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点明-《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

  刘谌这是在犹豫?

  谢珩转身看着马承宇,“下次,五公子前来,派人第一时间通知我。”

  马承宇躬身道,“是,大司农。”

  ……

  这日,谢珩正在给西瓜地拔草,一个衙役快步跑了过来,

  “启禀大司农,五公子到了。”

  谢珩眉峰一扬,拍了拍手上的土,

  “走。”

  难得下定决心的刘谌来到了农庄,一来就被马承宇拉住,东扯西扯。

  刘谌嘴角僵笑着,听着马承宇滔滔不绝的谈论着如何育苗。

  听着听着,竟然听了进去。

  神色慢慢认真起来,时不时提出几个问题,还每每问到了点子上。

  马承宇也没了随意敷衍敷衍的心思,开始认真讲解起来。

  谢珩来到时,看两人一个问一个答,格外融洽,也没有出声打扰。

  等刘谌问完后,就看到后边一脸严肃看着他们的谢珩,

  “大司农。”

  马承宇松了一口气,大司农可算来了,行了一礼后,马承宇转身去忙。

  刘谌三两步走到谢珩面前,

  “大司农,谌想好了,谌是为了大汉百姓来种粮的。”

  谢珩眉头一皱,这不是最基本的吗?

  所以,这么长时间,你就想到了这个。

  “还有吗?”

  刘谌神色一滞,接着道,“为了有粮食北伐。”

  谢珩一噎,看着面前一脸认真的刘谌,

  “所以,你想拜我为师,只学种地吗?”

  刘谌一脸莫名,“还学什么吗?”

  随即刘谌想到了什么,小心道,

  “谌也没您点石成金的本事啊!”

  谢珩嘴角抿成了一条直线,

  “随我来。”

  谢珩带着刘谌到了他在农庄临时搭建的书房。

  一进茅草屋,刘谌就看见了书架上一排排排列整齐的书,眼神微微瞪大,

  “大司农,您这里的书都是用纸书写吗?”

  谢珩微微点头,“纸张更轻便一些。”

  两人落座后,谢珩抚了抚袖子上的泥土,开门见山,

  “吾擅长四书五经,天文地理,军事谋略,帝王心术,你要学哪个?”

  刘谌罕见的沉默了,什么意思?

  前面也就罢了,为何最后要加上帝王心术,他又不是太子。

  想到这,刘谌眼神微微瞪大,犹如猫眼般慢慢瞪圆,大司农的意思不会是让他去争太子之位吧!

  哈哈哈!

  刘谌嘴里挤出几声尬笑,“大司农,您是否在说笑。”

  谢珩没有说话,只是眼神笃定的看着刘谌。

  刘谌也在谢珩的沉默中发现,大司农是认真的。

  刘谌只感觉喉间干涩,良久,从嘴里挤出几个字,

  “为何要选我?”

  谢珩手指敲了敲桌面,“或许是因为你最合适,最有锐气。

  大汉下一任帝王需要有锐意进取之意和坚挺的脊背。”

  听完谢珩的话,刘谌心里很复杂,斟酌着开口,

  “若是我做不好呢?”

  谢珩放下了手里的茶杯,毫不留情的说道,

  “那就是你无能,也是我没教懂你。”

  刘谌只觉得心中一定,直接起身,深深弯腰一礼,

  “还请先生教我。”

  谢珩微微点头,“此事我会写明奏章,待陛下下令后,再行拜师礼。”

  “是,先生。”

  刘禅难得收到谢珩的奏折,略感新奇。

  “臣谢珩,官大司农,顿首上言:

  伏惟陛下受应天命,光启汉祚,皇子刘谌天资聪颖,怜惜百姓。

  今皇子正值研学修身、明辨是非之关键,

  臣,愿竭尽全力,效犬马之劳,乞陛下恩准,授臣教导皇子之责。

  景耀元年五月十五,臣谢珩顿首。”

  看完了这篇简洁的不能再简洁的奏折,刘禅眉眼舒展,可算不像那些大臣似的,一句话翻来覆去扯那么多的大旗。

  不过,谌儿,临渊竟然是看中他的吗?

  太子他仁孝有礼,只是缺乏一些魄力。

  而谌儿太过刚直。

  罢了,还是再看看吧!

  刘禅拿起毛笔,蘸满墨水,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准字,拜师礼定于六月初一。

  得到了准确消息的刘谌喜出望外,带着大批的礼物前往谢府。

  结果碰上了正要出门的谢珩。

  刘谌连忙行礼,

  “先生要去何处?”

  谢珩一边接过下人拿过来的缰绳,一边问道,

  “会骑马吗?”

  刘谌自信点头,“先生,谌的骑术可是一绝。”

  很快,两人驱马到了成都县衙。

  县衙外,吕辰正安排着阵亡家属领取抚恤银子。

  刘谌看着一眼望不到底的人群,好奇道,

  “先生,这是在做什么?”

  “发抚恤金。”

  这几个字一出,刘谌沉默下来,看着肃穆但是有秩序的人群,刘谌觉得自己心里什么东西在往外生长,然后传来一阵阵闷痛。

  吕辰见谢珩和刘谌二人过来,躬身一礼,

  “拜见公子,拜见大司农。”

  谢珩看向刘谌,刘谌愣了一瞬后,急忙上前扶起行礼的吕辰,

  “吕县令无需多礼。”

  吕辰心下疑惑,大司农怎会带着公子前来,前几天,朝野都传遍了,陛下下令让大司农为皇子谌的老师。

  谢珩看出了吕辰的疑惑,随即开口道,

  “听闻今日在发抚恤金,吾带着公子来帮忙。”

  有人帮忙,吕辰自然是不会拒绝。

  自从大司农拨了一笔金子专门用来发放士兵抚恤后,他这里每天都忙的不可开交。

  很快两张桌子被放在一起,谢珩和刘谌坐在桌子前。

  刘谌拿着笔和竹简,有些无所适从,可抬眼看去,就见先生已经娴熟的翻看起竹简,然后分门别类的放好。

  很快一个年老的妇人带着孩子小心翼翼的走了过来,局促道,

  “计吏,我的孩儿是大将军麾下士兵,叫李二牛。”

  谢珩微笑点头后,准确无误的从面前的一排竹简中拿出一个,片刻后,就找到了李二牛的名字,

  “大河村人,年二十三。”

  老妇连连点头,“是我儿,是我儿。”

  将银钱递给老妇人后,谢珩接着问道,

  “老婆婆,家里种的粮食够一家人吃喝吗?”

  老妇人微愣,随即泪水溢满眼眶,声音哽咽道,

  “家里只剩下老妇人和儿媳还有小孙子,这地都租出去。

  可谁料,那黑心肝的士族竟然见我们孤儿寡母,便霸占了我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