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默把手机放下,屏幕还亮着,上面是昨晚列好的六条调查计划。他坐在办公桌前,咖啡杯放在手边,水已经换过一次,还是温的。
办公室的灯都打开了,比平时亮得多。几张椅子围在会议桌旁,小林和阿哲他们陆续进来,手里拿着笔记本,脸上带着点疲惫,但没人迟到。
“人都到齐了?”陈宇默站起来,看了眼时间,十点整。
“到齐了。”小林点头,打开电脑,“数据我已经导了一部分,等会儿可以投屏。”
陈宇默没多说废话,直接打开投影。画面跳出来,是一张密密麻麻的账号关系图,红线连着黑点,像一张蜘蛛网。
“这些是过去四十八小时里,所有发布或转发过关于我的负面内容的账号。”他指着最中间的一个红点,“这个号叫‘圈内爆料君’,是最早发那条剪辑音频的源头。它不是普通网友,背后有组织。”
阿哲皱眉:“这种号一般都用虚拟信息注册,IP跳来跳去,查起来很费劲。”
“我知道。”陈宇默按了下遥控器,画面切换成一段视频,“但我有个东西想给你们看。”
镜头里是他摔倒在地的画面,膝盖蹭破了皮,血渗出来。导演喊卡,他摆手说没事,要重拍。夏初冉跑过来蹲下,拧开药瓶,动作很轻。
办公室没人说话。
“我当时疼得直抽气,但没喊停。”陈宇默声音平平的,“他们说我装伤博同情,可那天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作证。我不是为了立人设才坚持拍完的。”
他关掉视频,看着大家:“现在有人想用假东西毁掉真事。我不想光解释,我想找出是谁干的。你们愿意一起查吗?”
小林抬头:“当然。我们本来就是你团队的人。”
阿哲也点头:“而且这事不只针对你,以后谁都有可能被这么搞。”
陈宇默笑了笑:“好。那我们现在开始分工。”
他拿起白板笔,在板上写下三行字:
**数据组:追踪IP与设备信息**
**时间轴组:分析发布时间规律**
**资金流组:排查异常资金动向**
“小林负责数据,阿哲带几个人梳理时间线,我来盯资金流向。”他说,“每天下午五点汇总一次,有问题随时沟通。这次不对外发声,先内部摸清底细。”
小林问:“如果对方用了代理服务器或者匿名工具呢?”
“那就找共性。”陈宇默说,“再隐蔽的操作也会留下痕迹。比如登录时间、设备型号、语言设置。只要多个账号在同一时段、同一区域活跃,就有突破口。”
会议结束,大家各自回到工位。电脑开机声此起彼伏,键盘敲击声很快响了起来。
陈宇默坐回自己位置,打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昨晚整理的异常账号列表。他一条条往下看,突然注意到几个账号的注册时间非常接近——前后不超过五分钟。
他顺手记下这几个ID,转头问小林:“你能查这些账号是不是从同一个设备注册的吗?”
小林接过名单,快速操作起来。几分钟后,他眉头一动:“有意思。这五个账号虽然IP地址不同,但设备指纹高度一致。浏览器版本、系统字体、屏幕分辨率……全都一样。”
“说明什么?”
“说明它们很可能是在同一台设备上切换网络登录的。”小林盯着屏幕,“这不是普通黑粉的做法,更像是有人刻意伪装身份。”
陈宇默手指轻轻敲桌子:“也就是说,这些账号表面上分散,实际可能是同一个人控制?”
“可能性很大。”
“继续追。”陈宇默记下这条线索,“另外看看这些账号最近三个月的登录地点分布。”
另一边,阿哲那边也有了进展。他把三百多个高活跃度评论账号的发布时间做了统计,发现一个规律:每次舆论发酵前半小时,总有几个固定账号率先发帖,然后大量小号跟进。
“这不是自然传播。”阿哲指着图表,“这是标准的带节奏打法。先放火,再煽风。”
陈宇默凑过去看:“有没有发现哪些账号总在关键时刻冒头?”
