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雨歇初晴,碧空如洗。岳麓书院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仿佛昨夜的风雨与暗涌都未曾发生。
然而,一股无形的紧张气氛,却如同逐渐收紧的弦,弥漫在书院各处。
明伦堂,书院核心议事之所,今日注定不会平静。
辰时刚过,收到召集令的各位长老、副讲以及部分核心弟子,便陆续抵达明伦堂。
宽阔的大殿内,檀香袅袅,气氛凝重。
李沐风作为代掌院事的师叔,早已端坐于主位左侧,主位空悬,乃是山长之位。
李沐风神色平静,但熟悉他的人能看出他眼底深处的凝重。
陆云霁和赵知闲则坐在李沐风身后稍偏的位置。
陆云霁依旧是一身月白儒衫,纤尘不染,面容清俊无波,只是微微垂着眼睑,仿佛对周遭的一切漠不关心。
只有熟悉他的人,比如紧张地坐在他侧后方弟子席位上的唐小柒才能看出,他放在膝上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显然在极力适应这满堂的陌生面孔和压抑的气氛。
赵知闲则恰恰相反,她今天特意换上了一身更显干练的劲装,马尾辫梳得一丝不苟,银铃也暂时取下了,显得安静了不少,但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的光芒,却透着一股“随时准备掀桌子”的跃跃欲试。
京城来的几位“贵人”坐在客席首位,气度雍容,只是眼神偶尔扫过李沐风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赵知节坐在他们下首,脸上挂着谦和的笑容,只是那笑容怎么看都有些僵硬,眼神时不时瞟向大殿角落那尊正在缓缓吐出青烟的青铜香炉。
会议在李沐风的主持下开始,起初讨论的是一些书院常规事务,气氛还算正常。
但很快,话题便被引向了近来江湖与朝堂的动荡,以及书院应持的立场。
“……值此多事之秋,书院若一味明哲保身,恐非良策。”一位与赵知节交好的副讲率先发难,
“我等读圣贤书,当心怀天下,顺应时势,方能为苍生谋福,亦能保书院基业长青。”
立刻有长老反驳:“荒谬!书院立世之本在于学问与教化,超然物外,不涉党争,此乃祖训!岂可因外界风雨而动摇根本?”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渐起。
京城来的贵人偶尔插言几句,看似公允,实则句句都在引导风向,暗示书院应当“识时务”,与朝廷保持一致。
李沐风稳坐钓鱼台,并不急于表态,只是引导着讨论,目光却时不时与松岳真人等几位事先通过气的长老交换着眼神。
陆云霁始终沉默地听着,仿佛一尊精致的玉雕。
他的“自在”真意却如同最灵敏的探测器,悄然笼罩着整个明伦堂。
他能清晰地感知到每个人情绪的细微波动——焦虑、愤怒、观望、算计,以及……从赵知节和那几位京城贵人身上散发出的、一丝若有若无的期待与紧张。
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那尊青铜香炉上。
袅袅青烟带着檀香特有的沉稳香气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有助于宁神静气,是书院议事时的常备之物。
但陆云霁敏锐地察觉到,在那熟悉的檀香味中,混杂着一丝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分辨的、带着些许甜腻与躁动意味的异样气息。
迷神香!
果然混在里面了!
他不动声色,藏在袖中的手指微微一动,一缕精纯至极、凝练如丝的《逍遥游心篇》内力,悄无声息地射出,并非攻击任何人,而是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极其精准地笼罩在李沐风、赵知闲、松岳真人等几位己方核心人物周围,将那混杂了迷神香的烟气微微隔开。
同时,他通过事先约定好的、极其细微的眼神,向李沐风传递了信息。
李沐风接收到信号,心中一定。他端起手边的茶杯,轻轻呷了一口,借着放杯的动作,对侍立在一旁的心腹弟子使了个眼色。
那弟子会意,悄然退出了大殿。
争论还在继续,气氛愈发激烈。
受到那隐秘的迷神香影响,一些中立派的长老和弟子开始变得有些焦躁,言辞也激烈起来,甚至有人开始对李沐风的“保守”表示不满。
赵知节看着场中形势逐渐朝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嘴角忍不住勾起一丝得意的弧度。
他看了一眼香炉,估算着时间,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清了清嗓子,准备抛出那个足以“定乾坤”的、针对李沐风的“罪证”。
就在这时——
“阿嚏!阿——嚏——!”
