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历前732年10月22日,凌晨3时,火星赤道遗迹实验舱。
核聚变实验装置的组装已完成60%,超导约束环与高能粒子发生器精准对接,淡蓝色的能量管线如同蛛网般缠绕在装置外围,舱内弥漫着淡淡的臭氧味,那是能量预启动时产生的电离气体味道。季勃达坐在终端前,双眼布满血丝,却难掩眼底的兴奋,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屏幕上滚动着人体基因序列的修改方案。
“零,将第7代基因编辑方案与核聚变能量耐受模型进行匹配度测试,重点验证第17号染色体上的耐热基因片段,还有端粒酶活性的提升幅度。”他揉了揉眉心,语气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精准,“荧惑文明的教训摆在眼前,肉身扛不住核聚变的高温高压,再好的核心技术也是白搭,这波基因改造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不然就得提前‘领盒饭’了。”
【基因匹配度测试启动,当前进度37%……老板,你已经连续工作18小时了,碳基生物的大脑疲劳度已达89%,建议休息1小时,否则数据计算失误率会提升至1.2%,虽然概率不高,但‘细节决定成败’,可别栽在熬夜上。】零的投影在终端上方闪烁,语气带着吐槽式的关心,同时弹出一个醒目的“休息提醒”弹窗,【顺带播报个八卦,小吴在群里发了张火锅照片,配文‘想念季哥的科研外挂,更想念火锅的麻辣鲜香’,张教授跟着起哄,说等你回去要‘灌醉这个躲在火星搞大事的家伙’。】
季勃达瞥了眼弹窗里的火锅照片,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随即失笑:“这帮家伙,都快把我当成‘火星钉子户’了。告诉他们,等我金丹大成,回去请他们吃‘星际版火锅’,用核聚变能量加热汤底,保证麻辣入味还自带‘金光特效’。”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把我这边的实验进度精简一下发给张教授,让他心里有底,也好继续帮我们稳住调查组。”
【收到!实验进度已精简发送,张教授秒回了一个‘OK’的表情包,还附言‘放心搞事,地球这边我罩着’,气场两米八。】零的投影切换到通讯界面,展示着聊天记录,【基因匹配度测试完成!第7代方案与核聚变能量的适配度达92.3%,耐热基因片段可承受最高1200℃高温,端粒酶活性提升47%,能有效修复能量冲击造成的细胞损伤,但仍有两个风险点:一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辐射耐受阈值略低,二是视网膜细胞对强光能量的敏感度超标。】
“意料之中,这两个部位本就是能量改造的薄弱环节。”季勃达点了点头,调出基因序列图,指着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基因片段,“启动备用方案,导入远古硅基文明‘荧惑’的辐射耐受基因片段,虽然是跨物种基因编辑,但我们有生物副脑的适配技术,成功率能提升至85%以上。至于视网膜,直接改造为‘自适应能量视觉’,参考深海生物的视觉系统,既能抵御强光,又能捕捉能量流动轨迹。”
【跨物种基因编辑方案已加载,生物副脑适配程序启动……老板,你这操作是不是有点‘激进’?跨物种基因导入的排异反应风险可是高达30%,就算有副脑适配,也不能掉以轻心。】零的语气变得严肃,投影中弹出排异反应的模拟动画,【根据计算,最危险的阶段是基因导入后的24-48小时,细胞可能出现大规模凋亡,需要实时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必须立即启动应急修复程序。】
“科学探索本就是‘风险与机遇并存’,想要凝聚‘人造太阳金丹’,就得承担相应的风险。”季勃达眼神坚定,指尖敲定最终的编辑指令,“而且我们不是盲目激进,有荧惑文明的基因数据做参考,有你的精准计算做后盾,还有我这具经过电能、核裂变改造的肉身做基础,成功率远高于理论值。准备启动基因编辑仪,我要亲自进行改造,全程保持意识清醒,随时调整参数。”
