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炉里的火焰舔着松木,将何青山的影子投在胡桃木书架上,像片扭曲的蛛网。他扶正玳瑁眼镜,指尖划过《圣诞颂歌》的烫金书脊——这本狄更斯初版本是上周在拍卖会上用三个月稿费拍下的,此刻却被门铃惊得抖落细尘。
“谁会在平安夜拜访独居的古董商?”他嘀咕着拉开门,风雪瞬间灌进领口。门外站着个穿驼色大衣的男人,雪花在他油亮的发胶上凝成珍珠,左手提着的牛皮箱坠得指节发白。
“何先生?我是周甃,”男人的声音裹着寒气,“您登报收购的东西,我带来了。”
何青山侧身让他进屋,目光扫过对方袖口露出的劳力士——表盘里的碎钻在火光下跳着诡异的舞。他记得那则广告:“高价求购1947年圣诞夜相关物品,不拘贵贱”,是为了填补博物馆关于战后首个圣诞节的展品空白。
周甃将皮箱放在橡木桌上,铜锁“咔嗒”弹开时,何青山闻到股混合着樟脑和铁锈的气味。箱子里铺着暗红色丝绒,中央躺着个巴掌大的锡制圣诞钟,钟面刻着褪色的M.H.缩写,钟摆却缠着圈发黑的棉线。
“这钟有故事?”何青山捏起放大镜,注意到钟底刻着行极小的字:1947.12.24,平安里3号。
“故事值多少钱?”周甃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似乎藏着冰碴,“比如,这钟摆上的不是棉线,是头发呢?”
壁炉的木柴“噼啪”爆响,何青山的镜片反射着火光,他突然想起三天前接到的匿名电话,对方说有件“沾着圣诞血”的东西要卖。
第二次门铃响起时,何青山正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取下钟摆上的纤维。这次门外是两个女人,年长的裹着藏青色围巾,露出的眉眼像幅水墨画,年轻的则将米白色羽绒服拉链拉到顶,只露出双滴溜溜转的眼睛。
“何先生,我是李姊娣,这是我母亲,”年轻女孩抢着开口,睫毛上的雪花簌簌往下掉,“我们看到您的广告——”
“我叫李阳光。”年长女人打断她,声音像浸过雪水的玉石,“我有样东西,或许您会感兴趣。”
何青山注意到李阳光左手始终揣在口袋里,指缝间露出点暗红色。周甃不知何时坐到了沙发角落,正用牙签剔着指甲缝,目光在母女俩身上游移。
李阳光从口袋里掏出个油纸包,层层剥开后,露出块巴掌大的姜饼。饼干边缘已经发黑,但上面用糖霜画的圣诞树依然鲜艳,树顶的星星缺了角,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欢”字。
“1947年的圣诞姜饼,”她的指尖轻轻拂过饼干,“我母亲做的,那天她在平安里3号烤了整整两炉。”
何青山的呼吸顿了顿——平安里3号,和锡钟底的地址完全一致。他看向周甃,对方正对着姜饼冷笑,嘴角的弧度让人生寒。
“巧了,”周甃突然开口,将锡钟推到母女俩面前,“你们说的平安里3号,是不是也有这么个钟?”
李阳光的瞳孔骤然收缩,手指死死攥住姜饼,糖霜碎屑从指缝漏出来,像撒了把碎雪。李姊娣突然指着钟摆:“这头发……是我外婆的?”
