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信用购-《瓦盆村》

  自从李寡妇的假青皮事件败露,村里人像躲瘟疫一样躲着王富贵他们家的小店。昨天一整天,就卖出去两盒火柴,还是韩木头买的,那傻子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富贵。”王长有从屋里走出来,脸色阴沉,“咱们得想办法了。”

  王富贵弹掉烟头,狠狠踩了一脚:“能有啥办法?村里人都把咱们当贼了。”

  “贼?”王长有冷笑,“我王长有行走江湖这么多年,还怕几个泥腿子?”

  父子俩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那股不甘心的火焰。

  第二天,王富贵直奔县城。

  他先去了农贸市场,在各个摊位间转悠。摊主们都认识他,热情招呼。

  “富贵兄弟,好久不见了!”卖鸡蛋的老太太揣着手,“要进点啥货?”

  “大娘,我今天不是来进货的,是来给你们送财路的。”

  他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看见没,这是我画的瓦盆村地图。我要在村里搞个‘农副产品直销点’,你们的货不用再愁销路了。”

  “咋个意思?”

  “简单!你们把货交给我,我拉到村里卖,赚了钱三七分成,我三你七。”

  这招果然管用。几个摊主当场就要跟他签约。王富贵心里窃喜,但表面装得很淡定:“别急别急,我得考察考察,看你们的货够不够档次。”

  回到村里,王富贵开始他的第二步计划。

  他找到钱麻子:“麻子哥,咱们合作个项目。”

  钱麻子正在给人算高利贷账:“说。”

  “我要在供销社搞个‘信用超市’。”王富贵压低声音,“村民可以先拿货,月底结账。但是要有担保人,利息按月计算。”

  钱麻子停下算盘:“你小子,这是要把我的生意抢了?”

  “哪能呢!”王富贵赔笑,“这是扩大市场。你想啊,村里人欠了钱,还不起,那就得找你借高利贷。你的生意不就更火了?”

  钱麻子眼珠一转,确实是这个理。

  第三天,供销社门口贴出了一张大红告示:

  “热烈庆祝瓦盆村供销社全面升级改造!新增农副产品直销点!开设信用购物服务!欢迎广大乡亲前来选购!”

  下面密密麻麻写了一堆优惠政策,看得人眼花缭乱。

  村民们半信半疑地围观。

  “这王富贵又搞什么鬼?”王二蛋撇嘴。

  “管他呢,反正不花钱看看又不要紧。”一旁的人说。

  中午,一辆大货车隆隆开进村里,停在供销社门口。车上下来几个穿着干净的年轻人,开始往下搬货:新鲜蔬菜、活鸡活鸭、还有县城里才有的汽水饮料。

  村民们的眼睛直了。

  “这白菜多少钱一斤?”陈寡妇上前询问。

  一个年轻人堆着笑:“大嫂,这是无公害蔬菜,县城卖八毛,我们这里只要六毛。”

  “这么便宜?”

  “当然!我们是厂家直销,没有中间商。”

  很快,供销社门口围满了人。王富贵站在柜台后面,满脸春风:“乡亲们,今天开张大吉,买满十块钱送一瓶汽水!”

  赵铁蛋的娘扯了扯儿子的袖子:“铁蛋,要不买点?这菜确实新鲜。”

  赵铁蛋犹豫了一下。他们家最近手头紧,但娘想尝尝县城的菜。

  “娘,咱买点吧。”

  交易开始了。

  王富贵一边收钱一边暗自得意。这些货确实是从县城农贸市场批发来的,成本低,加价不多,利润薄但走量大。关键是打出了“厂家直销”的旗号,村民们图便宜,自然买账。

  但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第二天,王富贵推出了“信用购物”。

  “咱村里都是熟人,谁还能跑了?”他拍着胸脯对村民们说,“想买啥就买啥,月底一次性结账,还有积分奖励!”

  韩木头第一个试水。他儿子要上学,需要买文具,但手头只有三块钱,而一套文具要五块。

  “没事,韩大哥。”王富贵热情地递上货品,“咱们是老邻居了,这点信用还是有的。下个月收完玉米就还,还有九折优惠。”

  韩木头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

  很快,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信用购物”。王富贵准备了一个厚厚的账本,详细记录每笔交易。

  表面上看,生意红火了。供销社每天人来人往,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但王长有隐隐觉得不对劲。

  “富贵,这样下去,咱们的流动资金要不够了。”

  “爹,你就放心吧。”王富贵自信满满,“我都算过了,月底收账的时候,肯定大赚。”

  然而,月底到了。

  第一个问题出现了:王富贵发现,那些所谓的“厂家直销”货源,其实都是二道贩子。价格确实便宜,但质量参差不齐。有几个村民买的菜第二天就烂了,找上门要退货。

  第二个问题更严重:信用购物的账款收不上来。

  村民们想出了各种理由拖延还款:

  “家里老母猪死了,损失惨重。”

  “孩子感冒花了不少钱看病。”

  “今年收成不好,等卖了粮食再说。”

  王富贵挨家挨户催账,碰了一鼻子灰。

  最要命的是,那些县城的供货商开始上门要钱。他们可不管什么信用不信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王富贵这才意识到,他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要维持低价销售,必须大量进货;要大量进货,必须现金结算;但村民的信用购物款收不上来,现金流断了。

  更糟的是,钱麻子找上了门。

  “富贵,你欠我的利息该结了。”钱麻子阴着脸坐在供销社里。

  “麻子哥,再宽限几天,村民的账款马上就能收上来。”

  “放屁!”钱麻子一拍桌子,“老子在这行混这么多年,什么没见过?你这是拆东墙补西墙,早晚要崩!”

  果然,第二个月,问题全面爆发。

  县城供货商停止供货,要求立即结清欠款。村民们的信用购物账款依然收不上来,而且越欠越多。更有甚者,一些村民开始故意拖账,反正法不责众。

  最后一根稻草是税务部门的检查。

  原来,王富贵的“厂家直销”涉嫌逃税,“信用购物”也存在非法集资嫌疑。虽然金额不大,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些都是大问题。

  一个月后,供销社再次门可罗雀。

  王富贵坐在柜台后面,面前堆着一本本欠账记录。他逐页翻看,每一笔账都像一把刀子扎在心上。

  “爹。”他声音嘶哑,“咱们败了。”

  王长有默默点了根烟:“败就败吧。这世道,老实人活不下去,耍心眼的也未必能善终。”

  村民们重新回到了县城赶集的日子。供销社的大门又锁上了,只是这次,连告示都懒得贴了。

  黄昏时分,王富贵一个人走到村头的老槐树下。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一切都那么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他想起小时候在这里和林福来、吴老虎一起玩斗兽棋的日子,那时候一毛钱就能买到快乐,一颗糖就能换来友谊。

  现在,一切都变了。

  或许,变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他们这些想要改变世界的人。

  远处传来拖拉机的突突声,又有人从县城赶集回来了。篮子里装着新鲜的蔬菜和便宜的日用品,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王富贵苦笑着摇摇头,转身走向家门。

  起死回生?

  也许从一开始,他们就不应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