【基因编辑仪启动中,设备自检完成,能量供应稳定,应急修复程序已就绪……老板,我会全程盯着数据,哪怕只有0.1%的异常,也会立刻提醒你,咱们‘生死与共’,绝对不能在这里翻车。】零的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投影中出现密密麻麻的监测窗口,覆盖了心率、血压、细胞活性等所有生命体征数据。
季勃达走进实验舱中央的基因编辑舱,躺倒在舱内的生物凝胶上,凝胶迅速贴合他的身体,形成一层柔软的保护罩。舱门缓缓关闭,淡蓝色的营养液注入舱内,包裹住他的全身,基因编辑仪的探针精准地刺入他的静脉,开始输送经过改造的基因片段。
“开始吧。”季勃达闭上眼睛,意识高度集中,感受着基因片段在体内扩散、整合,“零,实时同步基因编辑进度,每10分钟汇报一次细胞活性变化。”
【基因编辑正式启动,当前时间凌晨3时47分,基因片段输送速率1.2×10?个/秒……细胞活性初始值98%,无异常。】零的声音在舱内回荡,监测窗口的数据实时刷新,【10分钟汇报:细胞活性97.8%,骨髓造血干细胞开始吸收辐射耐受基因片段,无排异反应,视网膜细胞基因改造进度15%。】
时间在寂静的实验舱内缓缓流逝,营养液的淡蓝色光芒笼罩着季勃达,基因编辑的细微刺痛如同蚂蚁啃噬般蔓延全身,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醒,偶尔调整一下基因片段的整合速率。窗外,火星的红色风暴依旧肆虐,舱内的仪器运转声、零的汇报声,构成了独特的科研旋律。
凌晨5时30分,基因编辑进度过半,就在这时,监测窗口突然弹出红色预警:【警告!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活性降至82%,出现轻微排异反应,风险等级:中。】
季勃达猛地睁开眼睛,语气冷静:“启动应急修复程序,注入免疫抑制剂,同时降低基因片段输送速率,将适配程序的功率提升至最大。”
【应急修复程序启动,免疫抑制剂已注入,基因输送速率下调至0.8×10?个/秒,适配程序功率100%……细胞活性开始回升,当前85%,排异反应得到控制。】零的汇报语速加快,却依旧精准,【老板,撑住!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再坚持3小时,基因编辑就能完成。】
“这点小风浪还掀不翻我这艘‘科研航母’。”季勃达咬牙坚持,调动体内的核裂变能量,小心翼翼地包裹住骨髓造血干细胞,辅助基因片段的整合,“零,分析排异反应的根源,是不是荧惑文明的基因片段与人类基因的适配度还有优化空间?”
【排异根源已找到!是荧惑基因片段中的一个沉默子序列与人类基因冲突,已启动序列修饰程序,预计5分钟内完成优化,优化后适配度可提升至95%。】零的算力全力运转,屏幕上的基因序列图飞速修改,【序列修饰完成!细胞活性持续回升,当前91%,排异反应彻底消除。】
危机解除,季勃达松了口气,额头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融入营养液中。他闭上眼,继续保持意识清醒,感受着体内基因的蜕变,仿佛有无数细微的齿轮在重新咬合,为即将到来的核聚变能量注入做好准备。
上午8时30分,基因编辑终于完成。
【基因编辑任务结束!最终适配度94.7%,骨髓造血干细胞辐射耐受阈值提升至原来的3倍,视网膜‘自适应能量视觉’改造成功,全身细胞对高温、高压、强能量的耐受性均达到预期标准,可满足‘人造太阳金丹’的凝聚需求。】零的语气带着兴奋,监测窗口弹出最终的检测报告,【老板,你成功了!现在的你,堪称‘碳基生物的极限版本’,足以硬刚核聚变的能量冲击。】
舱门缓缓打开,营养液排出,季勃达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四肢,感受着体内涌动的力量,每一个细胞都仿佛充满了活力,视网膜看向核聚变实验装置时,能清晰地看到能量管线中流转的淡蓝色能量轨迹,如同一条条发光的溪流。