一连串响亮到有些夸张的喷嚏声,猛地在大殿中响起,打断了所有人的思绪。
众人愕然望去,只见坐在李沐风身后的赵知闲,正用手帕捂着鼻子,一副难受至极的样子,嘴里还嘟囔着:
“哎呀!这什么味儿啊?呛死我了!今天的檀香是不是受潮了?怎么闻着怪怪的?”
她一边说,一边还用力扇着风,动作幅度之大,与她平日里的淑女形象截然不同。
这一打岔,顿时让原本有些白热化的气氛为之一滞。
赵知节脸色一沉,不悦道:“赵师妹,此乃庄严议事之所,岂容喧哗!檀香乃书院常备之物,何来怪味?”
“就是有怪味嘛!”赵知闲理直气壮地放下手帕,站起身,径直朝着那尊青铜香炉走去,
“我鼻子灵得很!肯定有问题!让我看看!”
她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就连京城来的贵人也皱起了眉头,显然没料到会有这一出。
赵知节心中一惊,想要阻止,却已经来不及了。
赵知闲动作极快,几步就走到香炉旁,装模作样地凑近闻了闻,随即猛地后退一步,指着香炉大声道:
“果然有问题!这香味里掺了东西!闻久了让人头晕眼花,心浮气躁!怪不得刚才大家火气都那么大!”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什么?掺了东西?”
“难怪我觉得今日心神不宁……”
“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在明伦堂做手脚?!”
质疑声、议论声瞬间响起。
那些原本因为迷神香而有些情绪不稳的人,此刻被赵知闲点破,更是觉得疑窦丛生,看向赵知节和京城来客的目光也带上了审视。
赵知节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强自镇定道:“赵师妹休得胡言!污蔑之词,岂可轻信!”
“是不是胡言,验过便知!”李沐风适时开口,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拍了拍手。
早已等候在殿外的心腹弟子,立刻带着一名须发皆白、身着药童服饰的老者走了进来。
这老者是书院药庐的掌药先生,医术精湛,德高望重。
“请陈先生验香。”李沐风道。
那陈先生也不多言,走到香炉旁,取出一套小巧的银针、玉碟等工具,小心翼翼地取了些香灰和未燃尽的香块,仔细检验起来。
大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先生的手上。
赵知节的额头渗出了冷汗,京城来的贵人们脸色也变得极其难看。
陆云霁依旧安静地坐着,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只有他知道,刚才赵知闲那番“表演”,正是他们计划的一部分。
由性格跳脱、行事不拘一格的三师姐来揭破此事,最能打乱对方的阵脚。
而他,则负责确保关键人物不受迷神香影响,并在必要时……提供武力支持。
他的目光看似平静地扫过全场,实则已将几个关键人物的位置和气息牢牢锁定,《无为剑经》的剑意隐而不发,却已笼罩周身数尺。
片刻之后,陈先生放下工具,对着李沐风和众位长老躬身道:“回禀李师叔,各位长老。此檀香之中,确实混入了一种名为‘迷神散’的药物。此物无色无味,但燃烧后产生的烟气,能于无形中扰乱心神,令人焦躁易怒,心智迷失。”
真相大白!
“砰!”松岳真人猛地一拍桌子,须发皆张,怒喝道:“岂有此理!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在圣人殿堂行此魍魉伎俩!”
目光如同利剑,瞬间刺向脸色惨白、浑身发抖的赵知节!
“赵知节!是你负责今日议事准备,这香炉也是你命人安排的!你作何解释!”另一位长老厉声质问。
“我……我……”赵知节支支吾吾,汗如雨下,目光下意识地瞟向京城来的贵人。
那几位贵人此刻也是面色铁青,其中一人冷哼一声:“此事与我等无关!定是有人蓄意陷害,欲搅乱议事!李师叔,此事必须严查!”
他们试图撇清关系,但此刻,他们的嫌疑无疑是最大的。
李沐风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赵知节身上,声音沉肃:“赵副讲,此事,你需要给书院上下一个交代。来人,先将赵副讲带下去,严加看管!”
