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内忧外患,局势复杂-《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朱允炆端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之上,眉头紧锁,下方群臣亦是交头接耳,神色忧虑。自欧盟求和以来,这朝堂便再无宁日,而朱棣的心思,更是让朱允炆如芒在背。

  “陛下,欧盟求和,其中必有诈。我大明岂能轻信其言?”说话的是廖永忠,他身姿挺拔,眼神坚毅,语气中满是忧虑。

  朱允炆微微点头,目光扫向众人:“廖将军所言极是,朕与燕王已商议过,表面答应求和,暗中调查其阴谋。只是这朱棣……”朱允炆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警惕。

  这时,胡大海站了出来,抱拳说道:“陛下,朱棣野心勃勃,早有谋反之心。如今内忧外患,他必定不会安分。依臣之见,应尽早除去这心头大患,再全力应对欧盟。”

  胡大海话音刚落,周德兴便反驳道:“胡将军此言差矣。欧盟实力不容小觑,此时若与燕王内斗,正中欧盟下怀。当务之急,是共同抵御外敌,再从长计议。”

  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朱允炆揉了揉太阳穴,心中烦闷不已。此时,一名太监匆匆走进殿内,在朱允炆耳边低语几句。朱允炆脸色微变,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安静。

  “刚刚传来消息,朱棣在边境又增派了兵力,似乎在谋划着什么。”朱允炆的声音低沉,透着一丝寒意。

  群臣听闻,再次哗然。华云龙皱着眉头说道:“陛下,朱棣如此举动,分明是心怀不轨。若不加以遏制,恐生大乱。”

  朱允炆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朕已暗中派人监视朱棣的一举一动。如今欧盟求和之事尚未明晰,不宜与朱棣彻底决裂。但也不能坐视他肆意妄为,需想个万全之策。”

  而在澳洲的朱棣营帐中,朱棣正与心腹将领商议着下一步计划。

  “王爷,朱允炆对我们有所防备,如今该如何是好?”一名将领问道。

  朱棣冷笑一声:“哼,他朱允炆以为加强防范就能阻止本王?不过是徒劳罢了。欧盟求和,正是我们的机会。”

  “王爷是想……”将领眼中闪过一丝领悟。

  朱棣点了点头:“没错,本王要利用欧盟,打乱朱允炆的部署。同时,继续扩充势力,等待时机成熟,一举夺取皇位。”

  此时,在明朝与欧盟边境,气氛同样紧张。欧盟使者表面上与明军商讨求和细节,暗中却在观察明军的防御部署。

  “这些明军看似松懈,实则暗藏戒备。我们的计划恐怕难以轻易得逞。”一名欧盟将领低声说道。

  “无妨,他们既然答应求和,就不会轻易撕破脸皮。我们正好借此机会,修整军队,等待最佳时机发动进攻。”欧盟使者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回到京城,朱允炆召来康茂才。

  “康将军,朕命你秘密调集一批精锐,随时听候调遣。朱棣与欧盟皆不可信,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朱允炆神色凝重地说道。

  康茂才抱拳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只是这粮草辎重,还需陛下安排。”

  朱允炆点了点头:“粮草之事,朕会让户部尽快筹备。此次行动务必隐秘,切不可让朱棣与欧盟察觉。”

  康茂才退下后,朱允炆又陷入了沉思。内有朱棣的威胁,外有欧盟的潜在进攻,这大明江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西南地区,百姓们也感受到了局势的紧张。自从沐晟兵败后,西南虽有朱允炆派来的官员安抚重建,但仍有一些支持沐晟的势力蠢蠢欲动。

  “听说了吗?欧盟要和大明打仗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啊?”一位老者忧心忡忡地说道。

  “唉,还有那燕王,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咱老百姓只求能过上安稳日子。”旁边的年轻人无奈地叹了口气。

  此时,丁德兴正在西南巡查,听到百姓的议论,心中不免担忧。他深知,若不能尽快解决内忧外患,受苦的终究是百姓。

  丁德兴回到营帐,立刻修书一封,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向朱允炆奏明西南的局势以及百姓的担忧。

  朱允炆收到丁德兴的信件后,长叹一声:“百姓无辜,朕身为天子,定要护他们周全。只是这内忧外患,该如何化解?”