“很好,基因改造圆满完成,接下来就是核聚变装置的最终调试,以及能量注入方案的细化。”季勃达走到终端前,眼神锐利如鹰,“零,计算一下从地球到比邻星的距离,还有以当前筑基期的能量储备,肉身航行需要多久,提前做好星际航行的准备,等金丹大成,我们就‘冲出太阳系’,去探索那片未知的星空。”
【地球至比邻星距离约4.2光年,以筑基期核裂变能量的续航能力,肉身航行需要14个月,若金丹大成后开启核聚变能量,续航能力可提升至0.1光年/次充能,航行时间可缩短至42天。】零的投影弹出星际航行的计算数据,【核聚变装置最终调试预计需要24小时,能量注入方案已在优化中,预计明天这个时候,就能启动‘人造太阳金丹’的凝聚实验。】
季勃达看着屏幕上的星际航行数据,嘴角勾起一抹笑容,火星的红色晨光透过实验舱的观测窗,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从地球地下实验室的电能筑基,到火星遗迹的核聚变筹备,他一步步朝着目标迈进,距离摆脱碳基生命的桎梏,实现星际航行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实验报告:核聚变适配型基因编辑实验】
项目目标:通过基因编辑提升肉身对高温、高压、强辐射的耐受性,满足“人造太阳金丹”凝聚需求;
实验过程:导入耐热基因片段、辐射耐受基因片段,改造视网膜为“自适应能量视觉”,全程实时监测细胞活性与排异反应;
关键数据:最终基因适配度94.7%,耐热极限1200℃,辐射耐受阈值提升3倍,细胞修复能力提升47%;
风险等级:中(中途出现轻微排异反应,已通过应急程序化解);
实验结论:基因编辑达到预期效果,肉身已具备承受核聚变能量冲击的基础条件,可启动后续金丹凝聚实验。
核聚变实验装置的组装已完成60%,超导约束环与高能粒子发生器精准对接,淡蓝色的能量管线如同蛛网般缠绕在装置外围,舱内弥漫着淡淡的臭氧味,那是能量预启动时产生的电离气体味道。季勃达坐在终端前,双眼布满血丝,却难掩眼底的兴奋,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屏幕上滚动着人体基因序列的修改方案。
“零,将第7代基因编辑方案与核聚变能量耐受模型进行匹配度测试,重点验证第17号染色体上的耐热基因片段,还有端粒酶活性的提升幅度。”他揉了揉眉心,语气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精准,“荧惑文明的教训摆在眼前,肉身扛不住核聚变的高温高压,再好的核心技术也是白搭,这波基因改造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不然就得提前‘领盒饭’了。”
【基因匹配度测试启动,当前进度37%……老板,你已经连续工作18小时了,碳基生物的大脑疲劳度已达89%,建议休息1小时,否则数据计算失误率会提升至1.2%,虽然概率不高,但‘细节决定成败’,可别栽在熬夜上。】零的投影在终端上方闪烁,语气带着吐槽式的关心,同时弹出一个醒目的“休息提醒”弹窗,【顺带播报个八卦,小吴在群里发了张火锅照片,配文‘想念季哥的科研外挂,更想念火锅的麻辣鲜香’,张教授跟着起哄,说等你回去要‘灌醉这个躲在火星搞大事的家伙’。】
季勃达瞥了眼弹窗里的火锅照片,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随即失笑:“这帮家伙,都快把我当成‘火星钉子户’了。告诉他们,等我金丹大成,回去请他们吃‘星际版火锅’,用核聚变能量加热汤底,保证麻辣入味还自带‘金光特效’。”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把我这边的实验进度精简一下发给张教授,让他心里有底,也好继续帮我们稳住调查组。”
【收到!实验进度已精简发送,张教授秒回了一个‘OK’的表情包,还附言‘放心搞事,地球这边我罩着’,气场两米八。】零的投影切换到通讯界面,展示着聊天记录,【基因匹配度测试完成!第7代方案与核聚变能量的适配度达92.3%,耐热基因片段可承受最高1200℃高温,端粒酶活性提升47%,能有效修复能量冲击造成的细胞损伤,但仍有两个风险点:一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辐射耐受阈值略低,二是视网膜细胞对强光能量的敏感度超标。】
