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蜗速行军,论战-《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

  “是是是!”

  “下官愚钝……”

  礼部尚书岑子恒连忙点头哈腰道。

  第二日。

  镇北军那边就派了一辆马车过来接驳方子期。

  说是大军要出发了。

  显得很匆忙。

  方子期带上精简过的行李就出发了。

  镇北军其实现在有十多万。

  但平叛畲族,倒也用不上那么多,带上三万足够了。

  而且一眼扫过去,大多都是骑兵。

  方子期在士兵的带领下,来到中间区域,受到最好的保护。

  “子期!”

  突然,一道熟悉的叫声传来。

  方子期抬头一看,看到了霍明舟。

  除了霍明舟外,还有萧逐野……

  还有七八个方子期不太熟识的人。

  这些人貌似都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方子期之前都见过。

  方子期的表情此刻显得异常精彩……

  玩呢?

  这是去平叛啊。

  一大帮翰林院的庶吉士跟着做什么?

  方子期这个修撰跟着,是去记录战况和军情的,等班师回朝后,好向小皇帝汇报,相当于是小皇帝的眼睛。

  因为翰林院修撰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史官。

  随军全程记录一下战役经过、朝廷决策、将领言行、战功奖惩之类的,然后编撰成第一手史料,这很正常。

  甚至于关键时刻,方子期还可以负责撰写征讨檄文、捷报奏疏、安抚令等等……

  但是庶吉士算是什么东西?

  翰林院的顶级牛马……

  连个正经官身都没有,这就是一群实习生啊。

  翰林院的实习生上战场?

  “明舟兄。”

  “你这是…要上战场打仗?”

  方子期扫了一眼霍明舟身上的甲胄,若有所思。

  “哈哈!”

  “掌院大人说,让我们几个庶吉士负责辅佐子期你整理奏报、誊抄文书……”

  霍明舟挤眉弄眼道。

  方子期笑了。

  玩呢?

  就这点记录的事情,用得着这么多庶吉士一起出马?

  方子期叹了口气。

  显然。

  这群人都将平叛畲族当成刷军功、刷资历的好机会了。

  此行到来的十个庶吉士,应当都是晋王和首辅高廷鹤一派的人。

  萧逐野是晋王世孙。

  霍明舟是霍云庭的儿子、高廷鹤的外孙……

  都是关系户啊。

  将来等到他们晋升的时候,就可以在履历上写上曾参与过平叛畲族!于江山社稷有大功!

  到时候晋升起来,不就理所当然了吗?

  大梁啊大梁,到处都是关系户。

  “这么说起来。”

  “明舟兄归我管了?”

  方子期半开玩笑道。

  “当然当然!”

  “咱们都是跟在修撰大人手底下干活的。”

  “修撰大人有什么命令,尽管至极言!”

  “子期啊!”

  “你不知道,我做梦都想上战场!”

  “我自幼就学习武艺,这一次我定要在战场上亲手杀几个叛军!”

  霍明舟精神抖擞,此刻战心盎然。

  方子期点点头,少年人,建功立业、急于表现自己的心,就是这么迫切。

  然后……

  方子期就随军出发了。

  至于那十个庶吉士,除了霍明舟外,其他人方子期也不熟。

  那个萧逐野更不用说了,每次都是鼻孔朝天,看向方子期的目光中甚至还有很大的敌意,方子期都怕这小子一个冲动背后给自己来一刀,那他可就倒大霉了。

  正常来说,作为翰林院的文官,都是有资格乘坐马车的。

  哪怕庶吉士只是翰林院的顶级牛马,也是有资格坐马车的。

  但是霍明舟和萧逐野两个铁头娃,放着马车不坐,非要骑马……

  方子期悠哉悠哉坐在车内,随手拿出一本书来读。

  行李带得不多,但是书籍肯定是必备的。

  不然这一路上实在是太无趣了。

  而且方子期发现,这行军速度实在是有些太慢了。

  从应天府到延平府,管道大概1200~1500里,这里的‘里’是古里,一‘古里’大概相当于0.576公里。

  也就是说,全程差不多690公里到860公里。

  若是步兵为主的军队,正常行军,一天走了五六十里倒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骑兵为主的部队全面急行军的情况下,一天行军一百里其实是不在话下的。

  当然,若是进入了福省,因山路崎岖,行路速度可能会下降一些,但是现如今走的是正常的道路啊。

  按照这个速度,别说是一日百里,就算是一日五十里也没有啊。

  白瞎了这么多骑兵了。

  一天停歇好几次,每次都要埋锅做饭,悠哉悠哉的……

  就这行军速度,一天能走个三十里都不错了。

  “一千多里路……哪找一天三十里的速度算……”

  “岂不是上走上一个多月?”

  方子期砸吧砸吧嘴巴,这一趟公差,太磨叽了啊。

  第一天,霍明舟全程骑马。

  第二日,霍明舟就直接钻到方子期的马车里面看兵书了。

  “没意思。”

  “太慢了。”

  “在马上晃悠着我都快要睡着了。”

  “哎!”

  “骑了一天马,屁股也疼。”

  “这行军打仗果然不容易。”

  “我爹这么多年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霍明舟嘟囔道。

  “明舟兄。”

  “这大军行进的速度为何这么慢啊?”

  方子期装作无意地询问道。

  “谁知道呢!”

  “我问我爹,他只知道让我滚。”

  “没意思。”

  “还是子期你机灵,待在马车里看书……”

  “子期,这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何解?”

  霍明舟跑过来殷勤地询问兵书上的内容。

  没办法,他现在虽然是庶吉士,但他是草包庶吉士,真实水准同柳允昭差不太多。

  所以很多时候看兵书的时候就会有诸多疑问。

  “其实简单释义就是战争从来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态势。”

  “这就像是流水没有固定形态一样。”

  “因此我们在对战的时候,要根据敌人的变化去调整策略,如此才能取胜,这才是拥兵的至高境界。”

  “用兵之时,要随机应变,切忌墨守成规。”

  “‘应变’乃取胜关键。”

  方子期解释道。

  “应变吗?”

  “过于随机应变,不就是投机主义吗?无固定之根基,应变岂非‘无根之木’?”

  “子期,我觉得随机应变的前提是懂得知己知彼……”

  “若是我们连敌人的状态都不知,随意应变,岂非盲目跟从?”

  “到时候反倒是会被敌人抓住把柄,造成打击……”

  霍明舟摸了摸下颚的位置,脸上露出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