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的晨雾像一块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水面上,连带着岸边的芦苇都低垂着,仿佛在掩饰什么。淮安城头的守军打着哈欠换岗,甲胄碰撞的脆响在雾里散不开,反而显得更沉闷了。守将吴良的侄子吴坚正站在箭楼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玉佩——那是昨晚从城南柳记布庄的掌柜那讹来的,据说是块和田暖玉。
“头儿,你看那雾里是不是有影子?”一个小兵揉着眼睛,指着水面的方向。
吴坚斜了他一眼,把玉佩揣进怀里:“能有啥?还不是水鸟惊了窝。昨儿个李百户带弟兄们去查走私盐船,连个鬼影都没见着,就你胆小。”他说着,往城下啐了口唾沫,“这淮安城,城墙高三丈,水门用铁皮包着,朱棣那点水师敢来?借他个胆子!”
话音刚落,雾里忽然传来“轰隆”一声闷响,像闷雷滚过水面。吴坚一个激灵,刚要喝问,就见水面上冒出密密麻麻的黑影,那些黑影乘风破浪,船头的“燕”字大旗在雾中一隐一现,像极了传说中索命的无常。
“是朱棣的船!”有人尖叫起来。
吴坚的脸瞬间白了,他慌忙去摸腰间的令旗,手指却抖得像筛糠:“快!快放箭!火铳营呢?让他们顶住!”
可已经晚了。朱棣的楼船在雾中如鬼魅般逼近,船头的撞角“咔嚓”一声撞在水门的铁皮上,铁皮应声变形。紧接着,几十架云梯从船身两侧架起,搭在城头,燕军士兵像蚂蚁一样往上爬,手里的短刀在雾里闪着寒光。
“弟兄们,怕死的不是好汉!”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燕军千户嘶吼着,第一个攀上城头,短刀一挥,就劈翻了冲上来的两个淮安兵。他身后的士兵跟着涌上来,很快在城头撕开一个口子。
吴坚见势不妙,转身就往城下跑,嘴里还喊着“我去报信”,刚跑到楼梯口,就被一个燕军士兵一脚踹倒。那士兵踩着他的背,刀尖指着他的脖子:“还想跑?”
吴坚吓得魂飞魄散,连声道:“好汉饶命!我叔是守将吴良!我……我有钱,我给你们钱!”
“谁要你的钱?”那士兵冷笑一声,“我们王爷说了,淮安城里的粮草,比你这玉佩值钱多了。”说着,一把夺过吴坚怀里的玉佩,扔在地上踩碎了。
城头上的厮杀还在继续。淮安兵虽然人多,却大多是临时拉来的民壮,哪里见过这种不要命的打法?燕军士兵个个悍勇,尤其是那些神机营的士兵,手里的连珠铳“砰砰”作响,铅弹打在城砖上迸出火星,吓得淮安兵纷纷后退。
水门被撞开了。朱棣的旗舰“镇海号”率先驶入,船头站着的朱棣身披乌金甲,手里按着腰间的剑,眼神比这晨雾还冷。他看着乱作一团的淮安兵,对身边的副将廖永忠道:“吴良呢?不是说他自诩‘铁壁’吗?”
廖永忠咧嘴一笑:“估计早从后门跑了。这淮安城看着结实,内里全是草包。”他扬声下令,“第一队控制城门,第二队去粮仓,第三队随我去总督府!记住,只缴械,不扰民,违令者斩!”
燕军士兵训练有素,很快控制了局面。粮仓的大门被打开时,连朱棣都有些意外——里面堆满了麻袋,装着大米、小麦,还有不少风干的肉脯,足够十万人吃三个月。“朱允熥和朱允炆打了这么久,全靠这淮安的粮草撑着啊。”朱棣摸着下巴,眼中闪过一丝玩味,“这下好了,他们的粮道,成了咱们的囊中之物。”
廖永忠不解:“王爷,咱们费这么大劲拿下淮安,到底帮哪头?朱允熥那边已经派信使来了,说只要咱们把粮草给他,愿意割让江北三州。”
“急什么。”朱棣走上粮仓的高台,望着城外蜿蜒的淮河,“这淮安,是块试金石。朱允熥要粮,朱允炆肯定也会来求。到时候,就看谁给的价更高了。”他忽然笑了,“你说,要是他们知道彼此都在求我,会不会先打起来?”