“你外婆是谁?”周甃逼近一步,大衣上的雪水在地毯洇出深色痕迹。
“她叫贾家欢。”李阳光梅的声音突然发颤,藏青色围巾滑落,露出脖颈上道浅褐色的疤痕,“1947年圣诞夜,她死在平安里3号。”
壁炉的火焰突然暗下去,何青山发现周甃的喉结剧烈滚动了一下,而李阳光口袋里的手,正紧紧攥着什么硬物。
第四个访客到来时,窗外的雪已经没到了窗台。男人裹着件军绿色旧大衣,帽檐压得极低,进门时带进股煤烟味,手里提着的铁皮饼干盒锈迹斑斑。
“我叫贾家欢。”男人摘帽时,露出满头花白的头发,何青山惊讶地发现,他左耳后有颗和李阳光位置相同的痣。
周甃“嗤”地笑出声:“老先生,您这玩笑开得——”
“我母亲也叫贾家欢,”男人打断他,将饼干盒放在桌上,“1947年圣诞夜,她本该嫁给我父亲,却在平安里3号被人杀了。”
何青山的目光在四个人脸上转了一圈:周甃紧盯着饼干盒的眼神,李阳光突然发白的脸色,李姊娣悄悄摸向手机的动作,还有自称贾家欢的男人颤抖的指尖。
铁皮盒打开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里面没有饼干,只有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穿婚纱的女人站在圣诞树前,胸前别着的正是那只锡制圣诞钟,钟摆垂在裙褶间,像条银色的蛇。女人的笑容僵在嘴角,背景里的座钟指向十一点四十五分。
“这是我母亲的婚纱照,”贾家欢的声音带着哭腔,“她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这张照片。”
何青山突然注意到照片背面有行铅笔字,凑近看时心脏猛地一缩:“如果我死了,凶手是那个戴劳力士的。”字迹潦草,像是临死前仓促写下的。
周甃突然站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的手伸向腰间,何青山这才发现他大衣里别着的不是打火机,而是把闪着寒光的折叠刀。
“看来大家都没说实话。”周甃的声音像结了冰,“比如李先生,您身份证上的名字明明是贾建军,为什么要冒充您母亲的名字?”
贾家欢——或者说贾建军的脸色瞬间灰败,李姊娣突然尖叫起来:“你怎么知道我外公的名字?”
“因为我祖父也叫周甃,”男人打开折叠刀,刀刃映出他扭曲的脸,“1947年圣诞夜,他是平安里3号的管家,第二天就消失了。”
混乱中,何青山抓起锡钟冲向壁炉,却被李阳光死死拽住胳膊。老妇人的力气大得惊人,指甲几乎嵌进他的皮肉。
“别烧它!”她嘶吼着,藏青色围巾彻底滑落,露出的疤痕在火光下蜿蜒如蛇,“这里面有我母亲的眼睛!”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何青山趁机挣脱开,却见周甃的刀已经抵住了贾建军的喉咙,而李姊娣正举着手机录像,手指悬在报警键上方。
“1947年的圣诞钟,每敲一下就会死一个人。”李阳光梅突然笑起来,眼泪混着什么亮晶晶的东西往下掉,“我母亲是第三个,你祖父是第四个,现在轮到谁了?”
何青山这才看清她手里攥着的是半截断裂的银链,链坠是个极小的十字架,上面沾着的暗红色,分明是干涸的血迹。
贾建军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从口袋里掏出个药瓶手抖着拧开:“那天晚上……平安里3号有五个人:我母亲,周管家,还有姓梅的一家三口……”
“我外婆叫梅秀兰,”李阳光的声音突然平静下来,“她是平安里3号的厨娘,那天她做了姜饼,在其中三块里下了毒。”
