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冰原序曲、融合试锋与无声的渗透-《我在深渊收容所当管理员》

  第七深渊的出击准备,没有战前动员的喧嚣,只有一种精密机械运转般的、压抑到极致的效率。廊道中,穿着不同制式服装的人员无声穿梭,搬运着特制的低温防护装备、环境改造模块以及针对规则层面干扰的灵能抑制器。空气里弥漫着防冻液的刺鼻气味、能量电池充能的微弱臭氧味,以及一种更深沉的、属于未知前路的凝重。

  主控室内,巨大的全息投影屏上展示着南极大陆的地形图,那个被S-002标记的蓝色信号坐标,如同一个冰冷的眼睛,在广袤的白色荒漠深处幽幽闪烁。周围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冰层厚度、地磁异常区、历史最低温度、已知的(及未知的)超自然活动记录。

  “目标区域位于东南极高原腹地,冰盖平均厚度超过三千米,地表温度常年在零下六十度以下,并且存在强烈的、非自然的地磁混乱现象,常规通讯和导航设备会在进入其五百公里范围内完全失效。”沈渊指着投影上的数据,语速平稳,“我们只能依靠灵能信标和内部感应进行定位和联络。”

  “环境改造模块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临时的、半径约五十米的宜居气泡,但维持它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并且无法完全隔绝规则层面的潜在干扰。”云薇补充道,她面前的控制台上显示着各种装备的实时状态,“我们携带的能源,最多支持七十二小时的高强度作业。超过这个时限……”

  她没有说完,但意思不言而喻。

  苏小婉站在投影前,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细节。“七十二小时,找到信号源,查明其性质,评估威胁,然后撤离。这就是任务窗口。”她看向站在一旁的林风和叶晚晴,“你们是这次行动的核心和主要战力。在极端环境下,你们融合后的力量稳定性,是任务成功的关键,也是最大的变数。”

  她需要最后一次确认,在模拟环境之外,他们的“融合之躯”能否承受住现实南极那严酷到极致、并且可能蕴含着未知规则扭曲的环境。

  林风点了点头:“需要实地测试。”光在训练场内感受还不够,真正的极限,只有在真正的绝境中才能逼出来。

  叶晚晴也轻轻“嗯”了一声,她的感知更多地放在那个蓝色信号上,那微弱的呼唤让她有一种莫名的、难以言喻的熟悉感,仿佛在很久很久以前,曾与类似的存在有过交集。这感觉让她不安,却又隐隐带着一丝探寻的渴望。

  “出发前,进行最后一次适应性压力测试。”苏小婉下达指令,“地点,第七深渊底层,‘永冻模拟场’。”

  “永冻模拟场”并非真正的冰原,而是利用收容所深处一个天然存在、并被技术改造过的巨大地下冰窟构建的。这里的温度被恒定在零下五十五度,空气中弥漫着冰晶粉尘,呼吸间都带着刀割般的寒意。巨大的冰柱如同史前巨兽的獠牙,从穹顶垂下,又从地面刺出,构成一片幽蓝而死寂的迷宫。

  林风和叶晚晴站在冰窟中央,只穿着普通的作战服,没有启动任何额外的保暖措施。低温如同无形的毒蛇,试图从每一个毛孔钻入,冻结血液,僵化思维。

  林风心念微动,融合后的力量自然流转。一层极其稀薄、几乎不可见的灰银色光晕覆盖在两人体表。这不是传统的能量护盾,而是更本质的“定义”——定义体表微环境,温度恒定,物质隔离。

  刺骨的寒意瞬间被隔绝在外,仿佛有一层无形的、绝对隔绝的薄膜包裹着他们。连脚下冰面的滑腻与冰冷触感也消失了,他们如同站在坚实的平面上。

  “基础环境适应,通过。”苏小婉的声音通过内置通讯器传来,带着监控数据的反馈,“能量消耗率,低于预期百分之五。”

  紧接着,模拟场内置的灵能发生器启动,模拟出南极目标区域可能存在的规则干扰——混乱的引力撕扯、无序的空间褶皱、以及直接作用于精神的低频噪音。

  林风感受到周围的空间开始变得粘稠,无形的力量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试图扭曲他们的形态。脚下的冰面也开始不规则地起伏,仿佛踩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

  他眼神一凝,更强大的力量从融合之躯核心涌出。

  “定义:此域,物理规则稳定,空间结构恒定。”

