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四合院:傻柱,有种你再说一遍》

  说不定明年就能抱上大胖小子。”说到这儿,不少人下意识看向贾家方向。

  贾东旭刚结婚不久就添了孩子,可不就是现成的例子?

  秦怀如低着头没作声。

  自从生了孩子,她发现婆婆的态度变了不少。

  原先怀孕时处处照顾,现在刚生产没几天,家务活、做饭、缝缝补补的活儿就都落到她头上了。

  虽说农村姑娘不怕吃苦,但这明显的差别还是让她心里不太舒服。

  易中海看话题越扯越远,赶紧摆手:先别聊这些,去两个人通知许伍德来开会。

  全院大会谁都不能缺席。”

  不一会儿,去通知的人带着许伍德父子回来了,后面果然跟着个陌生的小姑娘。

  这小丫头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孩子:裁剪考究的新衣裳,白里透红的脸蛋,跟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截然不同。

  何雨柱看见女孩时心头一跳——这不是娄晓娥吗?虽然年纪小了点,但那神态跟电视剧里真像。

  易中海不动声色地问:老许,这位是?

  许伍德介绍道:这是娄厂长的千金娄晓娥,来我家送点东西。”何雨柱闻言,心里顿时有了答案。

  许伍德这手安排可真是高明,眼瞧着就开始给自家儿子铺路了。

  何雨柱心里门儿清,许武德嘴上说得轻巧,能让厂长千金亲自登门送东西,要说不是他精心安排的,鬼都不信。

  这番动静落在旁人耳中更是掀起波澜。

  娄厂长的闺女?院里在钢厂上班的工人们面面相觑,谁不知道娄厂长的大名,这许家什么时候攀上这层关系了?

  易中海也颇感意外。

  虽说他在厂里算是个老师傅,可距离能和娄厂长家搭上话还差得远。

  连娄晓娥站在跟前都没认出来,可见在人家眼里他也就是个手艺不错的工人罢了,实在算不上什么人物。

  原来是娄姑娘啊。”易中海脸色缓和下来,今儿个开全院大会,缺了谁家都不合适。”娄晓娥落落大方地回道:不碍事,我就是替父亲给许叔送点东西,这就告辞了。”

  许伍德见状立即给儿子递眼色:大茂,去送送。”许大茂虽不懂父亲深意,但瞧着娄晓娥衣着光鲜,家底殷实,心里自然愿意亲近,连忙应声:我送送你。”

  娄晓娥本不想麻烦人,见许大茂已经等在门口,只好点头致意。

  两人前脚刚走,院里众人就议论开了。

  易中海清清嗓子,把话题拉回正轨:今天大会是为贾家媳妇秦淮茹生孩子的事。”

  不是都生完了吗?有人纳闷道。

  易中海解释:秦淮茹现在没法去救助站工作,光靠贾东旭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特别是刚添了孩子,确实困难。”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实则易中海另有打算。

  以他的收入接济贾家绰绰有余,何至于要动员全院?不过是借着帮扶之名,开始经营他一大爷的威信罢了。

  这番算计,正是日后他在四合院说一不二的开端。

  易中海刚说完,院子里立刻 动起来。

  贾家困难?我们怎么帮?谁家不是这样过来的?

  就是,生个孩子怎么了?一大爷,这忙没法帮啊!

  几个街坊怨声载道。

  易中海皱起眉头:这话说的不对。

  街道办来过了,现在咱们四合院就是一个大家庭。

  哪家没个难处?以前没管事大爷协调,现在有了制度就得好好规划。

  今天是贾家,明天可能就是你家。

  再说了,也不让大家出多少力,每家稍帮衬点就行。

  贾东旭在厂里上班,现在工资低,以后总会涨的。”

  这番软硬兼施的话,让刚才还理直气壮的街坊们顿时蔫了。

  有人甚至觉得确实在理,暗赞一大爷说话有水平。

  阎埠贵和刘海中看穿易中海意图,两个老狐狸闷不吭声。

  新官上任还没树立威信,他们可不想为不相干的事折损声望。

  易中海对二人的反应早有预料。

  见众人态度松动,他起身朝贾家方向使了个眼色。

  贾张氏会意,立刻站出来:街坊们,一大爷说得对。

  我们现在遭了难,求大家搭把手。

  等缓过来一定不忘大家的恩情。”

  站在旁边的秦淮茹表情有些古怪。

  她想起婆婆和一大爷在屋里商量的情形,但终究没开口。

  邻居们面色松动。

  虽说贾张氏平时不讨喜,这番话倒挑不出毛病。

  见状易中海趁热打铁:这是咱们院第一次开大会商议,正好立个榜样。

  往后谁家有困难,都能拿出来商量。”

  这番空头支票竟真把质朴的街坊们唬住了。

  在一大爷牵头下,再没人反对。

  一大爷,您拿个主意给大家讨论?

  一大爷,您光这么讲,大家伙儿也不知道该咋办啊?