壁炉的火焰再次爆燃,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惊愕。何青山的目光落在锡钟上,突然意识到钟摆的重量不对劲。他用镊子小心地拆开钟摆,里面滚出颗小小的玻璃珠,珠面上还残留着褪色的颜料——那是颗假眼球。
“M.H.是梅慧,”李阳光指着假眼球,“我母亲,当年只有七岁,她亲眼看到外婆毒杀了要私奔的贾小姐和周管家,还有发现真相的男主人。”
周甃的刀“哐当”落地,他脸色惨白地后退:“不可能……我祖父是被冤枉的……”
“圣诞钟敲了五下,”何青山突然开口,指尖划过钟底的刻字,“1947年圣诞夜十一点四十五分,每十五分钟敲一次,直到凌晨一点。五声钟响,五条人命。”
他将假眼球放回钟摆,突然发现玻璃珠里映出的,是自己扭曲的脸。
雪停的时候,警笛声从街角传来。李姊娣放下手机,看着周甃被戴上手铐时,突然说了句:“我外婆当年没下毒,她只是在姜饼里加了安眠药,想阻止他们私奔。”
贾建军捂着胸口喘息:“我母亲不是要私奔,她是发现男主人挪用了救济款,准备报警。”
李阳光从围巾里掏出张泛黄的处方单:“梅秀兰是医生,那天她是去给贾小姐送安胎药的,男主人怕事情败露,杀了所有人,再嫁祸给他们。”
何青山突然想起什么,翻出那本《圣诞颂歌》初版本,扉页上有个模糊的藏书章——正是平安里3号的男主人,也是他从未谋面的外祖父。
周甃在警车门口突然回头:“我祖父的日记里说,男主人有个私生子,后来成了古董商……”
警灯的红蓝光芒透过窗户,在锡钟上明明灭灭。何青山拿起钟摆,那颗假眼球在火光下转动,仿佛在无声地注视着他。他突然明白,1947年圣诞夜的第五个死者,是那个刚出生就被送走的婴儿——他的母亲。
李阳光将姜饼轻轻放在桌上,糖霜圣诞树在火光下融化,露出里面藏着的张字条:“原谅他们,就像圣诞原谅寒冬。”字迹娟秀,和钟底的刻痕出自同一人之手。
壁炉的火焰渐渐平息,何青山看着窗外初升的月亮,突然听到锡钟发出轻微的“叮”声。钟摆上的头发在气流中轻轻飘动,那是他母亲留在世间的最后痕迹。
贾建军慢慢打开饼干盒,里面还有张照片,是个穿军装的年轻人和抱着婴儿的女人。“这是我父亲,”他声音哽咽,“他当年是警察,为了查清真相,假装成男主人的私生子……”
李姊娣突然指着照片里的婴儿:“这孩子的耳后……”
何青山摸向自己的左耳后,那里确实有颗小小的痣。
远处传来教堂的钟声,十二点的钟声敲了十二下,每一下都像敲在所有人的心上。何青山将锡钟轻轻放回皮箱,突然明白,有些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它们只是在等待被正确的人听见。
雪地上的脚印被新的落雪覆盖,仿佛从未有人来过。只有那只锡钟,在寂静的夜里,偶尔会发出一声轻响,像是来自七十多年前的叹息。
“谁会在平安夜拜访独居的古董商?”他嘀咕着拉开门,风雪瞬间灌进领口。门外站着个穿驼色大衣的男人,雪花在他油亮的发胶上凝成珍珠,左手提着的牛皮箱坠得指节发白。
“何先生?我是周甃,”男人的声音裹着寒气,“您登报收购的东西,我带来了。”
何青山侧身让他进屋,目光扫过对方袖口露出的劳力士——表盘里的碎钻在火光下跳着诡异的舞。他记得那则广告:“高价求购1947年圣诞夜相关物品,不拘贵贱”,是为了填补博物馆关于战后首个圣诞节的展品空白。
周甃将皮箱放在橡木桌上,铜锁“咔嗒”弹开时,何青山闻到股混合着樟脑和铁锈的气味。箱子里铺着暗红色丝绒,中央躺着个巴掌大的锡制圣诞钟,钟面刻着褪色的M.H.缩写,钟摆却缠着圈发黑的棉线。
“这钟有故事?”何青山捏起放大镜,注意到钟底刻着行极小的字:1947.12.24,平安里3号。
“故事值多少钱?”周甃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似乎藏着冰碴,“比如,这钟摆上的不是棉线,是头发呢?”
