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马世龙试探-《回到明末做皇帝》

  第一节:演武较技

  辽东,春意渐浓,但宁远城中的气氛却因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而陡然紧张——大同总兵马世龙奉旨巡边,已抵达城下。

  "马世龙此人,勇武有余,谋略不足,尤好争强斗胜。"洪承畴在督师府中私下对王磊交代,"他此次前来,明为巡边,实为试探。王参将需小心应对。"

  王磊心中了然。明末军阀势力渐起,各镇总兵拥兵自重,对中央政令阳奉阴违。马世龙作为老牌军阀,显然对辽东新近崛起的势力心存忌惮。

  果然,马世龙入城次日,便提出要"观摩新军操练"。

  校场上,马世龙端坐观礼台,身后簇拥着数十名家丁亲兵。这些家丁个个膀大腰圆,目露精光,显然都是百战精锐。

  "久闻王参将练兵有方,今日特来开开眼界。"马世龙声音洪亮,带着几分挑衅,"不如让儿郎们切磋切磋,助助兴?"

  洪承畴面色不变:"马总兵有意,自当奉陪。不知要如何切磋?"

  马世龙大手一挥:"简单!各出百人,模拟对战。让咱看看辽东新军的成色!"

  王磊心中冷笑。这分明是要给天雄营下马威。但他表面谦恭:"末将新练之兵,恐难入总兵法眼。既是助兴,不如点到为止?"

  马世龙却步步紧逼:"诶!练兵如炼刀,不见血怎知利钝?王参将莫不是怕了?"

  话已至此,王磊不再退让:"既如此,末将遵命。"

  他立即点选百名天雄营精锐。这些士兵经数月苦练,又得戚家军真传,早已脱胎换骨。

  "记住:只展实力,不伤和气。"王磊低声吩咐,"用改良鸳鸯阵,但莫出杀招。"

  对阵开始。马世龙的家丁果然凶猛,如狼似虎般扑来。但天雄营结阵沉稳,长枪如林,刀盾如墙,将攻势一一化解。

  马世龙面色渐沉。他看出天雄营阵法精妙,配合默契,远非普通明军可比。

  "变阵!"马世龙突然喝道。

  家丁们立即变阵,分成数股,试图迂回包抄。这是马家军的看家本领——分进合击。

  王磊却不动声色:"三才阵,转!"

  天雄营立即变阵。三人一组,成犄角之势,互相掩护。马家军的迂回战术顿时失效。

  观战的洪承畴眼中闪过赞赏。戚良低声对王磊道:"参将,马家军要出杀招了。"

  果然,马世龙使个眼色,家丁们突然猛攻一点,试图强行破阵。

  "来得好!"王磊令旗一挥,"铳剑合击!"

  前排士兵突然蹲下,露出后排火铳手。砰砰砰一阵齐射,虽然用的是空包弹,但声势惊人。马家军猝不及防,阵型大乱。

  马世龙猛地站起:"停!"

  双方收兵。马世龙面色铁青,显然没占到便宜。

  "王参将果然名不虚传。"马世龙强笑道,"不过这火铳...似乎与寻常不同?"

  王磊谦逊道:"略作改良,让总兵见笑了。"

  马世龙眼中闪过精光:"哦?不知可否让马某见识见识?"

  王磊心知这是要探虚实,但不得不应:"总兵请。"

  来到靶场,王磊命士兵演示改良火铳。射速、精度都让马世龙大开眼界。

  "好铳!好铳!"马世龙连声称赞,"不知王参将可愿割爱?马某愿重金采购。"

  王磊婉拒:"此铳尚在改良,未能量产。待成熟之日,必先供应总兵。"

  马世龙哈哈一笑,不再强求。但王磊看出他眼中的贪婪。

  当晚,马世龙设宴回请。宴席间,他看似随意地问:"听闻王参将还改良了鸳鸯阵?不知与戚家军正宗相比如何?"