  听见众人的询问,易中海暗暗松了口气,点头道:这事儿我早考虑好了。

  要说让每家每户都摊派确实不合适,毕竟贾东旭还有工资,能分担一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如这样,咱们院里谁家条件好又愿意帮忙的,主动站出来就是。

  实在困难的,大伙儿都能理解。”

  这番话倒是把易中海衬得格外明事理。

  何雨柱冷眼看着易中海的表演,心里直发笑。

  说穿了不就是让人掏钱出粮么?搁以前的傻柱,被易中海这么一忽悠,保准把家底都掏出来。

  不过现在,且不说他早看清了这老东西的把戏,有何大清这根老油条坐镇,更不会上他的套。

  各家各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主意确实没人反对——真要强行摊派才叫为难人,院里不少人家还不如贾家宽裕呢。

  易中海清了清嗓子,目光往何家父子那边飘,嘴上却说:现在就开始吧,谁家有富余的就来帮个忙。

  都是街坊邻居,大家主动些。”

  话是这么说,眼神却一个劲儿往何家瞄,暗示得不要太明显。

  可何家父子愣是装没看见。

  何大清正拉着陈娟唠家常,完全当他是空气。

  场面顿时尴尬起来。

  阎埠贵见状干咳一声:一大爷,我家情况您知道,两个孩子,孩子妈没工作,就靠我那点儿教书钱......真是心有余力不足啊。”

  想让铁公鸡拔毛?门儿都没有!

  刘海中赶紧跟上,也找了堆理由推脱。

  两个大爷的表态让易中海脸上挂不住。”你们这是......

  一直没吱声的许伍德突然举手:一大爷,我手头正好宽裕。

  贾家媳妇不容易,我出一万块。”说着真掏出张钞票递过去。

  这手笔惊得众人直咂舌。

  一万块!旁人顶多出个几百上千,老许这出手也太阔了。

  易中海接过钞票,眼底闪过讶色,马上又堆起笑:老许不愧是老同志,觉悟就是高!其他想帮忙的可以过来登记。”

  易中海虽未明言,但对许伍德拿出一万块钱已然心知肚明。

  这钱一部分是帮衬贾家,另一部分八成是为博个好名声。

  方才娄厂长的千金刚从许家出来,看情形二人并无瓜葛,但精明如易中海已然看破——许伍德这是在替儿子谋划亲事。

  胃口倒是不小,竟直接盯上了娄厂长的掌上明珠。

  若能成事,许家可真要攀上高枝了。

  这场募捐,怕就是许伍德积攒名声的第一步棋。

  今日大会娄小娥虽未入场,可到底露过面,往后传开多少能添些光彩。

  以许伍德的能耐,想替儿子攀这门亲,少不得要在细枝末节上下足功夫。

  易中海自然不会点破。

  甭管许家打的什么算盘,总归给大会起了个好头。

  待许伍德带头掏钱后,院里住户也陆续捐出现钱或余粮。

  最后清点时,共筹集四万七千六百余元,另有十斤二合面与五斤萝卜白菜等时蔬。

  所谓二合面,实则是棒子面掺些精白面。

  那年头能吃上纯白面的没几户,这掺了白面的杂粮也不过是闻个香气,哪能真尝出面粉味来。

  虽说募集不多,到底初见成效。

  在易中海看来更是意义非凡——这可是他以一大爷身份首次主持全院大会,眼下这结果倒也满意。

  只是......

  目光掠过何家时,易中海不由皱眉。

  何大清一家可真沉得住气。

  要论院里谁家光景最好,何家必定名列前茅。

  何大清代厨在外,陈娟已是街道办委员,何雨柱更在鸿宾楼掌勺。

  全家都端着铁饭碗,看平日吃穿用度就知道从未短过吃喝。

  可方才再三暗示,何家人竟纹丝不动。

  易中海虽恼,也不好发作,只在心里给何大清记了一笔。

  这何大清回来果真是桩麻烦事。

  如今连柱子都脱离掌控,也不知这局面是福是祸。

  见目的已达,易中海宣布散会。

  何雨柱二话不说,带着雨水拔腿就走。

  至于自家分文未捐,他浑不在意——既是自愿捐助,谁规定家境好就必须掏钱?若有人敢聒噪,他定要对方先掏个干净。

  这般假仁假义,他何雨柱可不吃这套。

  看着众人散去的背影,特别是盯着何雨柱和何大清父子俩,贾张氏暗自咬牙。

  原以为这次能借着东旭师傅的名头占些便宜,尤其对面何家日子过得滋润,怎么也该出点血才对。

  天天闻着对门飘来的饭菜香,却连一个铜板都没到手。

  虽然不能当场翻脸,但贾张氏对何家的怨气越发深了。

  ......

  入夜,贾家屋内。

  贾张氏看见易中海把开会弄来的东西放在桌上,赶紧伸手接过来:东旭师傅,还是您有本事。”

  现在易中海当上了院里的一大爷,贾张氏对他更热络了。

  毕竟有东旭这层关系,易中海地位越高,贾家能沾的光就越多。

  瞧瞧,这才刚上任,开个会就能弄来这些好东西,往后要是......

  易中海似乎看透了她的心思,干咳一声打断她的幻想:东旭他妈,这种事可一不可再。

  家家户户都不宽裕,总这样要被人说闲话。

  当然真有困难,我肯定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