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星云低语,古灵初现-《灵壶仙缘壶中的世界》

  当李明吴开始能够进行最简单的能量内循环,当他的神识不再像刚苏醒时那般涣散如沙,这片看似永恒宁静的翡翠星云,开始向他展露其神秘面纱的一角。

  起初是极其细微的感应。在他尝试将一丝微弱的神识探出体外,感受周围那浓郁而温和的生命能量时,他“听”到了一些之前未曾察觉的声音。那不是通过耳朵接收的声波,而是直接作用于意识层面的、无数细碎低语的集合。如同置身于一片无边无际的森林,每一片叶子、每一滴露水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只是这些“故事”过于古老、过于缓慢,以至于几乎与寂静无异。

  这些低语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沧桑与……倦怠。它们似乎在重复着某种恒久的旋律,关于生长,关于沉寂,关于守护,也关于……等待。

  “你们……也听到了吗?”在一次短暂的冥想结束后,李明吴有些不确定地向杜梦琪和艾尔拉娜问道。

  杜梦琪摇了摇头,她的神识感知更偏向于能量结构与法则波动。艾尔拉娜则侧耳倾听片刻,翡翠般的眼眸中流露出一丝困惑:“我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很庞大,很……古老,但无法理解它们在‘说’什么。明吴哥,你能听懂?”

  李明吴蹙着眉,努力分辨着那如同背景噪音般的意识流:“很模糊……像隔着厚厚的墙壁听人说话。只能感觉到一些情绪……平静,包容,还有……一种很深很深的疲惫。”

  这种独特的感应能力,似乎与他守园人的身份,以及体内残留的、与翡翠梦境共鸣过的痕迹有关。这片翡翠星云的能量本质,与翡翠梦境有着某种遥远的同源性,都属于生命源核力量的某种体现。

  随着他神魂伤势的缓慢好转,这种感应变得越来越清晰。他开始能隐约捕捉到那些低语中一些反复出现的“词汇”碎片——“摇篮”、“沉眠”、“伤痕”、“外来者”、“平衡”……

  “它们似乎……知道我们来了。”李明吴得出结论,语气带着一丝凝重,“而且,对我们没有恶意,但保持着观察。这片星云本身,或者说它的集体意识,是‘醒’着的,只是处于一种极其深沉、近乎停滞的‘静默观察’状态。”

  这个发现让杜梦琪警惕起来。一个拥有庞大集体意识的世界,无论其表现得多么温和,都绝不可能简单。

  就在他们试图进一步探究这些星云低语的含义时,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悄然出现在了“星火方舟”之外。

  那并非之前那些懵懂的能量精魄,而是一个体型更大、形态也更接近人形的翡翠光影。它如同由最纯净的翡翠雕琢而成,周身流淌着柔和的光晕,面部没有清晰的五官,只有两点更加深邃的绿色光芒,如同眼眸。它静静地悬浮在方舟的舷窗外,隔着强化玻璃,“注视”着内部的三人。

  它散发出的能量波动,远比那些小精魄强大和稳定,带着一种沉淀了无数岁月的智慧与威严感。

  “是它们……低语的源头之一……”李明吴低声道,他能感觉到,眼前这个翡翠古灵的意识波动,与星云深处那些宏大低语中的一部分完全同源。

  杜梦琪立刻进入戒备状态,四象之力在体内悄然流转。艾尔拉娜也紧张地握住了自然法杖。

  那翡翠古灵似乎感受到了他们的警惕,它并没有做出任何带有威胁性的举动,只是缓缓抬起了一只由光构成的手臂,指向星云深处,那能量最为浓郁、光线无法穿透的核心区域。同时,一股清晰而平和的意念,如同温润的泉水,流淌进三人的心间:

  “受伤的守护者……外来的火种……”

  “古老的摇篮……需要新的生机……”

  “平衡将倾……‘静默之核’在等待……”

  意念断断续续,却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

  它承认了李明吴“守护者”的身份,称他们为“火种”,并提到了“古老的摇篮”和“静默之核”!更重要的是,它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平衡将倾!

  这片看似平和永恒的翡翠星云,内部似乎也存在着某种危机?

  “什么意思?什么平衡将倾?静默之核又是什么?”杜梦琪立刻以意念追问。

  那翡翠古灵缓缓放下手臂,深邃的“目光”依次扫过李明吴、杜梦琪、艾尔拉娜,以及他们身边的三枚“源生之种”。它的意念再次传来,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奈与一丝……期盼:

  “伤痕……源自内部……亦源自外部……”

  “摇篮的力量……在沉寂中流逝……”

  “唯有‘活性的火种’……方能触及‘核心’……唤醒……或者……终结……”

  传达完这段信息后,翡翠古灵的身影开始缓缓变得透明,如同融入周围的星云背景中一般,最终彻底消失不见,只留下那段充满谜团的话语,在三人心中回荡。

  舷窗外,只剩下那些无忧无虑、依旧在自发修复方舟的小精魄们。

  李明吴、杜梦琪和艾尔拉娜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凝重。

  这片翡翠星云,并非他们想象中的绝对避风港。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内部潜藏着未知的危机。而他们这三个“外来者”,以及“源生之种”,似乎被这里的古老意识,视为了打破僵局、影响“平衡”的关键变量!

  是机遇?还是另一个更深陷阱的开端?

  “静默之核……”李明吴喃喃重复着这个词汇,守园人印记在他眉心微微发热,似乎对这个名字产生了某种遥远的共鸣。

  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这一次,迷雾中似乎出现了一条若隐若现、却被指明方向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