  灰色的光芒以他为中心扩散开来,如同投入浑水中的明矾,所过之处,混乱的引力被强行抚平,扭曲的空间褶皱被强行拉直,形成一个半径约十米的、规则绝对正常的球形领域。领域之内,风平浪静,与领域外那如同抽象画般扭曲混乱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叶晚晴同时配合,她的秩序之力如同最精密的润滑剂,融入林风的“定义”领域,使其运行更加顺畅、稳定,消耗进一步降低。她还能敏锐地感知到领域外那些规则干扰的“薄弱点”和“攻击意图”,提前进行微调规避。

  “规则干扰抵抗,通过。领域稳定性评级:优秀。联合能耗:低于预期百分之十二。”苏小婉的声音再次响起。

  最后一项测试——极限攻击模拟。

  数十个由高强度合金铸造、表面铭刻着破魔符文、并能模拟多种能量攻击的靶位,从冰壁中无声滑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向两人发起了饱和式打击!高压冰锥、炽热等离子束、精神冲击波、甚至夹杂着模拟“观测者”逻辑污染的扭曲数据流!

  林风和叶晚晴背靠背站立,意识高度统一,如同一个拥有双核处理器的大脑。

  林风负责“宏观定义”与“绝对防御”。

  “定义:此间攻击,路径偏移!”

  “拒绝:一切能量形式侵入!”

  灰色的力场如同无形的墙壁,将大多数物理和能量攻击强行偏转、湮灭。

  叶晚晴负责“微观洞察”与“精准净化”。

  她的秩序银光如同拥有生命的水流,精准地找到那些试图绕过“定义”力场的、更加阴险的攻击(如精神冲击和数据污染),将其包裹、分解、还原为无害的基础粒子。她甚至能引导部分攻击能量,反过来加固林风撑起的防御领域。

  两人的配合天衣无缝,仿佛演练过千百遍。攻击如同撞上礁石的浪花,纷纷碎裂,无法撼动他们分毫。

  三分钟后,所有靶位攻击停止。

  模拟场内恢复死寂,只有冰晶缓缓飘落。

  “极限攻防测试,通过。协同效率评级:完美。未检测到融合结构不稳定迹象。”苏小婉的最终结论传来,即便是以她的冷静,语气中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林风和叶晚晴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确认。融合之躯不仅稳定,而且潜力巨大,远超出他们最初的预期。

  测试结束,两人收回力量,那层隔绝寒意的微光也随之消失。极寒再次袭来,但对于刚刚经历过规则层面冲击的他们而言,这种物理上的低温,反而显得有些“温和”了。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模拟场时,叶晚晴的脚步微微一顿,目光投向冰窟深处一个不起眼的阴影角落。

  “怎么了?”林风立刻察觉。

  “那里……”叶晚晴微微蹙眉,指着那个方向,“刚才测试的时候……好像有东西……‘看’了我们一眼。很冷……很空洞……不像‘观测者’……也不像‘织魂者’……”

  林风顺着她的目光望去,那里只有嶙峋的冰壁和深邃的黑暗,他的感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但叶晚晴的秩序感知对“存在”本身极其敏锐,尤其是在这种规则相对简单的极端环境下。

  “是模拟场的监控设备吗?”林风问通讯器另一端的苏小婉。

  “模拟场该区域未部署任何主动监控灵纹。”苏小婉的回答很快,带着一丝警惕,“你们发现了什么?”

  叶晚晴摇了摇头:“现在……没有了。只是那一瞬间的感觉……”

  但那种被某种空洞、冰冷之物注视的感觉,却如同冰刺,留在了她的意识里。

  离开模拟场,回到相对温暖的准备区。装备已经全部就位,停在专用起降平台上的、经过特殊改装的垂直起降运输机引擎已经开始了预热,发出低沉的轰鸣。

  时间紧迫,即将启程。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叶晚晴却突然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异样神情和微妙反应。她那瞬间即逝的异常感知,仿佛是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悄然地埋藏在每个人的心底深处。

  南极冰盖之下,等待着他们的,除了那个神秘的蓝色信号,是否还有别的、连S-002都未曾完全记录下来的……“东西”?

  “观测者”的冰冷逻辑,“织魂者”的命运纺线,如今,可能还要加上这南极冰原本身所隐藏的、空洞的“注视”。

  这场主动出击的狩猎,猎人与猎物的界限,从出发的那一刻起,或许就已经变得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