刻戒备起来,暹罗象兵纷纷爬上象背,越南战船的号角声也从远处传来,带着金属的冷响。
“来了正好。”朱棣把黑曜石攥在掌心,冰凉的触感让他愈发清醒,“郑昆,通知各烽燧举火,让所有能打仗的都往蓝山隘口集结——咱等这一天,等得够久了。”
郑昆应声去了,康茂才正指挥士兵把臼炮往大象背上捆,唐胜宗在给卡鲁比划着怎么带毛利人绕到朱军后方,胡大海的嗓门在河谷里回荡,喊着让越南人把炮口对准悉尼港。朱棣站在水边,看着自己的影子在水里晃悠,突然想起朱元璋的信末尾写着:“朱亮祖虽悍,然失民心,纵有坚甲利兵,终为土灰。”
远处的蓝山隘口,朱军的斥候还在徘徊,他们大概想不到,这片晨雾笼罩的河谷里,正藏着五万联军的怒火。朱棣摸出连珠铳,检查了下弹药,铳身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这把铳是康茂才用蓝山铁矿新造的,据说能连打五发,他倒要试试,朱亮祖的铁骑硬,还是他朱棣的铳子硬。
“王爷,午时快到了。”郑昆跑回来,甲胄上的铜钉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各路人马都到齐了,就等你下令。”
朱棣深吸一口气,雾气里带着水汽和青草的腥气,远处的号角声再次响起,这次更急,像催命的鼓点。他举起连珠铳,对着蓝山的方向,扣动了扳机。
“打!”
一声脆响撕破晨雾,河谷里瞬间沸腾起来。大象的嘶鸣、火炮的轰鸣、士兵的呐喊混在一起,朱棣看着暹罗象兵像移动的山一样往隘口冲去,越南战船的炮弹在悉尼港方向炸起白烟,突然觉得掌心的黑曜石真的在发烫——这一仗,他们赢定了。
朱棣没接话,先从怀里掏出羊皮地图铺在石板上。图上用朱砂画的防线从布里斯班一直蜿蜒到阿德莱德,大分水岭的每道峡谷、每条溪流都标得清清楚楚,此刻他指尖正点在悉尼西北的蓝山隘口——那里是朱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也是他昨夜和诸将敲定的反攻起点。
“让毛利人的斥候再探,”他头也不抬地对了望手说,“告诉他们,盯住那支运粮队的去向,是回悉尼城还是往蓝山去了。”
了望手刚应声要走,烽燧下突然传来马蹄声,郑昆勒住马缰翻身跳下,甲胄上的露水溅在草叶上:“王爷,暹罗的象兵到了!就在山脚下的河谷里,说是大象渴得直刨地,让咱赶紧给找水源。”
“让他们去黑水河,”朱棣指着地图上的一条蓝线,“昨天刚派胡大海带人疏通了河道,水够喝。对了,越南人的战船呢?不是说卯时就该到悉尼港外?”
“刚收到信,”郑昆从怀里摸出个油布包,“说是在巴斯海峡遇上朱军的巡逻艇,打了场小仗,击沉了对方两艘,自己也蹭掉块船板,估计得午时才能到。”
朱棣拆开油布包,里面是锦衣卫潜伏人员送来的密信,墨迹还带着潮气。他默读着,眉头渐渐拧成疙瘩——信里说朱军在悉尼港的粮库其实只剩半仓,朱亮祖正逼着澳东的土着往港口运粮,不少部落已经开始反抗,昨晚运粮队缺的两车粮,就是被毛利人偷了去。
“好机会。”他把信递给郑昆,“你看,朱亮祖这是强弩之末了。”
郑昆刚看完,身后就传来一阵粗嗓门的笑:“强弩之末也能射穿皮肉!”胡大海扛着柄开山斧从石阶上爬上来,斧刃上还沾着泥,“刚在河谷里见着暹罗的象兵头领,那家伙说咱的连珠铳要是再炸膛,他就带着大象回曼谷去——上回试枪伤了三头象,人家可不干了。”
“让工匠再检查一遍铳管,”朱棣皱眉,“前天不是让康茂才带着铁匠改了膛线?怎么还炸?”
“改是改了,”胡大海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可越南人送来的铁料太次,淬了火也软得像年糕,康茂才正骂娘呢,说要去找越南水师的麻烦。”
“别让他去。”朱棣摆手,“越南人这次带了二十艘船,船上的青铜炮是好东西,犯不着为点铁料翻脸。让康茂才用咱自己的铁,实在不够就去挖蓝山的铁矿,周德兴不是说那里的矿石能直接炼铁?”
正说着,河谷里突然传来大象的嘶鸣,胡大海探头往下看,乐了:“嘿,那象兵头领还真急了,骑着象就往黑水河冲,溅了暹罗兵一身泥!”
朱棣也跟着往下看,晨光里,几十头大象正踩着河谷的乱石往河边去,象背上的暹罗兵举着长矛吆喝,赶象的土着在旁边小跑,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亮得像碎银。他忽然想起朱元璋的密信里说,暹罗王这次派象兵来,是想让明朝承认他们对湄公河三角洲的控制权——等打完这仗,怕是又得跟礼部那帮人磨牙。
“王爷,唐胜宗来了。”了望手在塔顶喊。
朱棣回头,见唐胜宗正牵着马往烽燧上走,他身后跟着个穿皮甲的汉子,是毛利部落的首领卡鲁。两人边走边比划,唐胜宗的脸涨得通红:“……不是说好了昨天夜里去烧朱军的粮仓?怎么你们的人只偷了两车粮就跑了?”
