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朱元璋:你俩要想让咱死就直说!-《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

  南京紫禁城,御书房

  朱元璋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跟朱标解释了,或者说,他不知道该怎么让朱标醒过来。

  这种爱而不自知的状态是最可怕的,尤其是太子爱的人还是李奉西,他的地狱李奉西。

  这不?朱元璋本来都服了:

  “你告退吧,让咱一个人静静。”

  朱标满面期待:

  “您要写检讨书吗?”

  朱元璋震惊的抬起头,旋即牙齿紧咬:

  “咱为什么要写检讨书?”

  朱标双眼明亮:

  “太好了父皇,儿臣也觉得这种事还是当面道歉最诚恳了。”

  朱元璋怒极反笑:

  “呵~咱就不能有第三种选择吗?”

  “什么第三种选择?”

  “让李奉西来给咱道歉!”

  朱标眨巴眨巴眼,哭笑不得的摊了摊手:

  “爹,这个笑话不好笑。”

  “啪”的一声响,朱元璋再也忍不住,拍案而起:

  “咱看你这个太子是当到头了!”

  “好,既然如此,咱帮你回忆一下。”

  “你不是说李奉西说的都对吗?”

  “那咱问你,什么叫大明不是值得人留恋的地方?”

  朱标奇怪的看着朱元璋:

  “父皇您连这句话都不懂吗?”

  “我朝立国才九年,就连人心都只是堪堪收服,并未彻底定下,怎能值得人留恋?”

  朱元璋目眦欲裂:

  “那咱这个一国之君不配他效力呢?这又怎么说?”

  朱标看着朱元璋的眼神更奇怪了:

  “父皇您忘了吗?奉西一直都对您有看法,这事在李记的时候您不就知道并接受了吗?”

  “怎么现在又拿出来说事了?”

  朱元璋大怒:

  “是咱想翻旧账吗?”

  “你刚才说咱不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跟他发火,可他呢?”

  “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咱留面子了吗?”

  朱标这才明白朱元璋生气的原因,可只能苦笑的看着朱元璋:

  “这不能怪奉西啊父皇!”

  “是您先不给奉西面子的,奉西那封奏折您仅看了一眼就不看了,他可是户部尚书,又是您的女婿,您把他的奏折置若罔闻,不就是把他这个人视为无物吗?”

  “更过分的是,您看过奏折就要退朝,明明口口声声说要做奉西坚强的后盾,他第一次上朝您就这么不配合他工作,能怪奉西不给您面子吗?”

  朱元璋绝望的闭上了双眼,他就不该跟朱标较这个劲:

  “好,你有理,咱说不过你行了吧?”

  “呵~咱本来以为他就够胳膊肘向外拐的了,没想到你比他更甚!”

  朱标双目圆睁,下一秒愤然拱手道:

  “爹,慎言啊!”

  “您这话什么意思?是说儿臣向着奉西这个外人吗?奉西怎么能是外人呢?”

  “奉西要是外人的话……”

  “嘭”的一声巨响,没等朱标把话说完,朱元璋就一脚踹翻御书房的龙书案:

  “有完没完?有完没完?”

  “咱就那么一说不行吗?咱口误了不行吗?”

  “你要干嘛啊你?他是咱的地狱你也是吗?”

  朱标闻言,这才松了一口气:

  “呼~原来是口误啊,儿臣还以为您想反悔呢。”

  朱元璋死死的盯着朱标:

  “咱是想反悔,但咱想反悔的是当年,咱应该把你射墙上!”

  朱标这次竟然听懂了:

  “那镜宁不也在墙上吗?”

  朱元璋眼前一黑,气得险些驾崩:

  “你……你……滚,滚啊!”

  “咱现在很伤心,你让咱一个人静静好不好?”

  朱标有些无语,他只是接了这么一句,唉~父皇真是越来越小心眼了。

  “行吧,父皇您先好好想想该怎么跟奉西道歉,儿臣就不打扰您了。”

  这句话又让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咱还要想想怎么跟他道歉?还好好想想?

  可这股怒火,洪武大帝破天荒的忍住了。

  那是,再不忍住,太子登基就在今日!

  但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朱标刚离开御书房,就在御书房外发出一声轻咦,继而来了一句:

  “奉西?你怎么来了?”

  “噗通”一声响,朱元璋直接掉下了龙椅,完了!

  这是要咱死呀!

  太子刚气完,驸马就来了,就李奉西那个脾气,总不可能是来给他朱元璋道歉的吧?

  很不幸,皇帝猜对了,驸马当然不是来给他道歉的。

  可情况比朱元璋想象的更糟,因为李奉西来了,朱标就不舍得走了。

  朱元璋就这样一边颤巍巍的伸出手,把着龙椅将自己扶起,一边看着推门走进来的李奉西和朱标,平静的接受着自己的命运。

  “嗯?岳父大人您这是掉凳了吗?”

  朱元璋痛心疾首的摆了摆手,看着李奉西和朱标道:

  “别说话,先让咱弄清楚一个事实。”

  “你俩是不是早就串通好了?今天就是要把咱气死在这!”

  “如果是,就告诉咱,也让咱死个明白。”

  朱标面色一白:

  “父皇您说什么呢?”

  “谁跟谁串通了?谁要把您气死?”

  李奉西就很直接了:

  “气死您还要串通?”

  朱元璋心如刀绞:

  “咱不是都准奏了吗?”

  “你还要咱怎样?”

  “怪不得不想为咱效力,只有标儿才是您心仪的君主是吗?”

  朱标脸庞一红,受宠若惊的看着李奉西:

  “真的吗?”

  李奉西自是毫不犹豫一点头:

  “当然。”

  “奉西!”

  “大舅哥!”

  朱元璋一脸生无可恋的看着相拥在一起的两人:

  “咱还没死呢。”

  两人这才依依不舍的分开,李奉西也公事公办道:

  “陛下,关于吕昶的退休金等级,臣在奉天殿已经跟百官商讨过了,大家一致决定给吕昶评甲,现在就看您的意思了。”

  朱元璋听到这,才明白李奉西干什么来了。

  在李奉西的奏折中,关于退休金制度,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评级。

  评级需要考虑三个因素,分别是官龄、官职、以及当官期间的表现。

  这前两个因素还好说,是无论如何都蒙不了人的,可当官期间的表现,就只能从他人口中决定了。

  不过像吕昶这样,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老臣是不会有争议的。

  在户部尚书这个差事上,无过就是有功,吕昶开国之初就是户部尚书,一当就是九年,大明的财政一直很稳定,国库虽不富裕,也不空虚。

  这样的工作表现已经趋于完美了,就算李奉西不是他的学生,吕昶也能在甲乙丙丁四个等级中评到最高,即便退休,每个月也能领到退休前的薪俸。

  当然,鉴于明朝的薪俸是历朝历代最低,吕昶的晚年也只能说有保障,毕竟吕昶一大家子可不少人,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要生活。

  可事要一步步做,饭要一口口吃,以大明现在的情况,不能急。

  但早晚,李奉西能让大明每一个人都过上好日子。

  这句话还是吕昶跟他说的,这才是户部尚书的真正职责,崇高理想,只可惜吕昶做不到,也没有人能做到。

  不过李奉西,最起码所有人都相信,他有这个机会,他也正在为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