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支书还和他感叹过,仅仅只是一个工作名额,就改变了那户人家的命运。
那户人家的老大不仅有了城市户口,吃上了商品粮,在城里有了工作,能够每个月拿固定工资。
还有单位给他分配的房子,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这些都是因为一个工作名额的改变。
那户人家的老大之所以能获得那个工作名额,听张支书说,是因为机缘巧合之下,救了他们厂里一个领导的命。
那位领导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这才把厂里一个工作名额给了那户人家的老大。
要知道,那个领导被救了一命,才给人家一个工作名额。
可是现在周振华告诉他,他周振华的手里居然有四个工作名额,这让周支书如何不震惊?
他难道也救过厂里领导的命,还是一下救了四个领导?周支书在心里暗自嘀咕道........
当然。
周支书知道,这种情况压根儿不可能发生,那就说明周振华是通过其它方法,获得的这四个工作名额。
这也让周支书对眼前这个孙子的本事,越来越琢磨不透了。
每次回来,总能带一些粮食就不说了,如今连这种对他们来说,千难万难、能够改变命运的工作名额。
自己这个孙子也能搞到手,还是一下搞到了四个,这个孙子的本事不是一般的大,应该是很有本事才对........
........
收起这些思绪,周支书问道:“振华,这四个工作是临时工还是正式工?”
当然。
就算是临时工,对获得工位的村民来说,那也是天大的造化。
最起码比在地里刨土要强的多,要知道,有时候在地里辛苦忙活一年的时间。
不要说给村民们发钱了,有时候还会出现村民们倒欠钱的情况。
欠钱的村民可不是因为懒,人家也在辛苦的劳作,但到头来就是倒欠村里的钱,这上哪儿说理去?
但在城里工作就不一样了,就算是临时工,每月也有固定的工资拿,比在村里强无数倍........
周振华听了周支书的问题,直接说道:
“不管是咱们轧钢厂的三个工作名额,还是邮局的那一个工作名额,全部都是正式工。
人家介绍信都给我开好了,只要拿着介绍信和一些证明材料,就可以直接去办理入职手续了。”
听到四个名额都是正式工,周支书惊叹道:
“那不是说谁要是得到了工作名额,谁不就能够成为城市户口,还能有商品粮吃。
每月能有固定工资拿,就连...就连城里的房子也能分到?”
周支书的这番话,倒是让周振华对他有些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个三爷爷懂得还挺多。
不过,周振华还是纠正道:“三爷爷,前面三条你说的都对。
只是这个最后一条,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
看到周支书疑惑的眼神,周振华解释道:
“单位分房也是要看符不符合条件的,一般只有结婚了的人,才符合分房条件。
要是没结婚的话,想要分到房子,那种情况是很难分到的。”
周振华当初能分到房,一是因为李怀德打过招呼,二则是因为他是军人退役。
为国家流过血,做过贡献,这才能够在没结婚的时候,就立马分到房子。
只是...周振华明白,他这种情况在周家村的村民这里并不适用........
........
听了周振华的解释,周支书也没多说什么,就算是那些没结婚的不能分到房子。
光是前面三条,对整个周家村的村民们来说,也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想到这里,周支书开始在心里琢磨,这四个名额可以卖给谁。
不过在此之前,周支书还是问道:“振华,这一个工作名额你打算卖多少钱?”
周振华早就想好了售卖的的价格,可以给村民们一些优惠,但也不能太多。
他能够提供工作名额,对那些获得者而言,恩情已经不小了,再低价卖出去,那恩情就太大了。
大恩就是大仇,这个道理在任何时候都适用,他不会做这样的事........
于是便说道:“三爷爷,这里的每个工作名额,我都打算卖600块钱。
实际上,像我们轧钢厂这样的大厂,外面的一个正式工名额已经可以卖到650块钱了。
关键是,你就算肯出到这么多钱,也很难买到,基本上是一出来,就被人抢走了。
邮局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单位,外面卖出的价格,只会比咱们轧钢厂更高,同样是有价无市!”
