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抽取中……】
【恭喜宿主获得:夜店风服装×3,太阳能移动电源×1,家常菜烹饪大全×1】
吕茅这次真懵逼了!
除了那个太阳能移动电源,其他好像都没有什么用啊……
夜店服装?
难道你要我在这大宋朝开夜店?
还有家常菜谱?我也不会做饭啊!或许可以卖给狮子楼?
哎!
系统的作妖只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啊!
吕茅只得失望地睡去。
翌日,天还没亮。
“武大哥,武大哥……”
门外传来了郓哥儿的声音。
吕茅打开房门,郓哥儿立刻钻了进来。
“武大哥,两天没有送铜锣烧,街坊们都馋疯了,今日继续送吗?”
说着就往院子里看,却没看见熟悉的炊饼担子。
“今日不送了,往后都不送了,不过你把话传出去,明日最后一次大放送,地点在城南门外的‘大郎糕饼行’。”
旭日初升时,武大郎已经穿着一身利落的短褐,站在驿站大院门口。
他背脊挺直,目光沉静,等待着昨日许下承诺的结果。
不多时,便见三三两两的妇人,在自家丈夫的陪伴下,有些拘谨、又带着几分期盼地朝着驿站走来。
她们大多穿着洗得发白的干净布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劳作者特有的质朴,以及对于这份新活计的紧张和好奇。
来的有年轻的媳妇,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妇人,约有十多人。
工匠们果然没有食言,都将家里最勤快利落的带来了。
“武大官人早……”
工匠们纷纷向前行礼,吕茅一一点头回应。
见人来得差不多了,武大郎轻咳一声,目光扫过众人。
妇人们立刻安静下来,有些紧张地看着这位传说中的“武大官人”。
“各位大嫂、妹子……”
武大郎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感谢大家信得过我武大,愿意来我这工坊做活。我武大做事,讲究规矩分明,丑话说在前头,好处也绝不会少了大家。”
他顿了顿,伸手指向身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工坊:
“咱们做的是入口的吃食,第一要紧的,就是干净!以后每日上工,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净面,头发必须包进帽子里,工服必须保持整洁。谁若做不到,现在就可以回去,我武大绝不强留。”
妇人们闻言,纷纷点头,觉得在理。
吃食生意,干净确是头等大事。
“第二!”
武大郎继续道:
“便是勤快和仔细。工钱我给得比别处高,活计自然也要对得起这份工钱。不许偷奸耍滑,不许浪费材料,做出来的每一个铜锣烧,都得是同一个标准,不能砸了‘武记’的招牌。”
“第三,便是守时。每日辰时中(早上8点)上工,午时休息半个时辰,酉时中(下午6点)放工。不得迟到早退。做得好,月底另有赏钱。做得不好,或违反了规矩,那就对不住,我只能请你另谋高就。”
他的话语简洁直接,条理清晰,恩威并施。
妇人们听得认真,心里都有了计较:
这东家是个有章法的,不是糊涂人,只要老老实实干活,肯定不会吃亏。
“规矩就这几条,大家可能做到?”
武大郎最后问道。
“能!”
“武大官人放心!”
“我们晓得了!”
妇人们纷纷应声,神色也放松了些,觉得这规矩虽严,却也公平。
“好!”
武大郎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咱们就开工。现在,我先给大家分派活计,演示一遍。”
他将八个人分成了三组。
第一组两人,负责和面。
武大郎亲自演示:
“这是东平府来的精白面,金贵得很。水量、水温、发酵母粉的用量,都有定数,一丝不能错。揉面的手法、力度、时间,都要严格按照我的要求来。”
他手把手教她们如何判断面团是否揉到位,强调这是口感的根基。
第二组三人,负责调馅和预处理。
一人专门筛洗红豆、熬煮豆沙,严格控制火候和糖量。另一人负责处理其他辅助配料。还有一人负责将冷却的豆沙馅搓成大小均匀的球状备用。
武大郎同样细致地讲解了每一步的关键。
第三组两人,负责烤制和包装。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由武大郎亲自掌控那个新砌的烤炉火候,演示如何刷油、何时翻面、如何判断成熟度,才能做出外皮金黄酥软、内馅甜而不腻的完美铜锣烧。
另外一人则负责将放凉的铜锣烧用油纸包好,装入食盒。
武大郎还要随时检查各环节质量,并负责最核心的发酵母粉添加和最终口味把控。
分工明确,流程清晰。
妇人们都是做惯了家务活的,上手很快,在武大郎的指导下,很快就像模像样地动起手来。
工坊里顿时充满了忙碌而有序的气氛。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出现在了驿站门口。
竟是李瓶儿。
她乘着一顶小轿,说是路过南门,想起官人在这里投了资,顺道来看看。
吕茅当然知道其实是她对武大郎这桩生意终究有些不放心,想来亲眼瞧瞧。
她一下轿,就被眼前景象惊了一下。
只见原本破败的驿站井然有序,院内干净整洁,七八个妇人各司其职,忙碌却不见慌乱。
而武大郎穿梭其间,不时出声指点,语气平和却自带威严,那些妇人无不听从。
更让她惊讶的是那流水线般的分工。
和面、调馅、烤制、包装,环环相扣,井井有条,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这种组织方式,她从未在别的作坊见过,只觉得新颖又高效。
武大郎见李瓶儿来了,略感意外,但还是客气地迎上来:
“花娘子怎么得空来了?”