“意料之中,这两个部位本就是能量改造的薄弱环节。”季勃达点了点头,调出基因序列图,指着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基因片段,“启动备用方案,导入远古硅基文明‘荧惑’的辐射耐受基因片段,虽然是跨物种基因编辑,但我们有生物副脑的适配技术,成功率能提升至85%以上。至于视网膜,直接改造为‘自适应能量视觉’,参考深海生物的视觉系统,既能抵御强光,又能捕捉能量流动轨迹。”
【跨物种基因编辑方案已加载,生物副脑适配程序启动……老板,你这操作是不是有点‘激进’?跨物种基因导入的排异反应风险可是高达30%,就算有副脑适配,也不能掉以轻心。】零的语气变得严肃,投影中弹出排异反应的模拟动画,【根据计算,最危险的阶段是基因导入后的24-48小时,细胞可能出现大规模凋亡,需要实时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必须立即启动应急修复程序。】
“科学探索本就是‘风险与机遇并存’,想要凝聚‘人造太阳金丹’,就得承担相应的风险。”季勃达眼神坚定,指尖敲定最终的编辑指令,“而且我们不是盲目激进,有荧惑文明的基因数据做参考,有你的精准计算做后盾,还有我这具经过电能、核裂变改造的肉身做基础,成功率远高于理论值。准备启动基因编辑仪,我要亲自进行改造,全程保持意识清醒,随时调整参数。”
【基因编辑仪启动中,设备自检完成,能量供应稳定,应急修复程序已就绪……老板,我会全程盯着数据,哪怕只有0.1%的异常,也会立刻提醒你,咱们‘生死与共’,绝对不能在这里翻车。】零的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投影中出现密密麻麻的监测窗口,覆盖了心率、血压、细胞活性等所有生命体征数据。
季勃达走进实验舱中央的基因编辑舱,躺倒在舱内的生物凝胶上,凝胶迅速贴合他的身体,形成一层柔软的保护罩。舱门缓缓关闭,淡蓝色的营养液注入舱内,包裹住他的全身,基因编辑仪的探针精准地刺入他的静脉,开始输送经过改造的基因片段。
“开始吧。”季勃达闭上眼睛,意识高度集中,感受着基因片段在体内扩散、整合,“零,实时同步基因编辑进度,每10分钟汇报一次细胞活性变化。”
【基因编辑正式启动,当前时间凌晨3时47分,基因片段输送速率1.2×10?个/秒……细胞活性初始值98%,无异常。】零的声音在舱内回荡,监测窗口的数据实时刷新,【10分钟汇报:细胞活性97.8%,骨髓造血干细胞开始吸收辐射耐受基因片段,无排异反应,视网膜细胞基因改造进度15%。】
时间在寂静的实验舱内缓缓流逝,营养液的淡蓝色光芒笼罩着季勃达,基因编辑的细微刺痛如同蚂蚁啃噬般蔓延全身,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醒,偶尔调整一下基因片段的整合速率。窗外,火星的红色风暴依旧肆虐,舱内的仪器运转声、零的汇报声,构成了独特的科研旋律。
凌晨5时30分,基因编辑进度过半,就在这时,监测窗口突然弹出红色预警:【警告!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活性降至82%,出现轻微排异反应,风险等级:中。】
季勃达猛地睁开眼睛,语气冷静:“启动应急修复程序,注入免疫抑制剂,同时降低基因片段输送速率,将适配程序的功率提升至最大。”
【应急修复程序启动,免疫抑制剂已注入,基因输送速率下调至0.8×10?个/秒,适配程序功率100%……细胞活性开始回升,当前85%,排异反应得到控制。】零的汇报语速加快,却依旧精准,【老板,撑住!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再坚持3小时,基因编辑就能完成。】
“这点小风浪还掀不翻我这艘‘科研航母’。”季勃达咬牙坚持,调动体内的核裂变能量,小心翼翼地包裹住骨髓造血干细胞,辅助基因片段的整合,“零,分析排异反应的根源,是不是荧惑文明的基因片段与人类基因的适配度还有优化空间?”
