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姜维回成都-《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

  谢珩抬眼看了看,“借糜公纸笔一用。”

  糜威笑着点头。

  谢珩提笔写下琉璃的制作方法。

  一旁的糜威不解道,“就这样?”

  谢珩肯定点头。

  “糜公,还请派最值得信任的人去办。”

  糜威知道事情的严重性,面露凶光,

  “此事,你放心。”

  事后,糜威留谢珩用饭。

  谢珩推脱不过,看着桌面上的菜,脸色僵硬的吃了一些。

  糜威见此,担忧道,

  “可是不合临渊的胃口。”

  谢珩放下手里的筷子,微微摇头,

  “糜公见谅,许是珩刚来成都,水土不服。”

  糜威也听说了谢珩之前的事,在山上习武,到了成都,自是有些不习惯。

  然后糜威就讲起了自己刚来成都的事。

  “那时,刚来成都,我也是非常的不适应,不过,待了一段时间后,便好了。”

  谢珩认真的听着糜威讲述他年轻时的事,也在糜威怀念的神色里,看到了那位丞相的风采。

  “糜公不必感怀,我们必会兴复汉室,北伐成功,丞相的遗憾陛下和我们定会亲手弥补。”

  糜威一脸认同的点头。

  谢珩走后,糜威叫来了自己的长子,将东西交给他,嘱咐道,

  “此物关乎我大汉的命脉,更是糜家更进一步的希望,每一个人都要是世代忠于糜家的人,要是泄露了,我和你就都要自绝以谢陛下,以谢先帝。

  懂了吗?”

  糜照眉头一皱,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重要?

  糜照打开竹简,就看见映入眼帘的几个字。

  琉璃制作工艺。

  糜照心中惊骇,这真的假的。

  “父亲,这是哪来的?”

  糜威眼神一滞,看着眼前脑子不太灵光的儿子,叹了口气,

  “大司农今日送过来的,你要好好办此事。”

  糜照眼神一亮,新任大司农,能送到父亲的手上,定然是真的,他们糜家要发了。

  本来他还想问问加收商税的事,可现在,有了琉璃工艺,加的那点税算什么?

  “父亲,儿子立马去办。”

  糜威出声阻止,“等等,这上面的东西,你给我一字不差的记下来,然后把竹简毁去。”

  糜照心中一凛,“父亲,难不成,府里有曹魏的探子。”

  糜威看了看窗外,“不可不防啊!”

  一下午的时间,糜照都在书房,没有出去,直到竹简化为了灰烬,糜照才一脸挫败的离开了书房。

  一个洒扫的小厮眼神一闪,慢慢离去了。

  糜照无奈,既然父亲早就知道了,为何不处理了。

  糜照没有停留,暗中到了糜家的庄子上。

  暗地里开始研究起来。

  这里都是糜家培养出来的人,糜照完全信任他们。

  接下来,谢珩又拜访了几家,不知怎么得,只要他一冷脸,对方就格外的好说话。

  底下的小商人听闻此事,愁眉不展。

  在听到新的征收标准下来后,纷纷前往府衙门口。

  前面有人大声诵读讣告。

  “今大汉苛捐杂税不断,现任大司农为了鼓励商人,改革征税标准。

  自后,按货物征收,且只征收一次,同时,不论是运输还是售卖,都受官府保护,若有人违反规定,打扰他人,恶意竞争,必重罚。”

  前排的商人看着底下贴着的表格,眼神一亮,这东西倒是简洁明了。

  然后找到自己售卖的粮食一栏,心里算了算,惊呼,

  “这,这竟比我之前交的税少了不止一半啊!不是说会加税吗?”

  旁边的衙役笑道,

  “大司农说了,普通商人一年才挣几个钱,当然是要薅,”

  旁边的衙役轻咳两声,白了他一眼。

  底下众人顿时笑开了。

  这下他们可放心了。

  一些开小摊的小贩也走过来,“大人,我是开面摊的,我等怎么收取。”

  衙役咧开嘴,露出一颗小虎牙,

  “大司农说了,摊贩赚的是辛苦钱,交一些集市管理费即可,其他的不必再收。”

  小摊老板怔愣在场,想起来之前家人泪眼朦胧的眼神,心情大起大落的。

  谢珩打算出来查看一番,听听商人的意见。

  “如何?可有人看不懂?”

  两个衙役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转身抱拳道,

  “见过大司农。”

  人群中的面摊老板眼神震惊,这,这后生是大司农。

  谢珩看着众人,“诸位,我乃新任大司农谢珩谢临渊,若是诸位遇上不懂得,多征收的情况,都可前来。

  还有,平时觉得有何不便之处,也可来暑衙陈述。”

  底下的商人纷纷一礼,

  “谢大司农。”

  “我等过会就来交税。”

  “是啊!我也来。”

  一时之间,署衙门庭若市。

  马承宇揉了揉手腕,将盖好章的文书交给了商人,再三嘱咐道,

  “若有人再跟你征收,你定要来暑衙。”

  商人激动道,

  “大人,放心。”

  朝堂上关注着谢珩的人都听说了此事。

  糜家也带着几车钱币前来交税,糜家一动,其余大商人也望风而动。

  此时,谢珩又下发了一道补税讣告。

  可按新的标准进行补税,若是查到了,就不止这么简单了。

  一些人心里不以为意,还是故作萌态。

  半个月时间恍然一过。

  税收反倒是多了三倍有余。马承宇贴上封条,感叹道,

  “来司农部这么久了,我还是第一次见过这么多钱。”

  谢珩拍了拍手上的木屑,“只是这个月罢了。

  最重要的还是多开源。”

  两人共同点头。

  刚回朝的姜维看着街上一车一车的箱子,朝身边的亲兵吩咐道,

  “去问问,这是什么情况。”

  谁知,过了一会,亲兵一脸激动的跑了过来,

  “将军,那些是钱。”

  姜维一愣,这么大大咧咧的拉到街上,好吗?

  随即,摇了摇头,是钱啊!

  这样一来,北伐。

  姜维一抬手,“护送库银。”

  身后的士兵气势如雷,起身喊道,

  “是。”

  姜维看着身边的亲兵,诧异道,

  “哪来的?”

  亲兵眼神震惊又激动,

  “听说是新任大司农,改革了征收商税的标准。

  还让一大批偷税漏税的商贾补上了之前的欠税。”

  大司农?

  此人倒是厉害,改日定要结交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