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潜龙育鳞-《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

  鹰嘴崖的血战,如同一场狂暴的淬火,将黑风寨与卧牛寨的同盟锻造得坚如磐石。胜利的代价是惨重的,带去的战兵折损近四分之一,带回来的除了缴获,还有数十名需要长期将养的伤员和一份沉甸甸的阵亡名单。山寨内弥漫着悲壮与疲惫的气息,连空气中都仿佛凝结着淡淡的血腥。

  李昊没有时间沉湎于悲伤。他深知,这场惨胜暴露了山寨的诸多短板,也引来了更强大的敌人窥伺。血狼帮的骑兵如同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休养生息、舔舐伤口、积蓄力量,是当前唯一的选择。

  葬礼之后,是更为繁冗的战后事宜。抚恤阵亡者家属,救治重伤员,论功行赏,整编队伍,消化缴获的兵甲装备……千头万绪。李昊将具体事务分派给赵大山、石虎和陈老先生,自己则与苏云裳一起,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伤员的救治中。

  苏云裳几乎不眠不休,带着医疗班的少女们,日夜守在伤病区。鹰嘴崖带回的伤员伤势沉重,多有断骨、破腹、严重感染。现有的草药和手段显得捉襟见肘。李昊凭着超越时代的零星医学常识,提出用沸水煮过的麻布清理伤口、用烧红的铁匕灼烫化脓处等“土法”,虽显粗糙,却在苏云裳精湛的技艺下,竟真的挽救了不少濒死的生命。这番并肩作战的经历,让两人之间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默契与信任。

  与此同时,内部整合与制度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寨规》与工分制在经过战火检验后,权威性大增。李昊趁热打铁,进一步完善细则。他根据战功、技艺、劳绩,设立了“功勋田”和“技艺等级”,立功者或有一技之长者,可获额外田亩授受或更高工分系数,极大地激发了寨民的积极性。

  孙狗儿从俘虏口中拷问出的情报,更让李昊感到了迫在眉睫的危机。血狼帮并非普通马贼,而是一支活跃在北部边境、与胡虏都有勾结的悍匪,人数众多,骑射精良,心狠手辣。此次受青龙寨重金邀请,意在试探,也存了吞并这片地域的心思。过江龙重伤遁走,青龙寨暂时不足为虑,但血狼帮这根毒刺,必须尽早拔除。

  “我们不能坐等血狼帮再次打上门。”李昊在核心会议上斩钉截铁,“必须主动出击,至少,要让他们不敢轻易南顾。”

  “可咱们缺马,更缺能骑马打仗的人!”赵大山道出了关键。鹰嘴崖见识了骑兵的威力,山寨上下对组建骑兵充满了渴望。

  “马和人,都可以想办法。”李昊目光深邃,“狗儿,加大与朔方城‘德裕丰’的交易量,用盐和铁,优先换购战马,哪怕是驽马也行!同时,在寨中遴选机灵、胆大的少年,由你和大山挑选有骑术经验的老兵,开始进行最基本的骑术和马上格斗训练!我们没有时间按部就班,必须在实战中摔打!”

  “炼铁工坊必须突破!”李昊继续部署,“现有的铁坯打造长矛枪头尚可,但对付骑兵的铠甲和更锋利的破甲兵器,还远远不够。集中所有铁匠,尝试改进鼓风炉,提高炉温,我要看到真正的钢!哪怕每次只出一斤,也是胜利!”

  “粮食是根本。”他看向陈老先生,“陈老,组织人手,利用冬闲,开挖水渠,改造洼地为水田,尝试种植稻谷。我们的盐,不仅是货物,也是与周边村落换取粮食、劳力,甚至忠诚的筹码。”

  一道道命令发出,整个山寨如同上紧发条的机器,在悲怆与疲惫中,爆发出更强的求生欲和发展动力。工匠区内,炉火日夜不熄,叮当之声不绝于耳;校场一角,开始了笨拙却充满希望的骑术训练;田埂上,老人妇孺也在为未来的水渠忙碌。

  李昊自己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外联络上。他亲自修书数封,让孙狗儿设法送往朔方城。一封给“德裕丰”掌柜,重申长期合作之意,并隐晦提及边境不宁,希望对方在战马、情报上予以支持;另一封,则是通过隐秘渠道,试图送给被软禁的周文渊,内容仅有“北狼窥伺,盼公珍重,静待时机”数字,既是通报险情,也是维系一丝若有若无的奥援。

  冬去春来,积雪消融。当第一缕温暖的春风吹过山寨时,变化悄然发生。炼铁工坊终于成功炼出了一炉泛着青灰色光泽、可勉强锻打出形的“粗钢”,虽然产量极低,却标志着质的飞跃。骑术队也有了二十匹勉强可用的驽马和三十名能骑着慢跑、挥舞木刀的“骑兵苗子”。与朔方城的贸易更加顺畅,换回了更多的铁料、药材和几匹真正的草原战马。卧牛寨在韩冲的带领下也逐渐恢复元气,两寨往来密切,同盟稳固。

  这一日,李昊正与陈老先生查看新辟的水田,孙狗儿疾步而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与凝重。

  “首领,朔方城有消息了!‘德裕丰’掌柜同意加大交易,并暗示……郡守府似乎对北边局势有些担忧,可能会在近期整训乡勇,以备不测。另外,周大人那边……似乎境况有所好转,虽未复职,但行动自由了些。”

  李昊目光一凝。郡守府整训乡勇?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能让他们这支力量从“非法”走向“半合法”,甚至获得更多资源的契机!当然,风险也同样巨大,意味着更深地卷入官场漩涡。

  他抬头望向北方,群山之后,是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凶险的波澜。潜龙在渊,鳞甲已初步丰满,是继续深潜积蓄,还是趁机腾空一试?

  “传令下去,”李昊缓缓道,“各队加紧备战,尤其是新练的骑队和钢刀装备。另外,准备好一份‘厚礼’,我要亲自去一趟朔方城。”

  风起于青萍之末。潜龙之眸,已望向更远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