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次拿起那张纸条,仔细端详着。“你说,他为什么要帮我们?”
“可能是看不惯凶手逍遥法外?或者是个热心市民,不想暴露自己?”年轻警员猜测道。
周雄摇了摇头:“没那么简单。你看这线索的精准度和指向性,普通人不可能做到。这个人,要么是现场的目击者,要么……”
周雄顿了顿,没有说下去。但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猜测:这个人,可能拥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甚至……可能比他们更了解罪犯的心理。
“查!”周雄对年轻警员说,“想办法查查这张纸条的来源,还有昨晚值班室附近的监控,看看能不能找到送纸条的人。”
然而,调查结果令人失望。纸条是最普通的办公用纸,笔也是最常见的圆珠笔,无法追踪来源。值班室门口的监控角度刁钻,只拍到了一个模糊的黑影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样貌,只能大致判断是个女性,身形偏瘦。
线索,断了。
周雄站在窗前,望着外面车水马龙的街道,心里的疑惑更深了。
这个神秘的“不速之客”,到底是谁?
富民小区的案子告一段落,但周雄对那个神秘线索提供者的关注并没有减少。他隐隐觉得,这不会是最后一次。
果然,半个月后,市里又发生了一起棘手的案子。
这次是一桩失窃案,但失窃的物品非同寻常——市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的玉如意,在深夜被人从安保严密的展柜中盗走。
此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博物馆的安保系统堪称一流,红外线感应、24小时监控、多重密码锁……可偏偏就在最严密的时段,玉如意不翼而飞。现场没有留下任何强行闯入的痕迹,展柜的玻璃是从内部被一种特殊的溶剂悄无声息地溶解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玉如意被取走。
更诡异的是,整个作案过程,监控录像没有拍到任何可疑人员。技术人员反复查看,只发现有几分钟的监控画面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干扰,但系统没有报警。而在那段时间前后,所有出入口的监控都显示一切正常。
技术科的同事检查了现场,没有发现任何指纹、毛发等生物痕迹。凶手的反侦察能力极强,几乎做到了“来无影去无踪”。
周雄和队员们连续奋战了几天几夜,排查了所有可能接触到博物馆安保系统的人员,以及有前科的文物大盗,都一无所获。案件陷入了僵局。
“头儿,这案子太邪门了。”年轻警员小李揉着通红的眼睛,“凶手就像个幽灵一样,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周雄看着博物馆的平面图和安保系统的示意图,眉头紧锁。凶手对博物馆的内部结构、安保系统的运作方式了如指掌,甚至可能知道系统的漏洞。这绝不是一般的毛贼能做到的。
难道是内部人员作案?他们排查了所有员工,包括退休人员,都没有发现可疑之处。
或者,是某个顶尖的盗窃团伙?可他们也没有收到任何相关的风声。
就在周雄一筹莫展之际,值班室再次收到了一个匿名包裹。
还是一张纸条,还是那熟悉的、工整利落的字迹。
“玉如意失窃案,非内部人员,非职业团伙。留意博物馆西侧外墙排水管,有轻微磨损痕迹,对应三楼展柜高度。作案者为男性,身高约175c惯用右手,有攀爬经验,可能从事高空作业相关职业。重点排查近期有夜间外出记录,且家中有类似溶解玻璃溶剂成分(氢氟酸需稀释特定比例)的人员。监控干扰源来自馆外50米处的一个废弃电话亭。”
周雄看完纸条,倒吸一口凉气。
又是如此精准!
排水管的磨损痕迹?他们排查了所有出入口,却忽略了外墙的细节!还有监控干扰源的位置,以及作案者的特征描述,每一条都像是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新的思路。
“小李!”周雄立刻下令,“带人去博物馆西侧外墙,仔细检查排水管!再去查那个废弃电话亭,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另外,根据纸条上的特征,扩大排查范围,重点是高空作业人员,比如空调安装工、外墙清洗工等等!”
