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四合院:傻柱,有种你再说一遍》

  一口清汤入口,李保国不由眯起双眼。

  在简陋条件下,仅用开水和寻常调料就能烹制出如此层次分明的味道——汤底澄澈却滋味绵长,白菜的清甜恰到好处地中和了咸鲜,呈现出超乎想象的和谐口感。

  越是简单的步骤,越能看出真本事。

  真正的高手,能将最普通的食材点石成金。

  堆砌再多调料也不过是喧宾夺主,吃的不是菜,是调味料的堆砌。

  尝完这两道菜,李保国沉默许久。

  他终于抬眼望向柱子,目光深远:柱子,说句实在话,你这手艺已经够格出师了。”

  ……

  李保国这话并非客套。

  学艺之路,前几年打基础,往后能走多远,既要看师父是否倾囊相授,也要看徒弟的天分悟性。

  纵使师父毫无保留,没个八年十年也难成大器。

  可柱子方才展现的厨艺,在李保国看来已臻至完美。

  以他挑剔的眼光,竟找不出半分瑕疵。

  这样的水准,别说当学徒,就是开门收徒也绰绰有余。

  何雨柱闻言一怔,随即摇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您教我手艺,这份恩情我一辈子记着,出不出师都一样。”

  寻常厨师巴不得早日出师自立门户,但柱子与李保国的师徒情谊早超越了寻常。

  有何大清的渊源,更有李家对雨水视如己出的照料,这些他都刻在心头。

  李保国眼底泛起波澜,却仍坚持:情分归情分,该走的章程不能省。

  不出师,外人难免看轻你的本事。”

  见师傅执意为自己铺路,柱子不再推辞,只郑重道:即便拿了证书,只要您在鸿宾楼一天,我跟定您一天。”

  老人微微颔首:等高级厨师证下来,我就去找杨老板谈。”

  以柱子的水平,现在完全有资格升任鸿宾楼主厨了。

  只是厨师协会的证书还没开始考核,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事暂时不急。

  何雨柱自然听从师傅的安排,点头应下。

  傍晚下班后,何雨柱先去给杨佩元师傅送了药膳。

  看看时间还早,他又去了趟王府井。

  此时街上行人稀少,不少店铺已经准备打烊。

  何雨柱熟门熟路地走进上次那家裁缝店。

  他订做的两套衣服,应该已经做好了。

  远远望去,裁缝铺还亮着灯,只是没什么顾客了。

  走进店铺,老板娘正在柜台翻看账本。

  抬头见是何雨柱,她露出亲切的笑容:是小同志啊。”

  何雨柱问道:老板娘,我上次订的衣服做好了吗?

  做好了,稍等。”老板娘转身去了后院,不一会儿取来四套崭新的衣服。

  何雨柱接过衣服,仔细检查了布料和做工,满意地收下。

  想着改天给妹妹雨水送去,他将衣服收好离开了裁缝铺。

  回到南锣巷90号四合院时,正巧遇上加班的易中海和贾东旭。

  柱子。”易中海招呼了一声,目光若有所思地打量着何雨柱。

  一大爷,东旭哥,刚下班啊?何雨柱打了个招呼。

  他知道这两人最近在为转正考核做准备,经常加班。

  不过何雨柱心里清楚,易中海表面上一心栽培贾东旭,实则另有打算。

  要是真用心教,以易中海的级别,贾东旭早就该升到四五级钳工了。

  可直到现在,贾东旭还只是个普通工人。

  相比之下,后院刘海忠虽然级别不如易中海,倒是培养出不少中级技工。

  这人本事不怎么样,官腔倒是一套一套的,但办起事来比易中海实在多了。

  易中海让贾东旭给他养老,背地里却打满了算盘,就等着贾东旭转正后拿捏他。

  到时候,贾东旭不光得事事讨好易中海,还得依赖他过日子。

  只有把一切都攥在手里,易中海才会安心。

  何雨柱心里门儿清,却懒得戳破。

  他又不是吃饱了撑的,与其当圣母管闲事,不如多研究药理、练练拳脚。

  再说了,就算他说了,也没人信。

  以贾张氏的德行,怕不是当场就要跟他干架。

  这种晦气事,他才不沾。

  “柱子,你这日子过得也不轻松啊。”

  贾东旭见到何雨柱,随口搭话。

  院里人都知道何雨柱的作息——天不亮就去饭店上工,夜里九十点才回来。

  虽然每天带的饭菜香得勾人,但这工作量也让大伙儿直摇头。

  柱子年纪轻轻就扛起养家的担子,还不是因为爹跑了,留下他和妹妹相依为命?不拼怎么活?

  “累啥?饭店都这样。

  我先回屋歇着了。”

  何雨柱摆摆手。

  十五岁能拉扯大妹妹已经不错了,还挑什么?

