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梁王自尽-《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曲靖战场上那惨烈的厮杀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败讯如同一阵凛冽的寒风,迅速吹进了昆明城,搅得城内人心惶惶,一片混乱。

  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端坐在王府的大殿之上,面色如纸般苍白,眼神中透露出从未有过的慌乱与迷茫。曲靖的失利对他而言,无疑是沉重的一击,让他原本坚守云南的信心开始动摇。大殿内,往日里威风凛凛的将领们此刻也都低垂着头,不敢直视梁王的目光,整个氛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诸位,曲靖已失,明军指日便要兵临昆明城下,我等该如何是好?”梁王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试图从将领们那里得到一些可行的办法。

  一位将领犹豫了一下,上前抱拳说道:“殿下,明军势大,如今曲靖已破,我军士气低落。但昆明城高墙厚,我们尚可凭借城池坚守,等待周边援兵到来,再与明军决一死战。”

  梁王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希冀,然而心中却又隐隐觉得胜算渺茫。“可周边援兵至今未到,我们又能坚守多久?”梁王喃喃自语,神色忧虑。

  这时,另一位将领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说道:“殿下,如今城内人心惶惶,士兵们听闻曲靖战败,士气低落,恐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梁王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目圆睁:“难道我等便要坐以待毙?传我命令,立刻加强城防,安抚百姓,稳定军心。凡有动摇军心者,斩!”梁王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带着一股决绝与无奈。

  将领们纷纷领命而去,但梁王心中明白,此时的昆明城,已如风雨中的危楼,摇摇欲坠。

  而在昆明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人心惶惶。商人们纷纷关闭店铺,收拾细软,准备随时逃离;老人们唉声叹气,担忧着家人的安危;孩子们则被大人们紧张的情绪所感染,哭闹不止。

  “这可怎么办?明军真的要打过来了,我们的日子可怎么过啊?”一位老妇人坐在家门口,抹着眼泪哭诉着。

  “听说梁王的军队在曲靖被打得落花流水,昆明恐怕也守不住了。”一个年轻人低声对身旁的同伴说道,眼神中充满了恐惧。

  与此同时,城内一些官员们也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深知梁王大势已去,为了给自己谋条出路,开始暗中与明军联络。

  在一处隐蔽的宅院里,一位官员正与一名乔装打扮的明军探子秘密会面。

  “我可以帮你们打开城门,但你们要保证我和家人的安全,还要给我足够的钱财。”这位官员压低声音,神色紧张地说道。

  “大人放心,只要你能配合我们,这些都不是问题。我家将军向来言出必行,绝不会亏待大人。”明军探子满脸笑容,眼中却透露出一丝狡黠。

  “好,一言为定。但你们何时攻城,要提前通知我,我好做好准备。”官员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

  而此时的明军,在傅友德的率领下,正浩浩荡荡地向昆明进发。傅友德骑在马上,神色镇定,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他深知,昆明是平定云南的关键,只要拿下昆明,云南便大局已定。

  “将军,昆明城高墙厚,梁王必定会拼死抵抗,我们该如何攻城?”蓝玉策马来到傅友德身边,一脸严肃地问道。

  傅友德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不可贸然攻城,昆明城易守难攻,若强行攻城,我军必定伤亡惨重。我们先将昆明城围住,切断其粮草供应,消耗城内敌军的士气和粮草,再寻找破城之机。”

  沐英点头表示赞同:“将军此计甚妙。同时,我们可派使者进城劝降梁王,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自是最好不过。”

  傅友德微微一笑:“正合我意。传我命令,大军加快行军速度,尽快完成对昆明城的包围。”

  很快,明军便抵达昆明城外,将昆明城围得水泄不通。昆明城楼上,梁王的士兵们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明军,心中充满了恐惧。

  “这么多明军,我们真的能守住吗?”一名士兵瑟瑟发抖地说道。

  “别胡说,我们要相信殿下,一定会有办法的。”另一名士兵虽然嘴上这么说,但眼神中却也透露出一丝迷茫。

  梁王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外的明军,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但他仍不甘心就这样投降。

  “传我命令,加强巡逻,防止明军偷袭。同时,告知百姓,让他们不要慌乱,本王定会守护好昆明城。”梁王强装镇定地对身旁的将领说道。

  然而,梁王的努力似乎并没能稳定住军心和民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内的粮草逐渐减少,士兵们的士气愈发低落,百姓们的恐慌情绪也越来越严重。