这一次,周雄特意让人加强了对值班室周围的监控,并且安排了便衣在附近蹲守。但结果依然令人失望,送包裹的人像是完全融入了环境,没有被任何人发现。
然而,纸条上的线索再次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侦查员们果然在博物馆西侧外墙的排水管上发现了几处非常轻微的磨损和摩擦痕迹,高度正好与三楼失窃的展柜位置相符。在那个废弃的电话亭里,技术人员检测到了微弱的电子信号残留,证实了这里确实曾发出过干扰信号。
顺着“高空作业”这条线索,警方很快锁定了一个名叫王磊的空调安装工。王磊,男,35岁,身高174c惯用右手,有多年高空作业经验。案发当晚,他声称在家休息,但邻居反映他深夜出去过一次,时间与案发时间吻合。
警方对王磊的住处进行了搜查,在他卫生间的一个隐蔽角落,找到了少量残留的、经过特殊配比的氢氟酸溶液痕迹。
面对证据,王磊起初还想狡辩,但在警方强大的心理攻势和逻辑链面前,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王磊痴迷古玩,偶然机会下参观展览时,被那件玉如意吸引。他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多次借故在博物馆附近勘察,甚至装作维修空调的样子进入过博物馆的附属楼,暗中记下了安保系统的布局和运作规律。他自学了电子知识和化学知识,购买了相关材料,制作了简易的干扰器和溶解剂。案发当晚,他利用排水管攀爬至三楼,避开红外线,用溶解剂打开展柜,盗走玉如意,再原路返回,并用干扰器短暂屏蔽了监控。他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没想到,自己留下的那些细微痕迹,被一双无形的眼睛捕捉到了。
玉如意被成功追回,王磊被依法逮捕。
案子破了,但周雄的心情却更加沉重和好奇。
这个神秘的线索提供者,到底是什么人?
他(她)似乎总能洞察到警方忽略的细节,并且能从这些细节中,精准地勾勒出罪犯的画像和作案手法。这种能力,已经超出了普通“热心市民”的范畴。
更让周雄在意的是,两次案件,都是在新闻媒体报道之后不久,线索就出现了。
第一次是晚间新闻播报了富民小区命案,第二天深夜线索就送到了警局。
第二次是玉如意失窃案在第二天下午各大媒体头条报道后第三天早上线索就来了。
这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周雄立刻让人去查这两起案件新闻报道的时间点,以及线索送达警局的时间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次都是新闻报道之后,都不会超过24个小时,线索就出现了。
“难道……这个人是通过新闻报道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小李提出了自己的猜测。
“不可能。”周雄立刻否定,“新闻报道的信息都很表面,甚至有些是经过处理的。比如富民小区的案子,新闻里根本没提死者手上有茧子。玉如意失窃案,新闻里也只是说安保严密,没提监控有干扰。他(她)知道的太多了,这些细节,只有深入案发现场或者掌握内部信息才能知道。”
“那……难道这个人能接触到案件的内部信息?”小李又问。
周雄摇摇头:“可能性不大。两起案子的保密工作都做得很好,知道细节的人不多。而且,如果是内部人员,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提供线索。”
线索提供者的身份,越来越神秘了。
周雄决定,下次再有重大案件发生,一定要密切关注新闻报道后的动向,并且扩大监控范围,争取能抓住这个神秘人的踪迹。
他隐隐有种感觉,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了。而那个真相,可能远比他想象的要离奇。
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一个月后,一个雨夜,城东的一栋高档公寓里发生了一起坠楼案。死者是一名年轻貌美的女演员,林薇薇。
林薇薇从自己居住的18楼阳台坠落,当场死亡。现场初步勘察,门窗完好,没有打斗痕迹,房间里也没有发现其他人的指纹或痕迹。死者生前有抑郁症病史,并且最近因为一部戏的角色被替换,情绪一直很低落。
警方初步判断,林薇薇很可能是因为抑郁症发作,一时想不开,选择了自杀。
消息很快通过新闻报道了出去,标题大多是“当红女星抑郁坠楼,令人惋惜”之类的字眼。
周雄赶到现场时,雨还在下,淅淅沥沥的,给这座城市蒙上了一层悲伤的气氛。他仔细查看了现场,尤其是林薇薇坠落的阳台。
阳台的护栏很高,正常人如果不是刻意翻越,很难掉下去。林薇薇的房间里,确实有抗抑郁的药物,但剂量不大,而且最近的购买记录显示她已经有一段时间没买了。
“头儿,真的是自杀吗?”小李站在一旁,看着楼下被白布盖住的尸体,有些不忍。
周雄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落在阳台角落里一个被雨水打湿的花盆上。花盆倒在地上,泥土撒了一地,但奇怪的是,花盆的边缘有一道很新的划痕,不像是自然摔倒碰出来的。
“把这个花盆带回局里,仔细检查。”周雄对技术科的同事说。
他又走进林薇薇的卧室,看到床头柜上放着一个打开的日记本。他戴上手套,拿起来翻看。日记本里记录了林薇薇近期的心情,确实有很多负面情绪,但最后一篇日记的结尾,却写着“明天会更好,一切都会过去的”,透着一丝对未来的期盼,不像是要自杀的人会写的话。
“不对劲。”周雄合上日记本,“这案子,可能不是自杀那么简单。”
然而,除了这些疑点,没有其他更有力的证据。林薇薇的社会关系虽然复杂,有过几个绯闻男友,也有一些在工作上有过竞争的对手,但都没有直接的杀人动机和证据。
案件似乎又要陷入僵局。周雄想起了那个神秘的线索提供者。这次的案子,新闻已经报道了,如果对方真的存在,并且关注着这些案件,那么,线索应该很快就会来了吧?
