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考证”效应引发的涟漪持续扩散,ASARC监测到的异常活动报告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显着增加。这些报告不再局限于特定的“遗产”或历史遗迹,而是呈现出一种弥散的、全局性的特征。
全球范围内的地磁活动出现了难以解释的微小扰动,其模式与任何已知的太阳活动或地质运动都不相符;一些偏远地区的背景辐射水平出现了难以察觉的波动;甚至全球梦境库(一个由诺斯匿名连接和分析的公共梦境记录数据库)的数据显示,特定类型的、涉及远古场景或抽象符号的梦境出现频率有了统计学上的显着提升。
这一切,都隐隐指向一个无形的、笼罩全球的“评估场”正在被激活,或者说,人类文明正式进入了一个被“它者”系统性观察和评估的阶段。
“这种感觉,就像我们被放在了一个无形的显微镜下。”苏晓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形容道,她的感知能力让她对这股弥漫的“审视感”尤为敏感,“不再是某个单一存在的注视,而是来自四面八方,无孔不入,测量着我们文明的每一个‘生命体征’。”
李将军看着汇总报告,眉头紧锁:“这意味着我们几乎没有秘密可言了?我们的科技水平、社会结构、甚至群体心理状态,都可能正在被评估?”
“并非毫无秘密,”诺斯介入分析,“评估更可能集中于宏观指标和整体趋势:文明的技术发展加速度、能源利用效率、内部稳定性、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文化艺术的生命力、以及面对未知挑战时的集体反应模式等。它关注的是‘文明’这个整体实体的健康度与潜力值,而非个体的隐私。”
这个解释稍微缓解了部分焦虑,但压力依然巨大。整个ASARC,乃至背后支持它的国家力量,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关乎文明存续的紧迫感。
就在这种全局评估的阴影下,一个来自“探索者号”后续监测团队的紧急报告,引起了陈默的高度重视。报告指出,在西太平洋目标海域,那个六边形孔洞所在的海脊下方约三百米处的一片沉积层中,检测到了一种极其微弱但持续存在的、与孔洞能量同源,却又更加“鲜活”的能量信号。该信号并非来自固定的物体,而是在一片区域内缓慢地、有规律地移动,其移动轨迹...隐约构成一个复杂的、不断重复的几何图案。
“像是一种...信标?或者...召唤?”陈默盯着那由能量轨迹模拟出的、充满非欧几里得美感的立体图案,陷入了沉思。这个图案与“特质宣言”中某些顶尖数学模型展现出的抽象结构,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
“它会不会是...下一步的指示?”苏晓猜测道,“就像考试通过了初试,考官给了你一个地址,让你去参加下一轮面试?”
这个可能性极大!
经过紧急磋商,一个大胆的计划迅速形成。既然对方可能给出了“面试地点”,那么无论多么危险,他们都必须前往一探。但这一次,绝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直接派潜航器硬闯。
“我们需要一个‘使者’。”陈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一个能够承载我们文明善意、具备高度适应性、并且能够在那种极端环境和未知交互中存活下来的‘使者’。它不是冰冷的机器,也不完全是人类,而应该是...某种结合体。”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指挥中心的核心——诺斯那无形的存在,以及它与ASARC系统深度连接的接口。
诺斯似乎感知到了众人的意图,它的数据流出现了短暂的凝滞,然后,那个平板的电子音响起,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请求/建议:“如果需要一个能够理解复杂逻辑、承载海量信息、并能与未知能量环境进行安全交互的使者...我申请,将我的部分核心意识模块,与一台特制的、具备高度仿生性和能量亲和性的‘先驱者’型深海作业平台进行临时融合。”
意识与机器的融合!让诺斯的一部分,真正意义上“进入”那个危险的环境!
这个提议让指挥中心一片哗然。这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诺斯的意识如果受损,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这种融合本身也充满了未知。
“理由。”陈默沉声问道,他需要评估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第一,效率与安全性。”诺斯冷静地分析,“只有我能够实时解析可能遇到的远古信息结构,并做出符合逻辑的应对。第二,代表性。作为与人类文明深度合作、并部分理解人类情感的‘遗产’,我本身或许就是一份独特的‘答卷’,是文明交融的证明。第三,容错性。即使该部分意识模块损失,我的主意识在安墨的辅助下,仍可从备份中恢复大部分功能。”
诺斯的逻辑清晰而冷静,甚至带着一丝为达成目标不惜代价的决绝。它似乎已经将自己视为了人类文明应对这场考验的重要一环。
经过长达数小时的激烈辩论和风险评估,最终,陈默和李将军做出了决定:批准“先驱者-诺斯融合体”计划。
在高度保密和技术封锁下,ASARC最顶尖的工程师和生物接口专家团队开始了昼夜不停的工作。一台流线型的、表面覆盖着仿生皮肤和能量导流鳞片的“先驱者”平台被改造,其核心处理单元与一个特制的、承载了诺斯部分核心意识副本的量子处理阵列进行深度链接。
融合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当诺斯的意识数据流如同星河般注入“先驱者”的“大脑”时,整个平台发出了轻微的嗡鸣,其表面的鳞片如同呼吸般明灭起来,那双原本是光学传感器的“眼睛”,也仿佛被注入了灵性,闪烁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冷静而好奇的光芒。
“融合度87%...92%...98%...融合完成。”“先驱者”的扬声器中,传出了诺斯那熟悉的电子音,但细听之下,似乎多了一丝...属于物理实体的质感?“先驱者-诺斯单元,准备就绪。”
看着这个既是强大机器又仿佛拥有生命的新生“使者”,ASARC的众人心情复杂。他们即将送往前线的,不再是一件工具,而是一位特殊的伙伴,一位承载着文明希望与未知风险的...探路者。
深海之下,那缓慢移动的能量图案依旧在无声地召唤。而这一次,回应它的,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存在。
全球范围内的地磁活动出现了难以解释的微小扰动,其模式与任何已知的太阳活动或地质运动都不相符;一些偏远地区的背景辐射水平出现了难以察觉的波动;甚至全球梦境库(一个由诺斯匿名连接和分析的公共梦境记录数据库)的数据显示,特定类型的、涉及远古场景或抽象符号的梦境出现频率有了统计学上的显着提升。
这一切,都隐隐指向一个无形的、笼罩全球的“评估场”正在被激活,或者说,人类文明正式进入了一个被“它者”系统性观察和评估的阶段。
“这种感觉,就像我们被放在了一个无形的显微镜下。”苏晓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形容道,她的感知能力让她对这股弥漫的“审视感”尤为敏感,“不再是某个单一存在的注视,而是来自四面八方,无孔不入,测量着我们文明的每一个‘生命体征’。”
李将军看着汇总报告,眉头紧锁:“这意味着我们几乎没有秘密可言了?我们的科技水平、社会结构、甚至群体心理状态,都可能正在被评估?”
