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四合院:傻柱,有种你再说一遍》

  许大茂看得眼睛发直,何雨柱也不禁多看了几眼——秦淮茹确实明艳动人。

  不过想起谢颖琪的面容,他又觉得秦淮茹稍逊一筹。

  十五岁的年纪,现在考虑这些还为时尚早。

  许大茂与何雨柱年纪相仿,却远不如柱子懂事,一双眼睛总往秦淮茹身上瞟。

  自从这贾家新媳妇踏进院子,他的视线就没挪开过。

  贾家这媳妇长得可真标致!

  先前没打扮的秦淮茹就够许大茂惦记的了,如今这般盛装打扮,更让他看得魂不守舍。

  不过再怎么想入非非,秦淮茹终究是贾家的人,除非他许大茂不要命了,否则别动什么歪心思。

  正胡思乱想着,另一个姑娘的身影忽然浮现在他脑海里——那个主动来院里找傻柱的卫生所护士!

  许大茂本还因随礼压过傻柱一头而沾沾自喜,这会儿见贾东旭娶了这么漂亮的媳妇,连傻柱都有俏护士青睐,心里顿时不是滋味。

  他坐在席间,时不时朝何雨柱那边张望,不知在打什么主意。

  在众人注视下,贾东旭搀着新婚妻子入了席。

  这年月的婚礼没后世那么繁琐,加上秦淮茹娘家远在农村,贾张氏简单说了几句就开席了。

  酒足饭饱后,帮忙的师傅们收拾院子,与贾家相熟的宾客则留下来等着闹洞房。

  大人们满脸期待,孩子们更是兴奋,不过有些小孩已被大人哄回了屋。

  何雨柱对这类热闹毫无兴趣,吃饱喝足便起身向易中海和贾张氏告辞。

  柱子这就走?不再待会儿?易中海抽空问道。

  杨老板专门准假让我来吃席,不好耽误太久。

  这会儿去还能帮着做晚饭。”何雨柱摆摆手。

  易中海点头:路上当心。”

  待何雨柱走远,贾张氏撇嘴道:什么东西!东家叫他倒跑得勤,我请他来掌勺连价钱都不肯让。”

  易中海听得直皱眉——人家东家开工资自然要去,你连市场价都给不到位,换谁乐意?上次给东旭带病号饭还是他垫的钱呢。

  ......

  鸿宾楼午后客流渐稀,杨老板和李保国正在柜台商议事情。

  何雨柱上前问好时,李师傅笑道:来得正好,正要和杨老板说你出师的事。”

  厨行里的出师宴向来讲究排面,唯有李保国这等名厨高徒,或是柱子这般在鸿宾楼掌灶的后起之秀,才有资格操办这等盛事。

  按规矩,这既是师父广发请帖的场合,亦是东家扬名立万的良机。

  此刻李保国正与杨老板商议着柱子的出师典礼。

  杨老板,出师的事全凭师傅做主,您若有指教但说无妨。”何雨柱说得诚恳。

  杨国涛闻言抚掌笑道:李师傅已与我详谈过。

  你在鸿宾楼出师,于师门、于酒楼都是锦上添花的好事。

  明日便在咱鸿宾楼摆宴,你放心准备就是。”

  何雨柱心头一热。

  鸿宾楼歇业一日承办他的出师宴,少说要折损千万流水。

  这份情谊沉甸甸的,却也心知杨老板精明——名师高徒的盛宴,终归是桩稳赚不赔的买卖。

  更别说师徒二人的手艺,早为酒楼赚得盆满钵满。

  多谢杨老板栽培。”何雨柱郑重抱拳。

  自打进门起,鸿宾楼待他不薄,他暗下决心只要师傅在一天,自己绝不另谋高就。

  至于日后高考之事,届时再议不迟。

  见外了不是?杨国涛拍了拍青年结实的肩膀,你们师徒可是鸿宾楼的镇店之宝。”这话倒非客套。

  起初是看在李保国面子上,如今柱子的天赋与勤勉,已让杨老板另眼相待。

  放眼四九城,多少酒楼巴不得重金挖走这颗新星。

  偏生这小子重情义,愈发显得难得。

  李保国此时插话道:明 且亮几手绝活,莫坠了鸿宾楼的名头。”杨老板会意,当即让柱子回去养精蓄锐。

  待徒弟离去,两位长者便分头张罗着给同行递帖子去了。

  次日清晨,何雨柱照例站完桩功,练完拳脚功夫,按部就班完成晨练后,换上新衣出门赴出师宴。

  贾东旭与秦淮茹昨夜新婚燕尔,时至辰时仍大门紧闭,全无上工的意思。

  何雨柱淡淡瞥了一眼便收回视线,他对贾家的琐事并无兴趣。

  此时易中海匆匆从家中赶来,快步走到贾家门前叩响门环:东旭、淮茹快起身!再耽搁就该误了工时!这位老师傅昨日婚宴贪杯,今日竟也难得起晚了。

  听得动静,贾张氏率先拉开房门,脸上还挂着掩不住的喜色。

  昨日收的份子钱足有数十万之巨,加上易中海暗里贴补的席面钱,如今她手里宽裕得很。

  他师傅您别急...贾张氏话音未落,里屋已传来窸窣响动。

  新婚的小两口红着脸起身更衣,贾东旭下地时忽觉天旋地转,恍惚间似又回到前次落水后卧病在床的光景。

  正待细想,门外易中海又催得紧,只得暂压疑虑携新妇出门。

  后院转角处,许大茂夹着书包正巧撞见二人背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光齐不知何时凑过来搭话:瞧什么呢?许大茂闻言冷哼:我早说过傻柱那小子跟卫生所小护士不清不楚,你等着看,我非得搅黄这事不可!说罢昂首而去。