  一旁的太监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或许可召集各方将领,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朱允炆眼前一亮:“你说得有理。传朕旨意,命廖永忠、胡大海、周德兴、华云龙、康茂才、丁德兴等将领三日后入宫商议。”

  三日后,众将领齐聚宫中。朱允炆看着下方的将领们,目光坚定地说道:“今日召你们前来,是为了商讨应对欧盟与朱棣之策。如今局势复杂,朕需要你们各抒己见。”

  廖永忠率先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集中兵力对付欧盟。朱棣虽有野心,但他此时也不敢贸然与欧盟联手。待击退欧盟,再回头收拾朱棣不迟。”

  胡大海却摇头说道:“廖将军,此举太过冒险。若我们全力对付欧盟,朱棣趁机在后方捣乱,我们将腹背受敌。依臣看,应先稳住朱棣,许以重利,让他暂时按兵不动,我们则全力应对欧盟。”

  周德兴沉思片刻后说道:“两位将军所言都有道理。但依末将之见,我们可利用朱棣与欧盟之间的矛盾。暗中派人挑拨,让他们互相猜忌,甚至自相残杀,我们便可坐收渔利。”

  华云龙也点头赞同:“周将军此计甚妙。只是实施起来难度较大,需派精明能干之人前往。”

  康茂才接着说道:“陛下,不管采用何种计策,我们都要加强自身的防御。边境防线需加固,军队训练也不能松懈。”

  丁德兴也说道:“陛下,西南地区民心不稳,支持沐晟的势力还有不少。应尽快安抚,以免被朱棣或欧盟利用。”

  朱允炆听着众将领的建议,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各位将军所言,皆有可取之处。朕决定,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积极备战欧盟;另一方面,派人暗中挑拨朱棣与欧盟的关系。同时,加大对西南地区的安抚力度,稳定民心。”朱允炆目光坚定地说道。

  众将领齐声领命:“陛下英明,臣等定当全力以赴!”

  然而,就在朱允炆与众将领商议对策之时,朱棣那边也得到了消息。

  “王爷,朱允炆召集了众多将领商议应对我们与欧盟之策。”一名探子跪在朱棣面前说道。

  朱棣嘴角微微上扬:“哼,他朱允炆能想出什么好主意?传令下去,让边境士兵加强戒备,同时加快与欧盟暗中联系的进度。本王倒要看看,他朱允炆如何应对这复杂的局势。”

  而在欧盟营地,使者也在向首领汇报情况。

  “首领,明朝内部矛盾重重,朱棣与朱允炆貌合神离。我们可利用这一点,从中谋取更大的利益。”使者恭敬地说道。

  欧盟首领大笑起来:“哈哈,这正是我们的机会。继续与朱棣保持联系,同时密切关注明军的动向。等他们内斗消耗得差不多了,我们再发动进攻,定能一举拿下明朝。”

  此时的明朝,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的巨轮,内忧外患如汹涌的波涛,不断冲击着它。朱允炆深知,这场危机若不能妥善应对,大明江山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唯有小心翼翼地掌舵,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寻找生机,期望能带领明朝度过这艰难的时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允炆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行动。康茂才负责加强边境防御,他亲自巡视防线,督促士兵加固工事,训练火器操作。

  “都给本将军打起精神来!欧盟随时可能发动进攻,若是防守不力,军法处置!”康茂才对着士兵们大声喊道。

  士兵们齐声回应:“谨遵将军令!”

