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超跑无人机同框拍!-《课余手搓战机,你管这叫高中生?》

  评论区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涌入了数万条评论。

  “我靠!我看到了什么?源能S1和……那是我们的新一代舰载无人机‘御驾’?!”

  “实拍?这绝对是实拍!那种引擎的轰鸣和气浪的扭曲,cG做不出这种质感!”

  “源能工业牛逼!

  拿国之重器当广告背景板,这是碳纤维卖出了黄金价,不,这是卖出了钻石价啊!”

  “楼上的,格局小了!什么叫背景板?这叫梦幻联动!你没看标题吗?

  ‘一‘心’相承’!这说明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核心技术!”

  “嘶……我好像明白了,难道是康总之前搞出来的那个特种合金?汽车和飞机都用上了?”

  “疯了!简直是疯了!把军用顶尖材料用在民用超跑上?源能工业这是不计成本啊!”

  当然,也有质疑和担忧的声音。

  “这么搞,真的没问题吗?‘御驾’可是我们最顶尖的无人机,就这么曝光了,不怕泄密?”

  “是啊,虽然看起来很燃,但总觉得有点不妥。军事装备,还是应该保持神秘感。”

  很快,就有军事博主和所谓的“知情人士”下场进行科普。

  “大家稍安勿躁,这并非泄密,而是一次官方授意的、精心策划的联合宣传。你们没发现吗?发布视频的,有好几个都是军方的官方媒体号。这叫‘军民融合’。

  是国家战略,也是一种自信的体现!”

  “没错,敢拿出来,就不怕你看。

  视频里‘御驾’展现的机动性虽然惊人,但肯定有所保留。

  而且,这恰恰说明了‘御驾’已经进入了即将服役的阶段,这是一次官宣!”

  “至于为什么源能工业有这么大的面子?

  那就要问问康总了。‘御驾’能有如此性能,特种I型合金功不可没。

  可以说,没有康总,就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御驾’。

  人家用自己亲儿子的技术,给自己的另一个产品打个广告,合情合理!”

  这条评论,瞬间获得了无数点赞,被顶上了热评第一。

  网友们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这哪里是单纯的拍广告,这分明是一场秀肌肉、秀技术、秀合作的“三秀”盛宴!

  一时间,关于“源能S1到底用了多少军工技术”。

  “康临到底还有多少黑科技没拿出来”的讨论,甚嚣尘上。

  源能S1超跑,还未正式发售,就已经被赋予了神话般的光环。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康临,对此却一无所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彻底成了一个空中飞人。

  在107所,他带领团队,通过上百次计算机模拟和风洞测试。

  优化了“御驾”机翼边缘的合金应力结构,使其在超音速飞行时的稳定性提升了百分之三。

  这小小的百分之三,足以让一群白发苍苍的院士们欣喜若狂。

  解决了107所的问题。

  他又马不停蹄地被“押送”到了位于西部戈壁的另一个航天发动机研究所。

  在这里,他帮助解决了特种I型合金在涡轮叶片上的耐高温涂层附着问题。

  紧接着,是船舶研究所,研究合金在下一代潜艇耐压壳体上的应用……

  薛伟建始终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看护”职责。

  从安排行程到预订餐食,事无巨细,让康临除了思考技术问题外,无需操心任何杂事。

  就在康临辗转于各大顶级研究所。

  为国家的尖端科技添砖加瓦,几乎快要忘记自己还是个“资本家”的时候。

  源能汽车的官网,在万众瞩目之下,终于更新了一条信息。

  源能S1旗舰超跑,全球同步开启预售,最终零售价正式公布。

  1099万。

  当1099万这个数字,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源能汽车的官网上炸开时。

  所有人都以为会掀起滔天巨浪。

  然而,预想中的质疑和谩骂并未出现。

  评论区的画风,诡异得让人始料未及。

  “卧槽?我眼花了吗?一千零九十九万?”

  “就这?我还以为至少要两千万起步!源能工业这是在做慈善吗?”

  “楼上的兄弟,格局小了!什么叫慈善?这叫格局!

  用‘御驾’同款合金,性能吊打一众牛马伦。

  只卖这个价,康总简直是把‘厚道’两个字刻在了脑门上!”

  “我刚去查了,法拉利SF90国内落地差不多也要这个价。

  布加迪chiron更是要几千万。源能S1的性能数据可是对标布加迪的。

  这价格……我竟然觉得有点便宜?”

  “便宜?自信点,把‘有点’去掉!这简直是白菜价!”

  “之前付了定金的老哥们,现在怕是做梦都要笑醒了。

  本来以为要大出血,结果发现是抄底了。”

  网络上的风向,与源能工业内部最悲观的预估,完全背道而驰。

  没有愤怒的声讨,没有大规模的退订潮。

  甚至,在价格公布后的二十四小时内。

  二十位预定了首批车型的车主,没有一个人选择退还定金。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赚翻了。

  这魔幻的一幕,源于网友们自发进行的一场“品牌价值回顾”。

  有人翻出了源能S1项目启动之初。

  官方发起的第一次网络投票,询问大家对这台“国产新能源超跑”的心理价位。

  那时的评论区,充满了调侃与不屑。

  “国产?新能源?超跑?这三个词凑一块儿就挺搞笑的。一百万不能再多了,交个朋友。”

  “支持国产,五十万,我立马下单!”

  结果,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网友,将票投给了“100万以下”的选项。

  第二次投票,是在源能S1的赛道测试视频公布之后。

  那惊人的圈速和恐怖的加速能力,让风评开始逆转。

  这一次,“500万-800万”成了主流选项。

  而第三次投票,则是在“御驾”无人机与S1超跑的联动视频发布之后。

  当那充满科幻感的特种合金。

  那军工品质的背书、那“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光环加持在S1身上时。

  所有人的心理预期都被无限拔高。

  第三次投票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网友认为,源能S1的定价应该在“1500万以上”。

  有了这三次投票的情绪铺垫,此刻公布的1099万。

  在众人眼中,非但不是天价,反而成了一种“反向割韭菜”的良心之举。

  品牌价值,在一次次的技术震撼中,被无形地推向了顶峰。

  就在网络舆论彻底沸腾,将源能S1捧上神坛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