“有。”阿哲放大其中一行数据,“比如这个‘娱乐观察员07’,每次热点出现前十五分钟都会更新动态。而且它的发言风格和其他账号不一样,更冷静,像是指挥者。”
陈宇默盯着那个ID,心里有点沉。这种细节一般人不会注意,能设计出这套流程的,要么是专业水军,要么……对网络生态非常熟悉。
他转向自己的任务模块,开始翻查是否有资金流动的迹象。正常情况下,雇佣黑粉会有转账记录,哪怕通过第三方平台,也能找到蛛丝马迹。
但他查了一圈,没发现任何可疑交易。
“会不会根本没人花钱?”他自言自语。
小林听见了,回头说:“也有可能是人情单。比如对方欠了人情,或者本身就想搞你,不用给钱。”
陈宇默一愣。
“你是说,动机不是钱,而是私人恩怨?”
“不排除。”小林点头,“尤其是如果这个人认识你,了解你的行程和工作节奏,甚至知道什么时候适合引爆话题。”
办公室安静了几秒。
阿哲忽然开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很多攻击账号都关注过夏初冉的社交账号?”
陈宇默抬头:“什么意思?”
“我刚才顺手看了几个高转发账号的关注列表。”阿哲调出截图,“这个‘吃瓜群众丙’,三年前就开始关注她。还有这个‘校园八卦社’,曾经转发过她参加活动的照片。”
“她也是公众人物,被人关注很正常。”陈宇默说。
“但问题在于。”阿哲指着另一张图,“这些账号原本很少发言,直到你和她合作拍广告之后,才开始频繁发帖,内容也逐渐转向攻击你。”
小林插话:“再加上之前发现的设备集中登录现象,这些账号的IP大多集中在北城区一带,而那一片……正好是我们学校Wi-Fi覆盖的主要范围。”
陈宇默的手指停在桌面上。
他慢慢想起什么。那天拍摄结束后,夏初冉帮他处理伤口时,确实有几个学生模样的人站在不远处拍照。当时没人在意,以为只是路人。
但现在看来,有些“路人”,可能早就盯上了他。
“所以你的意思是。”他低声说,“操控这些账号的人,可能是我们学校的?”
“不一定在校生。”小林补充,“但至少长期在学校区域活动,有固定上网条件,熟悉我们的工作节奏,还能拿到内部信息。”
陈宇默靠在椅背上,脑子飞快转动。
如果是外人,不可能这么精准地抓住每一次宣传节点;如果是纯粹的黑粉,也不会花这么多心思布局。只有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什么时候出手最致命。
他重新打开那份账号列表,逐个核对。忽然,他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号主页停住了。
这个号名叫“沉默的观众”,简介写着“
办公室的灯都打开了,比平时亮得多。几张椅子围在会议桌旁,小林和阿哲他们陆续进来,手里拿着笔记本,脸上带着点疲惫,但没人迟到。
“人都到齐了?”陈宇默站起来,看了眼时间,十点整。
“到齐了。”小林点头,打开电脑,“数据我已经导了一部分,等会儿可以投屏。”
陈宇默没多说废话,直接打开投影。画面跳出来,是一张密密麻麻的账号关系图,红线连着黑点,像一张蜘蛛网。
“这些是过去四十八小时里,所有发布或转发过关于我的负面内容的账号。”他指着最中间的一个红点,“这个号叫‘圈内爆料君’,是最早发那条剪辑音频的源头。它不是普通网友,背后有组织。”
阿哲皱眉:“这种号一般都用虚拟信息注册,IP跳来跳去,查起来很费劲。”
“我知道。”陈宇默按了下遥控器,画面切换成一段视频,“但我有个东西想给你们看。”
镜头里是他摔倒在地的画面,膝盖蹭破了皮,血渗出来。导演喊卡,他摆手说没事,要重拍。夏初冉跑过来蹲下,拧开药瓶,动作很轻。
办公室没人说话。
“我当时疼得直抽气,但没喊停。”陈宇默声音平平的,“他们说我装伤博同情,可那天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作证。我不是为了立人设才坚持拍完的。”
他关掉视频,看着大家:“现在有人想用假东西毁掉真事。我不想光解释,我想找出是谁干的。你们愿意一起查吗?”
小林抬头:“当然。我们本来就是你团队的人。”
阿哲也点头:“而且这事不只针对你,以后谁都有可能被这么搞。”
陈宇默笑了笑:“好。那我们现在开始分工。”
他拿起白板笔,在板上写下三行字:
**数据组:追踪IP与设备信息**
**时间轴组:分析发布时间规律**
**资金流组:排查异常资金动向**
“小林负责数据,阿哲带几个人梳理时间线,我来盯资金流向。”他说,“每天下午五点汇总一次,有问题随时沟通。这次不对外发声,先内部摸清底细。”
小林问:“如果对方用了代理服务器或者匿名工具呢?”
