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归化的喜讯与海盐之利的蓝图尚未在长安未央宫完全铺展开,一份来自洛阳的、标注着军情司最高等级的火漆密报,便被内侍匆匆呈递到了刘禅的案头。御书房内,冰鉴散发的丝丝凉意,瞬间被这封密报所带来的肃杀之气驱散。
刘禅展开绢书,目光迅速扫过,脸上并无太多意外,反而是一种“终于来了”的深沉。他缓缓将密报放下,看向肃立两侧的姜维、费祎、董允、王平等核心重臣。
“洛阳急报,”刘禅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字字千钧,“司马昭下令,尽撤淮南、青徐之兵,汇聚邺城,意图一举扑灭夏侯霸。”
众人闻言,神色皆是一凛。王平抚须沉吟:“陛下,司马昭此举,可谓孤注一掷。尽调东部边防,洛阳必然空虚!此乃我军东出潼关,直取洛阳的千载良机!”
姜维眼中锐光一闪,立刻附和:“王老将军所言极是!陛下,司马昭被夏侯霸牵制于河北,内部空虚,民心浮动。臣请命,即刻整军,东出潼关,趁此良机,一举克复洛阳!”
他的提议充满了建功立业的渴望,代表了军中大多数将领跃跃欲试的心态。
然而,刘禅却并未立刻表态。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目光掠过潼关,在洛阳停留片刻,又扫过正在激战的邺城,以及兵力被抽调一空的淮南、青徐等地。
“大将军求战之心,朕深知。”刘禅缓缓开口,目光依旧停留在舆图上,“司马昭尽调东部边军,洛阳空虚,确是良机。但,未必需要我军立刻赤膊上阵,与魏军在洛阳城下硬碰硬。”
他转过身,看着诸位臣工:“司马氏以臣凌君,跋扈专权,岂是只有我季汉视为仇寇?魏国境内,忠於曹氏者,忌惮司马者,利益受损者,大有人在。司马懿、司马师在时,尚能凭借积威压制,如今司马昭独揽大权,行事愈发酷烈,急于立威以稳固地位,强征暴敛,早已引得怨声载道。夏侯霸此番举事,看似突然,实则是魏国内部积压矛盾的一次爆发!”
费祎若有所悟:“陛下之意是……驱虎吞狼,静观其变,甚至……推波助澜?”
“不错。”刘禅颔首,手指点向舆图上的邺城方向,“司马昭抽调东部边军,看似兵力雄厚,实则隐患已生。东部防线洞开,若此时,再有其他地方……比如,一直对司马氏阴奉阳违、且与夏侯霸有旧的一些边镇将领,或是那些被司马昭强征粮秣、苦不堪言的河北大族,能再掀起一些波澜呢?”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洞悉世情的冷峻:“司马昭想速战速决,朕偏要让他陷入泥沼!我军此刻若大举东进,反而会迫使魏国各方势力在外部压力下,暂时团结在司马昭周围,助其稳定局面。此为下策。”
就在刘禅话音刚落后不久,殿外再次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又一名内侍躬身入内,呈上一封新的密报:“陛下,河北急报!”
刘禅接过,迅速浏览,嘴角勾起一丝一切尽在掌握中的弧度,随即将密报递给姜维等人传阅。
密报上的消息,比司马昭调兵更为震撼:魏国幽州刺史王雄,因不满司马昭强行征调其麾下精锐骑兵及大量战马,更恐其兔死狗烹,在司马昭大军抵达邺城前夕,突然宣布封锁边境,拒不发兵,形同自立!紧接着,河北数个郡县因不堪司马昭为筹集军资而加征的“平叛税”,爆发民变,虽规模不大,却如野火燎原,搅得司马昭后方不宁!