卡鲁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手里还比划着偷粮的动作,郑昆在旁边翻译:“他说朱军的粮仓外挖了壕沟,还放了狼狗,能偷到两车就不错了,部落里已经有三个年轻人被狼狗咬了。”
“让他把人带过来治,”朱棣对唐胜宗说,“让随军的郎中给看看。另外告诉卡鲁,等打下悉尼城,朱军粮仓里的粮,他们部落分三成。”
卡鲁一听郑昆翻译完,立刻咧开嘴笑,露出两排镶着贝壳的牙,突然从怀里掏出块磨得光滑的黑曜石,往朱棣手里塞:“这是毛利人的神石,能挡子弹。”
朱棣接过石头,冰凉的触感从掌心传来。他刚想说谢谢,山下突然响起号角声,三短一长——是越南战船到了。
“走,下去看看。”他把黑曜石揣进怀里,率先往石阶下走,“郑昆,你去通知康茂才,让他把新造的臼炮推到蓝山隘口,午时之前必须到位。胡大海,你带五百人去接应越南人,别让朱军的巡逻艇再找麻烦。唐胜宗,跟我去见暹罗头领,说说象兵怎么配合——咱这反攻的戏,得唱得热闹点。”
河谷里的黑水河泛着粼粼波光,暹罗象兵正围着河边的水潭洗澡,大象用长鼻子往背上喷水,溅得周围的士兵嗷嗷叫。暹罗头领见朱棣过来,赶紧从象背上跳下来,这人叫披耶,穿件绣金的丝绸袍子,腰里别着把弯刀,见了朱棣就行合十礼:“王爷,我的大象说,要喝最干净的水,打最狠的仗!”
“水管够,仗也有的打。”朱棣笑着回礼,“午时三刻,蓝山隘口,你的象兵从左翼冲击,越南人的战船会在悉尼港外放炮,吸引朱军的注意力。”他指着远处的蓝山,“那里的峡谷窄,朱军的骑兵展不开,正好让你的大象发挥威力。”
披耶眼睛一亮,突然拍了下手,两个随从立刻抬来个木箱,打开一看,里面全是象牙雕刻的小人,个个举着长矛:“这是给王爷的礼物,等打完仗,我还要跟王爷换连珠铳的图纸——披耶愿意用二十头战象换!”
朱棣刚要说话,胡大海突然从河边跑过来,手里举着个头盔:“王爷,越南人说朱军在悉尼港外摆了十几艘火船,怕是不好靠岸!”
“让他们别靠岸,”朱棣立刻道,“就在港外游弋,用红衣大炮轰朱军的码头,能轰多少是多少。另外告诉越南头领阮潢,要是能烧掉朱军的船坞,咱把马六甲的香料贸易分他一成。”
胡大海刚跑远,郑昆就带着康茂才来了。康茂才一脸黑灰,手里拎着根铁管:“王爷,臼炮都准备好了,就是这铁管还是有点软,怕炸膛。”
“炸就炸,”朱棣接过铁管掂量了下,“总比让朱军的骑兵冲过来强。你在炮架后挖好掩体,炮手躲在后面放,伤不着人。”他转头对披耶说,“你的象兵冲隘口时,让大象驮着臼炮,咱给朱军来个天上地下一起打。”
披耶听得直点头,突然指着远处的蓝山:“王爷你看,那是不是朱军的斥候?”
众人抬头,只见蓝山的山口处有几个黑点在移动,看打扮正是朱军的骑兵。朱棣摸出青铜哨子吹了声长音,河谷里的士兵立刻戒备起来,暹罗象兵纷纷爬上象背,越南战船的号角声也从远处传来,带着金属的冷响。
“来了正好。”朱棣把黑曜石攥在掌心,冰凉的触感让他愈发清醒,“郑昆,通知各烽燧举火,让所有能打仗的都往蓝山隘口集结——咱等这一天,等得够久了。”
郑昆应声去了,康茂才正指挥士兵把臼炮往大象背上捆,唐胜宗在给卡鲁比划着怎么带毛利人绕到朱军后方,胡大海的嗓门在河谷里回荡,喊着让越南人把炮口对准悉尼港。朱棣站在水边,看着自己的影子在水里晃悠,突然想起朱元璋的信末尾写着:“朱亮祖虽悍,然失民心,纵有坚甲利兵,终为土灰。”
远处的蓝山隘口,朱军的斥候还在徘徊,他们大概想不到,这片晨雾笼罩的河谷里,正藏着五万联军的怒火。朱棣摸出连珠铳,检查了下弹药,铳身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这把铳是康茂才用蓝山铁矿新造的,据说能连打五发,他倒要试试,朱亮祖的铁骑硬,还是他朱棣的铳子硬。
“王爷,午时快到了。”郑昆跑回来,甲胄上的铜钉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各路人马都到齐了,就等你下令。”
朱棣深吸一口气,雾气里带着水汽和青草的腥气,远处的号角声再次响起,这次更急,像催命的鼓点。他举起连珠铳,对着蓝山的方向,扣动了扳机。
“打!”
一声脆响撕破晨雾,河谷里瞬间沸腾起来。大象的嘶鸣、火炮的轰鸣、士兵的呐喊混在一起,朱棣看着暹罗象兵像移动的山一样往隘口冲去,越南战船的炮弹在悉尼港方向炸起白烟,突然觉得掌心的黑曜石真的在发烫——这一仗,他们赢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