立刻有两名戒律堂弟子上前,不容分说地将瘫软在地的赵知节架了起来。
“还有这几位京城来的客人,”李沐风转向那几位贵人,语气依旧客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疏离,
“鉴于今日之事,为避嫌起见,还请几位暂回迎宾苑休息,在事情查明之前,不得随意离开。”
这是变相的软禁了。
京城来的几人脸色铁青,却也知道大势已去,再争辩只会更加难看,只得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一场精心策划的风波,就这样被看似莽撞、实则精准的三师姐打断,并在李沐风沉稳的掌控下,瞬间逆转。
大殿内,众人心有余悸,议论纷纷。
看向李沐风的目光中,多了几分信服与敬畏。
而看向依旧安静坐在那里、仿佛只是个背景板的陆云霁时,一些敏锐的长老眼中则闪过一丝深思。
他们或许不知道具体细节,但能感觉到,这位忘忧谷的年轻传人,在此事中绝非毫无作用。
危机暂时解除。
陆云霁暗暗松了口气,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
他实在不喜欢这种充满算计和纷争的场合,尤其是还要被动地身处其中。
他只想立刻离开这喧闹的大殿,回到那个安静的小院。
然而,事情并未完全结束。
就在李沐风准备宣布散会,处理后续事宜时,一名戒律堂弟子匆匆进来,附在李沐风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沐风脸色微微一变,目光瞬间锐利起来,看向殿外。
几乎同时,陆云霁也若有所觉,抬起了头,望向明伦堂大门的方向。
他的“自在”真意,清晰地感知到,一股强大、阴冷、充满肃杀之气的气息,正由远及近,迅速朝着明伦堂而来!
那股气息,他并不陌生——是金帐狼卫!
而且,是比之前那个头领更强大的存在!
他们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接闯入岳麓书院?!
看来,对方是狗急跳墙,准备硬来了!
陆云霁缓缓站起身,一直收敛的气息如同出鞘的利剑,瞬间变得锋芒毕露。
他看了一眼同样警惕起来的赵知闲和面露忧色的唐小柒,最后将目光投向大师兄李沐风。
李沐风对他微微颔首,眼神中传递着无需言语的信任与托付。
该来的,总会来。
那么,便战吧。
陆云霁深吸一口气,将心中那点因为人多而产生的局促感彻底压下。
面对真正的敌人,他的“自在”,方能展现出最纯粹的形态——那是属于武者的,一往无前的从容。
然而,一股无形的紧张气氛,却如同逐渐收紧的弦,弥漫在书院各处。
明伦堂,书院核心议事之所,今日注定不会平静。
辰时刚过,收到召集令的各位长老、副讲以及部分核心弟子,便陆续抵达明伦堂。
宽阔的大殿内,檀香袅袅,气氛凝重。
李沐风作为代掌院事的师叔,早已端坐于主位左侧,主位空悬,乃是山长之位。
李沐风神色平静,但熟悉他的人能看出他眼底深处的凝重。
陆云霁和赵知闲则坐在李沐风身后稍偏的位置。
陆云霁依旧是一身月白儒衫,纤尘不染,面容清俊无波,只是微微垂着眼睑,仿佛对周遭的一切漠不关心。
只有熟悉他的人,比如紧张地坐在他侧后方弟子席位上的唐小柒才能看出,他放在膝上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显然在极力适应这满堂的陌生面孔和压抑的气氛。
赵知闲则恰恰相反,她今天特意换上了一身更显干练的劲装,马尾辫梳得一丝不苟,银铃也暂时取下了,显得安静了不少,但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的光芒,却透着一股“随时准备掀桌子”的跃跃欲试。
京城来的几位“贵人”坐在客席首位,气度雍容,只是眼神偶尔扫过李沐风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赵知节坐在他们下首,脸上挂着谦和的笑容,只是那笑容怎么看都有些僵硬,眼神时不时瞟向大殿角落那尊正在缓缓吐出青烟的青铜香炉。
会议在李沐风的主持下开始,起初讨论的是一些书院常规事务,气氛还算正常。
但很快,话题便被引向了近来江湖与朝堂的动荡,以及书院应持的立场。
“……值此多事之秋,书院若一味明哲保身,恐非良策。”一位与赵知节交好的副讲率先发难,
“我等读圣贤书,当心怀天下,顺应时势,方能为苍生谋福,亦能保书院基业长青。”
立刻有长老反驳:“荒谬!书院立世之本在于学问与教化,超然物外,不涉党争,此乃祖训!岂可因外界风雨而动摇根本?”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渐起。
京城来的贵人偶尔插言几句,看似公允,实则句句都在引导风向,暗示书院应当“识时务”,与朝廷保持一致。
李沐风稳坐钓鱼台,并不急于表态,只是引导着讨论,目光却时不时与松岳真人等几位事先通过气的长老交换着眼神。
陆云霁始终沉默地听着,仿佛一尊精致的玉雕。
他的“自在”真意却如同最灵敏的探测器,悄然笼罩着整个明伦堂。
他能清晰地感知到每个人情绪的细微波动——焦虑、愤怒、观望、算计,以及……从赵知节和那几位京城贵人身上散发出的、一丝若有若无的期待与紧张。
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那尊青铜香炉上。
袅袅青烟带着檀香特有的沉稳香气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有助于宁神静气,是书院议事时的常备之物。
但陆云霁敏锐地察觉到,在那熟悉的檀香味中,混杂着一丝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分辨的、带着些许甜腻与躁动意味的异样气息。
迷神香!