李瓶儿掩下眼中讶色,笑道:
“随便走走,没想到武大哥这里弄得如此……气象一新。”
她目光扫过那些低头认真做活的妇人,赞道:
“武大哥真是好手段,将这些妇人调度得如此服帖,这工坊规矩也好。”
她心中暗自称奇:这武大郎,果然不是普通的卖炊饼的。这份管理才能和这新奇的生产法子,倒像个经验老道的成熟大掌柜。看来官人那一百两银子,或许……还真不是打水漂?
吕茅抬头去看,却见李瓶儿头顶模糊的数字变成了“ 30”。
武大郎大喜,谦虚了几句,请李瓶儿入内观看。
李瓶儿看了一会儿,见第一批铜锣烧出炉,香气扑鼻,色泽诱人,忍不住尝了一个,顿时眼前一亮,这口味确实远超寻常点心。
李瓶儿逗留片刻,便告辞离去。
武大赶紧包了两份新鲜出炉的铜锣烧让李瓶儿随行的小厮拿着。
一切准备就绪,就差一位大人物来揭牌了!
(感谢截教天尊的波波奶茶!感谢
【恭喜宿主获得:夜店风服装×3,太阳能移动电源×1,家常菜烹饪大全×1】
吕茅这次真懵逼了!
除了那个太阳能移动电源,其他好像都没有什么用啊……
夜店服装?
难道你要我在这大宋朝开夜店?
还有家常菜谱?我也不会做饭啊!或许可以卖给狮子楼?
哎!
系统的作妖只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啊!
吕茅只得失望地睡去。
翌日,天还没亮。
“武大哥,武大哥……”
门外传来了郓哥儿的声音。
吕茅打开房门,郓哥儿立刻钻了进来。
“武大哥,两天没有送铜锣烧,街坊们都馋疯了,今日继续送吗?”
说着就往院子里看,却没看见熟悉的炊饼担子。
“今日不送了,往后都不送了,不过你把话传出去,明日最后一次大放送,地点在城南门外的‘大郎糕饼行’。”
旭日初升时,武大郎已经穿着一身利落的短褐,站在驿站大院门口。
他背脊挺直,目光沉静,等待着昨日许下承诺的结果。
不多时,便见三三两两的妇人,在自家丈夫的陪伴下,有些拘谨、又带着几分期盼地朝着驿站走来。
她们大多穿着洗得发白的干净布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劳作者特有的质朴,以及对于这份新活计的紧张和好奇。
来的有年轻的媳妇,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妇人,约有十多人。
工匠们果然没有食言,都将家里最勤快利落的带来了。
“武大官人早……”
工匠们纷纷向前行礼,吕茅一一点头回应。
见人来得差不多了,武大郎轻咳一声,目光扫过众人。
妇人们立刻安静下来,有些紧张地看着这位传说中的“武大官人”。
“各位大嫂、妹子……”
武大郎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感谢大家信得过我武大,愿意来我这工坊做活。我武大做事,讲究规矩分明,丑话说在前头,好处也绝不会少了大家。”
他顿了顿,伸手指向身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工坊:
“咱们做的是入口的吃食,第一要紧的,就是干净!以后每日上工,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净面,头发必须包进帽子里,工服必须保持整洁。谁若做不到,现在就可以回去,我武大绝不强留。”
妇人们闻言,纷纷点头,觉得在理。
吃食生意,干净确是头等大事。
“第二!”
