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了。
潘金莲用手肘轻轻碰了碰身旁同样脸色不豫的李娇儿,凑到吴月娘耳边,压低声音挑唆:
“大姐姐,你听听!这小老婆今日出来见客,原就不合规矩!如今唱的这又是什么?‘如鸾似凤’、‘世世夫妻’?她倒和汉子成了一对儿鱼水团圆,永世夫妻了!却把大姐姐你这明媒正娶的正头娘子,放到哪里去了?这眼里还有没有个尊卑上下!”
李娇儿也怯怯地附和道:
“五姐说的是……这……这唱得也太不顾忌了。”
吴月娘本性宽厚,但身为正室,最看重的便是身份和体统。
先前西门庆连续宿在孟玉楼处,她虽不言,心中未必没有一丝不快。
此刻被潘金莲和李娇儿这般一挑拨,再听那“世世夫妻”的唱词,看着外面孟玉楼含羞带笑、西门庆意气风发的样子,仿佛自己这个正妻倒成了局外人。
她纵然脾气再好,此刻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那端庄的笑容渐渐淡去,眉头微蹙,手中捏着的帕子也不自觉地收紧。
她虽未立刻发作,但心中已对孟玉楼起了芥蒂,只觉得她近日是有些得意忘形,失了分寸。
前厅里依旧觥筹交错,笑语喧哗。
那“永团圆,世世夫妻”的唱词似乎还在梁间萦绕。
吴月娘只觉得胸口堵得慌,眼前的珍馐美馔也变得索然无味。她再也坐不住了,强撑着笑脸对身旁的潘金莲、李娇儿说了句“身子有些乏了”,便扶着丫鬟玉箫的手,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喧闹的大厅,径直回了自己上房。
回到房中,挥退了其他小丫鬟,只留玉箫在身边,吴月娘脸上那强装的镇定终于维持不住,她颓然坐在炕沿上,眼圈微微发红,只觉得满腹委屈无处诉说。
不多时,小厮平安和来福捧着两个沉甸甸的托盘进来,上面堆满了今日各位亲眷、帮闲送来的拜礼和封好的礼钱。
两人恭恭敬敬地说道:“大娘,这是今日收的礼单和银钱,爹吩咐了,都送到大娘房里来收着。”
若在往常,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正房娘子执掌中馈,银钱收支自然归她料理。
可今日吴月娘正在气头上,闻言只觉得这话无比刺耳,仿佛是在提醒她只是个管账的摆设。
她不由得冷笑一声,语气尖刻地怼道:
“送来给我做什么?我如今还是个能主事的人么?没得耽误了事情!你们倒不如直接送到前头三房里去,横竖如今她才是那‘如鸾似凤’、‘世世夫妻’的正主儿!放在我这里,没的惹人嫌!”
平安和来福被噎得一愣,面面相觑,不敢接话。
只得讪讪地回道:“大娘说哪里话,爹特意吩咐送到上房来的,小的们不敢擅自做主。”
吴月娘听了,心中气苦更甚,连官人这般按例行事,在她听来也成了敷衍。
她烦躁地挥挥手:“罢了罢了!搁那儿吧!”
又对玉箫道,“随便找个地方收了,别在这儿碍眼!”
玉箫不敢多言,默默地将托盘接过,那银钱和礼单被她有些重地放在了靠墙的方桌上,发出“哐当”一声轻响,更添了几分屋内的压抑气氛。
恰在这时。
吴大舅在外间喝得满面红光,心满意足,想着来与妹妹说几句话。
他走进房来,见吴月娘脸色不悦,玉箫也垂手站在一旁不敢出声,便猜到了几分。
他笑呵呵地问道:“妹妹怎么先回来了?可是多吃了两杯酒,身上不受用?”
吴月娘见是自己兄长,那强忍的委屈再也抑制不住,眼泪“唰”地就落了下来,带着哭腔道:
“哥哥还来问我!你方才也在席上,难道没听见?没看见?那起子没眼色的唱的,唱的都是什么词儿?‘世世夫妻’!她孟三儿今日倒是风光无限,和官人成了‘世世夫妻’,却把我这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抬进来的置于何地?官人也是,由着她们这般作践我!”
