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深入走访-《天道正义》

  从仙女潭回到清水村,已是下午时分。楚峰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却异常亢奋。他没有急着返回镇上,而是决定在村里多待半天,更深入地了解情况,听听更多村民的想法。

  赵大山支书见楚峰兴致这么高,也很高兴,张罗着在村委会简单弄了点饭菜——自家种的青菜、腌的咸肉,还有溪里捞的小鱼。吃饭时,楚峰边吃边和赵大山聊。

  “赵支书,村里现在常住人口有多少?年轻人占比多大?”

  “唉,别提了。”赵大山叹了口气,掰着手指头算,“户籍人口有三百多,可长年待在村里的,满打满算不到一百人,基本都是五十岁往上的,还有二十多个娃。年轻力壮的,都跑城里打工去了,一年到头见不着人。村里冷清啊!”

  “空心化确实严重。”楚峰点点头,“如果咱们把旅游搞起来,能吸引一些年轻人回来吗?比如开农家乐、当导游、卖土特产?”

  “这个……难说。”赵大山皱起眉头,“年轻人都在外面习惯了,赚现钱。回来搞旅游,前期投入大,见效慢,风险也大,他们不一定愿意。除非……除非真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是啊,得让他们看到希望。”楚峰理解这种顾虑,“所以我们第一步一定要做出点样子来,让大伙儿看到甜头。”

  吃完饭,楚峰让赵大山带着,继续在村里转悠。他们走访了几户有闲置房屋的人家。村民对楚峰这个“大官”的到来,既好奇又拘谨。

  在一户姓李的人家,老房子虽然旧,但院子挺大,位置也好,靠近溪边。户主老李头六十多岁,儿子儿媳在省城打工,几年没回来了。

  “老李叔,你这房子空着也是空着,要是收拾收拾,弄成给城里人住的客栈,你觉得咋样?”楚峰试探着问。

  老李头直摆手:“哎呀,楚镇长,可不敢想!我这破房子,谁愿意来住啊?再说,伺候人的活儿,咱也干不来。”

  “房子旧可以修整,服务可以学嘛。”楚峰耐心解释,“要是真有客人来,你提供住宿,你老伴做点农家菜,一年增加几千上万收入,不比荒着强?”

  老李头将信将疑:“真能有人来?咱这山旮旯……”

  “事在人为。”楚峰笑道,“关键是咱们自己要有信心。”

  接着,他们又去了村里有名的“巧手”张婶家。张婶做饭是一把好手,尤其是当地的土菜,味道一绝。

  “张婶,听说你做的饭好吃。要是以后有游客来,请你给大家做地道的农家菜,你愿意不?”楚峰问。

  张婶是个爽快人,笑着说:“楚镇长,只要有人吃,我就愿意做!就怕咱这乡下饭菜,人家城里人看不上哩!”

  “不会!要的就是这个原汁原味!”楚峰肯定地说。

  走访中,楚峰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村里环境卫生需要改善,尤其是垃圾处理和厕所条件;缺乏基本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更重要的是,村民普遍对发展旅游缺乏信心,持观望态度。

  路过村小学时(其实只有一个老师,几个学生),楚峰看到校舍更加破败,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对赵大山说:“赵支书,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发展旅游赚了钱,首先要改善学校条件。”

  赵大山连连点头:“是是是,楚镇长说得对!”

  傍晚,楚峰提议召开一个简单的村民座谈会,就在村委会门口的院子里,不拘形式,大家随便聊。起初来的村民不多,都是些老人。楚峰也不急,拿出烟给大家散,坐在小板凳上,像拉家常一样,聊村里的情况,聊外面的变化,聊对未来的想法。

  他讲了一些其他地方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成功脱贫的例子,讲城里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