  这话暗藏机锋。若王磊说比戚家军强,则得罪戚家旧部;若说不如,则自贬身份。

  王磊从容应对:"末将愚钝,岂敢与戚少保相提并论。只是因地制宜,略作调整罢了。"

  马世龙却不依不饶:"诶!王参将过谦了。今日所见阵法,似乎与戚家军大不相同啊。"

  戚良起身道:"总兵明鉴。参将大人所改阵法,实为补戚家军之不足。如今敌情有变,阵法岂能不变?"

  马世龙挑眉:"哦?戚家军还有不足?"

  这话更是刁难。戚良却坦然道:"戚家军长于剿倭,但对建奴骑兵,确有不足。参将大人融汇古今,创新阵法,实乃强军之道。"

  马世龙碰了个软钉子,只好转移话题:"听闻王参将还善理财?屯田通商,搞得风生水起啊。"

  王磊心中警惕:"全赖督师领导,将士用命,百姓勤劳。"

  马世龙忽然压低声音:"王参将,明人不说暗话。如今朝廷昏聩,奸佞当道,你我边将,当自谋出路啊。"

  这话几乎明示要拉拢王磊。王磊正色道:"总兵慎言。我等身为明臣,自当忠君报国。"

  马世龙哈哈一笑:"玩笑,玩笑而已。"

  宴席终了,王磊回到军营,立即召集心腹。

  "马世龙此番,试探为虚,拉拢为实。"王磊分析,"他见辽东势大,想要分一杯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戚良道:"马世龙拥兵自重,早有异心。参将需小心应对。"

  周婉宁也提醒:"马家与晋商素有往来。婉宁听闻,马世龙正在暗中收购粮草军械,其心叵测。"

  王磊沉吟片刻:"当务之急,是加强自身,让他无从下手。"

  他加快新式火器的研发,强化天雄营训练,同时通过周婉宁加强与各方的联系,形成制衡。

  数日后,马世龙告辞离去。临行前,他特意赠给王磊一匹骏马。

  "此马名'乌云驹',乃蒙古良种,日行三百里。"马世龙看似豪爽,"宝剑赠英雄,良马赠壮士。王参将莫要推辞。"

  王磊心中雪亮:这既是示好,也是炫耀实力。能弄到如此宝马,可见马世龙能量不小。

  "总兵厚赐,末将愧领。"王磊坦然接受,"他日总兵若有用得着末将之处,必当效劳。"

  话中有话,两人心照不宣。

  送走马世龙,王磊立即检查乌云驹,果然发现马鞍下藏有一封密信。

  信中,马世龙直言不讳:邀王磊共谋"大事",许以高官厚禄。

  王磊冷笑,将信呈给洪承畴。

  洪承畴看后叹道:"边将拥兵,尾大不掉,实乃国之大患。王参将忠勇可嘉,本督必上报朝廷。"

  但王磊知道,朝廷对马世龙这样的老牌军阀也无可奈何。真正要靠的,还是自身实力。

  他更加注重发展实力,同时警惕马世龙的下一步动作。

  果然,不久后探马来报:马世龙在大同招兵买马,动作频频。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王磊远望西方,眼中透着忧虑。

  第二节:良马赠英雄

  乌云驹的到来,在天雄营中引起不小轰动。这匹来自蒙古草原的骏马,通体乌黑,唯有四蹄雪白,神骏非凡,确是一匹千里驹。

  "参将,此马非同一般。"戚良仔细查验后道,"怕是蒙古王公的坐骑,不知马世龙如何得来。"

  王磊抚摸着乌云驹光滑的鬃毛,心中感慨。作为现代人,他从未如此近距离接触过这样的宝马。

  "既是馈赠,便好生照料。"王磊吩咐马夫,"但要仔细检查,谨防动手脚。"

  马夫领命而去。王磊则陷入沉思:马世龙此举,意在何为?

  周婉宁一语道破:"马世龙这是在展示实力,也是在试探参将。若能驯服此马,便证明参将能力;若不能,则显得配不上他的'厚赠'。"

  王磊冷笑:"那就让他看看!"

  他亲自驯马。乌云驹果然桀骜不驯,几次险些将王磊甩下马背。但王磊现代人的知识加上原主张二狗的骑术,很快摸清马性。

  三日后,乌云驹已被驯服,王磊骑乘如履平地。

  "参将果然了得!"将士们由衷赞叹。

  王磊却道:"好马还需配好鞍。戚百户,能否设计一款新式马鞍?更符合人体工学,减少长途奔驰的疲劳。"

  戚良惊讶:"人体...工学?"

