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来自永和宫的橄榄枝-《我在大清卷KPI》

  那撮干燥的紫色花瓣,像一小簇幽暗的火焰,在苏荔掌心静静燃烧。

  德妃。

  永和宫的主人,康熙朝后期举足轻重的妃嫔,未来雍正帝的养母(注:此处为小说设定,与历史略有出入)。

  她的象征物,以这样一种隐秘的方式,出现在被软禁的苏荔面前。

  这绝不是偶然。

  是示好?是警告?还是某种更复杂的信号?

  苏荔将花瓣重新包好,藏入贴身的荷包。

  大脑飞速运转,分析着这突如其来的“讯号”背后可能的意义。

  德妃为何会注意到她这个小虾米?

  唯一的解释,就是钟粹宫库房那个空匣子事件。

  齐嬷嬷将事情报了上去,必然惊动了掌管宫务的德妃。

  德妃介入调查,顺理成章。

  那么,这花瓣意味着调查有了结果?还是德妃想通过这种方式,向她传递某种信息?或者,是一种无声的考察,看她能否领会这层暗示?

  苏荔更倾向于后者。

  上位者不会轻易向下属直接表态,往往通过这种隐晦的方式,进行试探和筛选。

  她能读懂,并且做出恰当的回应,才有可能进入对方的视野。

  否则,就可能被当作一枚无用的棋子,随时可以舍弃。

  如何回应?

  主动跑去永和宫表忠心?那是找死。

  写密信?风险太大,且无法保证送达。

  她需要一种更安全、更自然的方式。

  契机很快出现了。

  第二天清晨,送早饭的人换了。

  不再是那个沉默的老太监,而是一个面容和善、眼神灵动的中年宫女。

  宫女将食盒递给苏荔时,微笑着轻声说:“姑娘安好。奴婢是永和宫当差的,姓秦。德妃娘娘听闻姑娘前几日受惊,特赐下这碗安神汤,给姑娘压惊。”

  永和宫!德妃娘娘!

  苏荔心中剧震,但脸上立刻露出受宠若惊的惶恐,连忙屈膝:“奴才何德何能,敢劳娘娘挂心!请姑姑代奴才叩谢娘娘恩典!”

  她恭敬地接过食盒,果然看到除了寻常早点,还多了一盅温热的汤品。

  秦姑姑笑了笑,意有所指地说:“娘娘仁厚,最是体恤下人。姑娘是个稳妥的,娘娘心里有数。姑娘且安心静养,自有云开月明的时候。”

  这话,几乎是明示了。

  苏荔心领神会,再次郑重道谢:“奴才谨记姑姑教诲,定不负娘娘期望。”

  秦姑姑点点头,没再多说,转身离去。

  苏荔关上门,看着那盅安神汤,心情复杂。

  这碗汤,是安抚,是认可,也是一道无声的命令:安分待着,等待安排。

  德妃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但同时也划定了界限。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表现出绝对的顺从和耐心。

  她将那碗汤喝得一滴不剩,然后将德妃赏赐汤品的事情,通过送饭的太监,委婉地传递给了齐嬷嬷。

  这是一种表态:我收到了信号,并且愿意遵从,同时也尊重您(齐嬷嬷)的管辖。

  接下来的几天,风平浪静。

  但苏荔能感觉到,那种无形的监视压力,似乎减轻了许多。

  送来的饭菜恢复了正常分量,甚至偶尔会多一碟精致的小点心。

  看守院子的太监,眼神也不再那么锐利。

  这是一种默许的松动,是对她“懂事”的奖励。

  苏荔依旧保持低调,每日看书习字,但心里明白,禁足期应该快结束了。

  德妃的介入,意味着空匣子事件的高潮可能已经过去,进入了后续处理阶段。

  她这个“发现者”的危险系数大大降低。

  果然,又过了两日,齐嬷嬷身边的一个小太监来传话:

  “嬷嬷吩咐,请姑娘收拾一下,明日卯时,照旧去书房当差。”

  禁足结束了!

  苏荔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但同时也提起了另一根弦。

  回归“工作岗位”,意味着要重新面对齐嬷嬷,面对可能变化的人际关系,以及那个事件留下的余波。

  第二天,苏荔早早起身,仔细梳洗打扮,换上干净的衣裳,准时来到书房外。

  齐嬷嬷已经在了,正在批阅文书。

  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目光在苏荔脸上停留片刻,淡淡地说:“气色好了不少。”

  “托嬷嬷福,静养了几日,已然无碍了。”苏荔恭敬行礼。

  “嗯。”齐嬷嬷放下笔,“之前钟粹宫库房的差事,暂且搁置,后续事宜由内务府接手。你之前整理的账目表格,德妃娘娘看了,觉得尚可。”

  她语气平淡,但“德妃娘娘看了”这几个字,分量极重。

  苏荔连忙低头:“奴才愚钝,只是尽力而为,不敢当娘娘夸赞。”

  “知道就好。”齐嬷嬷话锋一转,“宫里年底事务繁杂,各宫份例核算、年节赏赐预备,都需人手。你既擅长此道,便跟着我打理这些吧。今日起,你先将永和宫、钟粹宫、延禧宫三宫近三个月的用度记录整理出来,做成你那种表格。”

  “嗻!奴才遵命。”苏荔心中明了,这是真正的“纳入体系”了,开始接触核心宫务。

  而且,其中赫然包括了“永和宫”。

  这绝不是巧合。

  她坐到自己的书案前,开始工作。

  心境却与以往截然不同。

  她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踏入了一个更广阔、也更危险的舞台。

  德妃的橄榄枝已经伸出,接下来,就看她自己如何把握了。

  而就在她埋头整理永和宫用度记录时,一个细节引起了她的注意。

  永和宫近两个月,领取的紫兰香料的份例,比往年同期,多了足足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