吴大舅闻言,叹了口气。
他在席间自然也听到了那唱词,只是当时不便开口。
他劝解道:“妹妹,你且宽心。那些唱曲儿的,不过是逢场作戏,捡些吉利话奉承主子,哪里当得真?妹夫让她出来见客,也不过是显摆一下,终究你才是正头娘子,一家之主母,谁能越得过你去?为这点小事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小事?”
吴月娘抬起泪眼,“哥哥,这哪里是小事?这是要蹬鼻子上脸啊!她孟玉楼才得宠几日,就敢这般张扬,连唱曲儿的都懂得看人下菜碟了!长此以往,这家里还有我的立足之地吗?”
吴大舅又劝:“妹夫心里是有分寸的。这家中大小事务,银钱往来,不还是交到你手里?这便是敬重你。那些虚热闹,且由她们去便是。”
然而吴月娘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这些?
她只觉得兄长也不理解自己的苦楚,愤愤地扭过头去,用帕子拭泪:“哥哥不必劝了!我只怕这日后,连这管账的虚名也要被人夺了去!你且看着吧!”
吴大舅见劝不动,也知道妹妹这口气一时难平,又说了几句“保重身子”、“从长计议”的话。
月娘只是不答。
吴大舅也只得摇摇头,无奈地告辞出去了。
屋内,吴月娘独自坐着生闷气,看着桌上那堆象征着权力却此刻无比刺眼的拜钱拜礼,心中对孟玉楼越发埋怨。
前厅的宴席终于散了,喧嚣渐止。
孟玉楼回到自己房中,卸下钗环,心里却并不安稳。
她是个明白人,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
今日席上,西门庆让她出去见客,那四个唱的又刻意唱了那套“世世夫妻”的曲子,虽非她本意,但落在旁人眼里,尤其是大娘吴月娘眼中,难免有张扬过甚、不知尊卑之嫌。
她以前就是大布商杨宗锡的妻子,考虑问题自然周到得多。思前想后,她觉得不能就此装糊涂,总该去表明一下态度,缓和关系。
她打开箱子精心挑选了一件自己压箱底的好东西——一支真金打造做工极其精巧的九凤甸儿,用锦盒装了,带着贴身丫鬟,趁着夜色往吴月娘上房而来。
潘金莲用手肘轻轻碰了碰身旁同样脸色不豫的李娇儿,凑到吴月娘耳边,压低声音挑唆:
“大姐姐,你听听!这小老婆今日出来见客,原就不合规矩!如今唱的这又是什么?‘如鸾似凤’、‘世世夫妻’?她倒和汉子成了一对儿鱼水团圆,永世夫妻了!却把大姐姐你这明媒正娶的正头娘子,放到哪里去了?这眼里还有没有个尊卑上下!”
李娇儿也怯怯地附和道:
“五姐说的是……这……这唱得也太不顾忌了。”
吴月娘本性宽厚,但身为正室,最看重的便是身份和体统。
先前西门庆连续宿在孟玉楼处,她虽不言,心中未必没有一丝不快。
此刻被潘金莲和李娇儿这般一挑拨,再听那“世世夫妻”的唱词,看着外面孟玉楼含羞带笑、西门庆意气风发的样子,仿佛自己这个正妻倒成了局外人。
她纵然脾气再好,此刻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那端庄的笑容渐渐淡去,眉头微蹙,手中捏着的帕子也不自觉地收紧。
她虽未立刻发作,但心中已对孟玉楼起了芥蒂,只觉得她近日是有些得意忘形,失了分寸。
前厅里依旧觥筹交错,笑语喧哗。
那“永团圆,世世夫妻”的唱词似乎还在梁间萦绕。
吴月娘只觉得胸口堵得慌,眼前的珍馐美馔也变得索然无味。她再也坐不住了,强撑着笑脸对身旁的潘金莲、李娇儿说了句“身子有些乏了”,便扶着丫鬟玉箫的手,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喧闹的大厅,径直回了自己上房。
回到房中,挥退了其他小丫鬟,只留玉箫在身边,吴月娘脸上那强装的镇定终于维持不住,她颓然坐在炕沿上,眼圈微微发红,只觉得满腹委屈无处诉说。
不多时,小厮平安和来福捧着两个沉甸甸的托盘进来,上面堆满了今日各位亲眷、帮闲送来的拜礼和封好的礼钱。
两人恭恭敬敬地说道:“大娘,这是今日收的礼单和银钱,爹吩咐了,都送到大娘房里来收着。”
若在往常,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正房娘子执掌中馈,银钱收支自然归她料理。
可今日吴月娘正在气头上,闻言只觉得这话无比刺耳,仿佛是在提醒她只是个管账的摆设。
她不由得冷笑一声,语气尖刻地怼道:
“送来给我做什么?我如今还是个能主事的人么?没得耽误了事情!你们倒不如直接送到前头三房里去,横竖如今她才是那‘如鸾似凤’、‘世世夫妻’的正主儿!放在我这里,没的惹人嫌!”