他安排人手加强了对警局周围的监控,并且特意让人留意了新闻播出后的几个小时。
一天过去了,没有任何动静。
两天过去了,依旧没有线索。
难道,这次真的是自己想多了?林薇薇确实是自杀?那个神秘的线索提供者,这次没有出现?周雄的心里有些不确定了。
第三天下午,雨停了。周雄再次来到林薇薇住的公寓,想再找找有没有遗漏的线索。
就在他准备离开公寓大楼时,眼角的余光瞥见街角的公交站台下,站着一个穿着病号服的女人。
女人看起来很瘦弱,脸色苍白,眼神有些呆滞地望着远方。她的头发湿漉漉的,像是刚被雨淋湿过,身上也没有披外套,就那么静静地站在那里,与周围行色匆匆的路人显得格格不入。
周雄的心里没来由地一动。他觉得那个女人的背影,或者说,那种感觉,有点熟悉。他没有立刻走过去,而是站在原地,远远地观察着她。
女人似乎站了很久,直到一辆公交车驶来,她也没有上车,只是微微抬起头,看向了林薇薇住的那栋公寓楼,眼神依旧空洞。
就在这时,周雄的手机响了。是小李打来的。
“头儿!有线索了!技术科在那个花盆的划痕里,发现了一点微量的金属残留,像是某种饰品上的!还有,我们在林薇薇的手机里恢复了一些被删除的聊天记录,她和她的经纪人最近有过激烈的争吵,好像是因为经纪人挪用了她的一笔代言费!”
周雄的精神一振:“好!立刻去查那个经纪人!”
挂了电话,周雄再次看向街角的公交站台。
那个穿病号服的女人已经不见了。
他心里那股熟悉的感觉更加强烈了。他快步走到公交站台,只看到地上有几滴未干的水渍,像是那个女人留下的唯一痕迹。
“她是谁?”周雄喃喃自语。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快步回到警局。
“小李,帮我查一下,市精神卫生中心,有没有一个叫……”周雄停顿了一下,脑海里闪过一个模糊的名字,那是他之前在排查某个无关案件时,无意中看到的一个名字,“……叫姜小筱的病人。”
“姜小筱?”小李愣了一下,“好,我马上去查。”
很快,小李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份档案。
“头儿,查到了。姜小筱,女,26岁,重度精神障碍患者,三年前被送进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她的情况比较特殊,平时沉默寡言,情绪不稳定,有暴力倾向,但只要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就会变得异常安静。”小李念着档案上的内容,“档案里还说,她几乎没有社交,很少有家人来探望。”
周雄接过档案,翻到姜小筱的照片。
当看到照片上那张脸时,周雄的瞳孔骤然收缩!
是她!
虽然照片上的姜小筱眼神呆滞,表情木然,但那张脸,分明就是他刚才在公交站台看到的那个穿病号服的女人!
怎么会是她?
一个重度精神病患者,怎么会出现在案发现场附近?