【排异根源已找到!是荧惑基因片段中的一个沉默子序列与人类基因冲突,已启动序列修饰程序,预计5分钟内完成优化,优化后适配度可提升至95%。】零的算力全力运转,屏幕上的基因序列图飞速修改,【序列修饰完成!细胞活性持续回升,当前91%,排异反应彻底消除。】
危机解除,季勃达松了口气,额头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融入营养液中。他闭上眼,继续保持意识清醒,感受着体内基因的蜕变,仿佛有无数细微的齿轮在重新咬合,为即将到来的核聚变能量注入做好准备。
上午8时30分,基因编辑终于完成。
【基因编辑任务结束!最终适配度94.7%,骨髓造血干细胞辐射耐受阈值提升至原来的3倍,视网膜‘自适应能量视觉’改造成功,全身细胞对高温、高压、强能量的耐受性均达到预期标准,可满足‘人造太阳金丹’的凝聚需求。】零的语气带着兴奋,监测窗口弹出最终的检测报告,【老板,你成功了!现在的你,堪称‘碳基生物的极限版本’,足以硬刚核聚变的能量冲击。】
舱门缓缓打开,营养液排出,季勃达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四肢,感受着体内涌动的力量,每一个细胞都仿佛充满了活力,视网膜看向核聚变实验装置时,能清晰地看到能量管线中流转的淡蓝色能量轨迹,如同一条条发光的溪流。
“很好,基因改造圆满完成,接下来就是核聚变装置的最终调试,以及能量注入方案的细化。”季勃达走到终端前,眼神锐利如鹰,“零,计算一下从地球到比邻星的距离,还有以当前筑基期的能量储备,肉身航行需要多久,提前做好星际航行的准备,等金丹大成,我们就‘冲出太阳系’,去探索那片未知的星空。”
【地球至比邻星距离约4.2光年,以筑基期核裂变能量的续航能力,肉身航行需要14个月,若金丹大成后开启核聚变能量,续航能力可提升至0.1光年/次充能,航行时间可缩短至42天。】零的投影弹出星际航行的计算数据,【核聚变装置最终调试预计需要24小时,能量注入方案已在优化中,预计明天这个时候,就能启动‘人造太阳金丹’的凝聚实验。】
季勃达看着屏幕上的星际航行数据,嘴角勾起一抹笑容,火星的红色晨光透过实验舱的观测窗,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从地球地下实验室的电能筑基,到火星遗迹的核聚变筹备,他一步步朝着目标迈进,距离摆脱碳基生命的桎梏,实现星际航行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实验报告:核聚变适配型基因编辑实验】
项目目标:通过基因编辑提升肉身对高温、高压、强辐射的耐受性,满足“人造太阳金丹”凝聚需求;
实验过程:导入耐热基因片段、辐射耐受基因片段,改造视网膜为“自适应能量视觉”,全程实时监测细胞活性与排异反应;
关键数据:最终基因适配度94.7%,耐热极限1200℃,辐射耐受阈值提升3倍,细胞修复能力提升47%;
风险等级:中(中途出现轻微排异反应,已通过应急程序化解);
实验结论:基因编辑达到预期效果,肉身已具备承受核聚变能量冲击的基础条件,可启动后续金丹凝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