周振华话音刚落,周支书点了点头,说道:
“三爷爷知道,你这是对村民们的照顾,大家肯定也会记你的好。
只是...只是一下拿出600块钱,估计咱们村子里没一个人,有这个能力能够拿出来。
振华啊,实话和你说了吧,你就算降到300块钱,估计也没人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出来!”
对此,周振华早有应对的方法,他说道:
“三爷爷,这事儿你放心,我不会让他们掏空家底儿买工位。
我到时候会让获得工位的村民,每月发工资了,就还我一部分。
这样一来,不到几年的时间,那些人就能够把钱还清了!”
听到这些的周支书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啊........
........
既然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周支书便开始在心里琢磨,这四个工作名额到底该怎么分配了。
首先。
其中一个名额,应该分给村里最困难的二蛋家,因为他们家的顶梁柱在51年的时候,已经牺牲在了援朝战场上。
现在家里有二蛋和两个弟弟,以及一个老母亲,虽说二蛋也已经十八岁了。
但两个弟弟还都是半大的孩子,这几年二蛋的老母亲把他们拉扯到大,家里的抚恤金也消耗了七七八八。
没办法,家里没有顶梁柱,一个女人想要养活大三个孩子,那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现在二蛋也能开始慢慢的挑起大梁了,但他们家依然是村里最困难的家庭之一。
要不是以前他因为村支书的身份,暗中照顾一下,二蛋家的日子就更难了。
要是振华的一个工作名额能给二蛋,二蛋一家绝对会感恩戴德。
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则是因为就算把名额卖一个给二蛋家,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村里绝对不会有人说三道四,人家的老子可是烈士,照顾烈士之后,谁敢出来炸刺?
第三方面,是因为二蛋家和他以及周振华还沾点儿亲戚关系,他这样的安排,也是出于对亲戚的照顾。
相信二蛋他们也能知道这些,以后在城里之后,对振华来说也算是一个助力。
可以说,关于一个工作名额的分配,周支书已经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得失。
这要是让周振华自己来分配,绝对想不到这么多........
那户人家的老大不仅有了城市户口,吃上了商品粮,在城里有了工作,能够每个月拿固定工资。
还有单位给他分配的房子,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这些都是因为一个工作名额的改变。
那户人家的老大之所以能获得那个工作名额,听张支书说,是因为机缘巧合之下,救了他们厂里一个领导的命。
那位领导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这才把厂里一个工作名额给了那户人家的老大。
要知道,那个领导被救了一命,才给人家一个工作名额。
可是现在周振华告诉他,他周振华的手里居然有四个工作名额,这让周支书如何不震惊?
他难道也救过厂里领导的命,还是一下救了四个领导?周支书在心里暗自嘀咕道........
当然。
周支书知道,这种情况压根儿不可能发生,那就说明周振华是通过其它方法,获得的这四个工作名额。
这也让周支书对眼前这个孙子的本事,越来越琢磨不透了。
每次回来,总能带一些粮食就不说了,如今连这种对他们来说,千难万难、能够改变命运的工作名额。
自己这个孙子也能搞到手,还是一下搞到了四个,这个孙子的本事不是一般的大,应该是很有本事才对........
........
收起这些思绪,周支书问道:“振华,这四个工作是临时工还是正式工?”
当然。
就算是临时工,对获得工位的村民来说,那也是天大的造化。
最起码比在地里刨土要强的多,要知道,有时候在地里辛苦忙活一年的时间。
不要说给村民们发钱了,有时候还会出现村民们倒欠钱的情况。
欠钱的村民可不是因为懒,人家也在辛苦的劳作,但到头来就是倒欠村里的钱,这上哪儿说理去?
但在城里工作就不一样了,就算是临时工,每月也有固定的工资拿,比在村里强无数倍........