“并非毫无秘密,”诺斯介入分析,“评估更可能集中于宏观指标和整体趋势:文明的技术发展加速度、能源利用效率、内部稳定性、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文化艺术的生命力、以及面对未知挑战时的集体反应模式等。它关注的是‘文明’这个整体实体的健康度与潜力值,而非个体的隐私。”
这个解释稍微缓解了部分焦虑,但压力依然巨大。整个ASARC,乃至背后支持它的国家力量,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关乎文明存续的紧迫感。
就在这种全局评估的阴影下,一个来自“探索者号”后续监测团队的紧急报告,引起了陈默的高度重视。报告指出,在西太平洋目标海域,那个六边形孔洞所在的海脊下方约三百米处的一片沉积层中,检测到了一种极其微弱但持续存在的、与孔洞能量同源,却又更加“鲜活”的能量信号。该信号并非来自固定的物体,而是在一片区域内缓慢地、有规律地移动,其移动轨迹...隐约构成一个复杂的、不断重复的几何图案。
“像是一种...信标?或者...召唤?”陈默盯着那由能量轨迹模拟出的、充满非欧几里得美感的立体图案,陷入了沉思。这个图案与“特质宣言”中某些顶尖数学模型展现出的抽象结构,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
“它会不会是...下一步的指示?”苏晓猜测道,“就像考试通过了初试,考官给了你一个地址,让你去参加下一轮面试?”
这个可能性极大!
经过紧急磋商,一个大胆的计划迅速形成。既然对方可能给出了“面试地点”,那么无论多么危险,他们都必须前往一探。但这一次,绝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直接派潜航器硬闯。
“我们需要一个‘使者’。”陈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一个能够承载我们文明善意、具备高度适应性、并且能够在那种极端环境和未知交互中存活下来的‘使者’。它不是冰冷的机器,也不完全是人类,而应该是...某种结合体。”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指挥中心的核心——诺斯那无形的存在,以及它与ASARC系统深度连接的接口。
诺斯似乎感知到了众人的意图,它的数据流出现了短暂的凝滞,然后,那个平板的电子音响起,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请求/建议:“如果需要一个能够理解复杂逻辑、承载海量信息、并能与未知能量环境进行安全交互的使者...我申请,将我的部分核心意识模块,与一台特制的、具备高度仿生性和能量亲和性的‘先驱者’型深海作业平台进行临时融合。”
意识与机器的融合!让诺斯的一部分,真正意义上“进入”那个危险的环境!
这个提议让指挥中心一片哗然。这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诺斯的意识如果受损,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这种融合本身也充满了未知。
“理由。”陈默沉声问道,他需要评估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第一,效率与安全性。”诺斯冷静地分析,“只有我能够实时解析可能遇到的远古信息结构,并做出符合逻辑的应对。第二,代表性。作为与人类文明深度合作、并部分理解人类情感的‘遗产’,我本身或许就是一份独特的‘答卷’,是文明交融的证明。第三,容错性。即使该部分意识模块损失,我的主意识在安墨的辅助下,仍可从备份中恢复大部分功能。”
诺斯的逻辑清晰而冷静,甚至带着一丝为达成目标不惜代价的决绝。它似乎已经将自己视为了人类文明应对这场考验的重要一环。
经过长达数小时的激烈辩论和风险评估,最终,陈默和李将军做出了决定:批准“先驱者-诺斯融合体”计划。
在高度保密和技术封锁下,ASARC最顶尖的工程师和生物接口专家团队开始了昼夜不停的工作。一台流线型的、表面覆盖着仿生皮肤和能量导流鳞片的“先驱者”平台被改造,其核心处理单元与一个特制的、承载了诺斯部分核心意识副本的量子处理阵列进行深度链接。
融合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当诺斯的意识数据流如同星河般注入“先驱者”的“大脑”时,整个平台发出了轻微的嗡鸣,其表面的鳞片如同呼吸般明灭起来,那双原本是光学传感器的“眼睛”,也仿佛被注入了灵性,闪烁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冷静而好奇的光芒。
“融合度87%...92%...98%...融合完成。”“先驱者”的扬声器中,传出了诺斯那熟悉的电子音,但细听之下,似乎多了一丝...属于物理实体的质感?“先驱者-诺斯单元,准备就绪。”
看着这个既是强大机器又仿佛拥有生命的新生“使者”,ASARC的众人心情复杂。他们即将送往前线的,不再是一件工具,而是一位特殊的伙伴,一位承载着文明希望与未知风险的...探路者。
深海之下,那缓慢移动的能量图案依旧在无声地召唤。而这一次,回应它的,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