壁炉的木柴“噼啪”爆响,何青山的镜片反射着火光,他突然想起三天前接到的匿名电话,对方说有件“沾着圣诞血”的东西要卖。
第二次门铃响起时,何青山正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取下钟摆上的纤维。这次门外是两个女人,年长的裹着藏青色围巾,露出的眉眼像幅水墨画,年轻的则将米白色羽绒服拉链拉到顶,只露出双滴溜溜转的眼睛。
“何先生,我是李姊娣,这是我母亲,”年轻女孩抢着开口,睫毛上的雪花簌簌往下掉,“我们看到您的广告——”
“我叫李阳光。”年长女人打断她,声音像浸过雪水的玉石,“我有样东西,或许您会感兴趣。”
何青山注意到李阳光左手始终揣在口袋里,指缝间露出点暗红色。周甃不知何时坐到了沙发角落,正用牙签剔着指甲缝,目光在母女俩身上游移。
李阳光从口袋里掏出个油纸包,层层剥开后,露出块巴掌大的姜饼。饼干边缘已经发黑,但上面用糖霜画的圣诞树依然鲜艳,树顶的星星缺了角,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欢”字。
“1947年的圣诞姜饼,”她的指尖轻轻拂过饼干,“我母亲做的,那天她在平安里3号烤了整整两炉。”
何青山的呼吸顿了顿——平安里3号,和锡钟底的地址完全一致。他看向周甃,对方正对着姜饼冷笑,嘴角的弧度让人生寒。
“巧了,”周甃突然开口,将锡钟推到母女俩面前,“你们说的平安里3号,是不是也有这么个钟?”
李阳光的瞳孔骤然收缩,手指死死攥住姜饼,糖霜碎屑从指缝漏出来,像撒了把碎雪。李姊娣突然指着钟摆:“这头发……是我外婆的?”
“你外婆是谁?”周甃逼近一步,大衣上的雪水在地毯洇出深色痕迹。
“她叫贾家欢。”李阳光梅的声音突然发颤,藏青色围巾滑落,露出脖颈上道浅褐色的疤痕,“1947年圣诞夜,她死在平安里3号。”
壁炉的火焰突然暗下去,何青山发现周甃的喉结剧烈滚动了一下,而李阳光口袋里的手,正紧紧攥着什么硬物。
第四个访客到来时,窗外的雪已经没到了窗台。男人裹着件军绿色旧大衣,帽檐压得极低,进门时带进股煤烟味,手里提着的铁皮饼干盒锈迹斑斑。
“我叫贾家欢。”男人摘帽时,露出满头花白的头发,何青山惊讶地发现,他左耳后有颗和李阳光位置相同的痣。
周甃“嗤”地笑出声:“老先生,您这玩笑开得——”
“我母亲也叫贾家欢,”男人打断他,将饼干盒放在桌上,“1947年圣诞夜,她本该嫁给我父亲,却在平安里3号被人杀了。”
何青山的目光在四个人脸上转了一圈:周甃紧盯着饼干盒的眼神,李阳光突然发白的脸色,李姊娣悄悄摸向手机的动作,还有自称贾家欢的男人颤抖的指尖。
铁皮盒打开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里面没有饼干,只有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穿婚纱的女人站在圣诞树前,胸前别着的正是那只锡制圣诞钟,钟摆垂在裙褶间,像条银色的蛇。女人的笑容僵在嘴角,背景里的座钟指向十一点四十五分。
“这是我母亲的婚纱照,”贾家欢的声音带着哭腔,“她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这张照片。”
何青山突然注意到照片背面有行铅笔字,凑近看时心脏猛地一缩:“如果我死了,凶手是那个戴劳力士的。”字迹潦草,像是临死前仓促写下的。
周甃突然站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的手伸向腰间,何青山这才发现他大衣里别着的不是打火机,而是把闪着寒光的折叠刀。
“看来大家都没说实话。”周甃的声音像结了冰,“比如李先生,您身份证上的名字明明是贾建军,为什么要冒充您母亲的名字?”
贾家欢——或者说贾建军的脸色瞬间灰败,李姊娣突然尖叫起来:“你怎么知道我外公的名字?”
“因为我祖父也叫周甃,”男人打开折叠刀,刀刃映出他扭曲的脸,“1947年圣诞夜,他是平安里3号的管家,第二天就消失了。”
混乱中,何青山抓起锡钟冲向壁炉,却被李阳光死死拽住胳膊。老妇人的力气大得惊人,指甲几乎嵌进他的皮肉。
“别烧它!”她嘶吼着,藏青色围巾彻底滑落,露出的疤痕在火光下蜿蜒如蛇,“这里面有我母亲的眼睛!”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何青山趁机挣脱开,却见周甃的刀已经抵住了贾建军的喉咙,而李姊娣正举着手机录像,手指悬在报警键上方。
“1947年的圣诞钟,每敲一下就会死一个人。”李阳光梅突然笑起来,眼泪混着什么亮晶晶的东西往下掉,“我母亲是第三个,你祖父是第四个,现在轮到谁了?”