果然混在里面了!
他不动声色,藏在袖中的手指微微一动,一缕精纯至极、凝练如丝的《逍遥游心篇》内力,悄无声息地射出,并非攻击任何人,而是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极其精准地笼罩在李沐风、赵知闲、松岳真人等几位己方核心人物周围,将那混杂了迷神香的烟气微微隔开。
同时,他通过事先约定好的、极其细微的眼神,向李沐风传递了信息。
李沐风接收到信号,心中一定。他端起手边的茶杯,轻轻呷了一口,借着放杯的动作,对侍立在一旁的心腹弟子使了个眼色。
那弟子会意,悄然退出了大殿。
争论还在继续,气氛愈发激烈。
受到那隐秘的迷神香影响,一些中立派的长老和弟子开始变得有些焦躁,言辞也激烈起来,甚至有人开始对李沐风的“保守”表示不满。
赵知节看着场中形势逐渐朝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嘴角忍不住勾起一丝得意的弧度。
他看了一眼香炉,估算着时间,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清了清嗓子,准备抛出那个足以“定乾坤”的、针对李沐风的“罪证”。
就在这时——
“阿嚏!阿——嚏——!”
一连串响亮到有些夸张的喷嚏声,猛地在大殿中响起,打断了所有人的思绪。
众人愕然望去,只见坐在李沐风身后的赵知闲,正用手帕捂着鼻子,一副难受至极的样子,嘴里还嘟囔着:
“哎呀!这什么味儿啊?呛死我了!今天的檀香是不是受潮了?怎么闻着怪怪的?”
她一边说,一边还用力扇着风,动作幅度之大,与她平日里的淑女形象截然不同。
这一打岔,顿时让原本有些白热化的气氛为之一滞。
赵知节脸色一沉,不悦道:“赵师妹,此乃庄严议事之所,岂容喧哗!檀香乃书院常备之物,何来怪味?”
“就是有怪味嘛!”赵知闲理直气壮地放下手帕,站起身,径直朝着那尊青铜香炉走去,
“我鼻子灵得很!肯定有问题!让我看看!”
她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就连京城来的贵人也皱起了眉头,显然没料到会有这一出。
赵知节心中一惊,想要阻止,却已经来不及了。
赵知闲动作极快,几步就走到香炉旁,装模作样地凑近闻了闻,随即猛地后退一步,指着香炉大声道:
“果然有问题!这香味里掺了东西!闻久了让人头晕眼花,心浮气躁!怪不得刚才大家火气都那么大!”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什么?掺了东西?”
“难怪我觉得今日心神不宁……”
“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在明伦堂做手脚?!”
质疑声、议论声瞬间响起。
那些原本因为迷神香而有些情绪不稳的人,此刻被赵知闲点破,更是觉得疑窦丛生,看向赵知节和京城来客的目光也带上了审视。
赵知节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强自镇定道:“赵师妹休得胡言!污蔑之词,岂可轻信!”
