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这就是你给陈姨安排的工作?何大清想起儿子先前的暗示。
我可能不合适吧?从农村来,年纪和资历都比不上其他人。”陈娟有些忐忑。
要说管事大爷我还能争一争,但你陈姨刚来,恐怕...何大清也清楚竞争激烈。
何雨柱笑着指向墙上的锦旗:爸,您忘了这个?
看到少年英雄的锦旗,两人眼睛一亮。
何雨柱解释道:这可是军管会颁发的,论思想觉悟,咱们可不输别人。”
何大清和陈娟相视而笑,终于明白儿子的用意了。
三天后,红星街道的居民们聚在街道办门口,围观新张贴的公告。
五名街道委员名单公布。”
梁大红
张小翠
陈娟?这不是何大清新娶的那个媳妇吗?刘海忠领着二大妈来看公告,发现二大妈落选,反而是何大清的妻子榜上有名。
这不可能!
消息很快在院子里传开。
中院的何家,何大清正悠闲地躺着盘算买张新躺椅。
听到敲门声,陈娟开门见到何雨柱带着妹妹回来了。
陈姨,恭喜你当选。”何雨柱说着,顺手接过陈娟递来的茶水。
都是托你的福。”陈娟脸上带着笑意,转身去准备晚饭。
灶台前忙碌的身影透着满足——一个乡下寡妇能有今天,她已心满意足。
饭桌上,何雨柱随口问道:爸,上次说的工作的事准备得怎样了?
何大清夹了一筷子菜:真能成?那娄厂长真能买你的面子?
放心,领工资时我就跟娄厂长打过照面。
凭您的手艺,这事准成。”何雨柱笃定地说。
后院阎家,三大妈正追问丈夫:老阎,你怎么就料定陈娟能选上?
阎埠贵神秘一笑,凑近妻子耳边低语了几句。
“行吧,那就听你的,等过完年我去钢铁厂看看。”
晚饭后,四合院中院,几个人影晃动着。
易中海和刘海忠凑在一块儿低声合计。
“老易,要不今晚就把大伙儿喊出来商量商量?街道办那边都给了指示,咱们总得落实吧。”
刘海忠有些急切。
他盯上管事大爷的位置不是一天两天了,正好今天休息日,院里人都在,开个大会正合适。
这年头,开大会是常事,大事小事都喜欢凑一块儿讨论,从机关单位到街道胡同,都一样。
易中海也赞同。
他对管事大爷的位置同样志在必得,有了这身份,往后办事更方便。
“成,你去通知其他人,我去后院请老太太过来。
这么重要的事儿,缺了她可不行。”
易中海有自己的盘算。
虽然他在院里人缘不错,但关键时刻不能出岔子,有老太太坐镇,他心里更踏实。
在他的刻意经营下,聋老太在院里颇有威望。
虽然还没到“老祖宗”
的地步,但大伙儿对她还算敬重。
……
十分钟后,中院已经围了百十号人。
前院的阎埠贵一家、中院的何家、贾家、易中海一家,以及后院的许家、刘家和聋老太。
这些剧情里的主要角色人数虽不多,分量却不轻。
在这个年代,他们的条件算是不错的了。
就连最困难的贾家,也有自己的房子,儿子儿媳都有工作。
何雨柱一家搬着板凳坐在院子里,看着眼前的场景。
全院大会——这不就是剧里三位大爷搞的那套的前身吗?何雨柱笑了笑,没吭声。
见人到齐,刘海忠走到中间,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各位,今天叫大家来,是要讨论街道办提出的管事大爷制度。
这事关院子和组织的配合,咱们得拿出个好方案,不能拖后腿!”
