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准备访谈,知识储备-《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

  陈宇默把手机放在桌上,屏幕还亮着,视频停在一半。他摘下耳机,揉了揉太阳穴,起身去厨房倒了杯水。水杯碰上桌面时发出清脆的一声,像是提醒他别停下来。

  他坐回椅子,重新打开浏览器,光标在搜索框里闪了两下,敲下“社会观察类书单 推荐”。页面跳出来一堆结果,有豆瓣的高分榜,有媒体整理的年度阅读清单,还有几个文化博主列的“深度思考必备”。

  他一条条往下翻,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时不时点进详情页看简介。《看见》出现频率最高,不少人都说这本书让他第一次意识到,新闻背后是活生生的人。他还记起大学时老师提过这本,当时没当回事,现在却觉得名字格外扎眼。

  又翻了几页,一本叫《下沉年代》的引起他注意。封面是灰蓝色调,介绍里写的是关于普通人如何被时代推着走的故事。他盯着那句话看了几秒,点了加入购物车。接着是《陌生人社会》,讲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他说不清为什么,但就是觉得这话题和自己要做的事有关。

  买完书,他新建了个文档,标题打上“观点积累”。往期《对话者》的视频还在另一个窗口开着,他切换过去,暂停在主持人提问的那一刻:“你觉得娱乐的意义是什么?”

  他把这句话复制下来,粘贴进文档,下面跟着写:**不是让人笑完就忘,而是留下一点能记住的东西。**

  再往后翻记录,嘉宾提到“公共话语的责任”,他琢磨了半天,改成自己的话:**我说的话如果没人听,那是我没本事;但如果我说了却误导了人,那就是我不负责。**

  写着写着,他发现自己总想用大词,什么“结构性”“话语权”,可真要解释又说不清楚。他删掉重写,试着用平常说话的方式表达。比如把“媒介异化”改成“镜头让我们忘了本来的样子”,虽然不够准确,但至少他自己能懂。

  他正改着,手机震了一下。微信弹出顾深的消息:“别背答案,读新闻,看评论,记下你真正在意的事。”

  他盯着这条回复看了好一会儿,然后关掉购物页面,转头打开一家主流媒体的官网。首页滚动着各种标题:某地暴雨致农田受损、年轻人就业率下降、社区养老新模式试点……他点开几篇社会版的报道,一边看一边在笔记本上划重点。

  看到一篇关于外卖骑手被困在算法里的文章,他停下鼠标。里面提到一个数据——平均每个骑手每天要送四十五单,超时一单扣五块。他想起上次录节目前,工作人员迟到五分钟就被制片人骂得不敢抬头。可人家骑手要是慢了,饭凉了,客户一个差评,钱就没了。

  他在笔记里写下:**我们总觉得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可有些人拼尽全力,只是为了不被淘汰。**

  晚上躺床上,这些话还在脑子里转。他翻身坐起来,打开录音功能,试着讲一遍。

  “我最近在想,为什么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