  王磊解释:"就是让马鞍更贴合人体,分散压力,骑乘更舒适。"

  他现代的知识再次发挥作用。与戚良合作设计出新式马鞍,试用后大获好评。

  "此鞍甚妙!"连常年骑马的蒙古籍士兵都称赞,"长途奔驰,疲惫大减。"

  王磊趁机建立骑兵研究所,专门研究马匹育种、驯养、装备改良。周婉宁通过商路,从蒙古、西域引进良种马匹。

  "建军易,建骑兵难。"王磊对周婉宁感慨,"一匹好马,抵得十个步兵。"

  周婉宁会意:"婉宁可通过周家渠道,为参将筹措战马。只是...需要相应回报。"

  王磊正色道:"小姐请讲。"

  周婉宁道:"辽东特产,如人参、貂皮,在蒙古、西域极受欢迎。可以特产换战马,互利共赢。"

  王磊大喜:"妙策!就依小姐所言!"

  在周家运作下,首批三百匹蒙古战马很快运抵。天雄营骑兵实力大增。

  王磊更加重视骑兵训练。他将现代骑兵战术与古代骑射结合,创造出新的战法。

  "骑兵贵在机动。"王磊教导骑兵,"不要与步兵硬拼,要如狼群般,袭扰、包抄、断粮道..."

  他还特意向乌兰其其格请教蒙古骑射技巧。乌兰其其格欣然应允,亲自示范蒙古骑射的精髓。

  "蒙古人射箭,不在力大,在精准。"乌兰其其格挽弓示范,"骑射合一,人马一体。"

  王磊天赋异禀,很快掌握要领。他现代人的科学知识让他能分析力学原理,优化射击姿势。

  "参将学得真快!"乌兰其其格惊叹,"便是蒙古射手,也不过如此。"

  王磊谦逊道:"郡主过奖。王某只是略通皮毛。"

  但他心中明白,这些技巧在战场上的价值。

  机会很快到来。探马报告:一支后金粮队正从锦州方向过来,护卫兵力约五百人。

  "好机会!"王磊立即点齐骑兵,"让建奴尝尝新战术的厉害!"

  他亲率三百骑兵出击。采用新战术:不正面强攻,而是分成数股,不断袭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后金军被弄得疲于奔命。每当他们结阵防御,明军就远遁;当他们松懈,明军又突然杀回。

  如此反复一天,后金军精疲力竭。王磊看准时机,突然集中兵力,猛攻一点。

  "杀!"王磊一马当先,乌云驹如黑色闪电,直扑敌军主帅。

  那主帅措手不及,被王磊一枪挑落马下。主帅阵亡,后金军顿时大乱。

  明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焚毁粮车百辆,缴获战马五十匹,自身伤亡仅十余人。

  回到宁远,洪承畴亲自出迎:"王参将此战,真乃骑兵运用之典范!"

  王磊却道:"此战胜在战术,胜在新装备。若无不懈,建奴骑兵仍占优势。"

  他更加重视骑兵建设。甚至提出建立"骑兵炮兵混成旅"的构想——将轻型火炮与骑兵结合,提高机动火力。

  "想法虽好,但实现极难。"孙元化参观后道,"火炮沉重,难以随骑兵机动。"

  王磊却道:"可造轻型骑炮。减少口径,减轻重量,以机动性换火力。"

  他亲自设计轻型骑炮图纸。虽然以当时技术难以完美实现,但已让孙元化大开眼界。

  "参将真乃奇才!"孙元化赞叹,"若此炮成建,我军骑兵将如虎添翼!"

  在众人努力下,第一门轻型骑炮终于试制成功。虽然只有寻常火炮三分之一威力,但可由两马牵引,随骑兵机动。

  试射当日,炮声轰鸣,虽然威力有限,但机动性令人惊喜。

  "好!"洪承畴大喜,"立即量产,优先装备天雄营!"