他端着架子,语气活像领导讲话。
众人心里嘀咕,但也没说什么。
易中海看了眼身旁的聋老太,得到默许后起身附和:“老刘说得对,管事大爷得尽快定下来,对大家都有好处。”
……
街道办的同志先前传达了明确指示,担任管事大爷的同志可行使部分原属军管会的职权。
虽然权力不大,却关乎全院居民的切身利益。
在易中海发言后,原本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
这位八级钳工在四合院多年积累的威望,让邻居们都愿意听听他的意见。
老易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给大家参考参考。”
您既是钢厂老师傅,又是咱院里有威信的人,这事儿可得帮着拿个主意。”
面对众人的期待,易中海胸有成竹地整了整衣领:承蒙大伙儿信任,我就说说对管事大爷的看法。
这些建议也是和德高望重的聋老太太商量过的,毕竟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利益。”他刻意将老太太搬出来,为接下来的提议增加分量。
此刻站在人群里的许大茂急得直拽父亲衣袖:爸您怎么不吱声啊?少年人心里盘算着,若能当上管事大爷,定要在死对头何雨柱面前好好威风一把。
许伍德却神色淡然地旁观着,另一边的何大清同样兴趣缺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曾经的混不吝如今虽因家室收敛了不少,但对这类事务依旧兴致索然。
妻子陈娟自然以丈夫态度为准,安静地站在一旁。
我建议按三个院落各设一位管事大爷。”易中海抛出深思熟虑的方案。
这既顾及了各院的实际情况,也确保了自己能稳居中院大爷之位。
住户们对这个新颖的提议交头接耳,唯独何雨柱若有所思地望着这场闹剧,心中毫无波澜。
刘海忠原本对竞争管事大爷一事还有些忐忑,听完易中海的话后眼睛一亮,态度立刻热切起来。
他心想,如果名额增加到三个,胜算便大了许多——毕竟易中海、何大清、许伍德都不是省油的灯。
为了省事,咱们分区域选举吧。”易中海环视众人,目光多在何大清和许伍德身上停留,前院选前院大爷,中院选中院大爷,各位意下如何?
三院各选一个?人群顿时议论纷纷。
靠在柱子旁的何大清转头问儿子:柱子,你看这主意怎么样?
何雨柱懒洋洋地耸肩:爸,要我说咱别掺和。
当这管事除了麻烦还是麻烦,咱家又不图那点权力。”他深知父亲性格,真要当上管事,日子肯定消停不了。
连精明的易中海都被许大茂搞 ,以父亲的脾气,搞不好要惹祸上身。
更何况他们家现在过得滋润,根本不需要这种虚名。
何大清暗自点头。
他虽然平时混不吝,大事上却从不糊涂,否则也不会和许伍德齐名,稳压易中海一头。
既然父子想法一致,这场选举大会对他们来说就索然无味了。
经过激烈讨论,众人最终采纳了易中海的方案。
投票结果很快揭晓:
前院阎埠贵,中院易中海,后院刘海忠。
按年龄排,易中海成了一大爷,刘海忠二大爷,阎埠贵三大爷。
这次可不是虚名,而是实打实的管事职权。
尘埃落定后,易中海暗暗松口气,余光扫过何大清和许伍德。
他没想到选举如此顺利,尤其意外的是何家竟全程沉默。
假意询问时,得知何大清确无参选之意,他故作惋惜地客套几句。
很快,新当选的三位大爷在众人注视下走向中院石墩——那排石凳的位置,与日后电视剧里的场景分毫不差。
以易中海为首,刘海中和阎埠贵跟在一旁。
刘海中情绪高涨,后院竞选本不简单,毕竟有许伍德在,但许伍德并未表态,他凭借扎实的钳工技术顺利当选管事大爷。
阎埠贵则轻松许多,前院没有强劲对手,加上他教师的身份,毫无悬念拿下职位。
易中海清了清嗓子:“感谢大家的信任。
担任管事大爷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我们三人今后会为大院尽心尽力,还望各位多多支持。”
刘海中与阎埠贵随后也分别发言。
会议结束后,易中海并未离开,而是带着两位新管事来到何家附近。
何雨柱与何大清抬头看向他们。
“柱子、大清、陈妹子,”
易中海面带红光,显然因当选而神采奕奕。
“有事?”
