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断言犹在耳边,可当他追问两人踪迹时,司马徽却只是抚须不语,最终以一句“天机未至,不可强求”将他打发。

  天机?

  刘备在心中苦笑。

  他的天机在哪里?

  自起兵以来,他空有关张之勇,却无运筹帷幄之谋,屡战屡败,如丧家之犬。

  如今寄人篱下,看刘表眼色行事,每一天都如履薄冰。

  这卧龙凤雏,是他翻身的唯一指望,是他匡扶汉室这渺茫梦想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这根稻草,他甚至连边都摸不到。

  他身后的关羽和张飞感受到了兄长的落寞,张飞性子急,忍不住低声抱怨:

  “大哥,那老头故弄玄虚!什么天机,俺看他就是不想说!待俺回去,把他那竹林给烧了,看他说不说!”

  “三弟,住口!”刘备猛地回头,厉声喝止,眼中却闪过一丝动摇。

  是啊,若是用些强硬手段……不,不行。

  他立刻掐灭了这个危险的念头。

  他刘备立身之本便是仁义,若行此等强盗行径,与那些国贼又有何异?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焦虑与烦躁,对两位兄弟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先生乃世外高人,自有其考量。我等求贤,当有诚心与耐心。此次不成,我们下次再来。”

  话虽如此,可他的双拳却在宽大的袖袍中死死攥紧。

  他知道,时间不等人。

  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吕布坐拥青徐二州兵强马壮,江东孙权羽翼渐丰,留给他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远处的竹林深处,司马徽并未回到草庐。

  他如一尊石像,静静立于风中,直到刘备三人的背影彻底消失在山道尽头。

  他脸上那副悲天悯人的高人神情缓缓褪去,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带着无尽嘲弄的弧度。

  那双看似浑浊的老眼,此刻却精光四射,犹如鹰隼锁定了猎物。

  刘备,这枚他亲自挑选的棋子,终于按照他预设的轨迹,踏上了寻龙之旅。

  一切,都分毫不差。

  他的思绪飘回数月之前。

  那一日,徐州下邳的巨富,亦是当今温侯吕布的岳丈严尚,曾秘密前来拜访。

  (正妻严氏之父,历史中无记载)

  严尚希望他能收一名琅琊郡的少年为徒。

  那少年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有经天纬地之才,严尚已暗中观察许久,意欲将其引荐给自己的女婿吕布,作为吕布争霸天下的核心谋士。

  只是诸葛亮心高气傲,寻常引荐恐难奏效,故而想借他水镜先生之名,先行“点化”,再顺水推舟送入吕布帐下。

  “诸葛亮……”司马徽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时,隐藏在血脉深处的火焰便开始熊熊燃烧。

  复兴司马氏的天命!

  这才是他隐居于此的真正目的!

  他知道诸葛亮的才华。

  此人若辅佐吕布,以吕布之勇,配孔明之谋,天下几人能敌?

  曹操恐怕都要退避三舍。

  一个迅速一统的天下,绝不符合司马家的利益。

  唯有乱世,唯有群雄并起、相互消耗,他司马家才有在废墟之上夺得天命的可能。

  于是,一个大胆而疯狂的逆局,在那一刻于他脑中成型。

  他当面回绝了严尚,言辞恳切,只说自己年事已高,无力再收高徒,更是隐晦地表示,诸葛亮这等奇才,非人臣之相,吕布勇则勇矣,却非明主,恐会耽误了这块璞玉。

  他的一番话,说得严尚将信将疑,悻悻而归。

  然而,在严尚离开的当晚,他便通过秘密渠道,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谶言,不动声色地散布出去。

  他为诸葛亮造势,却绝口不提其名,只留下一个神秘的代号,一个虚无缥缈的地址。

  他要做的,不是将这条即将腾飞的巨龙引向最强的猛虎,而是将其引向那条最需要他、也最能被他所掌控的“仁义之犬”——刘备。

  刘备缺谋士,天下皆知。

  他的仁义之名,恰好是吸引诸葛亮这种怀揣理想主义的书生的最佳诱饵。

  让卧龙去辅佐一个最弱的势力,去挑战一个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盘棋,才会下得足够久,足够乱,直到所有人都筋疲力尽,直到他司马家悄然出山,收拾残局。

  风更冷了,司马徽脸上的笑意却愈发浓烈。

  刘备这颗棋子已经落位,接下来,就该轮到诸葛亮了。

  他相信,以那年轻人的傲气与抱负,绝不会错过这场由他亲手导演的旷世大戏。

  只是,他目光投向东北方的徐州,眼神变得幽深。

  那只盘踞在徐州的猛虎,若是知道自己看中的羽翼,即将飞向别人的巢穴,又会作何反应?

  严尚那老狐狸,想必也快沉不住气,将刘备求贤的消息送出去了吧。

  ......

  夜色如墨,吕布府邸的书房内,一盏孤灯静静燃烧,火苗在深夜的寒气中微微摇曳,将一道魁梧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

  那封来自荆州、由岳父严尚派人星夜送达的密信,此刻正被吕布攥在掌心。

  刘备,那个织席贩履之徒,竟已在司马徽的指引下,开始寻访卧龙凤雏那两位旷世奇才!