  王磊的声望再创新高。但马世龙的阴影始终存在。

  探马不断报告:马世龙在大同扩军备战,甚至私下与后金接触。

  "马世龙恐有异志。"洪承畴忧心忡忡,"若他投靠建奴,大同门户洞开,京师危矣!"

  王磊沉思片刻:"末将愿往大同一行,探其虚实。"

  洪承畴大惊:"不可!马世龙狼子野心,若知你前去,必下毒手!"

  王磊却道:"末将自有分寸。正好以答谢赠马为名,光明正大前往。"

  周婉宁也劝:"参将三思。马世龙非善类,此去凶险异常。"

  王磊坚定道:"正因为凶险,才更要去。若等他准备就绪,就晚了。"

  他精心准备:明面上只带十名亲兵,暗地里却安排天雄营精锐化装潜入大同;通过周家商路,提前布置眼线;更与乌兰其其格约定,如遇不测,科尔沁骑兵立即接应...

  三日后,王磊启程前往大同。乌云驹脚力非凡,日行三百里,很快抵达大同。

  马世龙闻报,亲自出迎:"王参将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王磊谦逊道:"总兵厚赠,末将特来拜谢。"

  马世龙哈哈大笑:"一匹马而已,何足挂齿!王参将请!"

  宴席间,马世龙看似热情,实则不断试探王磊来意。

  王磊从容应对,只谈风月,不论军政。但暗中观察,发现大同守军调动频繁,显然在准备什么。

  宴后,马世龙邀王磊参观军营。王磊注意到,马家军装备精良,但纪律松弛,与天雄营不可同日而语。

  "王参将看我儿郎如何?"马世龙得意问。

  王磊避重就轻:"总兵带兵有方,将士骁勇。"

  马世龙却突然压低声音:"王参将,明人不说暗话。如今朝廷昏聩,边将难为。不如你我联手,共谋富贵?"

  王磊心中一震,表面不动声色:"总兵何出此言?末将愚钝,不解其意。"

  马世龙冷笑:"王参将何必装糊涂?你在辽东所作所为,岂是忠臣所为?练兵积粮,所图非小吧?"

  这话既是试探,也是威胁。王磊正色道:"末将所为,皆为抗虏保国。总兵若疑末将忠心,可奏明朝廷,末将愿当面对质。"

  马世龙见王磊不吃硬,转而笑道:"玩笑而已!王参将莫当真!"

  但王磊看出他眼中的杀机。

  当夜,王磊宿在驿馆。子时左右,突然听到轻微响动。

  "有刺客!"亲兵警觉。

  王磊冷笑:"果然来了。"

  他早有准备。驿馆内外布满暗哨,刺客刚潜入就被发现。

  激战片刻,刺客全部被擒。审问得知,果然是马世龙所指使。

  "参将,如何处置?"亲兵问。

  王磊沉吟片刻:"放他们回去。"

  亲兵不解:"为何?"

  王磊道:"让马世龙知道,我们已有防备。打草惊蛇,反能遏其异动。"

  果然,马世龙见刺客失败而归,知道王磊已有准备,暂时收敛。

  王磊在大同停留三日,明察暗访,摸清马世龙虚实后,告辞离去。

  临行前,马世龙看似热情相送,却语带威胁:"王参将好走。但愿他日战场相见,不会兵戎相向。"

  王磊淡然一笑:"末将只愿与总兵并肩抗虏,不愿兵戎相见。"

  回程路上,亲兵忧心忡忡:"参将,马世龙反意已明,为何不先发制人?"

  王磊叹道:"边将相争,只会让建奴得利。当下之计,唯有加强自身,以待时变。"

  他远望大同方向,心中沉重。明王朝的内忧外患,远比他想象的严重。

  但王磊没有退缩。他相信,只要坚持改革,强军富民,就能在这个乱世中杀出一条生路。

  回到宁远,王磊立即加强战备,同时上书朝廷,密报马世龙异动。

  虽然知道朝廷可能无力处置,但他必须尽忠职守。

  夜幕降临,王磊独自登上城头。远望星空,他心中充满坚定。

  无论前路如何艰难,他都要走下去。为了这个时代,为了华夏的未来。

  征程,正在进入更加精彩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