廖永忠跟着笑起来:“那才好!咱们坐收渔利!”
此时的总督府里,朱棣的亲兵正在翻找账簿。一个文书模样的小吏被按在地上,吓得浑身发抖。朱棣拿起一本账簿翻了翻,上面详细记录着往山东运送粮草的数量和时间,最近一笔,正是三天前发往济宁的,足有五千石。
“朱允熥在济宁的主力,就靠这粮草活着呢。”朱棣把账簿扔给廖永忠,“让人把这些账簿收好,将来都是筹码。”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散去的雾,“派人去济宁和长沙,就说‘淮安粮仓暂由燕军接管,欲借粮者,需亲自来谈’。”
廖永忠刚要走,朱棣又叫住他:“对了,找到吴良了吗?”
“还没,估计是真跑了。”
“跑了也好。”朱棣望着城下的淮河,“留着他,反而麻烦。”他知道,吴良是朱允熥的心腹,留着他,朱允熥必然投鼠忌器;放他走,这只惊弓之鸟只会把“淮安失守”的消息带去济宁,让朱允熥坐立难安。
果然,不到半天,消息就传到了济宁。朱允熥正在军帐里看地图,听到淮安失守的消息,手里的狼毫笔“啪”地掉在地上,墨汁染黑了“济宁”两个字。
“朱棣!”他猛地一拍桌子,案上的茶杯都震倒了,“这个两面三刀的东西!我早说过他不可信!”
常茂按剑上前:“殿下,末将愿率五千骑兵,夺回淮安!”
“夺回?”朱允熥脸色铁青,“朱棣既然敢占淮安,肯定早有防备。你带五千人去,不是送菜吗?”他来回踱着步,军靴踩在地上发出沉重的声响,“我们的粮草只够支撑五天了,五天之内,必须夺回粮道,否则……”
否则,济宁的十万大军就会不战自溃。这个后果,他不敢想。
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斥候闯进来:“殿下,长沙来的信使,说朱允炆陛下……让您立刻撤军,否则他就断了咱们的后路!”
“他敢!”朱允熥怒吼道,“这个时候还想算计我?”他忽然明白了,朱棣这是故意的,故意让朱允炆知道淮安失守,逼自己陷入两难。
与此同时,长沙的朱允炆也收到了消息。他正在和方孝孺商议如何反攻济南,听到朱棣占了淮安,先是一愣,随即拍案而起:“好个朱棣!果然是野心家!”
方孝孺眉头紧锁:“陛下,淮安失守,朱允熥的粮道断了,这是好事啊。咱们正好趁他缺粮,发动猛攻,一举拿下济宁。”
“好事?”朱允炆冷笑,“朱棣占了淮安,就等于掐住了南北的咽喉。朱允熥完了,下一个就是我!他现在肯定在等,等我和朱允熥斗得两败俱伤,好坐收渔利!”他来回走着,忽然停下,“不行,不能让他得逞。传我命令,让盛庸暂缓进攻,派使者去淮安,就说……我愿意用江南的盐引换粮草。”
方孝孺大惊:“陛下!江南盐引是国库根本,怎么能给朱棣?”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朱允炆眼神狠厉,“不把朱允熥打垮,咱们连这点盐引都保不住。先让朱棣帮咱们稳住朱允熥,等我收拾了朱允熥,再回头对付他!”
淮安的粮仓里,朱棣看着朱允熥和朱允炆派来的使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让廖永忠把两人分别安排在东西厢房,谁也见不到谁,却故意让他们知道彼此的存在。
“告诉朱允熥的人,”朱棣对亲兵道,“想要粮草,可以,把徐州让出来。”
又对另一队亲兵道:“告诉朱允炆的人,盐引我要一半,另外,让他把江西的铜矿给我开采三年。”
这些条件苛刻得近乎敲诈,但朱棣知道,他们没有选择。这淮安城,就像一个支点,他只要轻轻一压,就能让天平两端的朱允熥和朱允炆,都乖乖听话。
夕阳西下,淮河水面被染成一片金红。朱棣站在城楼上,看着往来穿梭的燕军士兵正在加固城防,忽然觉得,这淮安城,比澳洲的金矿还值钱。它不仅是个粮仓,更是撬动天下的杠杆。至于朱允熥和朱允炆谁会先答应条件,他一点也不急——反正最后赢的,只会是他自己。
城楼下,被俘虏的吴坚蹲在墙角,看着燕军士兵把粮草搬上船,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天下的城池,再坚固的城墙,也挡不住人心的欲望。而朱棣的欲望,比这淮河的水还深,能淹没所有挡路的人。
“头儿,你看那雾里是不是有影子?”一个小兵揉着眼睛,指着水面的方向。
吴坚斜了他一眼,把玉佩揣进怀里:“能有啥?还不是水鸟惊了窝。昨儿个李百户带弟兄们去查走私盐船,连个鬼影都没见着,就你胆小。”他说着,往城下啐了口唾沫,“这淮安城,城墙高三丈,水门用铁皮包着,朱棣那点水师敢来?借他个胆子!”