难道……她和林薇薇的案子有关?
还是说,只是巧合?
“可能是看不惯凶手逍遥法外?或者是个热心市民,不想暴露自己?”年轻警员猜测道。
周雄摇了摇头:“没那么简单。你看这线索的精准度和指向性,普通人不可能做到。这个人,要么是现场的目击者,要么……”
周雄顿了顿,没有说下去。但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猜测:这个人,可能拥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甚至……可能比他们更了解罪犯的心理。
“查!”周雄对年轻警员说,“想办法查查这张纸条的来源,还有昨晚值班室附近的监控,看看能不能找到送纸条的人。”
然而,调查结果令人失望。纸条是最普通的办公用纸,笔也是最常见的圆珠笔,无法追踪来源。值班室门口的监控角度刁钻,只拍到了一个模糊的黑影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样貌,只能大致判断是个女性,身形偏瘦。
线索,断了。
周雄站在窗前,望着外面车水马龙的街道,心里的疑惑更深了。
这个神秘的“不速之客”,到底是谁?
富民小区的案子告一段落,但周雄对那个神秘线索提供者的关注并没有减少。他隐隐觉得,这不会是最后一次。
果然,半个月后,市里又发生了一起棘手的案子。
这次是一桩失窃案,但失窃的物品非同寻常——市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的玉如意,在深夜被人从安保严密的展柜中盗走。
此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博物馆的安保系统堪称一流,红外线感应、24小时监控、多重密码锁……可偏偏就在最严密的时段,玉如意不翼而飞。现场没有留下任何强行闯入的痕迹,展柜的玻璃是从内部被一种特殊的溶剂悄无声息地溶解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玉如意被取走。
更诡异的是,整个作案过程,监控录像没有拍到任何可疑人员。技术人员反复查看,只发现有几分钟的监控画面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干扰,但系统没有报警。而在那段时间前后,所有出入口的监控都显示一切正常。
技术科的同事检查了现场,没有发现任何指纹、毛发等生物痕迹。凶手的反侦察能力极强,几乎做到了“来无影去无踪”。
周雄和队员们连续奋战了几天几夜,排查了所有可能接触到博物馆安保系统的人员,以及有前科的文物大盗,都一无所获。案件陷入了僵局。
“头儿,这案子太邪门了。”年轻警员小李揉着通红的眼睛,“凶手就像个幽灵一样,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周雄看着博物馆的平面图和安保系统的示意图,眉头紧锁。凶手对博物馆的内部结构、安保系统的运作方式了如指掌,甚至可能知道系统的漏洞。这绝不是一般的毛贼能做到的。
难道是内部人员作案?他们排查了所有员工,包括退休人员,都没有发现可疑之处。
或者,是某个顶尖的盗窃团伙?可他们也没有收到任何相关的风声。
就在周雄一筹莫展之际,值班室再次收到了一个匿名包裹。
还是一张纸条,还是那熟悉的、工整利落的字迹。
“玉如意失窃案,非内部人员,非职业团伙。留意博物馆西侧外墙排水管,有轻微磨损痕迹,对应三楼展柜高度。作案者为男性,身高约175c惯用右手,有攀爬经验,可能从事高空作业相关职业。重点排查近期有夜间外出记录,且家中有类似溶解玻璃溶剂成分(氢氟酸需稀释特定比例)的人员。监控干扰源来自馆外50米处的一个废弃电话亭。”
周雄看完纸条,倒吸一口凉气。
又是如此精准!
排水管的磨损痕迹?他们排查了所有出入口,却忽略了外墙的细节!还有监控干扰源的位置,以及作案者的特征描述,每一条都像是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新的思路。
“小李!”周雄立刻下令,“带人去博物馆西侧外墙,仔细检查排水管!再去查那个废弃电话亭,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另外,根据纸条上的特征,扩大排查范围,重点是高空作业人员,比如空调安装工、外墙清洗工等等!”