何青山这才看清她手里攥着的是半截断裂的银链,链坠是个极小的十字架,上面沾着的暗红色,分明是干涸的血迹。
贾建军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从口袋里掏出个药瓶手抖着拧开:“那天晚上……平安里3号有五个人:我母亲,周管家,还有姓梅的一家三口……”
“我外婆叫梅秀兰,”李阳光的声音突然平静下来,“她是平安里3号的厨娘,那天她做了姜饼,在其中三块里下了毒。”
壁炉的火焰再次爆燃,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惊愕。何青山的目光落在锡钟上,突然意识到钟摆的重量不对劲。他用镊子小心地拆开钟摆,里面滚出颗小小的玻璃珠,珠面上还残留着褪色的颜料——那是颗假眼球。
“M.H.是梅慧,”李阳光指着假眼球,“我母亲,当年只有七岁,她亲眼看到外婆毒杀了要私奔的贾小姐和周管家,还有发现真相的男主人。”
周甃的刀“哐当”落地,他脸色惨白地后退:“不可能……我祖父是被冤枉的……”
“圣诞钟敲了五下,”何青山突然开口,指尖划过钟底的刻字,“1947年圣诞夜十一点四十五分,每十五分钟敲一次,直到凌晨一点。五声钟响,五条人命。”
他将假眼球放回钟摆,突然发现玻璃珠里映出的,是自己扭曲的脸。
雪停的时候,警笛声从街角传来。李姊娣放下手机,看着周甃被戴上手铐时,突然说了句:“我外婆当年没下毒,她只是在姜饼里加了安眠药,想阻止他们私奔。”
贾建军捂着胸口喘息:“我母亲不是要私奔,她是发现男主人挪用了救济款,准备报警。”
李阳光从围巾里掏出张泛黄的处方单:“梅秀兰是医生,那天她是去给贾小姐送安胎药的,男主人怕事情败露,杀了所有人,再嫁祸给他们。”
何青山突然想起什么,翻出那本《圣诞颂歌》初版本,扉页上有个模糊的藏书章——正是平安里3号的男主人,也是他从未谋面的外祖父。
周甃在警车门口突然回头:“我祖父的日记里说,男主人有个私生子,后来成了古董商……”
警灯的红蓝光芒透过窗户,在锡钟上明明灭灭。何青山拿起钟摆,那颗假眼球在火光下转动,仿佛在无声地注视着他。他突然明白,1947年圣诞夜的第五个死者,是那个刚出生就被送走的婴儿——他的母亲。
李阳光将姜饼轻轻放在桌上,糖霜圣诞树在火光下融化,露出里面藏着的张字条:“原谅他们,就像圣诞原谅寒冬。”字迹娟秀,和钟底的刻痕出自同一人之手。
壁炉的火焰渐渐平息,何青山看着窗外初升的月亮,突然听到锡钟发出轻微的“叮”声。钟摆上的头发在气流中轻轻飘动,那是他母亲留在世间的最后痕迹。
贾建军慢慢打开饼干盒,里面还有张照片,是个穿军装的年轻人和抱着婴儿的女人。“这是我父亲,”他声音哽咽,“他当年是警察,为了查清真相,假装成男主人的私生子……”
李姊娣突然指着照片里的婴儿:“这孩子的耳后……”
何青山摸向自己的左耳后,那里确实有颗小小的痣。
远处传来教堂的钟声,十二点的钟声敲了十二下,每一下都像敲在所有人的心上。何青山将锡钟轻轻放回皮箱,突然明白,有些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它们只是在等待被正确的人听见。
雪地上的脚印被新的落雪覆盖,仿佛从未有人来过。只有那只锡钟,在寂静的夜里,偶尔会发出一声轻响,像是来自七十多年前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