何大清直接问道,尚未习惯新的称呼。
易中海笑了笑,看向陈娟:“院里管事大爷已定,需向街道办汇报。
陈妹子正好要去街道办,顺带帮我们把这事报上去吧,以后咱们院在街道办也算有人了。”
陈娟点头:“行,一大爷,我一起上报。”
易中海又客套几句,这才离开。
人群散去后,何雨柱提议:“爸,陈姨,快过年了,今年去我那儿聚吧,比在院里清净。”
何大清爽快答应:“好,你来安排。
我这几天再联系饭店老板,弄些年货。”
当晚,贾家。
易中海夫妇正坐着,贾张氏拉着一大妈的手,满脸堆笑:“东旭他师娘,你们往后可风光了!”
这个称号不再是虚名,而是实打实的权力象征。
贾张氏别的或许不明白,但对这个道理心知肚明,脸上立刻堆满热情的笑容。
“哎哟,这哪算什么发达,就是替组织分忧罢了,往后还得靠大伙儿互相帮衬。”
一大妈连连摆手说道。
“不管怎样,我都要恭喜师父师娘。”
站在一旁的贾东旭举起白瓷杯,恭恭敬敬地向易中海夫妇敬酒。
“好孩子,东旭有心了。”
易中海含笑举杯一饮而尽。
今日当选管事大爷让他难得心情舒畅,杯中酒都格外醇香。
虽然最近为何家的事烦心,但成功拿下这个职位让他放松不少。
看着乖巧懂事的徒弟贾东旭,原本对傻柱的那些算计也渐渐淡了。
“东旭,等开春厂里新单子下来,你跟我好好学手艺。”
他准备全力栽培这个徒弟。
贾张氏眼睛一亮,马上推着儿子:“还不快谢谢师父!老易啊,您这么照顾我们东旭,这孩子日后肯定忘不了您的恩情!”
......
前院阎家。
阎埠贵当选前院一大爷,全家都喜气洋洋。
我可能不合适吧?从农村来,年纪和资历都比不上其他人。”陈娟有些忐忑。
要说管事大爷我还能争一争,但你陈姨刚来,恐怕...何大清也清楚竞争激烈。
何雨柱笑着指向墙上的锦旗:爸,您忘了这个?
看到少年英雄的锦旗,两人眼睛一亮。
何雨柱解释道:这可是军管会颁发的,论思想觉悟,咱们可不输别人。”
何大清和陈娟相视而笑,终于明白儿子的用意了。
三天后,红星街道的居民们聚在街道办门口,围观新张贴的公告。
五名街道委员名单公布。”
梁大红
张小翠
陈娟?这不是何大清新娶的那个媳妇吗?刘海忠领着二大妈来看公告,发现二大妈落选,反而是何大清的妻子榜上有名。
这不可能!
消息很快在院子里传开。
中院的何家,何大清正悠闲地躺着盘算买张新躺椅。
听到敲门声,陈娟开门见到何雨柱带着妹妹回来了。
陈姨,恭喜你当选。”何雨柱说着,顺手接过陈娟递来的茶水。
都是托你的福。”陈娟脸上带着笑意,转身去准备晚饭。
灶台前忙碌的身影透着满足——一个乡下寡妇能有今天,她已心满意足。
饭桌上,何雨柱随口问道:爸,上次说的工作的事准备得怎样了?
何大清夹了一筷子菜:真能成?那娄厂长真能买你的面子?
放心,领工资时我就跟娄厂长打过照面。
凭您的手艺,这事准成。”何雨柱笃定地说。
后院阎家,三大妈正追问丈夫:老阎,你怎么就料定陈娟能选上?