平安和来福被噎得一愣,面面相觑,不敢接话。
只得讪讪地回道:“大娘说哪里话,爹特意吩咐送到上房来的,小的们不敢擅自做主。”
吴月娘听了,心中气苦更甚,连官人这般按例行事,在她听来也成了敷衍。
她烦躁地挥挥手:“罢了罢了!搁那儿吧!”
又对玉箫道,“随便找个地方收了,别在这儿碍眼!”
玉箫不敢多言,默默地将托盘接过,那银钱和礼单被她有些重地放在了靠墙的方桌上,发出“哐当”一声轻响,更添了几分屋内的压抑气氛。
恰在这时。
吴大舅在外间喝得满面红光,心满意足,想着来与妹妹说几句话。
他走进房来,见吴月娘脸色不悦,玉箫也垂手站在一旁不敢出声,便猜到了几分。
他笑呵呵地问道:“妹妹怎么先回来了?可是多吃了两杯酒,身上不受用?”
吴月娘见是自己兄长,那强忍的委屈再也抑制不住,眼泪“唰”地就落了下来,带着哭腔道:
“哥哥还来问我!你方才也在席上,难道没听见?没看见?那起子没眼色的唱的,唱的都是什么词儿?‘世世夫妻’!她孟三儿今日倒是风光无限,和官人成了‘世世夫妻’,却把我这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抬进来的置于何地?官人也是,由着她们这般作践我!”
吴大舅闻言,叹了口气。
他在席间自然也听到了那唱词,只是当时不便开口。
他劝解道:“妹妹,你且宽心。那些唱曲儿的,不过是逢场作戏,捡些吉利话奉承主子,哪里当得真?妹夫让她出来见客,也不过是显摆一下,终究你才是正头娘子,一家之主母,谁能越得过你去?为这点小事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小事?”
吴月娘抬起泪眼,“哥哥,这哪里是小事?这是要蹬鼻子上脸啊!她孟玉楼才得宠几日,就敢这般张扬,连唱曲儿的都懂得看人下菜碟了!长此以往,这家里还有我的立足之地吗?”
吴大舅又劝:“妹夫心里是有分寸的。这家中大小事务,银钱往来,不还是交到你手里?这便是敬重你。那些虚热闹,且由她们去便是。”
然而吴月娘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这些?
她只觉得兄长也不理解自己的苦楚,愤愤地扭过头去,用帕子拭泪:“哥哥不必劝了!我只怕这日后,连这管账的虚名也要被人夺了去!你且看着吧!”
吴大舅见劝不动,也知道妹妹这口气一时难平,又说了几句“保重身子”、“从长计议”的话。
月娘只是不答。
吴大舅也只得摇摇头,无奈地告辞出去了。
屋内,吴月娘独自坐着生闷气,看着桌上那堆象征着权力却此刻无比刺眼的拜钱拜礼,心中对孟玉楼越发埋怨。
前厅的宴席终于散了,喧嚣渐止。
孟玉楼回到自己房中,卸下钗环,心里却并不安稳。
她是个明白人,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
今日席上,西门庆让她出去见客,那四个唱的又刻意唱了那套“世世夫妻”的曲子,虽非她本意,但落在旁人眼里,尤其是大娘吴月娘眼中,难免有张扬过甚、不知尊卑之嫌。
她以前就是大布商杨宗锡的妻子,考虑问题自然周到得多。思前想后,她觉得不能就此装糊涂,总该去表明一下态度,缓和关系。
她打开箱子精心挑选了一件自己压箱底的好东西——一支真金打造做工极其精巧的九凤甸儿,用锦盒装了,带着贴身丫鬟,趁着夜色往吴月娘上房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