话音刚落,雾里忽然传来“轰隆”一声闷响,像闷雷滚过水面。吴坚一个激灵,刚要喝问,就见水面上冒出密密麻麻的黑影,那些黑影乘风破浪,船头的“燕”字大旗在雾中一隐一现,像极了传说中索命的无常。
“是朱棣的船!”有人尖叫起来。
吴坚的脸瞬间白了,他慌忙去摸腰间的令旗,手指却抖得像筛糠:“快!快放箭!火铳营呢?让他们顶住!”
可已经晚了。朱棣的楼船在雾中如鬼魅般逼近,船头的撞角“咔嚓”一声撞在水门的铁皮上,铁皮应声变形。紧接着,几十架云梯从船身两侧架起,搭在城头,燕军士兵像蚂蚁一样往上爬,手里的短刀在雾里闪着寒光。
“弟兄们,怕死的不是好汉!”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燕军千户嘶吼着,第一个攀上城头,短刀一挥,就劈翻了冲上来的两个淮安兵。他身后的士兵跟着涌上来,很快在城头撕开一个口子。
吴坚见势不妙,转身就往城下跑,嘴里还喊着“我去报信”,刚跑到楼梯口,就被一个燕军士兵一脚踹倒。那士兵踩着他的背,刀尖指着他的脖子:“还想跑?”
吴坚吓得魂飞魄散,连声道:“好汉饶命!我叔是守将吴良!我……我有钱,我给你们钱!”
“谁要你的钱?”那士兵冷笑一声,“我们王爷说了,淮安城里的粮草,比你这玉佩值钱多了。”说着,一把夺过吴坚怀里的玉佩,扔在地上踩碎了。
城头上的厮杀还在继续。淮安兵虽然人多,却大多是临时拉来的民壮,哪里见过这种不要命的打法?燕军士兵个个悍勇,尤其是那些神机营的士兵,手里的连珠铳“砰砰”作响,铅弹打在城砖上迸出火星,吓得淮安兵纷纷后退。
水门被撞开了。朱棣的旗舰“镇海号”率先驶入,船头站着的朱棣身披乌金甲,手里按着腰间的剑,眼神比这晨雾还冷。他看着乱作一团的淮安兵,对身边的副将廖永忠道:“吴良呢?不是说他自诩‘铁壁’吗?”
廖永忠咧嘴一笑:“估计早从后门跑了。这淮安城看着结实,内里全是草包。”他扬声下令,“第一队控制城门,第二队去粮仓,第三队随我去总督府!记住,只缴械,不扰民,违令者斩!”
燕军士兵训练有素,很快控制了局面。粮仓的大门被打开时,连朱棣都有些意外——里面堆满了麻袋,装着大米、小麦,还有不少风干的肉脯,足够十万人吃三个月。“朱允熥和朱允炆打了这么久,全靠这淮安的粮草撑着啊。”朱棣摸着下巴,眼中闪过一丝玩味,“这下好了,他们的粮道,成了咱们的囊中之物。”
廖永忠不解:“王爷,咱们费这么大劲拿下淮安,到底帮哪头?朱允熥那边已经派信使来了,说只要咱们把粮草给他,愿意割让江北三州。”
“急什么。”朱棣走上粮仓的高台,望着城外蜿蜒的淮河,“这淮安,是块试金石。朱允熥要粮,朱允炆肯定也会来求。到时候,就看谁给的价更高了。”他忽然笑了,“你说,要是他们知道彼此都在求我,会不会先打起来?”
廖永忠跟着笑起来:“那才好!咱们坐收渔利!”