  吕布的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他缓缓松开手,将信纸平铺在案上,目光落在荆州的地图上。

  他深知卧龙凤雏这样的人物,其价值绝不亚于十万精兵。

  “来人!”吕布低沉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死寂。

  片刻之后,陈宫、徐庶、贾诩、鲁肃、沮授等一众心腹谋士和各武将被悉数召至议事厅。

  这五人中,陈宫善指挥,徐庶善用人,贾诩善人心,鲁肃善外交,沮授善统筹。

  而诸葛亮与庞统,一个善后勤,一个善奇谋,正是吕布现在所缺的人才。

  厅堂内灯火通明,气氛却比外面的夜色还要凝重。

  众人看着主公那张阴沉的脸,心中都明白,必有大事发生。

  吕布没有废话,直接将密信的内容公之于众。

  话音刚落,整个厅堂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主公,庶以为,您必须亲往隆中,以示诚意!”

  徐庶第一个站了出来,他的眼神坚定,“孔明非寻常之士,寻常的礼节财帛断难动其心。唯有主公亲自登门,方能让他看到您的求贤若渴与雄主之姿!”

  “万万不可!”陈宫几乎是立刻反驳,脸色因激动而涨红,“主公!荆州乃刘表之地,刘备新附,人心未定,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您乃万金之躯,怎可轻易涉险?若此乃刘备与刘表设下的圈套,诱主公深入其境,后果不堪设想!”

  陈宫的话音一落,其余谋士纷纷附和。

  “公台先生所言极是!主公如今子嗣未定,若有不测,徐青二州将陷入一片混乱!”

  “是啊,即使这孔明再有才华,也不可使主公陷于险地!当派一能言善辩之使,携重礼而去,以示恩典!我看鲁肃就不错。”

  厅堂之内,争论之声此起彼伏。

  一边是徐庶力主亲往的拳拳之心,他深知诸葛亮的脾性,错过了便可能是永远的遗憾。

  另一边是陈宫等人出于忠诚的担忧,他们绝不愿让自己的主公冒一丝一毫的风险。

  吕布端坐主位,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最后停留在徐庶和陈宫身上。

  他看到了徐庶眼中的期盼与决绝,也看到了陈宫眼中的忧惧与忠诚。

  突然,一声洪亮的嗓音如平地惊雷般炸响,压过了所有的争论。

  “主公若要去,末将文丑愿为前驱,领三百铁骑护卫左右!况且主公天下无敌,天下之大,哪儿不可去得?”身材雄壮如铁塔的文丑排众而出,单膝跪地,声若洪钟。

  他这一表态,立刻让争论的方向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一直沉默不语的甘宁也上前一步,抱拳道:“主公,文丑将军之勇可护卫于前,但万事需有万全之策。末将提议,可令高顺将军的陷阵营化整为零,先行潜入南阳郡边界,在沿途要道布下暗哨,以为接应。如此,明处有精锐护驾,暗处有强兵策应,可保万无一失。”

  甘宁的提议如同一剂良药,既安抚了陈宫等人的担忧,又为主公的行动提供了坚实保障。

  厅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吕布身上,等待着他最终的裁决。

  吕布缓缓站起身,他高大的身影在灯火的映照下,带给人无与伦比的压迫感。

  他环视众人,脸上浮现出一抹豪迈的笑容,驱散了所有的紧张与凝重。

  “公台之忧,是为我好。元直之荐,是为我谋。文丑之忠,兴霸之智,皆是我吕布的左膀右臂!”

  他声音铿锵有力,“但卧龙不出,天下难安!刘备一介织席小儿尚知躬身求贤,我吕奉先岂能坐失良机!不必再议,我意已决!”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射向窗外的无边黑夜。

  “兵贵神速,求贤亦然!今夜便动身,轻车简从,星夜兼程!我要让那位卧龙先生看看,究竟谁才是这天下真正的英雄!”

  一言既出,再无反对之声。

  一腔热血瞬间点燃了在场所有武将的胸膛,就连陈宫也只能长叹一声,开始默默思索如何将这次行动的风险降到最低。

  议事结束,众人散去,各自准备。

  书房的灯火依旧亮着,吕布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劲装,站在地图前。

  貂蝉手捧一披风,温柔的给吕布披上。

  吕布转过头看着她那微微隆起的小腹,眼中难掩一抹怜惜。

  “世道如此纷乱,使得我也未曾好好陪着你们,为夫汗颜!”

  貂蝉双手捧着吕布的大手,轻轻放在自己隆起的小腹之上,语气带着无尽的轻柔:

  “大丈夫当有鸿鹄之志,岂能留恋于温柔之乡?

  妾虽不懂天下大事,却知郎君一心结束这纷乱的世道,为天下百姓求得一安稳之地,些许儿女情长,何其道也?”

  窗外,夜风开始呼啸,卷起庭院中的枯叶,发出如泣如诉的呜咽。

  不知何时,天空中竟飘下了今冬的第一片雪花,细碎而冰冷,预示着一场席卷天下的风雪,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