“那就找共性。”陈宇默说,“再隐蔽的操作也会留下痕迹。比如登录时间、设备型号、语言设置。只要多个账号在同一时段、同一区域活跃,就有突破口。”
会议结束,大家各自回到工位。电脑开机声此起彼伏,键盘敲击声很快响了起来。
陈宇默坐回自己位置,打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昨晚整理的异常账号列表。他一条条往下看,突然注意到几个账号的注册时间非常接近——前后不超过五分钟。
他顺手记下这几个ID,转头问小林:“你能查这些账号是不是从同一个设备注册的吗?”
小林接过名单,快速操作起来。几分钟后,他眉头一动:“有意思。这五个账号虽然IP地址不同,但设备指纹高度一致。浏览器版本、系统字体、屏幕分辨率……全都一样。”
“说明什么?”
“说明它们很可能是在同一台设备上切换网络登录的。”小林盯着屏幕,“这不是普通黑粉的做法,更像是有人刻意伪装身份。”
陈宇默手指轻轻敲桌子:“也就是说,这些账号表面上分散,实际可能是同一个人控制?”
“可能性很大。”
“继续追。”陈宇默记下这条线索,“另外看看这些账号最近三个月的登录地点分布。”
另一边,阿哲那边也有了进展。他把三百多个高活跃度评论账号的发布时间做了统计,发现一个规律:每次舆论发酵前半小时,总有几个固定账号率先发帖,然后大量小号跟进。
“这不是自然传播。”阿哲指着图表,“这是标准的带节奏打法。先放火,再煽风。”
陈宇默凑过去看:“有没有发现哪些账号总在关键时刻冒头?”
“有。”阿哲放大其中一行数据,“比如这个‘娱乐观察员07’,每次热点出现前十五分钟都会更新动态。而且它的发言风格和其他账号不一样,更冷静,像是指挥者。”
陈宇默盯着那个ID,心里有点沉。这种细节一般人不会注意,能设计出这套流程的,要么是专业水军,要么……对网络生态非常熟悉。
他转向自己的任务模块,开始翻查是否有资金流动的迹象。正常情况下,雇佣黑粉会有转账记录,哪怕通过第三方平台,也能找到蛛丝马迹。
但他查了一圈,没发现任何可疑交易。
“会不会根本没人花钱?”他自言自语。
小林听见了,回头说:“也有可能是人情单。比如对方欠了人情,或者本身就想搞你,不用给钱。”
陈宇默一愣。
“你是说,动机不是钱,而是私人恩怨?”
“不排除。”小林点头,“尤其是如果这个人认识你,了解你的行程和工作节奏,甚至知道什么时候适合引爆话题。”
办公室安静了几秒。
阿哲忽然开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很多攻击账号都关注过夏初冉的社交账号?”
陈宇默抬头:“什么意思?”
“我刚才顺手看了几个高转发账号的关注列表。”阿哲调出截图,“这个‘吃瓜群众丙’,三年前就开始关注她。还有这个‘校园八卦社’,曾经转发过她参加活动的照片。”
“她也是公众人物,被人关注很正常。”陈宇默说。
“但问题在于。”阿哲指着另一张图,“这些账号原本很少发言,直到你和她合作拍广告之后,才开始频繁发帖,内容也逐渐转向攻击你。”
小林插话:“再加上之前发现的设备集中登录现象,这些账号的IP大多集中在北城区一带,而那一片……正好是我们学校Wi-Fi覆盖的主要范围。”
陈宇默的手指停在桌面上。
他慢慢想起什么。那天拍摄结束后,夏初冉帮他处理伤口时,确实有几个学生模样的人站在不远处拍照。当时没人在意,以为只是路人。
但现在看来,有些“路人”,可能早就盯上了他。
“所以你的意思是。”他低声说,“操控这些账号的人,可能是我们学校的?”
“不一定在校生。”小林补充,“但至少长期在学校区域活动,有固定上网条件,熟悉我们的工作节奏,还能拿到内部信息。”
陈宇默靠在椅背上,脑子飞快转动。
如果是外人,不可能这么精准地抓住每一次宣传节点;如果是纯粹的黑粉,也不会花这么多心思布局。只有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什么时候出手最致命。
他重新打开那份账号列表,逐个核对。忽然,他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号主页停住了。
这个号名叫“沉默的观众”,简介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