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锁定西太平洋,ASARC立刻如同上紧发条的精密仪器般高速运转起来。与之前探索水库下结构时的小心翼翼不同,这次面对的是广袤公海,行动的自由度相对更高,但挑战也截然不同。
李将军展现了其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二十四小时内,一艘隶属于国家海洋局、表面进行常规科考任务,实则经过特殊改装、搭载了ASARC提供的尖端探测设备的海洋调查船“探索者号”,便从东部某军港悄然启航,驶向目标海域。船上除了原班船员和海洋学家外,还秘密搭载了一支由张弛带领的、由特勤队员和装备专家组成的行动小组,以及一套与ASARC指挥中心实时连接的、由安墨和诺斯远程支持的加密通讯与数据分析系统。
与此同时,在ASARC指挥中心,陈默、苏晓与周晴等人坐镇中枢,通过巨大的全息屏幕,密切关注着“探索者号”传回的每一帧画面和每一组数据。诺斯与安墨则负责处理海量的海洋环境数据,并尝试从“观测者”可能存在的干扰中,筛选出真正有用的信号。
“探索者号报告,已抵达目标海域边缘。海况良好,准备按计划展开第一阶段——大范围被动声呐扫描和地磁异常探测。”张弛的声音透过加密频道传来,背景是海浪和海风的声响。
“收到。开始执行。注意记录所有异常信号,无论多么微弱。”陈默回应。
探测工作持续了数天。广袤的海洋仿佛一片蓝色的沙漠,看似平静,实则隐藏着无数的秘密与噪音。声呐阵列捕捉到了深海鱼群的迁徙、海底火山的低鸣、以及各种难以解释的、短暂出现的奇特回波。地磁仪也记录下了复杂的磁场波动。
数据如洪流般涌回ASARC,由安墨和诺斯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类。大部分异常都被证实为自然现象或已知的生物活动。然而,在目标海域中心偏北的一个区域,一组持续存在的、极其微弱的、非自然的低频波动,引起了诺斯的特别注意。
“检测到异常能量签名,”诺斯报告,“频率特征与回响中描述的‘菱形晶体’能量残余模型存在21.3%的吻合度。信号源深度约米,位于海沟边缘的一处海脊下方。”
21.3%的吻合度并不高,但在这片充斥着自然噪音的海洋中,任何非自然的、持续的信号都值得高度重视。
“将坐标发送给‘探索者号’,进行第二阶段——高精度主动探测。”陈默下令。
“探索者号”调整航向,抵达目标点上空。一艘无人深潜器被缓缓放入漆黑的海水之中,向着万米深渊下潜。指挥中心和大屏幕上的画面切换到了深潜器传回的第一视角:光线随着下潜迅速消失,只剩下深潜器灯光照射出的、一片孤寂的、偶尔有奇特深海生物游过的黑暗水域。
下潜过程漫长而紧张。当深度计突破一万米大关,抵达目标海脊时,传来的画面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在强光灯的照射下,海脊的岩壁上,赫然呈现出一个巨大的、边缘极其光滑的、规则的六边形孔洞!孔洞直径约五米,内部深邃漆黑,连强光都无法穿透其深处,仿佛直通地心。更令人惊异的是,孔洞周围的岩石呈现出一种被高温瞬间熔融后又急速冷却的琉璃化质感,与周围天然的海底地貌格格不入。
“这...这绝不是自然形成的!”深潜器操作员的声音带着震惊。
“检测到强烈能量读数!”几乎同时,安墨发出警报,“孔洞内部辐射出高强度的、未知类型的能量波动,其频谱与诺斯监测到的低频信号同源,但强度高出数个量级!深潜器传感器已接近饱和!”
就在众人为这一发现而震撼时,异变再生!
一直处于监控状态的“观测者”活动指数,毫无征兆地再次急剧飙升!这一次,它的“注视”不再是漫无目标的扫描,而是精准地、死死地“锁定”了万米深海下的那个六边形孔洞!其数据采集的强度,甚至超过了之前ASARC进行共鸣探测时的水平!