周振华听了周支书的问题,直接说道:
“不管是咱们轧钢厂的三个工作名额,还是邮局的那一个工作名额,全部都是正式工。
人家介绍信都给我开好了,只要拿着介绍信和一些证明材料,就可以直接去办理入职手续了。”
听到四个名额都是正式工,周支书惊叹道:
“那不是说谁要是得到了工作名额,谁不就能够成为城市户口,还能有商品粮吃。
每月能有固定工资拿,就连...就连城里的房子也能分到?”
周支书的这番话,倒是让周振华对他有些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个三爷爷懂得还挺多。
不过,周振华还是纠正道:“三爷爷,前面三条你说的都对。
只是这个最后一条,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
看到周支书疑惑的眼神,周振华解释道:
“单位分房也是要看符不符合条件的,一般只有结婚了的人,才符合分房条件。
要是没结婚的话,想要分到房子,那种情况是很难分到的。”
周振华当初能分到房,一是因为李怀德打过招呼,二则是因为他是军人退役。
为国家流过血,做过贡献,这才能够在没结婚的时候,就立马分到房子。
只是...周振华明白,他这种情况在周家村的村民这里并不适用........
........
听了周振华的解释,周支书也没多说什么,就算是那些没结婚的不能分到房子。
光是前面三条,对整个周家村的村民们来说,也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想到这里,周支书开始在心里琢磨,这四个名额可以卖给谁。
不过在此之前,周支书还是问道:“振华,这一个工作名额你打算卖多少钱?”
周振华早就想好了售卖的的价格,可以给村民们一些优惠,但也不能太多。
他能够提供工作名额,对那些获得者而言,恩情已经不小了,再低价卖出去,那恩情就太大了。
大恩就是大仇,这个道理在任何时候都适用,他不会做这样的事........
于是便说道:“三爷爷,这里的每个工作名额,我都打算卖600块钱。
实际上,像我们轧钢厂这样的大厂,外面的一个正式工名额已经可以卖到650块钱了。
关键是,你就算肯出到这么多钱,也很难买到,基本上是一出来,就被人抢走了。
邮局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单位,外面卖出的价格,只会比咱们轧钢厂更高,同样是有价无市!”
周振华话音刚落,周支书点了点头,说道:
“三爷爷知道,你这是对村民们的照顾,大家肯定也会记你的好。
只是...只是一下拿出600块钱,估计咱们村子里没一个人,有这个能力能够拿出来。
振华啊,实话和你说了吧,你就算降到300块钱,估计也没人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出来!”
对此,周振华早有应对的方法,他说道:
“三爷爷,这事儿你放心,我不会让他们掏空家底儿买工位。
我到时候会让获得工位的村民,每月发工资了,就还我一部分。
这样一来,不到几年的时间,那些人就能够把钱还清了!”
听到这些的周支书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啊........
........
既然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周支书便开始在心里琢磨,这四个工作名额到底该怎么分配了。
首先。
其中一个名额,应该分给村里最困难的二蛋家,因为他们家的顶梁柱在51年的时候,已经牺牲在了援朝战场上。
现在家里有二蛋和两个弟弟,以及一个老母亲,虽说二蛋也已经十八岁了。
但两个弟弟还都是半大的孩子,这几年二蛋的老母亲把他们拉扯到大,家里的抚恤金也消耗了七七八八。
没办法,家里没有顶梁柱,一个女人想要养活大三个孩子,那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现在二蛋也能开始慢慢的挑起大梁了,但他们家依然是村里最困难的家庭之一。
要不是以前他因为村支书的身份,暗中照顾一下,二蛋家的日子就更难了。
要是振华的一个工作名额能给二蛋,二蛋一家绝对会感恩戴德。
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则是因为就算把名额卖一个给二蛋家,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村里绝对不会有人说三道四,人家的老子可是烈士,照顾烈士之后,谁敢出来炸刺?
第三方面,是因为二蛋家和他以及周振华还沾点儿亲戚关系,他这样的安排,也是出于对亲戚的照顾。
相信二蛋他们也能知道这些,以后在城里之后,对振华来说也算是一个助力。
可以说,关于一个工作名额的分配,周支书已经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得失。
这要是让周振华自己来分配,绝对想不到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