“王雄!还有这些民变!”姜维看到这些消息,眼神锐利。王雄的举动和民变的爆发,无疑在司马昭的背后狠狠插了一刀,使其无法全力对付夏侯霸。
“司马子上(司马昭)如今是前有倔强之敌,后有掣肘之忧,内有分裂之患。”刘禅轻轻敲击着舆图上帝国的版图,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他越是急于用雷霆手段镇压,反弹的力量就会越大。魏国的根基,已经开始松动了。”
“陛下,我军该如何应对?”董允问道,“是否要暗中支援王雄或那些民变?”
刘禅沉吟片刻,摇了摇头:“远水难救近火,且容易授人以柄。王雄乃自保之辈,民变亦难成气候。但他们的存在,足以牵制司马昭大量的精力和兵力。”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语气变得斩钉截铁:“夏侯霸在邺城举起烽火,王雄在幽州掣肘,民变于后方滋扰……这,就是我们等待的‘变’!让司马昭先去应付他内部不断滋生的烂摊子吧!”
“传朕旨意!”刘禅回身,目光炯炯,“一,命军情司加派人手,密切关注魏国内乱动向,尤其是司马昭的兵力调度、后勤补给以及各地州郡的反应,随时来报!二,命王平、王训加紧陇右及关中防务,并派出小股精锐斥候,前出至陈仓、扶风一带,侦察魏军虚实,施加压力,使其不敢轻易抽调西线兵力东援。三,命姜维统筹关中诸军,加紧操练,囤积粮草军械,做好**随时**东出的准备!”
“臣等领旨!”众人齐声应道,精神振奋。他们明白,陛下不是不战,而是在等待一个代价最小、胜算最大的战机。魏国这台庞大的机器,正在从内部开始崩解,而季汉需要做的,便是磨利爪牙,等待它彻底停转甚至自爆的那一刻,再给予致命一击。
刘禅的目光再次投向舆图上的洛阳,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待到魏国烽烟四起,人心惶惶,司马昭焦头烂额之际,便是我龙渊军,东出潼关,收取中原之时!”
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风暴,正以司马昭的困境为序幕,在黄河两岸悄然酝酿。季汉这头已然苏醒的雄狮,正蛰伏在关中的巢穴中,冷眼旁观着猎物的挣扎,等待着最佳的攻击时机。
魏国的崩解,从内部开始了。
刘禅展开绢书,目光迅速扫过,脸上并无太多意外,反而是一种“终于来了”的深沉。他缓缓将密报放下,看向肃立两侧的姜维、费祎、董允、王平等核心重臣。
“洛阳急报,”刘禅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字字千钧,“司马昭下令,尽撤淮南、青徐之兵,汇聚邺城,意图一举扑灭夏侯霸。”
众人闻言,神色皆是一凛。王平抚须沉吟:“陛下,司马昭此举,可谓孤注一掷。尽调东部边防,洛阳必然空虚!此乃我军东出潼关,直取洛阳的千载良机!”
姜维眼中锐光一闪,立刻附和:“王老将军所言极是!陛下,司马昭被夏侯霸牵制于河北,内部空虚,民心浮动。臣请命,即刻整军,东出潼关,趁此良机,一举克复洛阳!”
他的提议充满了建功立业的渴望,代表了军中大多数将领跃跃欲试的心态。
然而,刘禅却并未立刻表态。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目光掠过潼关,在洛阳停留片刻,又扫过正在激战的邺城,以及兵力被抽调一空的淮南、青徐等地。
“大将军求战之心,朕深知。”刘禅缓缓开口,目光依旧停留在舆图上,“司马昭尽调东部边军,洛阳空虚,确是良机。但,未必需要我军立刻赤膊上阵,与魏军在洛阳城下硬碰硬。”
他转过身,看着诸位臣工:“司马氏以臣凌君,跋扈专权,岂是只有我季汉视为仇寇?魏国境内,忠於曹氏者,忌惮司马者,利益受损者,大有人在。司马懿、司马师在时,尚能凭借积威压制,如今司马昭独揽大权,行事愈发酷烈,急于立威以稳固地位,强征暴敛,早已引得怨声载道。夏侯霸此番举事,看似突然,实则是魏国内部积压矛盾的一次爆发!”
