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香饽饽张绣-《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

  而此人,放眼曹营,唯有光禄勋刘晔可当此任。

  曹操的目光穿透帅帐内的烛火,稳稳地落在了阶下那名身形清瘦、眼神沉静的男子身上。

  刘晔,字子扬,乃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裔,一身的皇族贵气并未化作骄矜,反而沉淀为一种洞悉世事的从容。

  “子扬,”曹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此行宛城,名为说降张绣,实为说服贾诩。张绣乃一勇之夫,其勇其兵,皆系于贾诩一念之间。我要你带去的,非是金银布帛,也非高官厚禄的空头许诺,而是我曹孟德的诚意。”

  他顿了顿,眼中神情犀利:

  “告诉贾诩,昔日于张绣之怨,非我本意,乃乱世之祸。

  他若肯来,我许他参赞军机,决断之权重,不在荀彧、郭嘉之下。若他不愿,你也当全身而退,不可有丝毫强迫之举。”

  刘晔深揖及地,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主公放心,晔必不辱使命。”

  对贾诩这等智者,任何花哨的手段都是徒劳,唯有开诚布公的尊重与恰到好处的压力,方能叩开其心扉。

  数日后,宛城。

  贾诩的府邸一如其人,朴素而幽深,不见丝毫奢华。

  刘晔被引入一间素雅的书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茶气。

  贾诩一身布衣,发髻梳理得一丝不苟,那双看似浑浊的老眼深处,却藏着能搅动风云的精光。

  没有过多的寒暄,刘晔直接道明了来意,将曹操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述,言辞恳切,姿态谦恭。

  他重点阐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与一统天下的决心,并巧妙地点出,如今袁绍势大,看似强盛,实则外宽内忌,非明主之选。

  而依附刘表,则只能偏安一隅,终将被时代洪流吞没。

  唯有投身曹公麾下,方是顺天应时,可成不世之功。

  贾诩静静地听着,手中端着茶盏,指尖轻轻摩挲着温热的杯壁,脸上波澜不惊。

  待刘晔说完,他才缓缓放下茶杯,发出一声轻响。

  “刘光禄所言,诩皆已明了。”

  他的声音平缓,听不出喜怒,“曹公之雄才,天下共知。然此事体大,关乎数万将士的身家性命,非诩一人可以定夺。容我禀明主公,再做商议。”

  一句“禀明主公”,便将所有的话题挡了回去。

  刘晔心中微沉,却也暗自佩服。

  贾诩此人,果然滴水不漏。

  他既没有当面回绝,伤了曹操的颜面,也没有立刻应允,将自己置于可以被轻易拿捏的境地。

  刘晔知道,他需要做的,就是留在宛城,静待时机。

  几乎在刘晔踏入贾诩府邸的同一时间,一匹快马正疯了般冲向徐州城。

  信使滚鞍下马,连滚带爬地冲入州牧府,口中嘶喊着:“急报!曹操遣使入宛城!”

  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吕布的议事厅内炸响。

  “什么?!”吕布猛地从座位上弹起,手中的酒樽“哐当”一声摔在地上,琥珀色的酒液四溅。

  该死!

  还是慢了一步!

  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贾诩这条“毒士”的可怕与珍贵。

  他原本的计划是先稳住徐州,收复广邳二城,再徐徐图之,却没想到曹操的动作如此之快!

  “不能等了!”吕布当机立断,对着堂下的徐盛厉声喝道:“徐盛!”

  “末将在!”身材魁梧的徐盛立刻出列。

  “你立刻点一队最精锐的亲兵,轻装简行,星夜兼程赶往宛城!不必进城,只需将我这封亲笔信交到张绣手中即可!记住,务必亲手交给他!”

  吕布飞快地从案上取过早已备好、却迟迟未发的密信,信封上甚至没有署名。

  他原本想等一个更好的时机,但现在,时机已经不等他了。

  “另外,”吕布的目光转向另一名传令官,“火速传令,召子敬先生回府议事!快!一个时辰之内,我必须见到他!”

  整个州牧府瞬间被一股狂暴的效率驱动起来。

  徐盛领命而去,马蹄声转瞬即逝。

  吕布则在厅内焦躁地来回踱步。

  他知道,一封信的分量还不够。

  要说服贾诩那样的老狐狸,必须有一个分量足够、智慧超群的说客。

  这个人选,非鲁肃莫属。

  甚至,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鲁肃不行,他就亲自去一趟宛城!

  与此同时,下邳城内,刘备的营寨中。

  气氛显得沉稳而有序。

  王忠、刘岱兵败曹操的消息传来,刘备并未流露出任何幸灾乐祸的神色,反而第一时间召集关羽、张飞,下令加固徐州周边各处要隘的防务。

  “二弟,三弟,”刘备抚着长须,目光深邃地望着沙盘上的徐州地形,“曹操虽胜,却也暴露了他对徐州的志在必得。王忠、刘岱之败,为我等敲响了警钟。即日起,全军加强戒备,操演不可松懈。”

  “大哥放心,”关羽丹凤眼微眯,单手抚着美髯,“有我兄弟二人在,保他曹贼不敢越雷池一步!”

  刘备欣慰地点点头,随即又对身旁一名不起眼的亲卫低声吩咐道:

  “派人去宛城,不必惊动任何人,只需盯紧张绣的动向。尤其是……他与何人来往,都要一一记录,速速回报。”

  他没有吕布那种预知未来的紧迫感,也没有曹操势在必得的霸气,但他有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隐忍、观察、于无声处布局。

  在他看来,张绣是一枚重要的棋子,但现在还不是他亲自下场争夺的时候。

  鹬蚌相争,他要做的,是那个耐心等待的渔翁。

  傍晚时分,张绣正在府中设宴,款待从河北远道而来的袁绍使者。

  这位使者带来了袁绍的亲笔信和丰厚的赏赐,言语间极尽拉拢之意,许诺只要张绣归附,便表奏他为大将军,共讨国贼曹操。

  张绣心中颇为意动,与使者推杯换盏,气氛正酣。

  酒过三巡,心腹将领胡车儿匆匆从外面走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张绣的脸色微微一变。

  贾诩先生今日闭门谢客,竟是为了密会曹操派来的说客刘晔。

  曹操也派人来了?

  张绣端着酒杯的手,不由得一顿。

  他强作镇定,正想找个由头继续宴饮,另一名亲卫又快步入内,神色紧张地递上一封用火漆密封的信函,压低声音道:

  “将军,徐州吕布麾下大将徐盛,在城外求见,说有万分紧急的密信,必须亲手交予将军!”

  吕布?!

  他凑什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