阎埠贵神秘一笑,凑近妻子耳边低语了几句。
“行吧,那就听你的,等过完年我去钢铁厂看看。”
晚饭后,四合院中院,几个人影晃动着。
易中海和刘海忠凑在一块儿低声合计。
“老易,要不今晚就把大伙儿喊出来商量商量?街道办那边都给了指示,咱们总得落实吧。”
刘海忠有些急切。
他盯上管事大爷的位置不是一天两天了,正好今天休息日,院里人都在,开个大会正合适。
这年头,开大会是常事,大事小事都喜欢凑一块儿讨论,从机关单位到街道胡同,都一样。
易中海也赞同。
他对管事大爷的位置同样志在必得,有了这身份,往后办事更方便。
“成,你去通知其他人,我去后院请老太太过来。
这么重要的事儿,缺了她可不行。”
易中海有自己的盘算。
虽然他在院里人缘不错,但关键时刻不能出岔子,有老太太坐镇,他心里更踏实。
在他的刻意经营下,聋老太在院里颇有威望。
虽然还没到“老祖宗”
的地步,但大伙儿对她还算敬重。
……
十分钟后,中院已经围了百十号人。
前院的阎埠贵一家、中院的何家、贾家、易中海一家,以及后院的许家、刘家和聋老太。
这些剧情里的主要角色人数虽不多,分量却不轻。
在这个年代,他们的条件算是不错的了。
就连最困难的贾家,也有自己的房子,儿子儿媳都有工作。
何雨柱一家搬着板凳坐在院子里,看着眼前的场景。
全院大会——这不就是剧里三位大爷搞的那套的前身吗?何雨柱笑了笑,没吭声。
见人到齐,刘海忠走到中间,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各位,今天叫大家来,是要讨论街道办提出的管事大爷制度。
这事关院子和组织的配合,咱们得拿出个好方案,不能拖后腿!”
他端着架子,语气活像领导讲话。
众人心里嘀咕,但也没说什么。
易中海看了眼身旁的聋老太,得到默许后起身附和:“老刘说得对,管事大爷得尽快定下来,对大家都有好处。”
……
街道办的同志先前传达了明确指示,担任管事大爷的同志可行使部分原属军管会的职权。
虽然权力不大,却关乎全院居民的切身利益。
在易中海发言后,原本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
这位八级钳工在四合院多年积累的威望,让邻居们都愿意听听他的意见。
老易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给大家参考参考。”
您既是钢厂老师傅,又是咱院里有威信的人,这事儿可得帮着拿个主意。”
面对众人的期待,易中海胸有成竹地整了整衣领:承蒙大伙儿信任,我就说说对管事大爷的看法。
这些建议也是和德高望重的聋老太太商量过的,毕竟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利益。”他刻意将老太太搬出来,为接下来的提议增加分量。
此刻站在人群里的许大茂急得直拽父亲衣袖:爸您怎么不吱声啊?少年人心里盘算着,若能当上管事大爷,定要在死对头何雨柱面前好好威风一把。
许伍德却神色淡然地旁观着,另一边的何大清同样兴趣缺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曾经的混不吝如今虽因家室收敛了不少,但对这类事务依旧兴致索然。
妻子陈娟自然以丈夫态度为准,安静地站在一旁。
我建议按三个院落各设一位管事大爷。”易中海抛出深思熟虑的方案。
这既顾及了各院的实际情况,也确保了自己能稳居中院大爷之位。
住户们对这个新颖的提议交头接耳,唯独何雨柱若有所思地望着这场闹剧,心中毫无波澜。
刘海忠原本对竞争管事大爷一事还有些忐忑,听完易中海的话后眼睛一亮,态度立刻热切起来。
他心想,如果名额增加到三个,胜算便大了许多——毕竟易中海、何大清、许伍德都不是省油的灯。
为了省事,咱们分区域选举吧。”易中海环视众人,目光多在何大清和许伍德身上停留,前院选前院大爷,中院选中院大爷,各位意下如何?
三院各选一个?人群顿时议论纷纷。
靠在柱子旁的何大清转头问儿子:柱子,你看这主意怎么样?