  刘光齐望着其背影暗啐一口,想到若真能坏了何雨柱好事,倒也是桩痛快事。

  此刻鸿宾楼前,歇业整顿的告示高悬。

  李保国与杨国涛广发请柬,邀同行老饕共赴这场特殊的出师宴——拜师五载的徒儿何雨柱,今年不过十五岁年纪。

  这消息不知惊掉了多少老师傅的下巴。

  李保国和杨国涛邀请的宾客,要么是厨师界的知名人物,要么是经验丰富的美食家,这些人都有着过人的眼光。

  能在鸿宾楼学成出师,还是李保国的徒弟,厨艺至少达到普通饭店主厨的水准了吧?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真的具备主厨级别的水平?

  这未免有些离谱,要知道当年李保国十五岁时,恐怕也没有这般手艺。

  虽然柱子近来在鸿宾楼小有名气,但放在整个厨师界和美食圈里,还显得分量不足。

  小范围的名声,与业界公认的声望,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后者,唯有李保国这样的顶尖人物才能拥有。

  不过,李保国安排柱子出师,正是想借这次宴会让他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当然,前提是柱子今天的表现能得到在场宾客的认可,否则单凭师父的名号可不够。

  ……

  当何雨柱步入后院时,只见寥寥数人。

  师父李保国、东家杨国涛,以及三五个伙计。

  其他员工今天都被杨老板放了假——这是柱子的主场,不需要太多人手。

  前厅已经由伙计们布置妥当。

  后厨的食材也都准备就绪。

  杨老板,我先来处理这些食材。”

  何雨柱看到食材,立刻熟练地开始操办起来。

  柱子,让下面的人做吧。”毕竟他是鸿宾楼的主灶师傅,若不是证书还没考下来,以他的手艺当大厨都绰绰有余,哪有大厨干学徒的活计。

  杨老板想劝阻,但何雨柱摆摆手:没事的,我习惯从头做起,这样能感受完整的烹饪过程。

  而且自己处理的食材用起来更顺手。”

  听了这话,杨国涛眼睛一亮,不再多言。

  李保国也微微颔首,柱子在这方面从不会让人失望。

  那好,柱子你注意时间,我们先去前厅等你。”

  ……

  正午时分。

  鸿宾楼前厅渐渐坐满了受邀前来的厨师和美食家。

  李保国与杨国涛站在前方迎客。

  这些宾客都是四九城餐饮界的名人,今日前来参加何雨柱的出师宴,完全是冲着李保国和杨国涛的面子,贺礼也都备得十足。

  这是行规。

  但柱子要想真正收下这些贺礼,还得用实力证明自己具备出师的资格。

  感谢各位莅临小徒何雨柱的出师宴。

  规矩大家都懂,我就不多说了,请诸位帮忙掌眼,看看这小子有没有出师的本事。”

  待宾客到齐,李保国将柱子引到台前介绍道。

  何雨柱从容地向众人致意,随后走向临时搭建的灶台。

  宾客中,有桌客人突然传出轻呼。”爷爷,真的是柱子!谢颖琪拉着谢学丰的胳膊,眼中闪着光彩。

  谢学丰与两位老友同席而坐,显然是相约前来见证这场出师宴。

  老谢,你还真认得李师傅这位徒弟?

  谢学丰身旁的老者见他神情专注,忍不住低声问道。

  二人作为美食行家,此番受杨国涛之邀专程来品鉴李保国高徒的出师宴。

  前日茶叙时听得这番机缘,谢颖琪当时就惊讶地发现——鸿宾楼的何雨柱,可不就是他们认识的小柱子么?这才有了爷孙俩同来赴宴的趣事。

  这小柱子,可是个妙人。”谢学丰注视着灶台方向,眼底泛起欣赏之色。

  两位老友闻言挑眉,能让见多识广的谢老这般称赞,莫非那少年真有过人之处?

  此刻后厨里,换上白色厨师服的何雨柱已然开始展露身手。

  虽然他厨艺已达五级水准,却依然全神贯注地对待这场关乎师门声誉的考验。

  灶火腾起间,事先备好的食材在他指间流转,六道川菜的序幕就此拉开。

  砧板上笃笃作响的刀工令众人暗自颔首,翻炒时翻飞的锅铲更引得满室生香。

  当第一缕麻辣鲜香在空气中炸开时,所有怀疑的目光都化作了期待。

  四十分钟后,六道光盘里跃动着油亮的光泽,精准的用料把控又让内行们暗暗记上一分。

  待菜肴辗转至席间,满座宾客在咀嚼间交换着会意的眼神。

  火候虽不及李师傅老辣,却别有一股青春锐气。”

  这句评语在席间传开时,少年厨师的地位已然不同。

  前来赴宴的同行前辈和资深食客们对菜品评价极具分量,毕竟都是行家里手。

  获得他们的普遍好评,意味着柱子的厨艺已经达到出师水准。

  不一会儿,六盘菜肴便被一扫而空。

  谢学丰与身旁两位老者浅尝川菜后,皆是面露讶色。

  没想到李师傅这位徒弟的手艺如此精湛?

  这小同志才十五岁吧?厨师界怕是要出个天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