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圆满收官,新程待启-《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

  门被推开的时候,陈宇默正站在桌边翻看那份刚打印出来的注册材料。纸张还带着打印机的微温,他一张张捋齐,指尖在“经营场所”那一栏停了停——北郊影视基地配套楼307室,这串地址终于不再是中介口中的“待定”,而是盖着红章、写进系统的真实存在。

  脚步声由远及近,来人没敲门,直接走了进来。

  “成了。”顾深把一个牛皮纸袋放在桌上,声音不高,却像一块石头落进水里,“今早九点三十七分,系统状态变更为‘已办结’。这是核准通知书的复印件,原件下午会寄到。”

  陈宇默低头看着那行字,没立刻伸手去拿。他记得三天前政务平台还卡在“材料补正”环节,差的是房东出具的产权共有人同意出租证明。那天他蹲在园区后勤办公室外等了两个钟头,最后是何晴打通了一个老同事的电话,请对方以个人名义做了情况说明,才勉强过了这一关。

  “你这回真是踩着线进来的。”顾深拉开椅子坐下,顺手拧开一瓶水递过去,“换别人,材料来回退三次早撂挑子了。”

  “我也想过不弄了。”陈宇默接过水,拧开喝了一口,“最开始连个正式办公地都没有,人家一听‘个体户’三个字,话都不愿多说。”

  “但现在不一样了。”顾深环顾四周,“地方小是小了点,可位置不错,周边剧组多,交通也方便。再说了,你起这个名字就挺实在——‘让机会发生’,不喊口号,也不装大尾巴狼。”

  陈宇默笑了笑,把文件整整齐齐夹进文件夹,放进抽屉。他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三个一次性杯子,给两人倒上茶。

  “其实昨天晚上我还问自己,是不是太急了。”他说,“明明连第一个项目都没影儿,先把架子搭起来,万一撑不住呢?”

  “你怕的不是撑不住。”顾深看着他,“你是怕辜负那些帮你的人。”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阵笑声,接着是钥匙串晃动的声音。何晴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两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几束包装简单的花和一叠贺卡。

  “楼下保安说可以临时停车十分钟。”她一边把花插进空瓶一边说,“这几个是徐欢托人送来的,说是‘不能到场,心意得送到’。还有王均老师让人捎的一副对联,贴不贴随你,但一定要挂门口。”

  “写的啥?”顾深好奇地问。

  “上联‘试镜不走过场’,下联‘选角不看后台’,横批‘真干点事’。”她念完自己先笑了,“他说你要是敢改成‘走走过场’,以后见面别叫他老师。”

  三人笑作一团。陈宇默走到墙边,拿起那块还没钉上去的牌子,手指擦过“让机会发生”几个字。漆面有些粗糙,是昨天下午他自己刷的,手艺不算好,边角还有滴漏的痕迹,可看得出是认真的。

  “你知道我为什么非得自己刷吗?”他对何晴说。

  “因为便宜?”

  “因为我想记住这一天的手感。”他摇头,“以后要是哪天觉得累了、烦了,我就摸摸这块牌子,看看当初是怎么一笔一笔把它写出来的。”

  顾深站起身,掏出手机:“来,拍个照留个纪念。虽然没搞仪式,但这天值得记一下。”

  照片拍完没多久,屋里的气氛忽然安静了几秒。原定要来的一位剪辑师发消息说临时接到紧急项目,另一位导演朋友也因航班延误赶不过来。陈宇默站在窗边,看着楼下空荡的停车位,一时没说话。

  顾深察觉到了什么,打开手机相册,调出一段视频:“我提前找了几个熟人录了段话,你说不定认识。”

  屏幕亮起,第一个出镜的是曾在某综艺共事过的执行导演,接着是灯光师、场务组长、一位曾在他推荐下拿到角色的新人演员……每个人说得不多,但都提到了同一个词:“坚持”。

  “陈哥,你在节目里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别让人一句话就把你打回原形’。”那位新人演员笑着说,“我现在还在跑组,但每次被人轰出来,我都想想你这话。”

  视频放完,屋里静了一会儿。

  何晴轻声说:“你看,他们不是因为你现在开了工作室才来捧场的。是因为你一直没变,所以他们愿意跟着你再信一次。”

  陈宇默点点头,没说什么。他走到门口,把那块牌子挂在门框上方,用螺丝刀一点点固定。螺丝有点歪,他拆下来重装了一遍,直到它稳稳当当悬在那里。

  阳光从走廊斜照进来,落在牌子下半截。他退后两步看了看,忽然想起什么,转身打开电脑,登录政务平台。审批结果页面已经更新,红色印章清晰可见。

  他截图保存,转发到朋友圈,配文只有一句:

  “注册成功。地址不变,初心不改。”

  消息刚发出去不到五分钟,手机就开始震个不停。有祝贺的,有调侃的,还有人直接私信问能不能投简历。他一条条翻着,看到徐欢回了个表情包——火箭升空,底下写着“出发”。

  顾深靠在门边喝了口茶,忽然说:“你知道接下来最难的是什么吗?”

  “招人?缺钱?还是接不到活?”陈宇默问。

  “都不是。”顾深摇头,“是保持这个状态。很多人起步时都热血沸腾,可三个月后房租一压、项目一断,心气就塌了。你能熬过那段日子,才算真正站住了。”

  “我知道。”陈宇默看着窗外,“所以我给自己定了条规矩——每个月至少见十个新人,不管有没有合适的机会,都要让他们演一段戏。哪怕只是读台词,也算一次完整的过程。”

  “这事儿你可以记录下来。”何晴提议,“拍成短视频,不宣传也不炒作,就当留个底。将来回头看,就知道这条路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行。”他点头,“明天就开始。”

  正说着,楼下又响起脚步声,这次不止一人。抬头望去,几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楼梯口——有之前联系过的兼职会计,有顾深介绍的法务顾问,甚至还有一位背着相机的年轻人,说是受朋友所托,来帮忙拍几张工作间实景照。

  屋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有人递上贺卡,有人帮忙整理杂物,还有人主动提出可以先借一台打印机应急。

  陈宇默站在人群中间,听着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忽然觉得胸口有些发胀。他不是没经历过热闹场面,可这一次不一样。这不是颁奖礼,没有聚光灯,也没有主持人cue流程,可这些人是冲着他这个人来的,不是冲着某个头衔或热度。

  他抬起手,轻轻敲了敲桌面,等大家安静下来。

  “谢谢你们今天能来。”他说,“我不擅长讲大道理,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