  而廖永忠则秘密挑选了一批精明的探子,派往朱棣与欧盟的营地,试图挑拨二者关系。

  “你们务必小心行事,摸清他们的动向,想办法让他们互相猜忌。若能成功,定有重赏。”廖永忠严肃地对探子们说道。

  探子们领命而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胡大海则被派往西南,协助丁德兴安抚百姓,清算支持沐晟的势力。

  “百姓们放心,朝廷定会让你们过上安稳日子。对于那些企图作乱的人,我们绝不留情!”胡大海对着西南的百姓们大声说道。

  百姓们纷纷响应:“多谢大人!”

  然而,局势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朱棣察觉到了朱允炆的意图,他一方面加强对内部的管控,防止消息泄露;另一方面,加快与欧盟勾结的步伐,试图先下手为强。

  “朱允炆,你想算计本王,没那么容易。本王要让你知道,与我作对的下场。”朱棣在营帐中咬牙切齿地说道。

  而欧盟那边,虽然表面上与朱棣保持联系,但对他也心存疑虑。

  “朱棣此人反复无常,不可完全信任。我们需谨慎行事,不可被他利用。”欧盟首领对使者说道。

  使者点头称是:“首领放心,属下明白。”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局势下,明朝的命运悬于一线。朱允炆能否成功化解内忧外患,保住大明江山?朱棣的阴谋能否得逞?欧盟又会有怎样的行动?一切都充满了未知,而各方势力都在这紧张的氛围中,等待着时机的到来,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愈发紧张。朱允炆时刻关注着各方动态,心中焦急万分。

  “陛下,派去挑拨朱棣与欧盟关系的探子传来消息,朱棣似乎有所警觉,行动变得十分谨慎。而欧盟对朱棣也不信任,双方虽有联系,但都在互相试探。”廖永忠向朱允炆汇报。

  朱允炆眉头紧皱:“看来此事难度比朕想象的要大。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放弃。继续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寻找机会。”

  与此同时,在边境地区,欧盟军队虽打着求和的幌子,但暗中却在调动兵力。康茂才察觉到了异常。

  “报!欧盟军队近日频繁调动,似乎在集结力量,有发动进攻的迹象。”一名士兵向康茂才报告。

  康茂才脸色一沉:“果然不出所料,欧盟求和果然是阴谋。立刻将此事奏明陛下,同时加强防线戒备,准备应对敌人的进攻。”

  朱允炆收到康茂才的奏报后,立即召集众臣商议。

  “陛下,欧盟背信弃义,我们应立刻出兵,给他们一个教训!”胡大海气愤地说道。

  周德兴却冷静地说道:“陛下,此时不可冲动。欧盟有备而来,我们若贸然出兵,恐中其计。需先稳定军心,再谋良策。”

  朱允炆点了点头:“周将军所言极是。传朕旨意,命边境守军坚守防线,不可擅自出击。同时,命各地军队做好增援准备。”

  而在朱棣的营地,朱棣得知欧盟即将进攻的消息后,心中暗自盘算。

  “欧盟若进攻,朱允炆必定焦头烂额。本王可趁机扩充势力,待时机成熟,再出手夺取皇位。”朱棣嘴角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

  然而,朱棣的计划并未逃过朱允炆的眼睛。朱允炆深知,此时既要应对欧盟的进攻,又要防范朱棣的阴谋,必须小心谨慎。

  “陛下,臣以为可派一支奇兵,绕道敌后,打乱欧盟的部署。同时,对朱棣采取怀柔政策,稳住他,以免他在关键时刻倒戈。”华云龙向朱允炆建议。

  朱允炆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计可行。华将军,朕命你率一支精锐,绕道敌后,见机行事。至于朱棣,朕会派使者前往,许以一些好处,暂时稳住他。”

  华云龙领命而去,朱允炆则开始安排使者前往朱棣营地。

  在这内忧外患的复杂局势下,朱允炆努力寻找着平衡,试图在重重困境中找到一条出路,保住大明江山,而未来的路,依然充满了艰难险阻,每一步都可能决定着明朝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