这一次,周雄特意让人加强了对值班室周围的监控,并且安排了便衣在附近蹲守。但结果依然令人失望,送包裹的人像是完全融入了环境,没有被任何人发现。
然而,纸条上的线索再次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侦查员们果然在博物馆西侧外墙的排水管上发现了几处非常轻微的磨损和摩擦痕迹,高度正好与三楼失窃的展柜位置相符。在那个废弃的电话亭里,技术人员检测到了微弱的电子信号残留,证实了这里确实曾发出过干扰信号。
顺着“高空作业”这条线索,警方很快锁定了一个名叫王磊的空调安装工。王磊,男,35岁,身高174c惯用右手,有多年高空作业经验。案发当晚,他声称在家休息,但邻居反映他深夜出去过一次,时间与案发时间吻合。
警方对王磊的住处进行了搜查,在他卫生间的一个隐蔽角落,找到了少量残留的、经过特殊配比的氢氟酸溶液痕迹。
面对证据,王磊起初还想狡辩,但在警方强大的心理攻势和逻辑链面前,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王磊痴迷古玩,偶然机会下参观展览时,被那件玉如意吸引。他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多次借故在博物馆附近勘察,甚至装作维修空调的样子进入过博物馆的附属楼,暗中记下了安保系统的布局和运作规律。他自学了电子知识和化学知识,购买了相关材料,制作了简易的干扰器和溶解剂。案发当晚,他利用排水管攀爬至三楼,避开红外线,用溶解剂打开展柜,盗走玉如意,再原路返回,并用干扰器短暂屏蔽了监控。他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没想到,自己留下的那些细微痕迹,被一双无形的眼睛捕捉到了。
玉如意被成功追回,王磊被依法逮捕。
案子破了,但周雄的心情却更加沉重和好奇。
这个神秘的线索提供者,到底是什么人?
他(她)似乎总能洞察到警方忽略的细节,并且能从这些细节中,精准地勾勒出罪犯的画像和作案手法。这种能力,已经超出了普通“热心市民”的范畴。
更让周雄在意的是,两次案件,都是在新闻媒体报道之后不久,线索就出现了。
第一次是晚间新闻播报了富民小区命案,第二天深夜线索就送到了警局。
第二次是玉如意失窃案在第二天下午各大媒体头条报道后第三天早上线索就来了。
这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周雄立刻让人去查这两起案件新闻报道的时间点,以及线索送达警局的时间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次都是新闻报道之后,都不会超过24个小时,线索就出现了。
“难道……这个人是通过新闻报道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小李提出了自己的猜测。
“不可能。”周雄立刻否定,“新闻报道的信息都很表面,甚至有些是经过处理的。比如富民小区的案子,新闻里根本没提死者手上有茧子。玉如意失窃案,新闻里也只是说安保严密,没提监控有干扰。他(她)知道的太多了,这些细节,只有深入案发现场或者掌握内部信息才能知道。”
“那……难道这个人能接触到案件的内部信息?”小李又问。
周雄摇摇头:“可能性不大。两起案子的保密工作都做得很好,知道细节的人不多。而且,如果是内部人员,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提供线索。”
线索提供者的身份,越来越神秘了。
周雄决定,下次再有重大案件发生,一定要密切关注新闻报道后的动向,并且扩大监控范围,争取能抓住这个神秘人的踪迹。
他隐隐有种感觉,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了。而那个真相,可能远比他想象的要离奇。
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一个月后,一个雨夜,城东的一栋高档公寓里发生了一起坠楼案。死者是一名年轻貌美的女演员,林薇薇。
林薇薇从自己居住的18楼阳台坠落,当场死亡。现场初步勘察,门窗完好,没有打斗痕迹,房间里也没有发现其他人的指纹或痕迹。死者生前有抑郁症病史,并且最近因为一部戏的角色被替换,情绪一直很低落。
警方初步判断,林薇薇很可能是因为抑郁症发作,一时想不开,选择了自杀。
消息很快通过新闻报道了出去,标题大多是“当红女星抑郁坠楼,令人惋惜”之类的字眼。
周雄赶到现场时,雨还在下,淅淅沥沥的,给这座城市蒙上了一层悲伤的气氛。他仔细查看了现场,尤其是林薇薇坠落的阳台。
阳台的护栏很高,正常人如果不是刻意翻越,很难掉下去。林薇薇的房间里,确实有抗抑郁的药物,但剂量不大,而且最近的购买记录显示她已经有一段时间没买了。
“头儿,真的是自杀吗?”小李站在一旁,看着楼下被白布盖住的尸体,有些不忍。
周雄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落在阳台角落里一个被雨水打湿的花盆上。花盆倒在地上,泥土撒了一地,但奇怪的是,花盆的边缘有一道很新的划痕,不像是自然摔倒碰出来的。
“把这个花盆带回局里,仔细检查。”周雄对技术科的同事说。
他又走进林薇薇的卧室,看到床头柜上放着一个打开的日记本。他戴上手套,拿起来翻看。日记本里记录了林薇薇近期的心情,确实有很多负面情绪,但最后一篇日记的结尾,却写着“明天会更好,一切都会过去的”,透着一丝对未来的期盼,不像是要自杀的人会写的话。
“不对劲。”周雄合上日记本,“这案子,可能不是自杀那么简单。”
然而,除了这些疑点,没有其他更有力的证据。林薇薇的社会关系虽然复杂,有过几个绯闻男友,也有一些在工作上有过竞争的对手,但都没有直接的杀人动机和证据。
案件似乎又要陷入僵局。周雄想起了那个神秘的线索提供者。这次的案子,新闻已经报道了,如果对方真的存在,并且关注着这些案件,那么,线索应该很快就会来了吧?