武大郎继续道:
“便是勤快和仔细。工钱我给得比别处高,活计自然也要对得起这份工钱。不许偷奸耍滑,不许浪费材料,做出来的每一个铜锣烧,都得是同一个标准,不能砸了‘武记’的招牌。”
“第三,便是守时。每日辰时中(早上8点)上工,午时休息半个时辰,酉时中(下午6点)放工。不得迟到早退。做得好,月底另有赏钱。做得不好,或违反了规矩,那就对不住,我只能请你另谋高就。”
他的话语简洁直接,条理清晰,恩威并施。
妇人们听得认真,心里都有了计较:
这东家是个有章法的,不是糊涂人,只要老老实实干活,肯定不会吃亏。
“规矩就这几条,大家可能做到?”
武大郎最后问道。
“能!”
“武大官人放心!”
“我们晓得了!”
妇人们纷纷应声,神色也放松了些,觉得这规矩虽严,却也公平。
“好!”
武大郎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咱们就开工。现在,我先给大家分派活计,演示一遍。”
他将八个人分成了三组。
第一组两人,负责和面。
武大郎亲自演示:
“这是东平府来的精白面,金贵得很。水量、水温、发酵母粉的用量,都有定数,一丝不能错。揉面的手法、力度、时间,都要严格按照我的要求来。”
他手把手教她们如何判断面团是否揉到位,强调这是口感的根基。
第二组三人,负责调馅和预处理。
一人专门筛洗红豆、熬煮豆沙,严格控制火候和糖量。另一人负责处理其他辅助配料。还有一人负责将冷却的豆沙馅搓成大小均匀的球状备用。
武大郎同样细致地讲解了每一步的关键。
第三组两人,负责烤制和包装。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由武大郎亲自掌控那个新砌的烤炉火候,演示如何刷油、何时翻面、如何判断成熟度,才能做出外皮金黄酥软、内馅甜而不腻的完美铜锣烧。
另外一人则负责将放凉的铜锣烧用油纸包好,装入食盒。
武大郎还要随时检查各环节质量,并负责最核心的发酵母粉添加和最终口味把控。
分工明确,流程清晰。
妇人们都是做惯了家务活的,上手很快,在武大郎的指导下,很快就像模像样地动起手来。
工坊里顿时充满了忙碌而有序的气氛。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出现在了驿站门口。
竟是李瓶儿。
她乘着一顶小轿,说是路过南门,想起官人在这里投了资,顺道来看看。
吕茅当然知道其实是她对武大郎这桩生意终究有些不放心,想来亲眼瞧瞧。
她一下轿,就被眼前景象惊了一下。
只见原本破败的驿站井然有序,院内干净整洁,七八个妇人各司其职,忙碌却不见慌乱。
而武大郎穿梭其间,不时出声指点,语气平和却自带威严,那些妇人无不听从。
更让她惊讶的是那流水线般的分工。
和面、调馅、烤制、包装,环环相扣,井井有条,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这种组织方式,她从未在别的作坊见过,只觉得新颖又高效。
武大郎见李瓶儿来了,略感意外,但还是客气地迎上来:
“花娘子怎么得空来了?”
李瓶儿掩下眼中讶色,笑道:
“随便走走,没想到武大哥这里弄得如此……气象一新。”
她目光扫过那些低头认真做活的妇人,赞道:
“武大哥真是好手段,将这些妇人调度得如此服帖,这工坊规矩也好。”
她心中暗自称奇:这武大郎,果然不是普通的卖炊饼的。这份管理才能和这新奇的生产法子,倒像个经验老道的成熟大掌柜。看来官人那一百两银子,或许……还真不是打水漂?
吕茅抬头去看,却见李瓶儿头顶模糊的数字变成了“ 30”。
武大郎大喜,谦虚了几句,请李瓶儿入内观看。
李瓶儿看了一会儿,见第一批铜锣烧出炉,香气扑鼻,色泽诱人,忍不住尝了一个,顿时眼前一亮,这口味确实远超寻常点心。
李瓶儿逗留片刻,便告辞离去。
武大赶紧包了两份新鲜出炉的铜锣烧让李瓶儿随行的小厮拿着。
一切准备就绪,就差一位大人物来揭牌了!
(感谢截教天尊的波波奶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