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陈年往事(上)-《夜市一霸:孟家小摊的烤肠卖爆啦》

  就这样,三个老太太围坐在一起,喝着酒吃着蟹,看着那簌簌飘落的桂花,不必多言,自有一派安静祥和的气氛。

  良久,周老夫人突然道:“其实我一直都很想问,你夫君当初为什么要辞官?”

  其实她已经疑惑好久了,但总觉得冒犯,如今借着酒意才问出来。

  看着周老夫人有些小心翼翼的表情,老太太却不太在意:“嗐,这事啊,其实没什么内幕,你想问就问。”

  老太太回忆半晌,微微眯了眯眼:“非要说,就是不合适吧。”

  老太太面上有些感叹,却唯独没有怅惘和后悔:“我们俩都不是适应那等生活的人。”

  “我家老头子是个有些天真的人,当初他一腔热血好好念书为了报国不是假的,后来愤而辞官也不是假的。”

  “他是个直肠子,我也是,偶尔迫于无奈的迂回委婉我们可以接受,可若是此后一直都要过这样的日子,我们都是不愿意的。”

  “他以为自己可以平衡好,可他还是高估了自己。”

  “我也以为我自己可以做好一个合格的官家夫人,我也高估了自己。”

  说着她笑着摇摇头:“我们俩都想得太浅了。”

  老太太转向周老夫人:“所以我很佩服你,那官家夫人一当就是大半辈子,要我我是做不来的。”

  若是其他人听得这话,说不得还会以为老太太是在阴阳怪气,但周老夫人了解她,知道她只是在感叹。

  也确实是在佩服她。

  于是周老夫人也叹了一口气:“我之前日日过着这样的日子,因此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如今这段日子与你们相处才知道,日子竟还有这样的过法。”

  她笑了笑:“这么一比,这之前的日子竟都像白过了一般。”

  接着她收了笑,只唇角还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但你不后悔,我也不后悔。”

  书梅嬷嬷看着周老夫人,满眼都是心疼。

  老太太却哈哈笑了起来,与周老夫人和书梅嬷嬷碰杯:“不悔是好事啊,已经到我们这般的年纪了,能有几人不悔的?看来我们都是好命人啊!”

  苏老爷子自请除族,后来虽中了探花,但没几年却辞了官,既没有儿子,那视若亲子的徒弟兼女婿孟文又早早离世,那大徒弟便从来没听说老太太和老爷子提起过,想来也是闹得不太好看。

  再说齐家,齐家老爷子和周老夫人是听从家里安排成的婚,彼此没有什么感情基础,最多不过是个相敬如宾罢了。

  后来更是起了战事,齐家老爷子被派去支援,夫妻两个聚少离多,就更没有什么感情了。

  周老夫人原也是家中金尊玉贵的大小姐,嫁进齐家后要操持一大家子不说,还要受那婆婆的刁难。

  好不容易熬出头了,也给儿子娶了媳妇,眼见着可以享享清福了,但儿子和丈夫相继都去世了。

  如今只剩下孙儿和儿媳两人,又迫于齐家族中的压力,辗转来到了这寒山镇。

  这样的两家人,在其他人的眼里哪里算得上是有福气呢?

  可老太太一句好命,周老夫人和书梅嬷嬷竟真觉得有几分幸运了。

  生死有命,强求不来。

  当下便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

  于是三人一仰头,又喝完了杯中的酒。

  老太太起了兴致,又慢悠悠道:“说起来,一开始让他头一次起了辞官的念头的时候,他不过刚刚中了探花。”

  周老夫人和书梅嬷嬷都是十分惊讶——竟然刚中了探花就有了要辞官的念了吗?

  老太太看到这二人有些惊讶的表情有些好笑,却还是继续道:“那是在琼林宴上。”

  “当时先帝的年纪已经大了,只自己的两个女儿还没有嫁人。”

  “他那时候还不是个老头子,能被点做探花,自然还是有几分俊秀的。”

  说着老太太笑了一笑:“跟现在老树皮一般的模样可不同,要不然我也不能看上他。”

  “不过二十二的年轻探花,甚至还未婚配,在许多人眼里可是个香饽饽。”

  “先帝当时的两个公主,大长公主已经二十有六,却整日舞刀弄棒,又是个烈性的。先帝原本打算为大长公主指婚,但大长公主以死相逼,使得先帝暂且不敢动她。”

  “但他还有个年仅十七的小公主。”

  周老夫人了然:“瑞华公主?”

  老太太点点头,继续道:“琼林宴上,先帝透露出想要招他为瑞华公主驸马的想法,但他当场拒绝了,并扬言自己近几年不打算成婚。”

  “那是他第一次不想做官。”

  老太太笑着说:“他后来与我说,当初他刚中了探花,便果断拒了先帝,心中其实十分忐忑,觉得这官大概是做不了了。”

  “可先帝固然生气,却也是个惜才的,便没有逼他,也没有惩罚他。”

  “琼林宴后,他与同僚喝醉了酒,更是放言自己此生都不打算成婚。”

  “而这话,不知怎么就传到了瑞华公主的耳中。”

  这事周老夫人当年曾听说过的,坊间还广为流传那公主原本倾心于苏砚安,听他此言化爱为恨,于是后来苏砚安才辞了官。

  想到这里,老太太才感叹道:“你们是不是也听说了那些流言?可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瑞华公主是个良善的,十分大度地原谅了他。只她的姐姐端懿长公主十分生气,觉得他不识抬举,想要教训他一顿,也被瑞华公主拦下了。”

  “瑞华公主实在是个好人。”

  周老夫人的目光暗了暗,可惜……

  后面的事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第二年靼戎犯边,两方一打就是近十年,眼看着大舜就要赢了,靼戎那边的老单于却突然暴毙,换了个智勇双全的年轻单于上来。

  如此又多打了两年,两边都实在熬不住了,两方便商量着议和。

  彼时那边提出的要求之一是要大舜这边派个公主过去和亲。

  那边的意思本来是要大长公主去和亲,毕竟大长公主曾在实在无人可用的时候作为极其少见的一员女将打了数场胜仗。

  大长公主不得先帝喜爱,但民间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可谓是民怨沸腾。

  毕竟大长公主斩杀了那么多敌人,想也知道去了不会有好下场。

  后来是小公主跪在先帝殿前,自请代替姐姐和亲。

  小公主自请代替姐姐和亲的那年,苏砚安刚与郑雪卿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