“是不是胡言,验过便知!”李沐风适时开口,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拍了拍手。
早已等候在殿外的心腹弟子,立刻带着一名须发皆白、身着药童服饰的老者走了进来。
这老者是书院药庐的掌药先生,医术精湛,德高望重。
“请陈先生验香。”李沐风道。
那陈先生也不多言,走到香炉旁,取出一套小巧的银针、玉碟等工具,小心翼翼地取了些香灰和未燃尽的香块,仔细检验起来。
大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先生的手上。
赵知节的额头渗出了冷汗,京城来的贵人们脸色也变得极其难看。
陆云霁依旧安静地坐着,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只有他知道,刚才赵知闲那番“表演”,正是他们计划的一部分。
由性格跳脱、行事不拘一格的三师姐来揭破此事,最能打乱对方的阵脚。
而他,则负责确保关键人物不受迷神香影响,并在必要时……提供武力支持。
他的目光看似平静地扫过全场,实则已将几个关键人物的位置和气息牢牢锁定,《无为剑经》的剑意隐而不发,却已笼罩周身数尺。
片刻之后,陈先生放下工具,对着李沐风和众位长老躬身道:“回禀李师叔,各位长老。此檀香之中,确实混入了一种名为‘迷神散’的药物。此物无色无味,但燃烧后产生的烟气,能于无形中扰乱心神,令人焦躁易怒,心智迷失。”
真相大白!
“砰!”松岳真人猛地一拍桌子,须发皆张,怒喝道:“岂有此理!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在圣人殿堂行此魍魉伎俩!”
目光如同利剑,瞬间刺向脸色惨白、浑身发抖的赵知节!
“赵知节!是你负责今日议事准备,这香炉也是你命人安排的!你作何解释!”另一位长老厉声质问。
“我……我……”赵知节支支吾吾,汗如雨下,目光下意识地瞟向京城来的贵人。
那几位贵人此刻也是面色铁青,其中一人冷哼一声:“此事与我等无关!定是有人蓄意陷害,欲搅乱议事!李师叔,此事必须严查!”
他们试图撇清关系,但此刻,他们的嫌疑无疑是最大的。
李沐风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赵知节身上,声音沉肃:“赵副讲,此事,你需要给书院上下一个交代。来人,先将赵副讲带下去,严加看管!”
立刻有两名戒律堂弟子上前,不容分说地将瘫软在地的赵知节架了起来。
“还有这几位京城来的客人,”李沐风转向那几位贵人,语气依旧客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疏离,
“鉴于今日之事,为避嫌起见,还请几位暂回迎宾苑休息,在事情查明之前,不得随意离开。”
这是变相的软禁了。
京城来的几人脸色铁青,却也知道大势已去,再争辩只会更加难看,只得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一场精心策划的风波,就这样被看似莽撞、实则精准的三师姐打断,并在李沐风沉稳的掌控下,瞬间逆转。
大殿内,众人心有余悸,议论纷纷。
看向李沐风的目光中,多了几分信服与敬畏。
而看向依旧安静坐在那里、仿佛只是个背景板的陆云霁时,一些敏锐的长老眼中则闪过一丝深思。
他们或许不知道具体细节,但能感觉到,这位忘忧谷的年轻传人,在此事中绝非毫无作用。
危机暂时解除。
陆云霁暗暗松了口气,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
他实在不喜欢这种充满算计和纷争的场合,尤其是还要被动地身处其中。
他只想立刻离开这喧闹的大殿,回到那个安静的小院。
然而,事情并未完全结束。
就在李沐风准备宣布散会,处理后续事宜时,一名戒律堂弟子匆匆进来,附在李沐风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沐风脸色微微一变,目光瞬间锐利起来,看向殿外。
几乎同时,陆云霁也若有所觉,抬起了头,望向明伦堂大门的方向。
他的“自在”真意,清晰地感知到,一股强大、阴冷、充满肃杀之气的气息,正由远及近,迅速朝着明伦堂而来!
那股气息,他并不陌生——是金帐狼卫!
而且,是比之前那个头领更强大的存在!
他们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接闯入岳麓书院?!
看来,对方是狗急跳墙,准备硬来了!
陆云霁缓缓站起身,一直收敛的气息如同出鞘的利剑,瞬间变得锋芒毕露。
他看了一眼同样警惕起来的赵知闲和面露忧色的唐小柒,最后将目光投向大师兄李沐风。
李沐风对他微微颔首,眼神中传递着无需言语的信任与托付。
该来的,总会来。
那么,便战吧。
陆云霁深吸一口气,将心中那点因为人多而产生的局促感彻底压下。
面对真正的敌人,他的“自在”,方能展现出最纯粹的形态——那是属于武者的,一往无前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