费祎若有所悟:“陛下之意是……驱虎吞狼,静观其变,甚至……推波助澜?”
“不错。”刘禅颔首,手指点向舆图上的邺城方向,“司马昭抽调东部边军,看似兵力雄厚,实则隐患已生。东部防线洞开,若此时,再有其他地方……比如,一直对司马氏阴奉阳违、且与夏侯霸有旧的一些边镇将领,或是那些被司马昭强征粮秣、苦不堪言的河北大族,能再掀起一些波澜呢?”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洞悉世情的冷峻:“司马昭想速战速决,朕偏要让他陷入泥沼!我军此刻若大举东进,反而会迫使魏国各方势力在外部压力下,暂时团结在司马昭周围,助其稳定局面。此为下策。”
就在刘禅话音刚落后不久,殿外再次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又一名内侍躬身入内,呈上一封新的密报:“陛下,河北急报!”
刘禅接过,迅速浏览,嘴角勾起一丝一切尽在掌握中的弧度,随即将密报递给姜维等人传阅。
密报上的消息,比司马昭调兵更为震撼:魏国幽州刺史王雄,因不满司马昭强行征调其麾下精锐骑兵及大量战马,更恐其兔死狗烹,在司马昭大军抵达邺城前夕,突然宣布封锁边境,拒不发兵,形同自立!紧接着,河北数个郡县因不堪司马昭为筹集军资而加征的“平叛税”,爆发民变,虽规模不大,却如野火燎原,搅得司马昭后方不宁!
“王雄!还有这些民变!”姜维看到这些消息,眼神锐利。王雄的举动和民变的爆发,无疑在司马昭的背后狠狠插了一刀,使其无法全力对付夏侯霸。
“司马子上(司马昭)如今是前有倔强之敌,后有掣肘之忧,内有分裂之患。”刘禅轻轻敲击着舆图上帝国的版图,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他越是急于用雷霆手段镇压,反弹的力量就会越大。魏国的根基,已经开始松动了。”
“陛下,我军该如何应对?”董允问道,“是否要暗中支援王雄或那些民变?”
刘禅沉吟片刻,摇了摇头:“远水难救近火,且容易授人以柄。王雄乃自保之辈,民变亦难成气候。但他们的存在,足以牵制司马昭大量的精力和兵力。”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语气变得斩钉截铁:“夏侯霸在邺城举起烽火,王雄在幽州掣肘,民变于后方滋扰……这,就是我们等待的‘变’!让司马昭先去应付他内部不断滋生的烂摊子吧!”
“传朕旨意!”刘禅回身,目光炯炯,“一,命军情司加派人手,密切关注魏国内乱动向,尤其是司马昭的兵力调度、后勤补给以及各地州郡的反应,随时来报!二,命王平、王训加紧陇右及关中防务,并派出小股精锐斥候,前出至陈仓、扶风一带,侦察魏军虚实,施加压力,使其不敢轻易抽调西线兵力东援。三,命姜维统筹关中诸军,加紧操练,囤积粮草军械,做好**随时**东出的准备!”
“臣等领旨!”众人齐声应道,精神振奋。他们明白,陛下不是不战,而是在等待一个代价最小、胜算最大的战机。魏国这台庞大的机器,正在从内部开始崩解,而季汉需要做的,便是磨利爪牙,等待它彻底停转甚至自爆的那一刻,再给予致命一击。
刘禅的目光再次投向舆图上的洛阳,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待到魏国烽烟四起,人心惶惶,司马昭焦头烂额之际,便是我龙渊军,东出潼关,收取中原之时!”
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风暴,正以司马昭的困境为序幕,在黄河两岸悄然酝酿。季汉这头已然苏醒的雄狮,正蛰伏在关中的巢穴中,冷眼旁观着猎物的挣扎,等待着最佳的攻击时机。
魏国的崩解,从内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