“它发现我们找到地方了!”苏晓惊呼,她能感觉到那股冰冷的注视穿透了层层海水,聚焦于那深渊之中的孔洞。
更糟糕的情况接踵而至。
“探索者号报告!声呐监测到多个高速水下目标正在从不同方向向我舰靠近!速度...速度超过已知任何鱼类或潜艇!预计三分钟后接触!”张弛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全息屏幕上,“探索者号”的周边瞬间出现了七八个高速移动的光点,它们从深海各个方向而来,目标明确!
“是防御机制!那个孔洞有自动防御系统!”陈默瞬间明白过来,“命令深潜器立刻上浮!‘探索者号’做好应对准备,非必要不首先开火!安墨,分析那些目标!”
深潜器开始紧急上浮。而“探索者号”的声呐屏幕上,那些高速目标在接近到一定距离后,突然改变了形态——它们不再是实体,而是化作一道道扭曲的、由高压水泡和未知能量构成的“水龙卷”,如同有生命的触手般,向着“探索者号”缠绕而来!
“是纯能量体与流体结合的构造物!”安墨快速分析,“物理攻击效果可能有限!”
“释放声学干扰弹!全速撤离该区域!”张弛临危不乱,下达指令。
爆炸声在水下闷响,声波干扰暂时扰乱了几道“水龙卷”的形态。“探索者号”开足马力,向着安全区域疾驰。
指挥中心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陈默死死盯着屏幕,看着“探索者号”在数道狂暴的水龙卷追击下艰难规避。而更深处的海底,那个六边形的孔洞依旧静静地躺在那里,散发着不祥的能量波动,仿佛一个沉睡巨人的鼻孔,任何试图靠近的蝼蚁,都会遭到无情的驱逐。
他们的确找到了地方,但“钥匙”所在之处,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危险,不仅有着自动的防御系统,更引来了“观测者”前所未有的、高度集中的“关注”。
第一次深海接触,以狼狈撤离告终。但他们并非一无所获——他们确认了目标的存在,也见识到了守护者的力量。下一次,他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挑战这深海的禁区。
李将军展现了其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二十四小时内,一艘隶属于国家海洋局、表面进行常规科考任务,实则经过特殊改装、搭载了ASARC提供的尖端探测设备的海洋调查船“探索者号”,便从东部某军港悄然启航,驶向目标海域。船上除了原班船员和海洋学家外,还秘密搭载了一支由张弛带领的、由特勤队员和装备专家组成的行动小组,以及一套与ASARC指挥中心实时连接的、由安墨和诺斯远程支持的加密通讯与数据分析系统。
与此同时,在ASARC指挥中心,陈默、苏晓与周晴等人坐镇中枢,通过巨大的全息屏幕,密切关注着“探索者号”传回的每一帧画面和每一组数据。诺斯与安墨则负责处理海量的海洋环境数据,并尝试从“观测者”可能存在的干扰中,筛选出真正有用的信号。
“探索者号报告,已抵达目标海域边缘。海况良好,准备按计划展开第一阶段——大范围被动声呐扫描和地磁异常探测。”张弛的声音透过加密频道传来,背景是海浪和海风的声响。
“收到。开始执行。注意记录所有异常信号,无论多么微弱。”陈默回应。
探测工作持续了数天。广袤的海洋仿佛一片蓝色的沙漠,看似平静,实则隐藏着无数的秘密与噪音。声呐阵列捕捉到了深海鱼群的迁徙、海底火山的低鸣、以及各种难以解释的、短暂出现的奇特回波。地磁仪也记录下了复杂的磁场波动。
数据如洪流般涌回ASARC,由安墨和诺斯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类。大部分异常都被证实为自然现象或已知的生物活动。然而,在目标海域中心偏北的一个区域,一组持续存在的、极其微弱的、非自然的低频波动,引起了诺斯的特别注意。
“检测到异常能量签名,”诺斯报告,“频率特征与回响中描述的‘菱形晶体’能量残余模型存在21.3%的吻合度。信号源深度约米,位于海沟边缘的一处海脊下方。”