  对普通人来说,厨师这行确实辛苦。

  但现在的何雨柱早已是暗劲武者,体质远超从前,忙一整天也不觉得累。

  不过代价就是饭量大增,抵得上三五个壮汉。

  回家生火加热饭盒里的剩菜,他边吃边摇头——这胃口真是越来越吓人了。

  后院聋老太屋里,易中海拎着两斤白面敲门。

  老太太开门见是他,丝毫不意外:“中海来了。”

  “听说您家没白面了,我带了些。”

  易中海熟门熟路地把面倒进见底的米缸。

  这样的接济显然不是头一回。

  老太太点点头,倒了两杯茶:“坐吧。”

  易中海放下茶杯直奔主题,老太太却先开口:“是为柱子的事来的吧?”

  易中海一愣,随即点头。

  “老太太,您这一大早去柱子家有什么事吗?”

  他开门见山地问道。

  “还不是替你盯着柱子那边?上次就跟你们说过要多关心柱子,可你们放在心上没有?”

  聋老太语气里带着责备。

  “老太太,这话从何说起?最近厂里要考核,东旭又在相亲,我实在抽不开身。”

  易中海当然明白老太太的用意,但忍不住为自己辩解。

  他心里清楚养老不能只靠一个人,但目前贾东旭还是他的首选。

  毕竟已经收作徒弟,前期也投入了不少精力,哪能说放就放?再说,他原本就看中贾东旭的潜力,只是最近柱子表现突出,让他有些动摇罢了。

  但无论如何,贾东旭仍是他的头号人选。

  聋老太听罢,叹了口气。

  “中海啊,柱子将来未必比贾东旭差。

  这孩子品性不错,父亲走了,年纪轻轻就扛起养家的担子,这份担当谁能比?谁要是帮他一把,他肯定会记在心上。”

  老太太眼光独到,对贾东旭并不看好——准确说,是对贾张氏不放心。

  她担心易中海在贾东旭身上花的心思,到头来一场空。

  易中海沉默片刻。

  “老太太,您的话我记下了,回去和媳妇商量商量。”

  他信任老太太的判断,但一来贾东旭是他选定的养老人选,二来他试着接触过柱子,却总觉得对方似乎在防备自己。

  按理说,柱子家里这种情况,有长辈关心应该更亲近才是,可每次交谈,柱子虽礼貌周到,却总有种疏离感。

  当然,这只是易中海的错觉。

  尽管他暗藏算计,但表面功夫一向到位,街坊邻里提到他,多少都带着几分敬重。

  ......

  聋老太见易中海这么说,知道急不得,便叹道:

  “行吧,你们自己看着办,反正我是看好柱子的。”

  若非关乎易中海一家的未来,她也不愿多管。

  话已点到,易中海不是糊涂人,自然会权衡。

  事实上,除了养老之事,易中海素来注重维护长辈形象。

  正因如此,后来军管会解散、街道办成立时,他才能稳坐一大爷的位置——威望和地位毕竟摆在那里。

  自从何大清离开后,许伍德也搬出了四合院。

  少了这两个老谋深算的长辈,院子里再没人能压住他。

  不过这都还是后话,眼下易中海全部心思都放在物色养老人选上,无暇顾及其他。

  今天这趟拜访,他摸清了聋老太太的打算。

  虽然暂时没法拉拢柱子,但这个念头已经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

  老太太您歇着,我先回去了。

  有事尽管喊我。”易中海说完便告辞离去。

  穿过中院时,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亮着灯的柱子屋里——那小子除了上班练武还坚持看书,这份勤勉在同龄人里确实少见。

  易中海摇摇头,要跟柱子套近乎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次日清晨,何雨柱收拾完院子就去上班。

  许大茂今天也早早起来了——自从师傅答应带他下乡放电影,这小子走路都带着风。

  许伍德再三警告他别到处张扬,可把这好显摆的半大小子憋坏了。

  如今许大茂对贾东旭的态度也变了。

  在他想来,相亲不成只能怪贾家自己没本事。

  要是将来他能和那个姑娘好上,那也是他的能耐。

  虽说这事不光彩,但毕竟不犯法,贾家能把他怎样?不过到底心虚,他也没敢在贾家人面前嘚瑟。

  早上出门时,许大茂瞥见中院准备上班的何雨柱他们,大摇大摆就出去了。

  易中海啧了一声:这小子前些天见了我们就躲,今儿倒神气起来了,连声招呼都不打。”

  贾东旭浑然不知许大茂正惦记着他相亲对象的事,还替人开脱:小孩不懂事,师傅咱们走吧。”

  何雨柱也注意到了许大茂,但没太在意。

  自打上次揍过他和刘光齐后,这小子明显老实多了。

  不过他清楚许大茂的德行——现在刚挨完打还知道收敛,过阵子准又得冒坏水。

  许大茂这家伙不止心眼蔫儿坏,还特别记仇。

  不过何雨柱压根不担心他耍花招。

  傻柱那愣头青可没法和他比。

  就凭现在这身真功夫,许大茂要是敢招惹,直接一记断子绝孙脚就能让他长长记性。

  出了四合院,何雨柱运起轻功,转眼就到了鸿宾楼。

  刚跨进大堂,杨老板看见他就眼睛一亮。

  柱子来啦?

  见杨国涛这副神情,何雨柱略感意外:

  嗯,杨老板有事?

  老杨快步凑到跟前:李师傅说你厨艺又精进了?语气里带着掩不住的兴奋。