何雨柱懒洋洋地耸肩:爸,要我说咱别掺和。
当这管事除了麻烦还是麻烦,咱家又不图那点权力。”他深知父亲性格,真要当上管事,日子肯定消停不了。
连精明的易中海都被许大茂搞 ,以父亲的脾气,搞不好要惹祸上身。
更何况他们家现在过得滋润,根本不需要这种虚名。
何大清暗自点头。
他虽然平时混不吝,大事上却从不糊涂,否则也不会和许伍德齐名,稳压易中海一头。
既然父子想法一致,这场选举大会对他们来说就索然无味了。
经过激烈讨论,众人最终采纳了易中海的方案。
投票结果很快揭晓:
前院阎埠贵,中院易中海,后院刘海忠。
按年龄排,易中海成了一大爷,刘海忠二大爷,阎埠贵三大爷。
这次可不是虚名,而是实打实的管事职权。
尘埃落定后,易中海暗暗松口气,余光扫过何大清和许伍德。
他没想到选举如此顺利,尤其意外的是何家竟全程沉默。
假意询问时,得知何大清确无参选之意,他故作惋惜地客套几句。
很快,新当选的三位大爷在众人注视下走向中院石墩——那排石凳的位置,与日后电视剧里的场景分毫不差。
以易中海为首,刘海中和阎埠贵跟在一旁。
刘海中情绪高涨,后院竞选本不简单,毕竟有许伍德在,但许伍德并未表态,他凭借扎实的钳工技术顺利当选管事大爷。
阎埠贵则轻松许多,前院没有强劲对手,加上他教师的身份,毫无悬念拿下职位。
易中海清了清嗓子:“感谢大家的信任。
担任管事大爷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我们三人今后会为大院尽心尽力,还望各位多多支持。”
刘海中与阎埠贵随后也分别发言。
会议结束后,易中海并未离开,而是带着两位新管事来到何家附近。
何雨柱与何大清抬头看向他们。
“柱子、大清、陈妹子,”
易中海面带红光,显然因当选而神采奕奕。
“有事?”
何大清直接问道,尚未习惯新的称呼。
易中海笑了笑,看向陈娟:“院里管事大爷已定,需向街道办汇报。
陈妹子正好要去街道办,顺带帮我们把这事报上去吧,以后咱们院在街道办也算有人了。”
陈娟点头:“行,一大爷,我一起上报。”
易中海又客套几句,这才离开。
人群散去后,何雨柱提议:“爸,陈姨,快过年了,今年去我那儿聚吧,比在院里清净。”
何大清爽快答应:“好,你来安排。
我这几天再联系饭店老板,弄些年货。”
当晚,贾家。
易中海夫妇正坐着,贾张氏拉着一大妈的手,满脸堆笑:“东旭他师娘,你们往后可风光了!”
这个称号不再是虚名,而是实打实的权力象征。
贾张氏别的或许不明白,但对这个道理心知肚明,脸上立刻堆满热情的笑容。
“哎哟,这哪算什么发达,就是替组织分忧罢了,往后还得靠大伙儿互相帮衬。”
一大妈连连摆手说道。
“不管怎样,我都要恭喜师父师娘。”
站在一旁的贾东旭举起白瓷杯,恭恭敬敬地向易中海夫妇敬酒。
“好孩子,东旭有心了。”
易中海含笑举杯一饮而尽。
今日当选管事大爷让他难得心情舒畅,杯中酒都格外醇香。
虽然最近为何家的事烦心,但成功拿下这个职位让他放松不少。
看着乖巧懂事的徒弟贾东旭,原本对傻柱的那些算计也渐渐淡了。
“东旭,等开春厂里新单子下来,你跟我好好学手艺。”
他准备全力栽培这个徒弟。
贾张氏眼睛一亮,马上推着儿子:“还不快谢谢师父!老易啊,您这么照顾我们东旭,这孩子日后肯定忘不了您的恩情!”
......
前院阎家。
阎埠贵当选前院一大爷,全家都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