  “我们已经好几天没吃饱饭了,这样下去,怎么打仗?”一名士兵抱怨道。

  “是啊,与其在这里饿死,还不如投降明军,或许还能有条活路。”另一名士兵小声附和着。

  这些言论在军中迅速传播开来,梁王虽然严厉惩治了一些散布谣言的士兵,但却无法阻止士气的低落和人心的思降。

  而那些暗中与明军联络的官员们,也在等待着合适的时机。他们深知,一旦时机成熟,便要打开城门,迎接明军入城。

  在这种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中,昆明城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桶,随时都可能爆发。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仍在做着最后的挣扎,试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但他的努力在日益低落的士气和人心思降的大势面前,显得愈发苍白无力。而明军则在城外虎视眈眈,等待着破城的最佳时机,一场决定昆明城命运的较量即将上演。

  数日后,傅友德再次派使者前往昆明城劝降。使者手持劝降书,来到城楼下,大声喊道:“城上的守军听着,我乃明军使者,奉傅将军之命,前来劝降梁王。如今梁王已大势已去,继续抵抗只是徒劳,只会让更多的人白白送命。若梁王投降,我大明皇帝陛下定会网开一面,饶他不死,昆明百姓也可免受战火之灾。”

  城楼上的士兵们听着使者的喊话,面面相觑。一些人眼中露出了动摇之色,而另一些人则望向梁王,等待他的回应。

  梁王面色铁青,看着城下的使者,心中愤怒不已。他大声吼道:“休要在此胡言乱语,本王宁死不降!”说罢,便转身离开城楼。

  使者无奈地摇了摇头,返回明军大营向傅友德复命。

  傅友德听闻梁王拒绝投降,微微皱眉:“看来梁王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传我命令,加强对昆明城的围困,同时密切关注城内动静,一旦有机会,立刻攻城。”

  此时的昆明城内,局势愈发紧张。百姓们为了生存,开始在城内四处寻找食物,甚至出现了哄抢的现象。梁王虽然派兵镇压,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样下去不行,再不想办法,昆明城恐怕不用明军攻城,自己就乱了。”梁王在王府内来回踱步,心急如焚。

  然而,梁王还没来得及想出应对之策,城内便传来了一个让他更加绝望的消息。原来,那些暗中与明军联络的官员们,已经商议好要在当晚打开城门,迎接明军入城。

  “殿下,大事不好了!有官员要背叛您,与明军勾结,准备打开城门!”一名亲信匆忙跑进王府,向梁王禀告。

  梁王听后,如遭雷击,瘫坐在椅子上。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身边的官员竟然会在这个时候背叛他。

  “传我命令,立刻将这些叛徒抓起来,格杀勿论!”梁王愤怒地吼道,眼中充满了血丝。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当晚,昆明城的一处城门突然打开,明军如潮水般涌入城内。梁王的士兵们毫无防备,顿时陷入了混乱。

  “明军进城了,快跑啊!”城内顿时喊杀声四起,百姓们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

  梁王得知城门被打开后,急忙率领亲卫前往城门处,试图阻止明军入城。但此时的明军已经势不可挡,梁王的亲卫们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下,纷纷倒下。

  “殿下,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一名亲卫拼命护在梁王身边,大声喊道。

  梁王看着眼前混乱的局面,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昆明城已经守不住了,自己的末日也即将来临。

  “罢了,罢了!本王宁死也不做明军的俘虏!”梁王拔出佩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眼疾手快,夺下了梁王的佩剑。“殿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先突围出去,再想办法报仇!”亲卫劝道。

  梁王无奈,只得在亲卫的保护下,向着城外突围而去。然而,明军已经将昆明城围得严严实实,梁王想要突围谈何容易。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后,梁王的亲卫们死伤殆尽,梁王也身负重伤,被明军重重包围。

  “梁王,你已无路可逃,还是投降吧!”一名明军将领大声喊道。

  梁王看着周围的明军,仰天大笑:“哈哈哈哈,想让本王投降,绝无可能!”说罢,梁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佩剑刺入了自己的胸膛,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随着梁王的自尽,昆明城内的抵抗力量瞬间瓦解。士兵们纷纷放下兵器,跪地投降。明军顺利占领了昆明城,云南大部分地区宣告平定。而这场激烈的昆明之战,也成为了明朝平定云南的关键一战,为明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