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数据背后的暗流与站队邀请-《我在大清卷KPI》

  永和宫紫兰香料用量激增三成。

  这个数字,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苏荔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在旁人看来,这或许只是后宫用度中微不足道的一项浮动。

  但在苏荔这个前运营总监眼里,任何超出常规的数据波动,背后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信息。

  尤其涉及的对象,是刚刚向她抛出橄榄枝的德妃。

  她不动声色,继续整理着其他数据,但大脑已经开始飞速分析。

  紫兰香料,并非日常必需品,多用于熏香、制香囊,或少量入药安神。

  突然增加如此大的用量,有几个可能:

  一、德妃娘娘近期格外偏爱此香,个人消耗大增。

  二、永和宫近期有重要场合需要大量熏香布置。

  三、这些香料被用于其他不为人知的用途。

  苏荔更倾向于后两种可能。

  德妃身为高位妃嫔,行事一贯以稳重着称,个人喜好突然发生如此剧烈变化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就是有特殊需求。

  她悄悄翻看了内务府往来的简要记录,并未发现永和宫近期有大规模宴请或庆典的准备。

  排除了公开场合的需求,那么,这些额外香料的去向,就变得有些微妙了。

  是赏赐给特定的人?还是用于某些隐秘的交际?亦或是……有其他用途?

  苏荔没有妄加猜测,但她知道,这个发现本身,就是一条有价值的线索。

  她将这条异常数据,用朱笔在表格旁边做了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标记,没有写下任何注释。

  她不确定齐嬷嬷或者德妃是否希望别人注意到这一点。

  贸然点破,可能弄巧成拙。

  最好的方式,是让它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该看到的人看到。

  她继续专注于手头的工作,将三宫用度整理得条理清晰,数据准确。

  傍晚,她将整理好的表格呈给齐嬷嬷过目。

  齐嬷嬷看得很快,目光扫过永和宫那一页时,在紫兰香料那一栏似乎有瞬间的停顿,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嗯,可以了。”她合上表格,放到一边,转而问道,“禁足这几日,可曾想明白了什么?”

  来了。秋后算账,或者说,是思想评估。

  苏荔垂下眼睫,语气诚恳而带着后怕:“回嬷嬷,奴才想明白了。在宫里当差,不光要手脚勤快,更要心思清明。不该看的不能看,不该问的不能问,谨守本分,循规蹈矩,方能长久。奴才此前莽撞,给嬷嬷添麻烦了。”

  她再次强调“本分”和“规矩”,这是她屡试不爽的护身符。

  齐嬷嬷盯着她看了几秒,忽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你觉得,德妃娘娘为人如何?”

  苏荔心中警铃大作。

  这是一个站队问题,也是一个陷阱。

  她不能贬低德妃,那是对上位者的不敬。也不能过分吹捧,那会显得谄媚,且可能得罪其他势力。

  她斟酌着用词,谨慎地回答:“奴才入宫日浅,见识有限。仅从有限接触看来,德妃娘娘仁厚宽和,体恤下人,处事公允,令人敬仰。”

  她用了“仁厚宽和”、“体恤下人”、“处事公允”这些标准化的正面评价,既表达了尊重,又没有过度个人化。

  齐嬷嬷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说:“娘娘确实仁厚。你既得了娘娘青睐,就更要谨言慎行,莫要辜负了这份恩典。”

  “是!奴才定当鞠躬尽瘁,不负嬷嬷和娘娘期望。”苏荔连忙表忠心。

  “下去吧。”齐嬷嬷挥挥手。

  苏荔行礼退下,走出书房,才感觉后背出了一层细汗。

  齐嬷嬷的话,既是提醒,也是警告。

  德妃的“青眼”是机遇,也是枷锁。她从此被打上了永和宫的印记,必须更加小心。

  刚回到自己的小耳房不久,抱琴就悄悄进来,低声道:“姑娘,永和宫的秦姑姑刚才打发一个小宫女过来,送了一盒新制的紫兰香饼,说是娘娘赏的,给姑娘安神用。”

  苏荔看着那盒精致淡雅的香饼,心中一动。

  紫兰香饼……

  这赏赐,时机太巧了。

  是在回应她表格上那个朱笔标记?还是在进一步暗示什么?

  她接过香饼,嗅到那清幽的冷香,郑重地对抱琴说:“收好。替我记下,明日要亲自去永和宫叩谢娘娘恩典。”

  这是必要的礼节,也是一个再次接触的信号。

  第二天,苏荔仔细梳妆后,带着抱琴,前往永和宫谢恩。

  她没有被直接引见德妃,而是在偏殿由秦姑姑接待。

  秦姑姑笑容依旧和善:“娘娘正在礼佛,特意吩咐奴婢转告姑娘,心意收到了,香饼用着好便是。姑娘如今在齐嬷嬷手下当差,好好做事,就是对娘娘最好的报答。”

  话说的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关怀,又划清了界限,强调了她目前的直属上级仍是齐嬷嬷。

  苏荔心领神会,再次诚恳谢恩后,便知趣地告退。

  返回的路上,经过御花园一角,恰好看到几位贵人模样的宫装女子在亭中说笑,其中被簇拥在中间的,是一位气质明艳、眉宇间带着几分傲气的妃嫔,苏荔认出那是近来颇得圣心的宜妃。

  宜妃也看到了她,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带着几分审视和不易察觉的冷意,随即若无其事地转开,与身旁人说笑去了。

  苏荔连忙低下头,加快脚步离开。

  她能感觉到那目光中的压力。

  德妃的赏识,如同在她身上贴了一张无形的标签。

  从此,她不再是那个无人关注的小秀女了。

  福兮祸之所倚。

  她必须尽快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才能在这波涛暗涌的后宫,真正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