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收集证据,准备反击-《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

  楼下的拍照男生收起手机,和朋友说笑着走远。陈宇默站在窗前没动,手里还握着刚录完的视频文件。他把录像重新看了一遍,确认内容完整后,拖进电脑里一个叫“辟谣素材库”的文件夹。

  门被敲了两下,助手推门进来,手里抱着笔记本和充电器。“你真打算一条条扒?”他把包放在旁边椅子上,插上电源,“我刚看了眼平台,黑帖又多了十几个。”

  “不是扒。”陈宇默点开浏览器历史记录,“是整理。每个账号、每条内容、发布时间、转发路径,都要记下来。”

  助手坐下,打开自己的电脑。“音频那个,我已经转成波形图了,明显有剪辑痕迹。但问题是,这东西法院认吗?咱们要是发声明,对方一句‘网友恶搞’就能搪塞过去。”

  “那就不是发声明的事了。”陈宇默调出一张截图,“你看这个所谓的内部邮件,落款公司的字体和官网不一样,水印边缘模糊,明显是拼的。发布账号注册时间不到一周,IP地址集中在城东某写字楼宽带段,和学校没关系。”

  助手凑近屏幕:“你是说……校外的人在操作?”

  “不止。”陈宇默打开另一个表格,“从昨晚十点开始,一共出现二十七个相似内容帖,发布时间间隔不超过三分钟,用的都是同一套话术模板。这不是自发讨论,是群发。”

  助手沉默几秒,开始新建文档。“那我们现在做什么?逐个举报?”

  “举报没用。”陈宇默摇头,“他们换号很快。我们要做的,是把所有异常点串起来,形成一条能看懂的线。谁发起的,怎么做的,用了什么手段,全都列出来。”

  助手点头,打开后台监测工具。“我来追踪账号行为轨迹,注册信息、登录设备、关联社交关系。你负责技术验证?”

  “对。”陈宇默把U盘插进接口,调出原始视频元数据,“我比对图像和音频的真实性。还有云盘备份,每一版素材都有时间戳,可以证明我没造假。”

  两人不再说话,各自盯着屏幕。键盘敲击声接连不断,页面在不同窗口间快速切换。

  半小时后,助手突然出声:“这几个账号,绑定手机号都是一次性虚拟卡,充值记录显示在便利店自动售货机完成,没法追到具体人。”

  “正常。”陈宇默头也不抬,“专业做这种事的不会留真实信息。但我们不需要抓到他们本人,只需要证明这些账号之间有关联,且行为异常。”

  “比如?”

  “比如同时在线、同设备切换、发布内容高度一致。”陈宇默切回聊天截图汇总页,“再比如,其中一个账号凌晨两点发帖,三分钟后就被三个不同账号转发,评论语气像商量好一样。普通人会这么配合?”

  助手记下要点,又翻了几页数据。“还有一个问题——就算我们把这些拼出来,别人会觉得这是你在自证清白,反而坐实了有问题。”

  “所以不能只靠文字解释。”陈宇默打开录音文件,“我会录一段正式回应,配上所有证据截图。不骂人,不说情绪话,就讲事实。”

  “万一平台再次限流呢?”

  “那就多渠道发。”陈宇默关掉一个窗口,“先存好原始记录,再生成带时间轴的对比视频。只要有人愿意看,就能看出破绽。”

  助手叹了口气:“可这些东西,真的能让大家信你吗?”

  陈宇默停下动作,转头看他:“你觉得我是那种编故事的人?”

  “我不是不信你。”助手摆手,“我是怕,现在网上谁都能当侦探,真相反而没人关心。”

  “我知道。”陈宇默语气平静,“但我得做。那些留言说我挂科两次就是骗子,说我讲真话是演戏。可挂科不丢人,努力改才重要。如果连这点都不让说,那以后谁还敢说实话?”

  助手没再反驳,低头继续整理表格。

  中午十二点,外卖送来两份盒饭。两人草草吃完,接着工作。

  下午三点,助手终于抬起头:“初步分析出来了。三大类异常:第一,音频文件存在至少三处断点,语义被强行拼接;第二,伪造邮件截图与真实企业公文格式不符,PS层可见修补痕迹;第三,二十七个主要传播账号中,十九个使用相同型号安卓模拟器,极可能是批量操作。”

  他把结果汇总成PDF,命名《谣言传播模式初析》。

  陈宇默接过文件,一页页看完,点头:“够用了。接下来分三步走:一是把所有证据加密归档,设访问权限;二是联系学校法务咨询维权流程;三是准备公开说明材料。”

  “你现在就要发?”

  “不。”陈宇默将文件拖进新文件夹,“等时机。现在发,只会让更多人觉得我在急着洗白。我们要等他们自己露出马脚。”

  助手合上电脑:“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动?”

  “等他们再发新料的时候。”陈宇默看着桌面的共享链接,“他们一定会加码。等那一刻,我们就把所有东西一起放出来。”

  助手站起身,收拾背包:“行,那你小心别熬太晚。这些资料我拷一份带走,明天上午更新追踪数据。”

  “好。”陈宇默没动,手指还在键盘上敲着备注。

  门关上后,他重新打开云盘,确认所有文件已同步备份。然后点开手机相册,翻到昨天活动的照片。有个女生举着入场券草图,笑得很灿烂。

  他放大图片,看了几秒,退出。

  屏幕右下角时间跳到十九点整。他新建一个压缩包,把今天的成果全部打包,加上密码保护,命名为“反击预案·第一阶段”。

  双击打开文档,输入一行字:

  “相信我的人,不能让他们失望。”

  截屏,设为壁纸。

  灯光照在屏幕上,映出他的脸。他坐回椅子,打开录音功能,按下开始。

  “我是陈宇默,今天是X月X日。我和助手已完成第一轮证据收集,确认网络谣言存在人为策划迹象。后续我们将依法维权,等待合适时机公开全部事实。”

  说完,重播一遍,声音清晰。

  保存文件,拖进文件夹,命名为“第二段声明”。

  他正要关闭录音软件,手机震动了一下。

  平台通知弹出来:您昨日发布的动态因举报过多,评论功能已被关闭。

  陈宇默盯着那条提示看了两秒,拿起手机,打开摄像头。

  画面里他穿着灰色卫衣,背景是贴海报的墙。

  他开口说:“我知道你们在传什么。我不急着回应,是因为有些事,光嘴说不行。”

  停顿一下。

  “我会让你们看到,什么是真的。”

  点击结束录制。

  文件保存成功,时长五十八秒。

  他把视频移进“辟谣素材库”,备注:“未发布,待审核”。

  这时,电脑右下角弹出一条消息提醒。

  来自助手的加密群聊。

  【刚发现一个新情况】

  【有个账号刚刚上传了一份所谓“陈宇默私下谈话录音”】

  【还没扩散,但标题很冲】

  【要不要去看一眼】

  陈宇默点开链接,输入验证码,进入私密论坛页面。

  标题写着:“这才是他真实想法!听完你就懂了。”

  发布时间:五分钟前。

  他移动鼠标,指针悬停在播放按钮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