此时的总督府里,朱棣的亲兵正在翻找账簿。一个文书模样的小吏被按在地上,吓得浑身发抖。朱棣拿起一本账簿翻了翻,上面详细记录着往山东运送粮草的数量和时间,最近一笔,正是三天前发往济宁的,足有五千石。
“朱允熥在济宁的主力,就靠这粮草活着呢。”朱棣把账簿扔给廖永忠,“让人把这些账簿收好,将来都是筹码。”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散去的雾,“派人去济宁和长沙,就说‘淮安粮仓暂由燕军接管,欲借粮者,需亲自来谈’。”
廖永忠刚要走,朱棣又叫住他:“对了,找到吴良了吗?”
“还没,估计是真跑了。”
“跑了也好。”朱棣望着城下的淮河,“留着他,反而麻烦。”他知道,吴良是朱允熥的心腹,留着他,朱允熥必然投鼠忌器;放他走,这只惊弓之鸟只会把“淮安失守”的消息带去济宁,让朱允熥坐立难安。
果然,不到半天,消息就传到了济宁。朱允熥正在军帐里看地图,听到淮安失守的消息,手里的狼毫笔“啪”地掉在地上,墨汁染黑了“济宁”两个字。
“朱棣!”他猛地一拍桌子,案上的茶杯都震倒了,“这个两面三刀的东西!我早说过他不可信!”
常茂按剑上前:“殿下,末将愿率五千骑兵,夺回淮安!”
“夺回?”朱允熥脸色铁青,“朱棣既然敢占淮安,肯定早有防备。你带五千人去,不是送菜吗?”他来回踱着步,军靴踩在地上发出沉重的声响,“我们的粮草只够支撑五天了,五天之内,必须夺回粮道,否则……”
否则,济宁的十万大军就会不战自溃。这个后果,他不敢想。
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斥候闯进来:“殿下,长沙来的信使,说朱允炆陛下……让您立刻撤军,否则他就断了咱们的后路!”
“他敢!”朱允熥怒吼道,“这个时候还想算计我?”他忽然明白了,朱棣这是故意的,故意让朱允炆知道淮安失守,逼自己陷入两难。
与此同时,长沙的朱允炆也收到了消息。他正在和方孝孺商议如何反攻济南,听到朱棣占了淮安,先是一愣,随即拍案而起:“好个朱棣!果然是野心家!”
方孝孺眉头紧锁:“陛下,淮安失守,朱允熥的粮道断了,这是好事啊。咱们正好趁他缺粮,发动猛攻,一举拿下济宁。”
“好事?”朱允炆冷笑,“朱棣占了淮安,就等于掐住了南北的咽喉。朱允熥完了,下一个就是我!他现在肯定在等,等我和朱允熥斗得两败俱伤,好坐收渔利!”他来回走着,忽然停下,“不行,不能让他得逞。传我命令,让盛庸暂缓进攻,派使者去淮安,就说……我愿意用江南的盐引换粮草。”
方孝孺大惊:“陛下!江南盐引是国库根本,怎么能给朱棣?”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朱允炆眼神狠厉,“不把朱允熥打垮,咱们连这点盐引都保不住。先让朱棣帮咱们稳住朱允熥,等我收拾了朱允熥,再回头对付他!”
淮安的粮仓里,朱棣看着朱允熥和朱允炆派来的使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让廖永忠把两人分别安排在东西厢房,谁也见不到谁,却故意让他们知道彼此的存在。
“告诉朱允熥的人,”朱棣对亲兵道,“想要粮草,可以,把徐州让出来。”
又对另一队亲兵道:“告诉朱允炆的人,盐引我要一半,另外,让他把江西的铜矿给我开采三年。”
这些条件苛刻得近乎敲诈,但朱棣知道,他们没有选择。这淮安城,就像一个支点,他只要轻轻一压,就能让天平两端的朱允熥和朱允炆,都乖乖听话。
夕阳西下,淮河水面被染成一片金红。朱棣站在城楼上,看着往来穿梭的燕军士兵正在加固城防,忽然觉得,这淮安城,比澳洲的金矿还值钱。它不仅是个粮仓,更是撬动天下的杠杆。至于朱允熥和朱允炆谁会先答应条件,他一点也不急——反正最后赢的,只会是他自己。
城楼下,被俘虏的吴坚蹲在墙角,看着燕军士兵把粮草搬上船,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天下的城池,再坚固的城墙,也挡不住人心的欲望。而朱棣的欲望,比这淮河的水还深,能淹没所有挡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