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滑稽的落幕(上)-《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

  1654年的南京春夜,秦淮河上的画舫笙歌依旧,却驱不散弥漫在城垣楼阁间的凝重气息

  端亲王府邸,昔日的南京守备府,如今已是殿宇深严,甲士环列

  书房内,炭火盆驱散了江南的湿寒,却驱不散博洛眉宇间的阴鸷与躁动。

  他手中那封来自山西的密信,已被汗水浸得字迹模糊

  信上所述,远比朝廷塘报中轻描淡写的“失利”要惨烈百倍

  ——谦郡王瓦克达、多尼郡王几乎全军覆没

  门户洞开,京畿震动!

  “好……好得很!”

  博洛猛地将信纸拍在紫檀木案上,声音因压抑的兴奋而微微颤抖

  “朱亨嘉这一拳,算是把北京城最后的底气打散了!”

  他起身在巨大的堪舆图前踱步

  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黄河、扫过长江,最终死死钉在南京的位置上。

  多年的隐忍,看似纵情声色以麻痹北京

  实则暗中积蓄力量,联络江南士族,渗透绿营兵将……

  这一切的隐忍与谋划,仿佛都在等待这个北方权力支柱轰然倒塌的时刻。

  “王爷,”

  老管家悄步而入,低声道,

  “侯先生已在偏厅等候多时,观其神色,似有要事。”

  “让他进来!另外,唤巴图鲁即刻来见,命他亲率甲士,封锁院外三十步,任何人不得靠近!”

  博洛下令,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片刻,侯方域疾步而入

  他比五年前更显沉稳,腹部微腆,但眼神中的精明与算计愈发深邃

  不及寒暄,他便低声道:

  “大王,北边噩耗,想必已悉知。此真乃天赐良机!然则,江宁城内,亦有暗流涌动。”

  “哦?”

  博洛瞳孔微缩,

  “说下去。”

  “据可靠线报,”

  侯方域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更低,

  “洪承畴近来活动频繁,多次密会江苏巡抚、南洋大臣额色黑,甚至……试图接触两江总督遏必隆

  其所议之事,虽未得详实,但观其动向,恐对我等不利。”

  博洛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洪亨九这只老狐狸……终究是养不熟了

  他以为凭借额色黑那个莽夫,再加上摇摆不定的遏必隆,就能扳倒本王?”

  他冷哼一声,

  “他们暗中可有动作?”

  “正在加紧收集大王……截留漕粮、扩编亲军、以及与士族往来之事的证据。”

  侯方域道,

  “洪承畴门生故旧遍布江南,虽大多已投靠大王,然其多年经营,暗桩犹在,不可不防。”

  博洛沉默片刻,眼中杀机毕露:

  “本想待大局稍定再料理他们

  既然他们迫不及待,那就休怪本王心狠手辣了

  先生有何妙计?”

  侯方域阴恻恻一笑:

  “彼等既欲寻‘罪证’,大王何不送他们一些‘铁证’?

  让其自以为得计,逼其尽快行动

  届时,我们便可后发制人,以雷霆之势,名正言顺地……铲除后患!”

  博洛心领神会,嘴角勾起一抹残酷的弧度:

  “好!就依先生之计!放出饵去,盯紧他们的一举一动!

  本王要让他们知道,在这江南之地,谁才是真正的主宰!”

  与此同时,江南总督衙门后院,一间僻静的书房内,烛火摇曳

  洪承畴独自坐在太师椅上,瘦小的身躯在宽大的官袍下更显佝偻

  但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睛,却锐利如刀。

  他面前摊开着几份文书

  正是自己的学生张宸以及下属,江宁知府姜图南这几日突然运气爆棚,猛然连续收集到的证据

  ——关于漕粮截留的模糊账目、招募新兵的指令片

  以及一些与江南大族往来信函的只言片语

  这些信息真伪混杂,但足以让洪承畴确信,博洛的反心已如箭在弦。

  “博洛……端亲王……呵。”

  洪承畴枯瘦的手指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一生历经明末动荡,降清后为清廷平定江南立下汗马功劳

  官至经略、总督,位极人臣,却也深知自己“武臣”身份的尴尬与危险

  如今,博洛的所作所为

  不仅威胁清廷统治,更将他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无论博洛成败,他这个知晓内情且位高权重的老臣,都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

  他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设法将博洛的阴谋上达天听!

  然而,南京城内外遍布博洛耳目,公开上书无异自寻死路

  唯一的生路,是秘密离开南京,北上告变。

  他首先假借议事为名,连夜找到了江苏巡抚额色黑

  额色黑是满洲镶黄旗出身,对清廷忠心不二,性格刚直,对博洛的骄横早已不满

  听闻洪承畴的担忧和发现,额色黑拍案而起:

  “博洛这厮,果然包藏祸心!

  洪大人,你我身为朝廷重臣,岂能坐视不理?当速将此事奏明皇上!”

  然而,仅凭他们二人,力量尚显单薄

  洪承畴将希望寄托在两江总督遏必隆身上

  遏必隆不仅是满洲重臣,更手握一部分驻防八旗和绿营兵权

  若能争取到他,成功北上的把握便大得多。

  在一场看似寻常的公务汇报后,洪承畴屏退左右,对遏必隆低声道:

  “遏公,如今北疆战事不利,江宁城内,端亲王所为,似乎……有些逾越规矩了

  长此以往,恐非朝廷之福啊。”

  遏必隆闻言,脸色微变,他自然明白洪承畴所指

  但他性格谨慎,甚至有些懦弱,既忌惮博洛的权势和狠辣

  又担心贸然卷入政治漩涡会引火烧身

  他捋着胡须,含糊道:

  “洪经略所言甚是……只是,端亲王毕竟是宗室亲王

  或许……或许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眼下北边吃紧,江南稳定为重

  还是不宜轻举妄动,以免引发内乱。”

  洪承畴心中暗叹,知道难以说动这位首鼠两端的总督

  他退而求其次,恳请道:

  “纵然不便公然反对,但若我等欲北上向朝廷陈述江南实情

  遏公能否行个方便,至少……佯装不知?”

  遏必隆犹豫再三,最终道:

  “洪大人,额巡抚

  若你二人决意北上,本督……可以当作不知

  但切记,此事凶险万分,一旦事发

  本督……爱莫能助。”

  这已是他在自保前提下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得到这含糊的“默许”后

  洪承畴与额色黑知道

  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