他安排人手加强了对警局周围的监控,并且特意让人留意了新闻播出后的几个小时。
一天过去了,没有任何动静。
两天过去了,依旧没有线索。
难道,这次真的是自己想多了?林薇薇确实是自杀?那个神秘的线索提供者,这次没有出现?周雄的心里有些不确定了。
第三天下午,雨停了。周雄再次来到林薇薇住的公寓,想再找找有没有遗漏的线索。
就在他准备离开公寓大楼时,眼角的余光瞥见街角的公交站台下,站着一个穿着病号服的女人。
女人看起来很瘦弱,脸色苍白,眼神有些呆滞地望着远方。她的头发湿漉漉的,像是刚被雨淋湿过,身上也没有披外套,就那么静静地站在那里,与周围行色匆匆的路人显得格格不入。
周雄的心里没来由地一动。他觉得那个女人的背影,或者说,那种感觉,有点熟悉。他没有立刻走过去,而是站在原地,远远地观察着她。
女人似乎站了很久,直到一辆公交车驶来,她也没有上车,只是微微抬起头,看向了林薇薇住的那栋公寓楼,眼神依旧空洞。
就在这时,周雄的手机响了。是小李打来的。
“头儿!有线索了!技术科在那个花盆的划痕里,发现了一点微量的金属残留,像是某种饰品上的!还有,我们在林薇薇的手机里恢复了一些被删除的聊天记录,她和她的经纪人最近有过激烈的争吵,好像是因为经纪人挪用了她的一笔代言费!”
周雄的精神一振:“好!立刻去查那个经纪人!”
挂了电话,周雄再次看向街角的公交站台。
那个穿病号服的女人已经不见了。
他心里那股熟悉的感觉更加强烈了。他快步走到公交站台,只看到地上有几滴未干的水渍,像是那个女人留下的唯一痕迹。
“她是谁?”周雄喃喃自语。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快步回到警局。
“小李,帮我查一下,市精神卫生中心,有没有一个叫……”周雄停顿了一下,脑海里闪过一个模糊的名字,那是他之前在排查某个无关案件时,无意中看到的一个名字,“……叫姜小筱的病人。”
“姜小筱?”小李愣了一下,“好,我马上去查。”
很快,小李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份档案。
“头儿,查到了。姜小筱,女,26岁,重度精神障碍患者,三年前被送进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她的情况比较特殊,平时沉默寡言,情绪不稳定,有暴力倾向,但只要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就会变得异常安静。”小李念着档案上的内容,“档案里还说,她几乎没有社交,很少有家人来探望。”
周雄接过档案,翻到姜小筱的照片。
当看到照片上那张脸时,周雄的瞳孔骤然收缩!
是她!
虽然照片上的姜小筱眼神呆滞,表情木然,但那张脸,分明就是他刚才在公交站台看到的那个穿病号服的女人!
怎么会是她?
一个重度精神病患者,怎么会出现在案发现场附近?
难道……她和林薇薇的案子有关?
还是说,只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