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构筑萤火-《回响终松间》

  “萤火·共鸣计划”原型小组的启动会,在周三上午准时召开。

  小组规模不大,算上曲松十,一共五人——两名来自程序部的工程师,一名美术设计师,一名负责前期测试和用户体验跟踪的同事。

  人员精干,目标明确。

  曲松十站在白板前,不再是那个需要向整个策划部证明自己的新人,而是这个小型攻坚团队的掌舵者。

  她将“极光烟花”模块的设计文档、体验目标和两周的倒计时计划清晰地呈现出来。

  “我们的目标,不是在两周内做出一个完美的功能,”曲松十的目光扫过小组的每一位成员,语气沉稳,“而是打造一个‘最小可行原型’,核心是验证‘玩家共同创造视觉记忆’这个互动形式的吸引力和技术可行性。一切设计和开发,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进行。”

  她明确了分工:程序组负责搭建核心的交互逻辑和烟花粒子效果的实时编辑与同步;美术组提供基础的极光背景环境和可编辑的烟花元素库;测试同事则从第一天就开始介入,思考用户引导方案和反馈收集的维度。

  讨论比曲松十预想的更为顺畅。

  或许是mVp(最小可行产品)的思路让目标变得极其聚焦,也或许是曲松十展现出的清晰思路和对自己方案的深刻理解赢得了组员的信任,会议效率很高,几乎没有无意义的扯皮和方向性的争论。

  “同步延迟是个关键问题,”一位程序工程师指出,“尤其是多人同时编辑一个烟花图案时,需要确定一个可接受的延迟阈值,这会影响我们底层同步方案的选择。”

  “引导需要非常轻量,但不能没有,”测试同事补充,“我们得想个办法,让玩家在几乎无感知的情况下,明白他们可以‘一起画画’,而不是直接给出一大段说明文字。”

  一个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被抛出,又在集体的头脑风暴中,初步形成了解决思路或待验证的假设。

  曲松十认真地听着,快速记录,适时地引导讨论方向,确保不偏离核心目标。

  她发现自己很享受这种状态——不再是单打独斗地冥思苦想,而是作为一个枢纽,激发团队的智慧,共同朝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推进。这感觉,比独自完成一份完美的设计方案,更让她有成就感。

  启动会结束后,小组立刻投入了行动。

  曲松十也回到了自己的工位,开始细化交互流程图和提供给美术的视觉需求文档。

  她沉浸在工作中,直到感觉肩膀被人轻轻拍了一下。

  抬起头,是姜雨琪,端着一杯咖啡,脸上带着促狭的笑意:“哟,曲大负责人,忙得连抬头的时间都没有了?”

  曲松十这才反应过来,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后颈,笑道:“你怎么来了?”

  “路过,看看某个开启了新事业线的女人。”姜雨琪把咖啡放在她桌上,“听说你搞了个新项目,风风火火的?”

  曲松十接过咖啡,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让她精神一振。

  她简单跟姜雨琪说了说“萤火”计划的原型验证,语气里带着掩不住的兴奋和一点点压力。

  姜雨琪听着,眨了眨眼:“听起来很酷啊!不过,两周时间,够用吗?”

  “紧是紧了点,但目标明确,只做最核心的验证,应该没问题。”曲松十语气笃定,这份笃定不仅来自于她自己的分析,也来自于路回终那句“我知道”所带来的底气。

  “行啊你,”姜雨琪拍了拍她的肩膀,由衷地说,“越来越有范儿了。不过再忙也得吃饭,走吧,午饭时间到了。”

  被姜雨琪这么一打岔,曲松十才从高度集中的状态中抽离出来,感到了明显的饥饿。

  她笑着站起身:“走,吃饭去。跟你吐槽一下程序那边提到的同步延迟问题,头大……”

  午餐时间成了她短暂的情绪宣泄口和技术讨论场。

  姜雨琪虽然不懂具体的技术细节,但她是个绝佳的倾听者和气氛调节器,总能用自己的方式让曲松十放松下来。

  下午,工作继续。

  曲松十收到了美术组发来的极光背景概念草图,清冷梦幻的色彩让她眼前一亮。

  她快速给出了反馈意见,并与程序组确认了首批需要的美术资源列表和交付时间。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问题依然存在,挑战并未减少,但曲松十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了一条虽然狭窄却方向明确的跑道上,周围是和她一同奔跑的队友,而终点的那盏灯,清晰可见。

  下班时,天色已暗。曲松十走出公司大楼,晚风带着凉意,她却觉得浑身充满了能量。她拿出手机,给路回终发了条消息:

  10:【原型小组启动顺利,今天进度不错。正在回家路上。】

  消息发出去没多久,收到了回复。

  姐姐(爱心emoji):【嗯。买了虾,清蒸。】

  简单的几个字,却让曲松十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起来。

  她没有再回复,只是将手机握在手里,感受着那微小的屏幕传来的、属于“家”的暖意。

  她知道,前路还需要攻克无数技术难题,原型能否成功也还是未知数。

  但此刻,走在华灯初上的街头,想着那个亮着灯的厨房和等着她的人,她心中充满了宁静的力量。

  萤火虽微,但汇聚一心,便可开始构筑照亮前路的光。

  而她,正走在这条构筑光亮的道路上,步伐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