21.3%的吻合度并不高,但在这片充斥着自然噪音的海洋中,任何非自然的、持续的信号都值得高度重视。
“将坐标发送给‘探索者号’,进行第二阶段——高精度主动探测。”陈默下令。
“探索者号”调整航向,抵达目标点上空。一艘无人深潜器被缓缓放入漆黑的海水之中,向着万米深渊下潜。指挥中心和大屏幕上的画面切换到了深潜器传回的第一视角:光线随着下潜迅速消失,只剩下深潜器灯光照射出的、一片孤寂的、偶尔有奇特深海生物游过的黑暗水域。
下潜过程漫长而紧张。当深度计突破一万米大关,抵达目标海脊时,传来的画面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在强光灯的照射下,海脊的岩壁上,赫然呈现出一个巨大的、边缘极其光滑的、规则的六边形孔洞!孔洞直径约五米,内部深邃漆黑,连强光都无法穿透其深处,仿佛直通地心。更令人惊异的是,孔洞周围的岩石呈现出一种被高温瞬间熔融后又急速冷却的琉璃化质感,与周围天然的海底地貌格格不入。
“这...这绝不是自然形成的!”深潜器操作员的声音带着震惊。
“检测到强烈能量读数!”几乎同时,安墨发出警报,“孔洞内部辐射出高强度的、未知类型的能量波动,其频谱与诺斯监测到的低频信号同源,但强度高出数个量级!深潜器传感器已接近饱和!”
就在众人为这一发现而震撼时,异变再生!
一直处于监控状态的“观测者”活动指数,毫无征兆地再次急剧飙升!这一次,它的“注视”不再是漫无目标的扫描,而是精准地、死死地“锁定”了万米深海下的那个六边形孔洞!其数据采集的强度,甚至超过了之前ASARC进行共鸣探测时的水平!
“它发现我们找到地方了!”苏晓惊呼,她能感觉到那股冰冷的注视穿透了层层海水,聚焦于那深渊之中的孔洞。
更糟糕的情况接踵而至。
“探索者号报告!声呐监测到多个高速水下目标正在从不同方向向我舰靠近!速度...速度超过已知任何鱼类或潜艇!预计三分钟后接触!”张弛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全息屏幕上,“探索者号”的周边瞬间出现了七八个高速移动的光点,它们从深海各个方向而来,目标明确!
“是防御机制!那个孔洞有自动防御系统!”陈默瞬间明白过来,“命令深潜器立刻上浮!‘探索者号’做好应对准备,非必要不首先开火!安墨,分析那些目标!”
深潜器开始紧急上浮。而“探索者号”的声呐屏幕上,那些高速目标在接近到一定距离后,突然改变了形态——它们不再是实体,而是化作一道道扭曲的、由高压水泡和未知能量构成的“水龙卷”,如同有生命的触手般,向着“探索者号”缠绕而来!
“是纯能量体与流体结合的构造物!”安墨快速分析,“物理攻击效果可能有限!”
“释放声学干扰弹!全速撤离该区域!”张弛临危不乱,下达指令。
爆炸声在水下闷响,声波干扰暂时扰乱了几道“水龙卷”的形态。“探索者号”开足马力,向着安全区域疾驰。
指挥中心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陈默死死盯着屏幕,看着“探索者号”在数道狂暴的水龙卷追击下艰难规避。而更深处的海底,那个六边形的孔洞依旧静静地躺在那里,散发着不祥的能量波动,仿佛一个沉睡巨人的鼻孔,任何试图靠近的蝼蚁,都会遭到无情的驱逐。
他们的确找到了地方,但“钥匙”所在之处,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危险,不仅有着自动的防御系统,更引来了“观测者”前所未有的、高度集中的“关注”。
第一次深海接触,以狼狈撤离告终。但他们并非一无所获——他们确认了目标的存在,也见识到了守护者的力量。下一次,他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挑战这深海的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